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
命题人: 审核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 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 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人
崔立
①老人真的是老了。
②有点迫不及待地老了。
③早上,阳光缓缓地照射在马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缓步地前行中。微风从老人的身边轻轻滑过,都像比老人的速度要快。老人,是要从人行道的一端,走到人行道的另一端。看起来,距离并不是很远,甚至用眼睛去看,应是触手可及的。但老人的眼睛,无法真切地触及到那里,只能迈开着她的脚步,艰难地往前走。有一个年轻人,急急地走过老人的身边。人行道并不宽,老人走在稍偏中间的位置。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老人很不容易地站在那里。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
④又一天,老人走着同样的路,缓缓地,在那条人行道上蹒跚着步子。老人走得还是很慢,慢慢悠悠地,看起来像在走,看起来又不像在走。有阳光照射在老人的头上,照出一头黑白相间的老人的鬓发。老人缓缓行走在人行道的中间。一个女孩,原本是在离老人身后很远的距离,接着是越来越近,直至女孩已经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但空间太窄,还是走不过去。女孩咬了咬牙,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反复犹豫,女孩终于是忍不住开了口。女孩说,阿姨,你能让我一下吗?有好几秒的停顿,老人缓缓转过了身,看向女孩。顺势地,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
⑤……
⑥再一天,老人还在那里行走,缓缓地,若你说她停在那里,其实也未尝不是真的。老人却是在行走,继续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这条路很漫长吗?老人披了一件外套,天是有些冷的,哪怕阳光是高高挂着的,也难以抵挡冬日的寒冷。老人的脖子上,是围着一条围巾的,围巾有些老旧,像老人漫长的年华。老人缓缓地在行走,不知不觉间,本来围得就有些松的围巾悄无声息地滑落。老人毫无察觉,老人丝毫感觉不到因围巾掉落后的寒冷,老人本来就很冷,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老人走了有几步路了,老人的那几步路,已经走了好久。老人在往前走时,身边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女人已经到了老人的身旁。老人注意过,原来她身边是没有人的。女人喊了声:阿姨!老人听到了,老人是有几秒钟的停顿,老人缓缓地转过身,老人以为还是要让开路,然后有一个人会像阵风般匆匆忙忙地从她身边走过。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女人停在了老人面前,女人说,阿姨,这围巾,是您掉的吗?老人看到了女人手上的围巾,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间空荡荡的。无疑,眼前的这条围巾是老人掉的。老人从女人手上接过了围巾,说,谢谢。老人轻轻地摸索着往脖子里围,老人围得很艰难。女人说,阿姨,我帮您围吧。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女人还说,阿姨,您是要往前面走吗?我送您过去吧。老人脸上挂起笑容,说,谢谢你。女人扶着老人缓慢地往前走,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是春天快要到来的暖意。
⑦这是电视台做的一个节目,老人不是真的老人,老人是电视台请的一位知名演员。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演员在这条短短的人行道上行走了一个星期,没有人怀疑老人是假的老人。也没有人关注过老人。女人是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出现的。电视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了愿意帮助老人的女人。
⑧这个节目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
⑨同时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若不是警方的及时介入,捐款数额还在不断地增长。为什么我们市民的防范意识是如此的薄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发出善心善念踊跃捐款呢?如果需要捐款的不是孩子,是老人呢?
⑩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
⑪节目的末尾,还贴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寻人启事:一份是关于老人的,一份是关于孩子的。是对比,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
⑫这个节目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
⑬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9日,第11版,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有关“冬日”“太阳”“风”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
B.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提醒人们要关心老人,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忙碌而无暇顾及老人的现状。
C.年轻人“触碰了老人”匆匆而过,女孩称呼老人“你”和女人称呼老人“您”,这些细节引发读者对人伦道德的思考。
D.文中语句多富含深意,如“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暗示女人给老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赞颂了人情之美。
5.小说第⑦段交代老人是电视台邀请的演员,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电视台这个节目看似“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
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 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
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
《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
材料二:
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
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
材料三: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
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 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
《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
材料四:
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 27亿美元。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 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
《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
B.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C.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
D.《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非常高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
B.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200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8年最低。
C.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
D.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
9.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材料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
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材料二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材料三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以上材料均选自《史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
B.籍吏民 籍:登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可都以霸 都:定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入关后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也是他后来能打败项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B.刘邦相信项羽最终会理解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项羽入关做的准备,所以亲赴鸿门宴。
C.对关中的重视程度,体现战略眼光,项羽轻易就放弃关中,这点上他远远不如刘邦。
D.对比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反应,项羽入关后的烧杀抢掠必会招致百姓失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4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讲述的是寻常事物但含义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2)《琵琶行》中以宁静的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 。”
(3)李白《蜀道难》中,“ __▲___ , ___▲___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4)《陈情表》中,说到自己成年后生活孤单没有依靠的句子是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代绘画继续发展。由于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使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城市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也给绘画艺术开辟了新天地。朝廷在宫内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以绘画考试吸收画家,以此形成“院体画”,其特点是严密精细,注重法度,作品多供帝王 , 多为山水、花鸟。宋徽宗赵佶身为帝王,擅长书画,是“院体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花鸟画尤为突出,风格工整艳丽、高贵优美,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等。同时,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也大量出现,( )。宋代的大画家李公麟,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能从外貌上区分身份、地域和性格特点,现存作品有《免胄图》等。米芾、米友仁、赵伯驹、李唐、马远、夏圭等以山水画、花鸟画闻名。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家”。马、夏二人创立“水墨苍劲”的画风,善于利用画面的空间,表现 。在花鸟画方面,宋代还兴起了以梅、竹、兰、菊为题材的“四君子图”,这些画借景抒情,表现画家美好的情操和高雅的 ,代表画家有文同、苏轼、郑思肖、杨无咎等。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因此使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B. 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C. 帝王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使绘画艺术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D. 由于帝王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使绘画艺术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观赏 体裁 画外之意 品位
B. 观赏 题材 画外之意 品味
C. 观看 题材 景外之景 品味
D. 观看 体裁 景外之景 品位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其中,张择端因《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
B. 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
C. 张择端,就是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D. 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张择端创作的
20.请仿照示例,从《三国演义》中另选一个英雄人物,表达人物对“英雄”的不同理解。要求: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示例句式相近,60字左右。(4分)
示例:诸葛亮说:“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苦撑危局,但我不忘初心,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喋血五丈原时,我就是英雄。”
四、课本知识反馈(共4小题,8分)
21.下列选项中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离骚》节选,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B. 《无衣》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C. 李白在《蜀道难》中,从蚕丛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D. 晏殊《蝶恋花》以秋天为背景,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2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B.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成年后即20岁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C. 按古代礼仪,在宴席上,宾主之间四面的座位,以背北面南座位最尊,次为南边座位,再次东边座位,最卑西边座位。
D.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因为举办的时间,又叫“春闱”。
23.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而幸生也何为 ②予羁縻不得还 ③何厌之有 ④不能容于远近 ⑤谁为哀者 ⑥死生,昼夜事也 ⑦晋军函陵 ⑧骑数千过其门 ⑨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⑩是寡人之过也
A. 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 B. 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
C 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 D. 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①北虽貌敬 ②去今之墓而葬之
B. 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
C. ①抶而仆之 ②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①道海安、如皋 ②越国以鄙远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歌德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
孙中山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习近平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青年当______”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先在题目空白处填写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立意自定。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期中测试高一语文
评分细则
1.C(“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2.D(D、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从倒数第二段可知,“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错误,从第六段可知,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无中生有。)
3.A(B、“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错误,从文章第三段可知,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从文章第三段可知,在学术界还是存在;D、“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以偏盖全,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诗经》,并不是“普遍”。)
4.B
5.①与前文埋下的伏笔相呼应。上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老人身份的可疑,这样处理揭示了伏笔,照应了上文,使情节更符合艺术真实。②达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造成情节的波澜。③与下文“儿童募捐”在内容上形成对比,更利于揭示主题。这样处理在内容上形成强烈地反差,更利于主题的揭示。
6.①电视台原生态地呈现老人的故事,意在借一些人对老人需求的冷漠和对儿童募捐的热情形成对比,呼吁人们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群体。②引发人们主动思考:善念的关注对象,不应仅限于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孩子,还应包括易于被忽视的老年人群体。③儿童募捐诈骗的真相提醒人们表达善心时应有防范意识。④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怀有善心、善念,但善心、善念的表达不一定要通过特殊的契机和形式(比如捐款)。很多时候,善行举手可为(比如帮扶老人)⑤表明群众不缺乏善心,而是社会要正确引导。(答到三点给满分)
7.D(D.“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错误,由材料四第一段的“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和第四段的“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上市。)
8.A(B.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 C
.“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说法不确切,材料三原文第四段是说“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D.“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见材料四最后一段“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 )
9. ①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②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③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10.C(C.谢,“感谢”,理解错误。应该是“道歉”。译文:明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谢罪)
11.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秦王子婴”是主语,“素车白马”作谓语,且是并列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BD项。译文: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12.B(B.“刘邦相信项羽最终会理解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项羽入关做的准备,所以亲赴鸿门宴”错误,从文中来看,迫于形势刘邦只好向项羽低头。)
13. ①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①苦:苦于或为----所苦;族:灭族;偶:相聚;弃巿:处于死刑。)
②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的原因;出入:古今异义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
,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材料二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材料三
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14. D (D.“直抒胸臆”错,是借古讽今。)
15.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或答对北宋统治者提出警示。)
16.(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17. C (A项,成分残缺,“由于帝王将相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缺主语,应删掉“由于”,此外,“帝王将相”和“朝廷百官”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删掉“将相”。B项,“帝王将相”和“朝廷百官”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删掉“将相”;此外,此句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应在“绘画艺术”前加“使”。D项,成分残缺,“由于帝王及朝廷百官富有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缺主语,应删掉“由于”。故选C。)
18. B (第一空,观赏:观看欣赏。观看:特意地看,参观,观察。依据所填词语前面的文句“作品多供帝王”,此空侧重于供帝王“观看欣赏”,故选“观赏”更合适。
第二空,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花鸟”是绘画的内容,故应选“题材”。
第三空,画外之意:画面之外的思想、情感。景外之景:画面之外的场景。根据所填成语前面的文句“善于利用画面的空间”,根据搭配原则,应是表现“画面之外的思想、情感”,而不能表现场景,故应选“画外之意”。
第四空,品味:格调和趣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根据所填词语前面的文句“这些画借景抒情,表现画家美好的情操和高雅的”应是“格调和趣味”,和“人的品质、水平”无关,故应选“品味”。故选B。)
19. B(具体而言,括号前语句的陈述对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其中”放在前面使得前后句关系更加紧密,排除C、D两项;A项的陈述对象是“张择端”,改换了陈述对象,使上下文不连贯,应排除。故应选B。)
20. 刘备说:“英雄要有仁义。虽然我势单力薄,但我为匡复汉室,求贤若渴、爱护百姓、联吴抗曹,三分天下时,我就是英雄。”(句式2分,人物特点1分,主要事例1分)
(完成此试题首先要确定写谁,对所写人物比较熟悉;其次注意些什么,即提炼人物的特点。最后想一想怎么写,抓住人物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特点,主要经历,用句式要符合:“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 “……时,我就是英雄”的特点。)
21.A(B项,“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错,正确的理解应是:以慷慨豪迈的语气,以重叠复沓的回答句式,来表现大敌当前战士们精诚团结的精神;
C项,“现实主义色彩”错,李白的诗风应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D项,“笔力豪放飘逸”不恰当,正确的理解是:这首词表达了“缠绵婉约”的语言风格。故选A)
22.D(A项,“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错,“薨”应该是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B项,“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错,应该是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C项,“以背北面南座位最尊,次为南边座位,再次东边座位,最卑西边座位”错,按古代礼仪,在宴席上,宾主之间四面的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故选D。)
23.C(①句的意思是:而我侥幸活下来为了什么呢?。“何为”的句式特点是介词的宾语前置。正确语序是“为何”。②句中“羁縻”的意思是“被拘留”,句式特点是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③句的意思是:有什么满足呢。句式特点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④句的意思是:不能被远近的百姓容纳。句式特点是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⑤句的意思是:为谁悲痛。句式特点是介词的宾语前置。⑥句的意思是:生死,是昼夜之间的事。句式特点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⑦句的意思是:在函陵驻扎。句式特点是状语后置句。⑧句的意思是:几千骑兵经过大门。句式特点是定语后置。⑨句的意思是: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句式特点是定语后置。⑩句的意思是:这是我的过错。句式特点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所以①③⑤是宾语前置句②④是被动句⑥⑩是判断句⑦是状语后置句⑧⑨式定语后置句。故选C)
24.B(A组,貌:名词做状语,表面上;墓:名词做动词,修墓。所以用法不同。B组,先:形容词作名词,表率;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所以用法相同。C组,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跌倒;序: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自己的诗作序。所以用法不同。D组,道:名词做动词,取道;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边远地区当做自己的边邑。所以用法不同。故选B)
25.
青年当肩负起中国梦
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两个中国人的梦想,三个中国人的梦想……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去。作为中学生更应如此,只有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不懈奋斗,投身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法国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然而,以前也有些人这样评价:“中国只是一头睡狮,它还在沉睡而已。”但是,我现在想说的是:中国醒了,如今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卫星一次次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中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可是,中国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比如环境,食品安全等等。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再出现垃圾食品、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原料、有害的食品添加剂……让所有的食品商家出售安全食品。可是,在我们学校周围总会有一些贩卖垃圾食品的小摊子,放学的时候是他们生意最火的时间段,一放学,有些同学总会围在小摊子旁边购买。看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心痛,他们不知道,这些食品对于他们的健康百害无益,是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的呀!还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新闻:一个孩子在一个月大时断奶,食用奶粉。母亲在小店里买了“贝贝乐”金装奶粉。世事难料,原来这个奶粉是劣制奶粉,孩子误食后头部肿大,而母亲却误以为是奶粉营养好,所以导致了孩子在百日便夭折。孩子的夭折给父母带来了多大的困苦。对孩子来讲,也是一种悲哀,他还没来得及享受父母的爱,还未体会这个世界的多资多彩,就因为误食劣质奶粉而离开了人世。所以我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再有垃圾食品,希望生活中处处都是健康的、安全的食品。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城市高楼耸立,人们追逐物质生活的时候,大自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趋势,我们应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中国的钢铁企业为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需要,但却污染了环境。还有汽车尾气,人们焚烧垃圾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所以我的第二个梦想就是希望有洁净的空气。我想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大自然是美妙的,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它。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科技一定能做到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照样生产,照样快速地发展经济!那时天空一定很蓝,很蓝,空气带着芳草的气息,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着上进心、自信心,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心中有许多的梦想,但是我们都知道“梦想”与“现实”的差距--那是一条多么宽,有多么深的凹沟。实现理想是一件困难的事,需要面临无数场挑战。但是,我们不退缩,因为我们想到了祖国,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一起努力,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题目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读懂材料及其含义是关键。材料引用了三位名人的话,他们都提到了“青年”这个词,但对“青年”期望有略有不同:歌德的话强调“青年”和“创造力”的关系,创造时的爽朗精神与青年密不可分;孙中山强调“青年”人的“立志”问题;习近平强调“青年”要有“中国梦”。要求以“青年当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首先要在题目空白处填写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如“青年当有远大理想”、“青年当有创造力”、“青年当肩负中国梦”,等等。总之,可以就三个人的看法之一作文,也可以把其中的两种,甚至三种看法结合在一起立意。写成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多样,论证思路严密。
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
3.要内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