• 80.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  在纪录电影题材与类型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运用记录式的影像叙事讲好方方面面的 “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纪录片应当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觅得相互观照的创作突破。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或代表这样一种积极有益的实践,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本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成果与前行轨迹,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论述,以纪录电影的形式浓缩于短短90分钟之中,并首次将这样类型的作品带出小荧屏、引入大银幕。‎ ‎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并不短,尤其在关涉具体的展现对象方面,本片的创作面临内容编排组织的两个难点:其一,要想入题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这五年的卓著成就,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观照,文本自身需兼顾展现大国雄姿的历史叙事和唤起国人共情的细腻书写,问题随之而来——《厉害了,我的国》如何在打开格局的同时不疏离于观众的情感共振?其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在对象的择取上大多采取相对集中的处理原则,即便母题自身关切多个层次或维度的议题,纪录片的创作也通常择其一二切入并展现。但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而言,中国这五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是全片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将不同面向的议题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创作理念和思路至关重要。‎ ‎  《厉害了,我的国》用“大国”和“小家”两部分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不仅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难点,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进一步。观众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许不止于随着镜头推进伴生而来的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个体移情展现其中——每一个“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平凡百姓的参与和书写。最终,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得以浮现:国之“厉害”,源于每个国人的共同努力。除了颇具视野和胸怀地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展现中国变化,还有涓涓流淌、直抵人心的情感叙事润色全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 作为重点加以展现,平凡百姓的社会生活变迁最能直观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火热之姿,片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在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诸种努力。‎ ‎  当前,纪录片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录片已在快速发展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有如《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有力的声音阐述源于真实的影响力。‎ ‎(摘编自何天平《大国雄姿跃然银幕》)‎ ‎1.关于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片要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相互观照,就必须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 B.该片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将重大政治题材浓缩于短短90分钟作品中,并引入大银幕。 C.该片用“大国”和“小家”统领全片,让人既产生爱国情感,又有充分的个体移情。 D.尽管该片母题关切多个层次或维度的议题,但该片的创作也只是择其一二切入并展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主要从纪录片的难点和难点化解两部分,分析了《厉害了,我的国》在创作上的特点。 B.结构上,难题化解内容紧承上段,大国对应第一个难点,小家对应第二个难点。 C.文章第三段主要是从观众观影感受的角度来说明《厉害了,我的国》是如何化解难点的。 D.文章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以小见大,论述了如何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命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代表该纪录片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的相互观照上取得突破。 B.《厉害了,我的国》展现新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表明传统电视纪录片处理原则不再适用。 C.要让观众愿意走进影院观看纪录片,就要把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作为创作的努力方向。 D.随着纪录片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新时代的纪录片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更大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余婆婆的岛 赵悠燕 突然间,小岛上蜂拥着来了很多人。‎ 这是一个逼近夏季的日子,上岛的人戴着凉帽,女人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晃得余婆婆几乎头都晕了。岛上清凉,余婆婆依然穿着玄色的长衣长裤。‎ 自从儿子媳妇去城里打工后,这座岛上只剩下像她这样七八十岁不愿挪身的老头儿老太太。‎ 岛上变得越来越清静,白天,余婆婆做完田里的活儿,就去砍一些柴火回来。她的身子还算硬朗,所以拒绝了儿子媳妇要她跟他们去城里生活的请求,她知道他们过得也难,城里房子奇贵,他们那点儿钱只能租个房来住,她不去做他们的累赘。‎ 鸟儿又啁啾起来了,余婆婆抬眼望去,青翠的松树上一只小松鼠快活地跳来跳去,看见余婆婆也不避。余婆婆对小松鼠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些人打哪儿来的啊,这里有什么好看哦,就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子老太婆,就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岛。”‎ 有人声传来,四五个八九岁的男孩女孩惊叫着:“快来看哪,这儿有好多鸟。哇,还有只小松鼠呢。”‎ 鸟儿见这么多人,啁啾了一声“呼”地飞走了。‎ ‎“陆华年,去捉来送给我嘛。”‎ 被喊作陆华年的男孩作势去抓小松鼠,男孩女孩兴奋地尖叫。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终于失却耐心,“嗖”地一下溜得无影无踪。‎ 男孩女孩站在山头往下看,阳光下的大海宛若玻璃晶莹剔透,金黄色的沙滩像一只煎熟的鸡蛋饼。‎ 一个女孩用嗲嗲的声音拉着余婆婆问:“老婆婆,这些是什么树哦?”‎ 她可爱清新的模样让余婆婆想起了自己的孙女,她笑眯眯地指点着说:“这是铃木、野桐,那些是小槐花,你说那些草啊,这岛上到处都是啊,大多是茅草。孩子,你们来这里干吗?”‎ ‎“旅游啊。老婆婆,这里空气好,景色美,我真不想回家,在这儿当一回神仙。”一个小伙子抢着答道。‎ ‎“神仙?”余婆婆笑了,“我在这儿住了快八十年了,要成仙早成仙了。”‎ ‎“啊!老婆婆,您有八十岁了?真看不出,您身子还这么硬朗,看起来比我妈精神多了。”小伙子惊诧道。‎ 一群人嘻嘻哈哈吵吵嚷嚷地走了。‎ 过了些日子,在城里打工的一些年轻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进岛出岛忙忙碌碌,岛上热闹起来了。‎ 不久,儿子媳妇也回来了,他们跟余婆婆说现在这座岛被外面宣传为仙岛,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被雾霾吓坏了,说在这儿可以洗洗肺呼吸新鲜空气,就像一部被锈蚀的机器来这儿擦锈上油呢。‎ 他们把原来的老房子翻修了一下,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在里面装了电视、空调,铺上地板,还有崭新的大床。‎ 第二年的夏天,岛上又热闹起来了。余婆婆家的房间全被那些蜂拥而至的游客住满了,那些没地方住的人只好在岸边平缓的礁石上搭起了帐篷,余婆婆的儿子从批发市场批来一些帐篷卖给那些游客。‎ 他们除了提供住宿外,还供应饭菜,余婆婆平时在田里种的菜被当作绿色食品摆上了桌。余婆婆跟儿子说,海里捞上来的鱼虾,田里种的菜不该卖这么贵的价钱给人家。‎ 儿子说,你瞧瞧,看他们吃得那个高兴样,有哪个嫌贵啦,咱还怕来不及供应呢。‎ 岛上的旅游旺季一般从五六月份开始至十月底结束,所以,其余半年的时光,儿子媳妇就住在城里不回来,他们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汽车,劝余婆婆跟着他们去城里享享福。余婆婆住了十天后就逃回家来了,她觉得住哪儿都不如在这岛上过的日子快活自在。‎ 春天的时候,余婆婆忙完田里的活儿又上山去了,她已经有好久没看见那只小松鼠了。自从岛上拥入那么多人后,她再也没有看见过它。唉,真搞不明白,这儿有什么好看哦。‎ 余婆婆想起以前的清静日子,叹口气,摇摇头。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运用了倒叙手法,开头先写了一群人闯入小岛,打破了小岛的宁静,然后才交代岛上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余婆婆不愿去城里生活,原来是不想给儿子儿媳增添负担,后来则是因为舍不得岛上的生活,表明余婆婆通情达理,能为孩子着想,喜爱自在的生活。‎ C.游客蜂拥而至,一方面说明小岛环境优美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污染严重,生活压力大,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得到放松。‎ D.游客们吃的是海里捞上来的鱼虾、余婆婆田里种的菜,余婆婆嫌儿子卖的菜价贵,儿子却说只怕供不应求,反映出两代人观念上的差异。‎ ‎5.在男孩女孩的眼中,“阳光下的大海宛若玻璃晶莹剔透,金黄色的沙滩像一只煎熟的鸡蛋饼”,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6.小说以“余婆婆的岛”为题,可是小岛并不属于余婆婆个人,你认为这个题目恰当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指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少年强则国强。保护好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摘编自2018年8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玲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患病率均超过70%。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近视人数10年翻一番。‎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明显增多。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给孩子们减负,学校课业负担轻了,但课外负担反而更重了。学业负担过重已经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户外活动只能是奢望。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青少年视力更趋下降。一项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9.5%的受访者称周围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多,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被视为罪魁祸首。要保护学生的视力,首先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活动,课间或眼睛疲劳时要多做眼保健操,更深层的问题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摘编自2018年9月3日《解放日报》)‎ 材料四:‎ 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卫计委正在共同研究制定《武汉市青少年近视防治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推进视力低下防治工作。‎ 武汉市教育局将与区、校逐级签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将学生体质状况、近视发生率作为校长绩效考核、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将进一步推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全覆盖”;力争2019年实现武汉智能监测预警全覆盖,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近视防控提供依据。武汉市将编制《青少年视力低下健康管理工作指南和操作规范》,支持申报青少年视力低下健康管理项目,制订青少年视力低下健康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开展青少年视力筛查监测试点工作,促进青少年视力低下健康管理的“武汉模式”持续深入开展。‎ ‎(摘编自2018年9月18日《长江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小学生与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低于高中生,大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80%,高于高中生。‎ B.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从20%多发展到40%,青少年的视力不良率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C.2000年到2010年,我国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都在不断增长,小学、高中阶段增长速度较快。‎ D.2010年我国高中生视力不良率比初中生高出10%以上,而初中生视力不良率又比小学生高出20%以上,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和我国教育部检测报告均指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位居世界第一,说明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 B.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不但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保护好青少年视力迫在眉睫。‎ C.武汉市施行了青少年视力低下健康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了促进青少年视力低下健康管理的“武汉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D.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四虽然来源不同,角度和重点各有侧重,但都对中国青少年近视的情况以及防护措施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9.对我国青少年近视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  徐孝嗣字始昌。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善趋步,闲容止。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其年,敕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愿陛下少更留神。”上乃止。历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郁林既死, 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永元初辅政。帝失德。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乃下诏言诛之。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溫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节选自《南史·卷十五·列传第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昭略曰/始安亊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B.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C.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D.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敕,汉朝时尊长或长官告诫子孙或僚属称为“敕”,南北朝后则专指皇帝的诏令。 B.领,有兼任官职的意思,表达同样意思的还有“带”“摄”“知”“判”“征”等词语。 C.台阁,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和阁臣,常与“公府”并举。 D.开府,指髙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系三公所享殊遇,故“仪同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孝嗣敢于直谏,体恤民情。他直言规劝,使武帝放弃了营建豪华的离宫的想法。 B.徐孝嗣很有远见,行亊周到。他亊先为明帝准备好太后的诏令,并制服了掌权的小人。 C.徐孝嗣为人善良,心地仁厚。他拼力保全了本来要被全部诛杀的高帝和武帝的子孙。 D.徐孝嗣雅正淡泊,不慕权位。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曾经拒绝接受朝廷加赏的待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 ‎(2)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胡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 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15.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三、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外卖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C.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不仅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而且外卖也需要监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B.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C.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D.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B.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者,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C.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D.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20.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作者系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全书共七章,字数逾20万之多。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与写作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届时将开通热线,由张梅老师为同学们不吝赐教。敬请关注!‎ ‎21.下面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说:“只要想做一个好的工程,就需要去坚持。坚持什么?细节。魔鬼都在细节当中。第28节沉管安装的时候,当时的海流比我们想得要复杂。 一个八万吨体量的东西在海流里,需要调整几毫米,就为了心目当中的几毫米,我们在不断地尝试调整。沉管调整需要潜水员配合,平时潜水员测三次左右就可以完成了,那次两个多小时潜水员们测了两百多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次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 ‎【解析】不是简单的对应。 2.B ‎ ‎【解析】不是简单的对应。 3.B ‎【解析】不能得出“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处理原则不再适用”的结论。‎ ‎4.A ‎【解析】A项,“倒叙手法”不当。总体上来看,本文的情节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属于顺叙的写法。 5.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海的波平浪静和清澈见底,突出了沙滩金黄的颜色和诱人的特点;②表达出孩子们面对大海和沙滩时的惊喜和陶醉之情。③用“玻璃”“煎熟的鸡蛋饼”形容大海和沙滩,符合孩子的心理,既突出了美景,也反映出孩子们的纯真可爱。(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修辞手法来看,“大海宛若玻璃”“沙滩像一只煎熟的鸡蛋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玻璃”的特点是平而透明,这就写出大海的平静和清澈;“ 煎熟的鸡蛋饼”是食物, 既照应了“金黄色”,又突出了沙滩诱人的特点。画线句子所写之景是“男孩女孩”看到的,反映的是他们心中对大海和沙滩直观、真切的感受;同时结合上文“八九岁”的语境,可分析出用“玻璃”“鸡蛋饼”做喻体符合孩子们的心理,体现出他们纯真可爱的特点。 6.恰当。①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的独特性。“余婆婆的岛”表明小岛独一无二,暗含小岛古朴宁静的特点,说明小岛远离尘嚣。②突出人物形象。余婆婆熟悉小岛的一草一木,把小岛当作自己的家,“余婆婆的岛”突出了余婆婆对小岛的热爱珍惜之情。③点明叙述角度,概括小说内容。全文以“余婆婆”的视角展开叙述,内容与标题相呼应, 形成有机整体。④揭示小说主题。小岛本来安静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余婆婆和小动物们的家园,是“余婆婆的岛”;游客拥入之后,小岛不再宁静,小动物们失去了家园,余婆婆失去了自己的岛,这一变化揭示出利益驱使导致环境破坏的主题,表达出作者的痛惜之情,提醒人们开发要与保护并重。‎ ‎【解析】 “婆婆”是对老年女子的称呼,用“余婆婆”做“岛”‎ 的限定语,表明了小岛的独特,同时也表明小岛安静古朴,远离世俗,是受老年人欢迎的地方。余婆婆叫得出岛上草木的名字、熟悉岛上的动物,可知余婆婆热爱小岛,把小岛当作了自己的家,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发展来看,全文是以余婆婆的视角展开的,叙述的是在岛上发生的故事,标题与内容互相呼应,形成整体。从表达主题来看,小说先写了余婆婆在岛上自在的生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后写小岛的安静被破坏,松鼠不再出现,余婆婆“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了”,表明小岛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余婆婆的岛”了。同时从文中来看,岛上的旅游旺季一结束,余婆婆的儿子就回到了城里,表明人们只注重小岛带来的经济利益,没有维护小岛环境的意识,这就揭示出利益驱使导致环境被破坏的主题,同时也表达出开发应与保护并举、不要让“余婆婆”失去她的岛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从余婆婆的儿子因小岛的旅游开发而过上了好日子的情节,可知小说并不反对开发,因此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环境、拒绝开发之类的意思。 ‎ ‎7.C ‎【解析】 “高中阶段增长速度较快”错误,应为“初中阶段增长速度较快”。 8.B ‎【解析】 A项,“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的,不是我国教育部检测报告指出的。C 项,“ 施行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不正确,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这是武汉市准备实施的一项工作,还没有付诸实施,因此也不能说是“成功的范例”。D 项,“ 都对中国青少年近视的情况以及防护措施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不正确,材料一没有分析防护措施,材料四没有分析近视情况。 9.①重视视力低下防治工作;②落实减负,减轻课业负担;③保证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④限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 ‎【解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一指出“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据此可概括出要重视视力低下防治工作;由材料三“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明显增多”及“要保护学生的视力,首先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活动”“更深层的问题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概括出保证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落实减负,减轻课业负担;由“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青少年视力更趋下降”,可概括出限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等。 ‎ ‎10.C ‎【解析】原文标点为:“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昭略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11.B ‎【解析】“知”“征”‎ 不是兼任的意思。 12.B ‎【解析】“制服了掌权的小人”错。 13.(1)(徐孝嗣)八岁时继承了枝江县公的爵位,朝见宋孝武帝,登上台阶就流下泪来,一直到就座之时。‎ ‎(2)这时国家财政空虚,徐孝嗣上表请求施行屯田制。 当时皇帝已经卧病在床,战事还没有停止,最终不能施行。‎ ‎【参考译文】‎ ‎ 徐孝嗣字始昌。(徐孝嗣)八岁时继承了枝江县公的爵位,朝见宋孝武帝,登上台阶就流下泪来,一直到就座之时。皇帝非常喜欢他,让他娶康乐公主为妻,任命他做驸马都尉。徐孝嗣的姑姑嫁给了东莞的刘舍,刘舍的哥哥刘藏是尚书左丞,徐孝嗣曾去拜访他。刘藏回来后对刘舍说:“徐郎是当尚书令和仆射的人才, 三十多岁就可以知道了,你应该好好地和他结交。”徐孝嗣步态优雅,举止安闲。尚书令王俭对别人说:“徐孝嗣将来一定会做宰相。”王俭去世,皇帝征召徐孝嗣任五兵尚书。那一年,皇帝命令撰写晋朝迁到江南以来的仪礼典章,让人向徐孝嗣请教。第二年,徐孝嗣跟随武帝巡视方山。皇帝说:“我打算开始营建这山的南面,重新造一个离宫,应该会超过灵丘。”灵丘的山和湖,是新林苑。徐孝嗣回答说:“绕过黄山,直抵牛首山,是盛汉的事。现在江南地方不够广阔,希望陛下要谨慎从事。”皇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徐孝嗣历任吏部尚书,兼任太子左卫率,尚书台中的事大多委托给他。 武帝去世,遣诏命他任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划废掉郁林王,徐孝嗣就回家起草太后的诏令。郁林王死后,明帝等待太后的命令,徐孝嗣从袖子里拿出诏令来交给他,明帝非常高兴。当时众人商议要把高帝、武帝的子孙全部杀掉,徐孝嗣坚持要保全他们,所以他们才能平安无事,徐孝嗣喜好文学,器量宏大,志趣清雅,从不夸燿自己的权势,因此在明帝时代能被容纳。建武四年,加封徐孝嗣以原来的官职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他推辞不接受。这时国家财政空虚,徐孝嗣上表请求施行屯田制。当时皇帝已经卧病在床,战事还没有停止,最终不能施行。等到明帝驾崩,徐孝嗣接受遣命托付,加封中书监。永元初年,他辅佐朝政。皇帝德行不正,始安王萧遥光谋反,大家心里都很惶恐困惑,看见徐孝嗣入宫才安定下来。但是一群奸臣掌管了国政,他也不能制服他们。那时徐孝胡认为皇帝最终会搅乱朝廷的纲常,他和沈文季都在南掖门当值,想要沈文季开门做始安王的内应,四五次用眼神示意他,沈文季总是用其他的话岔开,徐孝嗣就停止了,那群小人也渐渐讨厌徐孝嗣,劝皇帝杀掉他。那年冬天,皇帝派遣茹法珍赐给他毒酒,徐孝嗣脸色都没变,对沈昭略说:“始安王起事,我想打开城门响应他,您若是赞同,就没有今天的遣憾了。”‎ 徐孝嗣年轻时就能喝酒,毒酒喝了一斗多才死去。皇帝这才下诏令说已经诛杀了徐孝嗣。徐孝嗣被杀,众人害怕.只有会稽郡的魏温仁赶去吊唁,用自己的财产为他办了丧事,受到当时人的称赞,中兴元年,和帝追赠徐孝嗣太尉。谥号为“文忠”。‎ ‎14.B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是说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故选B项。 15.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②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要先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三、四句塑造的人物形象,并分析是如何塑造的。第三四句“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意思是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这两句诗里的形象是战场上奋力杀敌的爱国将士们。塑造形象的技巧方法:“追奔”“夺城”,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战士们勇敢作战的精神。同时用“冷露”“青海月”“黄河冰”等苦寒冷清的边地环境来突出战斗环境的艰苦,以此来衬托战士们不畏严寒,不畏任何困难的精神。‎ ‎16.(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17.B ‎【解析】本题所给文段讨论的是外卖监管问题,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看,可排除C项。括号中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括号下文是对谁来做外卖“守门员”的探讨,因此括号内“守门员”应放在后边,排除A项和D项。 18.A ‎【解析】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制定”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 19.C ‎【解析】画线句子中“虽然外卖平台”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主语应放在关联词语前,应改为“外卖平台虽然”;“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语序不当,应改为“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成分残缺,可改为“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不是……而且是”搭配不当,应改为“不是…… 而是”。答案为C。 ‎ ‎20.①“《呼兰河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②“系”改为“是”;‎ ‎③“字数逾20万之多”改为“20多万字”;‎ ‎④“ 届时” 改为“ 到时”; ‎ ‎⑤“不吝赐教”改为“解答相关问题”。‎ ‎【解析】本题所给文段是广播稿,括号中的内容是不能读出来的,故应去掉括号,将“《呼兰河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广播稿要求口语化,通俗易懂, “系”是书面语,有文言特点,应改为“是”;同样道理,“字数逾20万之多”改为“20多万字”;“届时”指到时候、那时候,是书面语,应改为“到时”;“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用在为同学们解答问题的场合不得体, 可改为“解答相关问题”。‎ ‎21.大学生偿还国家助学金贷款时,首先要在毕业时办理还款确认,然后确定还款方式,如果去外地工作,就将还款直接汇入原存折;如果在本地工作,就将还款存入用于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存款的存折。‎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类流程图式的试题,主题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仔细观察该流程图后发现,起点为“毕业时办理还款确认”,然后是“还款方式”“还款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去外地工作”——直接汇入原存折;另一种是“在本地工作”——存入用于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存款的存折。在此基础上,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表述即可。注意句间逻辑关系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不要遗漏图中的有效信息,注意字数的限制。‎ ‎22.【解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句是“坚持什么?细节。魔鬼都在细节当中”,因此应围绕“细节”来立意。“魔鬼都在细节当中”包含正反两个方面的意思, 成功在细节中,失败也在细节中,处理好细节,就会成功;忽视细节或处理不好细节,就会失败。写作中考生只要能够围绕“细节”来立意,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表达重视“细节” 的意思,都是符合要求的。‎ 参考立意: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之中见工匠精神;细节见人品;辉煌成就的取得源于对细节的坚持;细节见证社会进步;细节之中见文明;等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