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8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课内知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善刀而藏之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而母立于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果该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的话,则要考虑通假。‎ A项,“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意思是“(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没有通假;‎ B项,“善”通“缮”,擦拭;‎ C项,“无”通“毋”,不要;‎ D项,“而”通“尔”,你的。‎ 故选A。‎ ‎【点睛】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窜梁鸿于海曲 ②东犬西吠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良庖岁更刀 ⑤而征一国者 ⑥燕赵之收藏 ‎⑦函梁君臣之首 ⑧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A.①⑦/②④/⑤⑥/③/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D.①⑤/②④/⑥⑦/③/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然后明确加点词的词性,再结合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或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①⑤是使动,“窜”意思是“使……逃窜”,“征”意思是“使……信服”;‎ ‎②④是名作状,“西”意思是“向西”,“岁”意思是“每年”;‎ ‎③“鉴”是名词意动,以……为鉴;‎ ‎⑥“收藏”是动作名,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银,搜求的珍奇;‎ ‎⑦⑧是名作动,“函”意思是“用匣子装”,“龙”意思是“出现龙”。‎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夫祸患常积于忽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然后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 A项,“钩心斗角”,古义为“宫室建筑结构的精巧工致”,今义为“用尽心机,相互排挤”;‎ B项,“果然”古义为“饱的样子”,今义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D项,“其实”古义为“它的实际数量”,今义为“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C项,“祸患”古今意思一致,灾祸。‎ 故选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族秦者,秦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一词多意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非”,不是,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非”,错误的;两个“非”不同;‎ ‎③“虽然,每至于族”的“族”是名词,筋骨交错聚结处;④“族秦者,秦也”的“族”是名词做动词,使……灭族;两个“族”不同。‎ 故选D。‎ ‎5.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臣亡国贱俘 此三者,吾遗恨也 B.戍卒叫,函谷举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之二虫又何知 都督阎公之雅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特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A项,都是判断句,“今臣亡国贱俘”意思是“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此三者,吾遗恨也”意思是“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B项,都是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意思是“(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意思是“国家和自己都灭亡了,被天下的人耻笑”;‎ C项,都是状语后置,“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意思是“在庭前我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意思是“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 D项,“之二虫又何知”是宾语前置,“何知”应为“知何”意思是“知道什么”,“都督阎公之雅望”是定语后置,应为“雅望之都督阎公”,意思是“享有崇高的名望的都督阎公”。‎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深。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书法在中国的流行是如此的广泛,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它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并从中华大地走向世界,其魅力世所公认,其影响波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让远隔重洋、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西方历史学家也不得不发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的赞叹。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它美化人们的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 艺术融入生活,使艺术生活化。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中国人才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大都有书法情结,对书写骨子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工具,而中国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文字与书法具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说,中国书法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自古以来,人们除了用毛笔书写交流信息之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能。所以,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基本被淘汰,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已经改变,书法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决不会在中国消亡。今天,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加强烈。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1月17日,作者:孟云飞,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人大都在骨子里对书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它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和精神家园。‎ B.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流行广泛,影响深远,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毕加索称其为“艺术中的艺术”。‎ C.书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世界上一种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表述方式,只有中国人才能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D.通过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表达感情、传递思想,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因而具有艺术传播的功能。‎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为了阐释这一艺术瑰宝,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论述了书法在各个领域与中国人的内在关联。‎ B.中国书法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文章第一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阐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举世公认。‎ C.文章第二段论证了在中国众多的艺术品类中,书法这门艺术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更直接,深刻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这一分论点。‎ D.最近一段,作者通过因果分析,得出今天中国人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加强烈,书法情结依然存在的结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的魅力举世公认,甚至被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西方历史学家赞叹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 B.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凌驾于生活之上,它美化人们的生活,又把艺术融入生活。‎ C.长期以来,中国书法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它不但被世界认同,而且存在于国人的民族情结里。‎ D.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已经被淘汰了,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就不会在中国消失。‎ ‎【答案】6.D 7.A 8.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通过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表达感情、传递思想,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因而具有艺术传播的功能”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把“文字”与“书法”的功能混淆了。遗漏信息,原文第4段是“文字……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工具”“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论证”错误,原文是通过并列式结构论述了书法在各个领域与中国人的内在关联的。‎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 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言过其实,“一无所知”错误,原文中是说“知之甚少”;‎ B项,“凌驾于生活之上”错误,由原文第3段“书法……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它的境界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可知,书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D项,“已经被淘汰了”说法绝对,原文最后一段是“基本被淘汰”。‎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鞋匠李老歪 袁省梅 ‎①李老歪正在家做饭时,响亮的歌声从门缝里冲了进来,那声音就像是炮弹,一下一下在他的心头轰炸。‎ ‎②李老歪心烦了。他嗵地扔下手里的菜刀,咣地摔开门,还没出门,就指着院子的三轮车骂开了。‎ ‎③李老歪骂的是收破烂的张笑。张笑的三轮车上装了个音响,从早上出门,就火辣辣地唱着,直到晚上回来,音响还要唱一会儿。以前呢,李老歪也喜欢听张笑音响里放的歌,有时在街上正好看见了张笑,就喊他在钉鞋摊子边歇歇。张笑呢,有时急,说是有活儿等着呢,很多时候呢,也不急,看李老歪喊他,就把三轮车停到路边,车上的音响呢,也不停。李老歪说换个。张笑知道李老歪喜欢蒲剧眉户剧,就给他调出蒲剧眉户剧。李老歪听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手里的活儿也不做了,顾客在一边催他,他也不急,说等等,就听一下。顾客说不能边修边听?他说不能。他说干啥操啥心。顾客笑他穷讲究,只好耐着性子等他的“一下”结束。一条街上就李老歪 一个修鞋摊,常年四季地打交道,早都熟稔了,哪里好意思催促呢,也不过一双旧鞋子,市场上人很多,吵吵嚷嚷的,李老歪却听得也认真,也用心,欢天喜地。‎ ‎④张笑也没有闲下来,给李老歪摊上的顾客发名片,介绍他的业务,说是家里有不要的占地方的淘汰了的,都可以给他打电话,不想打电话了,就给李老歪说一声。张笑说,我和李老歪住邻居,我们是好邻居。说着,就扭头问李老歪,我们是好邻居吧?‎ ‎⑤张笑和李老歪是老乡,在老家就是邻居,到了城里,又租住在一个院子,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呢,冬天夜长,夏夜燠热,他们就会聚到一起,抽烟,扯闲话,听蒲剧。张笑有时会买一瓶酒,跟李老歪一起喝。李老歪就知道他又收了个大件。什么大件呢?张笑没告诉过他,但李老歪知道肯定是有挣头。李老歪喝着酒,心下就暗了一层,想张笑收个破烂把老家的房子都盖了起来,他老家还是两间破房子,他就想扔了鞋摊,也去收破烂去,可想想修鞋补鞋总还是个手艺活,收破烂算啥?‎ ‎⑥李老歪骂张笑,张笑却不恼,他笑呵呵地问李老歪,尾巴叫谁踩着了?‎ ‎⑦李老歪不理张笑的玩笑,他说,把你的狗屁喇叭关了。‎ ‎⑧你不是爱听蒲剧吗?‎ ‎⑨然而李老歪一点听的心思也没有,他觉得张笑是故意在他面前炫耀。早上出门时,张笑给李老歪说他老婆过两天来。你明明知道我老婆跟人跑了,还给我说你老婆来不来的话,你老婆来就来嘛,有啥了不起的?李老歪越想越生气,他气恨恨地骂道,我爱听不爱听关你屁事!‎ ‎⑩张笑看李老歪真的生气了,他的火气也倏地蹿到了头顶。他说,你把人家的鞋修坏了人家叫你赔是你技术不行,关我啥事呢?你给我尥蹶子。‎ ‎⑪下午李老歪确实修坏了顾客一只鞋。李老歪听不得别人说他的手艺不行,那年老婆就是这样说他。老婆说,你就有个抱臭鞋的本事还修不好,还能干了啥?他打了老婆,老婆就跑得没了影。顾客骂我,老婆骂我,你这个好邻居也骂我?你不就是老婆要来吗?当是七仙女还是王母娘娘来啊你显摆!一霎时,李老歪的脖子鼓胀,脸色紫黑,头顶的那几根头发呢,也气恼恼地发抖。‎ ‎⑫张笑看见李老歪抓起了锤子。钉鞋的锤子,敲打钢钉铁掌的锤子,一锤子呼地下去,头上飕地一凉,嗡地一下,脑袋肯定会炸了,血忽突一下冒了出来,顺着额头,脸,脖子……他不敢说笑了,倏地跳进屋子,把门在里面关得死死的。‎ ‎⑬李老歪追到门边,逼问张笑,你说哪个技术不行?‎ ‎⑭李老歪说,哪个敢说我修的鞋不好?‎ ‎⑮李老歪说,哪个敢说我的技术不行?‎ 李老歪的铁锤子砸在张笑的门上,咣咣响,也伤感,也孤独。‎ 深夜,李老歪醒来,辗转难眠,到院子摘下三轮车的音响,放到自己屋里音量极小地放着剧。他呢,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 ‎(选自《时代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李老歪听到歌声感觉就像是炮弹在他的心头轰炸一样,形象地写出了歌声带给他极大的心理冲击,使他烦躁不宁,又饱受刺激。‎ B.文章结尾写李老歪对张笑的三个追问,是李老歪受到刺激下急于维护自尊的一种体现。‎ C.“李老歪喝着酒,心下就暗了一层”,这里“暗”字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光线不明,又表现了李老歪内心的失意、黯淡。‎ D.文中有意选择修鞋匠李老歪和收破烂的张笑的故事来写,目的是在表现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 ‎10.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作品是怎样叙述李老歪的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1.小说最后以李老歪“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作结,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9.C 10.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利于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便于读者全方位把握情节内容。②文章多处使用了插叙的手法。比如第3至5段集中补充了李老歪与张笑日常的生活状态和平素的交情,第9段文字中简要交代故事发生当天早上的相关情景,第11段中插入了人物下午修坏顾客一只鞋的信息,插叙既使故事浑然一体,又丰富了李老歪的形象。③通过一次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小说以李老歪和张笑的一次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④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在情节叙述中,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尾写李老歪在灯下修张笑的鞋子,有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但前文写二人日常的友好交往,又使这一结局合乎情理。 ‎ ‎11.①与前文他逼问张笑时说的三句话相呼应;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②丰满了人物形象。写出小人物李老歪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对自身技艺的自信与证明,凸显其为人友善、自尊的一面。③突出主题,即使是微贱平凡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既指光线不明”错误,“暗”字在句中没有指光线不明,就是说李老歪心态的微妙变化,表现了人物情绪的低迷,内心的失意、黯淡。不是一语双关。‎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述方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叙述故事的具体方式,然后结合小说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问 的是“作品是怎样叙述李老歪的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叙述方式主要包括:叙述的顺序、叙述的视角以及情节设置方面的方法等。从文中来看,小说讲述李老歪的一系列事情中,使用“他”来指代李老歪,且文中没有“我”“我们”等第一人称代词出现,所以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角度,而第三人称属于全知视角,这一视角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全面展现故事;从叙述的顺叙角度来看,小说从李老歪听到张笑的音响感到厌烦开始,接着讲述两人之间的交往,第十段写两人之间的矛盾,接着第十一段插入下午李老歪修坏了顾客一只鞋的事情,这属于插叙,插入的内容让故事情节更为完整,让主人公李老歪的形象更为丰满;从故事的展开过程来看,重点突出对李老歪的心理刻画,如“他觉得张笑是故意在他面前炫耀。早上出门时,张笑给李老歪说他老婆过两天来。你明明知道我老婆跟人跑了,还给我说你老婆来不来的话,你老婆来就来嘛,有啥了不起的?李老歪越想越生气”,以此推动情节发展;从小说的结尾来看,上文写两人之间的矛盾,而结尾“李老歪醒来,辗转难眠,到院子摘下三轮车的音响,放到自己屋里音量极小地放着剧。他呢,在灯下修一双布鞋——张笑的鞋子”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之所以合乎情理是因为上文交代了二人之前的亲厚关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小说结尾。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结尾的方式有哪些,然后明确本文的结尾属于哪种方式,包含什么内容,在情节上、形象上以及主旨上有什么作用。小说的结尾包括悲剧结尾、喜剧结尾、戛然而止结尾、欧亨利结尾。就本文来看,小说结尾写李老歪给张笑修理鞋子,而上文却是写二人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一结尾属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之所以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上文交代了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以前呢,李老歪也喜欢听张笑音响里放的歌,有时在街上正好看见了张笑,就喊他在钉鞋摊子边歇歇。张笑呢,有时急,说是有活儿等着呢,很多时候呢,也不急,看李老歪喊他,就把三轮车停到路边,车上的音响呢,也不停”“张笑和李老歪是老乡,在老家就是邻居,到了城里,又租住在一个院子,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呢,冬天夜长,夏夜燠热,他们就会聚到一起,抽烟,扯闲话,听蒲剧。张笑有时会买一瓶酒,跟李老歪一起喝”,所以有这样的结尾也属正常;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上文写李老歪逼问张笑“你说哪个技术不行”,这说明他对自己的手艺是非常自信的,结尾他半夜给张笑修理鞋子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手艺,同时也是对张笑的一种友善的表现,所以结尾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李老歪和张笑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结尾凸显了小说的主题;结尾的省略号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点睛】小说结尾思考角度:‎ ‎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探究。‎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寢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教,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已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契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B.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 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C.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D.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季,即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B.仁宗,是北宋皇帝赵祯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C.《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五代后晋时官修的《唐书》为《旧唐书》,宋代欧阳修等编写的《唐书》为《新唐书》。‎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聪敏过人,并且胸有大志。读书过目不忘,得到韩愈遗稿后,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决心要追赶韩愈,和他并驾齐驱。‎ B.欧阳修为人正直,向来不谋私利。他因为支持范仲淹,写信谴责司若讷导致被贬官。后范仲淹欲聘请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却拒绝了他,并未就任。‎ C.欧阳修恳切率直,深得皇帝信任。因他敢于说话,皇帝曾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欧阳修任河北都转运使跟皇帝告别时,皇帝还鼓励他越职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敢于建言,屡遭邪党迫害。因力挺杜衍等人,邪党网罗他的罪名,使他被贬滁州。欧阳修复职龙图阁直学士后,又遭陷害,被贬为同州知州。‎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2)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答案】12.A 13.C 14.D ‎ ‎15.(1)范仲淹因为进谏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书救他,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他应当降职(罢免)。‎ ‎(2)正直之士在朝廷,是那些邪恶的人很忌讳的,善于出谋划策的臣子不被重用,这可是敌对国家的福份啊。‎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调”是动词,意思是“被调任”,后面的宾语应为官职,而“西京”是地名,“推官”才是官职,故应在“推官”后断开,排除CD两项;‎ ‎“迭相”意思是“互相”“相继”,是一个词组, 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错误, 《唐书》的体例为纪传体。‎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被贬为同州知州”错误,欧阳修没有被贬为同州知州,原文“帝纳吴充言而止”意思是“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句中,“以”,因为;“在廷”,在朝官员;“独”,只有;“以为”,认为;“黜”,罢免,降职。第二句中,“忌”,忌讳;“不用”,被动句,不被重用;“敌国之福也”,判断句,这可是敌对国家的福份啊。‎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欧阳修游历随州时,在一户人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为进谏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书救他,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他应当降职或罢免。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想征召欧阳修做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有什么想说的话,随时可以跟我说。”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这可是有罪的啊。”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廷还是在地方。”在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廷,是那些邪恶的人很忌讳的,‎ 善于出谋划策的臣子不被重用,这可是敌对国家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后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后升迁为翰林学士,朝廷让他修撰《唐书》。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去世,被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①。‎ ‎【乙】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②。‎ ‎【注】①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②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有北雁南飞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甲诗首联引用典故,表达诗人前路无人陪伴的孤寂。‎ B.甲诗前两联通过人雁比较、由雁及人,采用了对比和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感慨深蕴其中。‎ C.乙诗首联“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其中“方”“一”两字用得传神,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D.两诗后两联均由写景转向抒情,写景生动传神,抒发的情感强烈真挚,在道景言情上可谓别具匠心。‎ ‎17.两诗均是作者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所作,但在写景抒情上有所不同,请就两诗的颈联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16.A 17.甲诗:黄昏到来,江潮刚刚落下,水面一片寂静,黄昏的树林里瘴气萦绕。寂静、荒凉的环境渲染出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诗人故乡难寻,前路未卜的悲苦心情。‎ 乙诗: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景色的渐变,衬托诗人心情的变化,在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心潮渐趋平静,逐渐开朗并充满希望。‎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表达诗人前路无人陪伴的孤寂”错误,应该是大雁尚且可以按时飞回北方,而诗人不知何时能回归,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留恋与不舍。‎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诗均是作者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所作,但在写景抒情上有所不同,请就两诗的颈联分析其不同之处”,然后浏览设题的诗句,把握诗句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最后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先看甲诗,“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意思是“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诗句中写到“江潮”“林瘴”,这两句是说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景象寂静荒凉,而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何在?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这里是哀景烘托哀情。再看乙诗,“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意思是“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这里写的景是“山雨含霁”“江云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 ‎(三)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借莲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中,表明作者领悟到了自然(人生)的真谛,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就已经达到了一种“______,______”的境界,但他仍然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4)李煜《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5)《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1)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2)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蔓、辨、辩、覆压、砌、犹、雕。‎ 四、语言文字运用 ‎19.下列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微电影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过程、完整故事情节,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系列成剧。‎ B.卫隆公司狠抓技术创新,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效益明显提升。‎ C.河北雄安新区自从4月1日设立以来,新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D.正如海南航空在后续回应中所言,滑回不仅仅是充满人情味儿的暖心之举,同时也是考虑到了航班安全的负责任之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微电影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过程、完整故事情节”成分残缺,“微电影”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故事情节”后加上“的短片”;‎ B项,“成本却下降了一倍”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 C项,“河北雄安新区自从4月1日设立以来,新区各级各部门……”中途易辙,可改为“自从河北雄安新区4月1日设立以来”。‎ 故选D。‎ ‎20.下列语段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在4年前的世界杯比赛中,以“残阵”出战的中国女排奇迹般夺得冠军,那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首次率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在2019年世界杯比赛中,面对塞尔维亚队,中国女排姑娘拿出了______的态势,开局阶段______比分有些胶着,但在8:7反超之后一路领先扩大优势,拿下第一局。第二局双方长时间打得______,但凭借朱婷的多次得分,中国队顺利拿下。第三局比赛中,中国队乘胜追击,以25:16顺利终结比赛,大比分3:0完胜对手。最后中国女排以10连胜的战绩成功______!‎ A.破釜沉舟 虽然 难解难分 卫冕 B.孤注一掷 虽然 难分伯仲 夺冠 C.破釜沉舟 即使 难解难分 卫冕 D.孤注一掷 即使 难分伯仲 夺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孤注一掷”,意思是拿出所有的力量作最后一搏,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原指赌博,含贬义。‎ 第一处是说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精神,是褒义的语境,应使用“破釜沉舟”。‎ ‎“虽然”用在转折复句中,“即使”用在让步假设的复句中,是对不变结果的假设,多半不能百分百的肯定。‎ 第二处说的是事实,不是假设,应使用“虽然”。‎ ‎“难解难分”,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难分伯仲”,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 第三处是形容比赛的胶着状态,应使用“难解难分”。‎ ‎“卫冕”, 卫,保卫,冕,皇冠,体育上指冠军。卫冕指上一届获得冠军,这一届继续争夺冠军,保住冠军地位。“夺冠” 指比赛中获得冠军。‎ 第四处,是说中国女排继续夺冠,应使用“卫冕”。‎ 故选A。‎ ‎21.请指出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划线句子分句间的关系。‎ 在《诗经》里就有“如乌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讼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辞句。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修辞手法:______和______‎ 复句关系:______‎ ‎【答案】 (1)比喻 (2)引用 (3)递进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和把握句子之间关系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把握常考修辞的种类以及每种修辞的特点,再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分析句子间的关系需要了解复句的类型。先看修辞手法,“”“如乌斯革,如翚斯飞”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属于引用;“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使用比喻,把“屋顶和出檐”比作“舒展的翼”。再看句子之间关系,“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由“不但……并且……”可知,这是递进复句,“不但……并且”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故句子之间关系是递进关系。‎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①______,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②______。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 ①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 ②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浏览整个语段,把握主要话题,然后根据横线前后句的句式和内容进行补写。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文明”,第一句“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是总领句,后面“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两方面阐述,第一处属于“一方面”的内容,应是从“内聚力”的角度阐述,同时要参考“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的句式;第二处,这属于“另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放在前面“一方面”的句子进行拟写,即仿照“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 五、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街上川流不息,斑马线前,车辆自觉礼让。斑马线上,行人大多急速而过;也有拖沓者,或慢吞吞旁若无人,或持手机钉在路中海阔天空。‎ 材料二 2019年新交规细则: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扣3分并处罚款。‎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人生需要自律 塞尼卡曾经说过“能自律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人生是小舟,自律是大海,以水推舟,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生是树,自律是土,只有让树滋润于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自律可以让我们明白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如何争取,而那些没有自律性的人就会懒惰,整天无所事事,更不会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方法,自律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思路敏捷。‎ 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颐曾说:“顺理则谀,纵欲惟危。”自律,不仅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更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与幸福。‎ 来自英国的一名12岁女孩儿,伊兹·威尔,6岁时就患上了细菌感染性脑膜炎。因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不得不接受四肢被截的结束。但伊兹却没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热爱上了蹦床运动,每天坚持练习2小时蹦床。因为她的自律,她获得校残障组蹦床的冠军,但她更希望能在国际上获得金牌。伊兹因为她的自律,发现创造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需要自律。对于还有两年就要参加高考的我们,学习无疑是当下极为重要的任务。但如今仍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王者荣耀、科幻小说等“罂粟”之中,无法自拔,卸掉游戏,是自律的第一步,也是为今后人生强基固本的第一步。‎ 对于社会而言,我们需要自律。随着共享理念的传播,一时间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器迅速走进人们的视线。但“共享雨伞无一归还”“共享单车被加上私锁”等信息也随之挑战着人们的道德素养。面对价格不菲且实用的物品,人们很容易起私心,将其占为己有。故加强自律,也是为“素质低的中国人”这一称号摘帽。‎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需要自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些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强权政治,垂涎他国领土。国家间加强自律,才不会导致世界大战悲剧的重演。自律与他律固然都十分重要,但自律是其发展的基础,如果人人都不自律,他律必会受到影响。‎ 回顾历史,不乏许多旷世奇才,他们多数都自律自强。当我们遇到考验,只要坚守本心,登上胜利的顶峰后,我们就会感受到“志不达者智不成”的深刻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本次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列举交通方面的一系列现象,如车辆自觉礼让,大多行人匆匆而过,也有人拖沓缓慢;材料二是交通规定,“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扣3分并处罚款”,这一规定是针对车辆而言。由此可见,这两则材料都与交通有关,主要涉及法规、车辆、行人等,车辆要礼让行人,而行人也应该体谅司机,这样才能让交通更加和谐;法规是硬性的规定,是他律,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体谅属于自律,和谐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考生还可以从交通延伸到社会层面。‎ 参考立意:‎ ‎①交通的和谐,需要司机和行人共同来维持。引申到文明社会,需要你我共参与。‎ ‎②刚性规定与体谅他人共筑社会和谐之美。‎ ‎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④文明是管出来的,需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⑤人人都应当自觉提升公民素养。‎ 行文构思:首先借助名言引出,主体部分对论点进行纵深分析,由个人层面分析上升到社会层面分析,最后对这两个层面的分析进行了整合,得出“如何做”的结论。‎ 素材:‎ ‎1.周恩来自制镜子,让自己每天都记住“行必端、言必正”。周总理的自律精神真令人佩服。自律也正如一面明亮的镜子,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他严格要求自己,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周总理好似茶,自律却是沸腾的水,才能芳香四溢,凸显人格的高洁。这也是靠他自己的努力,而奔向胜利的终点。‎ ‎2.汉朝时著明文学家董仲舒,他家中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而他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给自己说不要看花园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后来他说到做到,三年不看一次自己的花园,这就是自律的力量。只有自己求上进就应该为自己制定纪律,自己管束自己,而不是让他人逼迫自己学习,这样效果既不好,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泰戈尔说过:"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到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取得什么。”以上这两人的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养成自律的习惯,拥有美好的人生。‎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开放在路边娇艳的罂粟花,但唯有坚持自律,才能不被外物所迷惑,走向成功。‎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而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