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中国诗(节选)‎ 钱钟书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钱钟书《钱钟书散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原因:一是中国诗调较轻;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崇尚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B.中国诗与西洋诗相比,最豪放的狂歌也比西洋诗斯文;中国诗是文明人的细语,而非某些西洋诗人所说的“野蛮犬吠”。‎ C.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西洋社交诗较少,宗教诗较多。‎ D.西洋诗中格雷《墓地哀歌》和歌德《漫游者的夜歌》,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十分相似。‎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述希腊神秘哲学家的话,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目的是讲清楚在中国读外国诗和在外国读中国诗都是在读诗的道理。‎ B.文章用“北京狗”和“西洋狗”都是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来打比方,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 C.“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是说立足中国来读中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 D.本文的说理不同于一般论文,而是幽默风趣,谈笑风生,读者会在阅读时忍俊不禁。这正是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的特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与西洋诗的作风也往往暗合,在几千年前中国诗就出现了与西洋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的相同作风。‎ B.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说要让那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哈巴狗,磨快牙齿咬他们。‎ C.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 D.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的”成分,读外国诗时往往会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巴施蒂希追踪记 ‎[捷克]兹丹涅克·斯维拉克 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我跟巴施蒂希相遇,纯属偶然。‎ ‎1965年春日的一个傍晚,我去西里西亚大街的淋浴房洗澡。我刚脱下外套,浴室门“砰”地打开,一个五十岁开外的男人穿着雨衣从里面走了出来,湿淋淋的头发打成绺,水从雨衣上往下滴落。他疾步走出门,身后留下一路水渍。‎ 他就是巴施蒂希。在那一刻,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我马上套上衣服,冲出门紧随他而去。突然,他身子一闪,消失在“苏佩塔尔酒吧”里。我紧跟着进去,吧台里的女招待,仿佛知道他会来似的,已经为他倒好了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巴施蒂希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当女招待去给其他客人送酒时,他起身离开了酒吧。我提醒女招待,说那人还没付账,女招待表情漠然地说:“我知道,您犯不着操心。”‎ 我赶紧夺门而出,继续跟踪巴施蒂希到“地窖酒吧”的吧台前坐下。侍者不发一语,为他倒上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瞥见了坐在一旁的我,随即把头扭过去。‎ ‎“对不起,”停顿片刻后,我开口,“我不想给您留下窥视癖的印象,我是一名记者,您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巴施蒂希并不理睬我。等巴施蒂希杯中的酒见底后,我便试探他能否跟我一起再来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欣然同意。‎ ‎“很遗憾,先生,您是记者。”他说,“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晾晒在法律面前,我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唯独您将关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行不通。”‎ 在巴施蒂希的遗物中,或许还能找到那一张地窖酒吧的酒水单。那天,我在酒水单背面立了一份声明:巴施蒂希对我陈述的一切,我仅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 ‎“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装潢社的普通职员,我竭尽所能让膝下五个孩子生活得像模像样。每天,我要送长女奥尔伽去学舞蹈,送小儿子雅罗去幼儿园。下班回到家里,我要打扫屋子、洗衣服、煮饭,还要监督孩子们做功课。在这种无穷无尽的生活轮回里,每个星期,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晚上,就好似松鼠跳出飞转的轮盘那样,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 ‎“我选择的这一个晚上是不固定的,前提必须是那天不下雨。”‎ ‎“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前提呢?”我急切地发问。‎ ‎“先生,我的良知不允许我,把钱花在买一杯酒上。一想到灌进喉咙里的那些液体,可以给克薇塔买连袜裤,或者给雅罗添置一双溜冰鞋,那么,即便最美味的酒,也是苦涩的。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小坐,走进来一位浑身湿透的客人。酒吧里的那些准备结账离去的客人看到外面的雨那么大,便又坐下去,招呼侍者再来一杯。这件事启发了我。对酒吧老板来说,免费给我提供一杯烈酒是十分划算的交易,因为我在酒吧一出现——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专门去那些没有窗户的酒吧——身穿湿淋淋雨衣的我,给人再真实不过的印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酒水的消费量顷刻得到提升。”‎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我的这番质问让他激愤得满脸通红。‎ ‎“我没有欺骗任何人,先生。”他说,“不止一次,有人看着我湿透了的外套发问:‘外面在下雨吗?'对这个问题,我始终这样回答:‘不,我刚才淋浴了。’我说的可是事实,我也承认,人们一般不会相信我来酒吧之前刚刚淋浴过,但这不关我的事。我仔细通读了《刑法》,先生,法典里没有哪一条提到,如果天没有下雨,人就不能穿雨衣!”‎ 这就是普舍梅克·巴施蒂希。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 ‎(2016年05期《小说界》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开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来记叙主人公的故事,同时文章中多处巧妙地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B.从“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可以看出巴施蒂希在生活中是个并不受大家欢迎的孤独、落拓的人。‎ C.‎ 为了避免“我”的记者身份让巴施蒂希感到无礼,拉近两人距离,我便借由两人共同的赏酒爱好——雅卡玛如斯酒,使巴施蒂希对我的信任加深。‎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酒吧女招待和侍者的形象,从“女招待表情漠然”“侍者不发一语”可以看出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 ‎5.文章以记者“我”身份展开叙述,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有何好处?‎ ‎6.文章结尾说巴施蒂希的离开,“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封为乐安侯。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选自《史记ž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B.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C.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D.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是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也指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B.“郎”是官职名,在当时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C.“麾下”本意是将旗之下,在本文中代指对将帅的敬称。‎ D.“元朔”是汉武帝时期年号,年号纪年由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机巧灵便多计谋。被活捉之后,他装病,趁机抢下匈奴少年的马突出重围脱险。‎ B.李广射箭方法有弊端。在远距离射击时,没把握从不发射,因此他领兵打猎时也经常受困或被野兽所伤。‎ C.李广为将清廉又亲民。他与部下同饮共食,对士兵宽厚和缓,士兵都爱戴他,乐意为他所用。‎ D.李广功高而未得封侯。一起侍奉过文帝的堂弟和曾经一起作战过的战友们都被封侯,唯独他没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虏多,为汉中郎。‎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的好友,两人同是因贬官来到黄州,志同道合。他们的交游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相关记载。‎ B.本词上阕开头两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广阔景象。‎ C.“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把眼前的平山堂与快哉亭融为一体,高远空濛,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D.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12.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词作,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豪迈旷达的情怀,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三)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慨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之后,镇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经在这里建都的吴国君主孙权,却已无处可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桃花源诗》有云,“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表现人们幸福欢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通过“_____,____ ”两句写自己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5)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写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俊逸。‎ ‎(6)韩愈在《马说》中写到,如果世上没有伯乐,那么即便有名贵的马,也会“_______,_______ ”,他最终不会被称作“千里马”。‎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天衣无缝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挥洒自如 信手拈来 天衣无缝 泰然自若 D.挥洒自如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显得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显得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内容的鲜明可感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内容的鲜明可感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17.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游于三辅 游:游学 C.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D.会论虞常 论:讨论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B.因: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君因我降 C.而:①秦以诚求璧而赵不许 ②夫秦强而赵弱 D.乃:①十年乃成 ②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的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A.舍相如广成传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其一人夜亡 D.而绝秦赵之欢 ‎20.下列各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未之有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饰以篆文山鬼鸟兽之形 ⑥见犯乃死,重负国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⑥‎ ‎2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到西汉末年的229年的历史。《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C.《张衡传》中“贯六艺”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均指古代学生需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D.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他们管辖的地区,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22.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 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⑴第一方面: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⑵第二方面: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⑶第三方面: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期末结束之后,高一学生小明面对着文理分科的选择。基于职业发展前景、现实成绩表现和家庭助力等方面考虑,父母强烈反对小明的选择。‎ 请以小明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明确小明最终的选择,并阐明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①段的要点归纳,表述正确。‎ B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①段“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至“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表述正确。‎ C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②段“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表述错误,作者认为内容上没有什么差异,而在形式上是有差异的。‎ D项,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②段“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至“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表述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答案】D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③段“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的句子以及上下文的信息,不是对比手法而是类比手法。‎ B项,“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结合“中国诗只是诗……我们叫它‘西洋狗’”分析,应为“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都是诗”。‎ C项,“立足中国来读中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中国诗歌”表述错误,应该为“美国诗歌”,作者是反对本位文化的。结合第③段“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根据“贵国惠特曼”判断,本文是钱钟书先生写给外国人的文字,所以文本信息可以理解为“研究中国的诗准使你们美国人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你们美国人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你们对自己国家美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所以选项应该表述为“立足中国来读美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一字之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共同点多于不同点”错误。结合上文第③段“好比一个人……反过来也是一样”分析,并未提到“共同点多于不同点”。故选C。‎ ‎4.【答案】A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稀稀拉拉”表现前来吊唁的人少,不足以看出其孤独、落拓,可能只是为了表现巴施蒂希是个普通平凡的人。‎ C项,“共同的赏酒爱好”于文无据,我要一杯的目的应该只是为了拉近两人距离,看不出我和巴施蒂希的爱好。‎ D项,“看出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归纳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酒吧女“表情漠然”“侍者不发一语”应该是因为他们知道巴施蒂希行为怪异的详情、原因,所以不能据此判断社会冷漠,可见表述不合理。‎ 故选A。‎ ‎5.【答案】①(情 节结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目睹了巴施蒂希先生怪异行为,并以记者身份深入了解缘由,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②(人物塑造)“我”对巴施蒂希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从侧面塑造主人公巴施蒂希的形象,具有客观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考查分析作品中“我”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需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我”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好处。结合本文第三段“在那一刻,我还一头雾水,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我马上套上衣服,冲出门紧随他而去”及小说主要通过“我”和“巴施蒂希”在酒馆对话和语句“巴施蒂希对我陈述的一切,我仅留给自己,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等分析,“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结合“巴施蒂希并不理睬我。等巴施蒂希杯中的酒见底后,我便试探他能否跟我一起再来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欣然同意”“他说,‘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晾晒在法律面前,我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唯独您将关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行不通’”“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装潢社的普通职员……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先生,我的良知不允许我……因为我在酒吧一出现——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专门去那些没有窗户的酒吧——身穿湿淋淋雨衣的我,给人再真实不过的印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酒水的消费量顷刻得到提升”“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等分析,对巴施蒂希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从侧面塑造主人公巴施蒂希的形象,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6.【答案】①“神奇”指巴施蒂希利用巧妙手段淋浴后去酒吧换酒的行为②“诗意”指巴施蒂希在喝雅卡玛如斯酒时的悠然快乐同时也指他贫困辛劳中的精神富有。③作者认为巴施蒂希的去世是布拉格这座城市的缺失,表现出作者对在艰苦生活中仍追求诗意精神生活的底层民众的赞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结尾说巴施蒂希的离开,‘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需要理解“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的含义,结合“神奇”“诗意”的内涵分析概括情感等。结合“浴室门‘砰’地打开,一个五十岁开外的男人穿着雨衣从里面走了出来,湿淋淋的头发打成绺,水从雨衣上往下滴落。他疾步走出门,身后留下一路水渍”“吧台里的女招待,仿佛知道他会来似的,已经为他倒好了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巴施蒂希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当女招待去给其他客人送酒时,他起身离开了酒吧”“继续跟踪巴施蒂希到‘地窖酒吧’的吧台前坐下”“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装潢社的普通职员……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等分析,“神奇”一方面指巴施蒂希淋浴后去酒吧换酒的行为,主人公是一名普通职员,独自抚养着五个孩子,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掉他的精神和个性的棱角。结合“巴施蒂希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每个星期,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晚上,就好似松鼠跳出飞转的轮盘那样,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等分析,“诗意”指巴施蒂希在喝雅卡玛如斯酒时的悠然快乐,同时也指他贫困辛劳中的精神富有。“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巴施蒂希的去世,是这座城市的损失,表达作者对在困境中追求精神生活的底层人物的赞美等。‎ ‎7.【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陇西守”是陇西太守的意思,一个词语,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诱而降”的主语应该是“吾”,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八百余”修饰“人”,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遗憾只有这件事。‎ 故选C。‎ ‎8.【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在本文中代指对将帅的敬称”错误。“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的部属,也指对将帅的敬称。结合“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分析,在本文中指将帅部下。故选C。‎ ‎9.【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他装病”错误。通过文中“广时伤病”和“广佯死”,我们可以判断,李广当时的状态是受伤之后装死,而不是装病。故选A。‎ ‎10.【答案】(1)李广凭借良家子弟的身份跟随军队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的匈奴很多,而被任为汉朝的中郎。‎ ‎(2)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以”,介词,凭借;“击”,抗击;“用”,介词,因为;“虏”,匈奴;“为”,动词,被任为;“为汉中郎”(被动句)。(2)第一个“当”,判罪、判决;“所失亡”,“所”字结构,“……的(人)”一类的名词性结构,损失伤亡的人;“为……所”,表被动,被;“生”,活着;“当”,应当;“为虏所生得”(被动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后来,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因此他领兵有几次被困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元朔五年(前124)被任为轻车将军,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被封为乐安侯。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李广属下的一众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其中。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普通人,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为什么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遗憾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11.【答案】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把眼前的平山堂与快哉亭融为一体”错误。不是“眼前”的平山堂,而是回忆中。“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快哉亭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记忆里的“快哉亭”与眼前的“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故选C。‎ ‎12.【答案】《念》词借周瑜功业反衬自己壮志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水》词借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举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浩然正气的精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3.【答案】(1)羽扇纶巾 (2)樯橹灰飞烟灭 (3)千古江山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5)黄发垂髫 (6)并怡然自乐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9)素湍绿潭 (10)回清倒影 (1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2)骈死于槽枥之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纶”“髫”“牍”“湍”“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4.【答案】B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行云流水:像飘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符合语境。挥洒自如:写文章、画画,运笔自如,不拘束。“挥洒”与“写得”重复,选用“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意思是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结合“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毫无做作之态”等分析,主要讲拿捏自如,选用“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谨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天衣无缝:比喻事物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破绽。修饰“作品”,选用“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形容悠闲从容,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结合后面的“淡淡的忧伤”可知,“悠然自得”更贴合语境。‎ 故选B。‎ ‎15.【答案】D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作答本题时应注意补写句与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逻辑关系上看,补写句与前面的“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所以先排除A项、B项。‎ 从与上下文的照应来看,后面有“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所以应先说“端整沉着”,再说“颇具跌宕摇曳之姿”,由此可排除C项。‎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文中划线句存在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的语病。首先句子缺少主语,应在“不仅”前加“这”,以与上文衔接并引领后面的句子,排除A项、C项。‎ 其次,“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内容中鲜明可感”语序不当,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所以应先说“内容”,再说“笔法”“字势”“章法”,排除B项。‎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论”,结合后面“虞常”分析,应该是一起来审处虞常。“讨论”错误,应该译为判罪、审处。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8.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 B项,介词,经由,通过。‎ C项,连词,表示假设,如果;连词,表并列。‎ D项,连词,才;连词,于是。‎ 故选B。‎ ‎1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的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例句:“目”,名词作动词,瞪眼睛;‎ A项,“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B项,“奇”,形容词意动,认为……奇异;‎ C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D项,“欢”,形容词作名词,友好关系。‎ 故选A。‎ ‎20.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①“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句;②“可使报秦”修饰“人”,定语后置句;③判断句;④“于”表被动,被动句;⑤“以篆文山鬼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句;⑥“见”表被动,被动句。故选D。‎ ‎2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均指古代学生需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错误。《张衡传》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师说》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故选C。‎ ‎22.【答案】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要求概括“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内容,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号分出层次,整段文字共四句,最后一句是影响,不是特征,由此对前面的三句话概括段意即可得到答案。‎ ‎23.【答案】亲爱的爸爸妈妈:‎ 见信好!‎ 我经过自己的慎重思考,我决定选择理科。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虽然你们是基于职业发展前景、现实成绩表现和家庭助力等方面的考虑,但是还请你们尊重我的选择。‎ 众所周知,高考是人生当中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也是一场有可能改变人生命运的考试。俞敏洪经过三次高考,考上北大,最后创立了新东方,刘强东出生农村,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创立了现在知名的京东公司,还有李彦宏考上北大,最后凭借技术创立了百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从来都没有错,如果我没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那一定是我的知识还没有储备的非常好。‎ 我选择理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其感兴趣,学起来才不会有排斥感,才会有动力,也就容易学得好。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择己所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从事一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人生一种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因此,我首先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自己是比较喜欢理科的。文科偏重于记忆,而理科则偏重于理解与思维方式。我在理解与思维发展方面比较有优势。‎ 根据自己几次考试的文科与理科成绩相比较,发现自己是比较擅长理科的,这也是选择时候可以考虑的一方面。择己所能。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在做职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的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各种个性特点和能力特征,也包括自己的生理素质、教育背景和职业效能。择世所需。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择业时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孤立地追求“自我设计”。‎ 对未来的定位,我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是偏理工科类的。因为高中期间所打下的基础,对于学习大学相应类型课程还是有一定帮助的。高中学习的是理科,大学时候在学习理工科目的课程时,接受力会更强,学起来会更加轻松,不会太吃力。择己所利。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因此,根据以后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大学所选专业,从而选择出是应该就读理科。‎ 小明 ‎2019年9月5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