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西 北 师 大 附 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 语文
命题人:辛万祥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
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
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
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
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
这些“外源性”资源。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 年代服膺阿尔都塞
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
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
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
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
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
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
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
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
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
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
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
“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
- 2 -
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
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
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
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 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 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 “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 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 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 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 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 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 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
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 项,“缺
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为“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
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
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故选 D 项。
- 3 -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
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 项,“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
果”不正确,从原文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例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 B 项。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
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
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 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可知,“未能达到时代高度”的是“当代
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 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来看,“偏重于
‘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
因”。D 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原文来看,“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
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故选 C 项。
【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
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
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
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智慧城市
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
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
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
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
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一一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
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
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
- 4 -
史潮流。
(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材料二:
试点城市 地理位置分布 城市 GDP 技术资源
5G 城市
试点
北京、上海、深圳、成
都、武汉、贵阳、兰州
等 18 个城市
胡焕庸线以西只有兰
州
省会城市在
相应地区占
比高
当地存在大量通
信高科技企业且
形成产业链
国家智
慧城市
试点
试点城市已经达到 290
个
胡焕庸线以西仅有兰
州、拉萨、鸟鲁木齐
等少数城市
省会城市在
相应地区占
比高
物联网发达、高科
技数据中心服务
企业众多
(摘编自曾凌霄《从 5G 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
[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
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线东南方 36%国土居住着 96%人口。“胡焕庸线”也成为目
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
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
设备。现实中,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
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
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不同部门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
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
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
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建设
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
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
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 5 -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4. 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需要以多种新兴的热点技术作为依托。
B. 可主导信息技术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
C. 让多方受益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D. 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难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B. 5G 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影响二者布局的因素具有共性。
C. “胡焕庸线”可以大体反映我国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国家智慧城市的分布特点。
D. 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原则,善于运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
6. 作为“胡焕庸线”以东的省会城市,合肥市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答案】4. B 5. B
6. ①根据地理位置、城市 GDP 和技术资源等特点,发挥区位、经济和科技等固有优势;②以
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建设资源配置合理的有机系统,发展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模式;③遵
循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等原则,解决有产无智、有智无慧、有慧无惠等问题。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智慧城市”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B 项,“主导”错误。结合“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
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分析,是共同发生作用的。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6 -
B 项,“5G 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错误。结合材料二内容“试点城
市”“地理位置分布”“城市 GDP”“技术资源”等要素分析,“须同时展开”于文无据。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
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
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
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材料二内容“地理位置分布”“城市 GDP ”“技术资源”“‘胡焕庸线’也成为目
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等分析,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区位、经济和科技等固有优势。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
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智慧
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等分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建设资源配置合理的有机系
统,发展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模式。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既不
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一是‘有产无智’”“二是‘有智无
慧’”“三是‘有慧无惠’”等分析,遵循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等原则,解决有产无智、有
智无慧、有慧无惠等问题。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
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
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
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
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
- 7 -
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巷
韦名
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
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
1960 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 1960 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
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见了路上像番
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
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
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
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
“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
下手。
“大家听我的。”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夭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后晌午,挑担
人来了。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
一个。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
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
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
山羊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
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
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
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
虚发毛。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
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
吼还解决不了问題、那就一拍。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
- 8 -
用最后一招——上手段。尨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
人经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
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
“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同志,他们是
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
“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
红。
“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
理。”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
完整整交回派出所。
“还有这个。”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逄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
齐啦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
“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
“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
周劳动改造。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
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
60 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这一
年,我六岁迷瞪睩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逵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
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
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
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
“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清一色的油麻石,
梆梆声四起。
“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須巷,专门去看迷瞪眼。
“是啊。”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
吗?”
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
“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
- 9 -
温煦的阳光照进龙须巷,斑驳迷离。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
十分清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罚
提供了背景。
B. 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的“咬着耳朵详说”,激发
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物
爱憎分明的特点。
D. 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读
来饶有趣味。
8. 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9. 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7. C 8. ①典型化的动作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迷瞪眼说话前总是“一瞪”,
说话时总是“吼”,言语威严干脆,表明他的刚硬果断。(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答任一点,或
从细节描写角度作答,均可得分)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如龙须巷里对迷瞪眼的传闻,“我
们”和 “挑担人”对他的态度,表明他带给人的强大威慑力。③欲扬先抑(对比)。先写迷
瞪眼的 “凶狠”和后文他刻意安排“劳动改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他的温暖柔软,
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9. ①用眼前的温暖实景收束全篇。将现实与过往叠加,耐人寻味。②呼应前文。照应了前文多
处“梆梆响声”的描写,在结构上使前后相互勾联。③深化主题。依旧清脆的“梆梆响声”
象征了在人情温情的呵护下,淳朴的民风得以保持。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体现了该人物爱憎分明的特点”是错误的。孩子们抢夺豆箍本身就是错的,被卖豆箍
- 10 -
的人送到派出所,迷瞪眼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保护了孩子们,并不是要体现他爱憎分明的性
格特征。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手法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有直
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两大方面,然后在文中找到对人物描写直接描写的地方和相关情节,在找
到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或别人对主人公的评价,从而从侧面表现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本文有对
迷瞪眼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迷瞪眼抓到人之后先是一瞪,然后再是一吼,言语
威严干脆,表明他作为一名警察的刚硬果断。第九段写到我们落到了迷瞪眼的手里,然后写
到龙须巷里对迷瞪眼的传闻,然后在审案过程中“我们”被吓得面如死灰,“挑担人”的脸
憋得通红等,通过“我们”和“挑担人”对迷瞪眼的态度,表明他带给人的强大震慑力,属
于侧面描写。文章先写龙须巷对于迷瞪眼的传闻,说他是个狠角色,厄尔后文写到他用拔一
周花生这种特殊的方式对我们给予爱护,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他的温暖柔软,
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属于先抑后扬。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看所分析的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然后把握段落的内容,最后从结构、主旨、阅读效果的角度对段落的效果进行分析。本题分
析小说以场景结尾的好处,即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文章的尾段描写了一个温暖的场景,温暖
的阳光照进龙须巷,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将眼前的实景和多年前的回忆进行叠加,
耐人寻味。结尾段写到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分清脆,而文中第二段和而二十五段都写到巷
里的这种声音,从结构上来说上下文相互照应,前后相互勾连。文中最后温暖的场景的描写,
清脆的梆梆响声都象征了民风的淳朴,表明在人情温暖的呵护下,淳朴的民风得以保持,深
化了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
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时先主屯新野,闻亮名,凡三往,乃见。曹公来征,先主率其众南行,为曹公所追破。至
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观望成败,亮说权曰:“将军
- 11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权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
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权即遣周
瑜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
不能训章明法,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
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其年八月,亮疾病,
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景耀六年秋,
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
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B.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
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C.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
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D.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
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父,伯父或叔父。在古代,以“从”称堂房亲属,意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 牧,指州郡长官。文中刘备曾被封为豫州牧,所以孙权称刘备为刘豫州。
C. 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
立的政权为“中国”;也指京城、国都。文中指占据中原地区的曹军。
D. 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以抒发至诚之情为主,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
- 12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明于时局,有雄辩之才。在向孙权求救时,他先激将孙权,再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形
势,最终劝动孙权放弃观望,合力抗曹。
B. 诸葛亮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街亭战败之后,诸葛亮主动承担过失,认为是自己任人无
方、虑事不周所致,上疏请求自贬三等。
C. 诸葛亮才能出众,赢得对手敬重。他去世之后,司马懿巡行其营垒处所,对他赞叹有加;
钟会征蜀,命令士兵不得在他坟墓左右放牧打柴。
D. 诸葛亮廉洁自律,不谋求财利。诸葛亮上表说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可以养活家人,
此外不谋求多余财物,在他去世后,果真如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您)如果不能抵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或:解除武装),北面称臣侍
奉他呢!
(2)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回到汉中,斩杀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原句翻译为: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又因为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
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我们刘备并力合谋,
必定能够打败曹操。
根据句意断,“荆州之民附操者”为定语后置句,“者”后应该断句,排除答案 B、D;“与
豫州协规同力”和“破操军必矣”交代的是两件较为独立的事情,应该断开。且“必矣”用
于表述“破曹军”怎么样,作谓语,二者要断开,排除答案 C。
故选 A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一般不用于陈述事情”错误,“表”一般用于陈说忠心和愿望,也要陈述事情。
- 13 -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 项,“公正无私,不回避错误”分析错误。根据文意,“谡违亮节度,大为张郃所破。亮还
汉中,戮谡以谢众”,可见诸葛亮斩马谡是正常执行军纪,不能理解为“公正无私”。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当,抵抗;案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北面,面北,指北面称臣。(2)
节度,约束管理;“为……所”,表被动,被;谢,谢罪,道歉。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
被袁术推荐(签署)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
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听说了诸葛亮的名声,前后往返三次,终于才见到面。曹操北来
征伐,刘备率领军队往南行走,被曹军打败追赶。刘备率军到了夏口,诸葛亮说:“现在事
情很紧急,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孙权求救。”当时孙权拥军在柴桑,正旁观谁成功谁失败。
诸葛亮游说孙权说:“将军您如果能够凭着吴越的军队,去和中原的曹操对抗的话,那您倒
不如早点和他决裂;如果不能够抵挡的话,那你何不解除武装,向他北面称臣来事奉他呢?”
孙权说:“我不能拿东吴所有的土地,十万民军队被人家控制。非得要刘备否则是没法抵抗
曹操的,然而你们刘备刚打了败仗,怎能够抵抗曹操这个大敌人呢?”诸葛亮说:“曹操的
军队,从老远的北方南下,都非常疲倦。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又因为荆州投降曹操的
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
军队,和我们刘备并力合谋,必定能够打败曹操。”孙权立刻派遣周瑜等三万水军,随着诸
葛亮去晋见刘备,一起出力抵抗曹操。曹操在赤壁打了个败仗,率领军队回到建邺。
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亲身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郃抵
抗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亮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
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率军回到汉中,诸葛亮斩杀马谡向三军谢罪。诸葛亮上
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以至于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
所有的错都在我个人授人任官不当造成的。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
- 14 -
够聪明,《春秋》经书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
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在
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
司马宣王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
景耀六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时,到汉水,他祭拜诸葛亮庙,下令士兵不能够
在诸葛亮坟墓的附近割草,牧马和砍柴。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
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
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
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②。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
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①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
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1248)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
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②遗
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
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B.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
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实现自己的高才雄略和济世的使命。
C.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闲
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D. 这首送别词一扫“徬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
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
- 15 -
15.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表达诗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之情。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
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②表达了对仕途得
失一笑置之、不屑追求的态度。词人说自己不善逄迎钻营,不会做官,而且得罪权贵,遭到
排斥,但那又何妨?在历史上,终将被肯定为能直道而行,留直节于后世。③表达对朋友的
深厚情谊和高尚的节操。功名富贵,怎能屈膝相求!④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与不满。“狂
谈欲吐”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壮图雄心”,不吐不快的意愿。但是只能被人视作狂谈,
惊动世俗,横遭飞祸。还是不再谈论吧!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形象、手法、情感
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选项 B,并非嘱
托友人去拜访位高权重之人,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
故答案选 B。
【15 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
的内容解说。临行在即,词人终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只愿常
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
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
身之祸。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词人对险恶世道的绝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对友人的深厚
情谊这三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负的
文人壮志难酬、满腹辛酸的曲折心事。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
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
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 16 -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而用山泉制作的美酒,也别有风味,所谓“_______ ,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
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状写蜀道之险,说“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酿泉为酒 (2). 泉香而酒洌 (3). 可堪回首 (4). 佛狸祠下 (5).
一片社鸦社鼓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洌、佛狸祠、砯崖、壑。
三、语文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个题。
儒家主张“游方于内”,要积极入世去“匡俗救弊”,“回复王道”,而道家却主张“游
方于外”,叫人远离尘嚣,“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让人该何
去何从?儒道互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文明与秩序的前
进与发展,老庄关怀着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
关注,只不过, 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始
终 。儒道互补,彼此依存,两千多年来既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又为无数国人指
向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得意时以儒家为准则, 道德良知,维护纲常名教,争
做忠臣良将;失意时则以道家为 ,淡泊名利,独善其身,洒脱自在,如行云流水。
( ),它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现实的。
- 17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各抒己见 本同末异 尊崇 皈依 B. 各执一词 本同末异 遵守 归
依
C. 各执一词 大同小异 遵守 皈依 D. 各抒己见 大同小异 尊崇 归
依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已然是儒道互补
B. 儒道互补已然被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内化
C. 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的是儒道互补
D. 儒道互补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千多年来虽然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但为无数国人指引了一条最好的人生之路
B. 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还为无数国人指向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
C. 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还为无数国人指引了一条最好的人生之路
D. 两千多年来既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又为无数国人指引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根据
后文“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用“各执一词”更合适。
本同末异:比喻本源相同而派生出来的末流不同。也比喻事物的开头相同而结果不同。大同
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大同小异”与“本同末异”都表示主要部分相同,
次要部分不同。“大同小异”主要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本同末异”主要指根源相同,
派生不同。根据前语境“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用“本同末异”更合适。
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尊崇:尊敬推崇。此处是说以儒家为准则,不能违背道德良
知,用“遵守”更合适。
归依:投靠,依附。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
织。根据语境,并非信奉或者入教,强调投靠,用“归依”更合适。
故选 B。
- 18 -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前语境“淡泊名利,独善其身,洒脱自在,如行云流水”,填 C 的话句子“已然内化成
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的是儒道互补”缺少主语。根据后语境“它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现实
的”中关联代词“它”来判断,应该填 BD,排除 A,以便“儒道互补”为主语。BD 比较,前
者为被动,后者为主动,选择主动会更合乎语境。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所给句子有两处语病: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动宾不搭配。
根据语境应该选择递进关系,排除 AD。B 项,“指向了最好的一条人生之路”,动宾不搭配。
故选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
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
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
①__________。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
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 ②________。因此“风俗”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风
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
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三
是③___________,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答案】 (1). 而是亲友们的看法 (2). 你就不会去做 (3). 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
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首先看前语境“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可见第一空应该照应“不是”,填
入关联词“而是”,再看后语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可确
定第一空的内容为“亲友们的看法”,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而是亲友们的看法”。
第二空根据“否则”确定应该与“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相反,
于是得出答案为“你就不会去做”。
- 19 -
第三空照应前语境,形成并列关系,同时与后语境“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成因果关
系,于是得出答案为“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经过 3 年攻关,我国自主研发出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 600
公里时速磁悬浮列车样机,截至目前运行良好。这意味着,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走
在世界前列。据介绍,高速磁悬浮列车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对电机驱动的需求不同,研发出
的长定于直线电机既能满足车辆高速运行的高功率要求,还能同时提供车辆所需的悬浮力和
牵引力,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答案】关键信息:①我国自主研发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并成功运用;②该技术
走在世界前列;③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中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
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
个完整意思。本题要求对新闻报道进行压缩。新闻主体是我国自主研发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
浮电磁铁,并成功运用,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 600 公里时速磁悬浮列车样机,截至目前
运行良好。这意味着,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研发出的长定于直线
电机既能满足车辆高速运行的高功率要求,还能同时提供车辆所需的悬浮力和牵引力,具有
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 50。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1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 年,中国“蛟龙”再次刷
新“中国深度”下潜 7062 米,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2015 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 年,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并正式启用,
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 年 7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
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为构建远距离光纤量子网络开辟了新途径。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新时代高中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参加 2020 年 10 月在西北师大附中举行的“2020 年甘肃省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写一篇演讲
- 20 -
稿。
②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③写一篇收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视频直播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用汗水浇灌魔稻
——给袁隆平爷爷的慰问信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数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科技英
雄。而您和您的杂交水稻,在这之中必然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身为一个新时代高中生,我想
说:“您辛苦了!”我认为,是知识和汗水,使您得以取得如此成就。
首先,非常感谢您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贡献,是您的努力,使世界人民的粮食供应得
以保证。
弹矢横飞的战场上可以出英雄,精密复杂的仪器前可以出英雄,默默无闻的工作中照样
可以出英雄,因为英雄热爱每一寸土地,重视每一个领域。当“东方魔稻”生长于华夏大地
广袤的原野之上,当洁白的米粒填满了每家每户的饭碗,当中国从一个无法自给的农业弱国
转变为一个粮食产量世界第三的农业大国,我们应该感谢的,难道不是您这位“田野英雄”
吗?
您拥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却不忘加倍努力,用汗水浇灌出了一株株水稻。
高尔基曾经说过:“应当热爱科学,因为没有什么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您通过不断地学习步入中科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科学院院士。您还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成
功研发出超级杂交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可以说,这些都是建立在过硬的
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您的科学知识固然令人敬佩,您流淌的汗水却更加令人难以忘却。一
如安徒生所言:“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人们大多能看到您的成功,
却有几人能看到烈日之下、泥泞之中,您在田垄间工作的身影。烈日使你皮肤黝黑,泥水使
你足肤褶皱,草叶使你手淌鲜血,但你始终不曾放弃。是你的汗水,换来了东方魔稻的诞生。
身为一名新时代高中生,我当向您这样的科技英雄学习,将您的精神传承下去。
无论是研发杂交水稻的您,还是致力于抗疫的钟南山院士,抑或是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
- 21 -
女士和和 FAST 天文射电望远镜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你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优秀品质。我
要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那攻坚克难不言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主动探索积极解决;
我要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那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在学习上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您守住了初心,坚持了始终,实现了
“农民不再挨饿”的梦想。今后我定当追赶你的步伐,以知识与汗水为动力,一路向前。
此致
敬礼
新时代高中生
2020 年 11 月 30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和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属于同一命题方式,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
文,材料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新世纪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考生写作指明
了方向,写作内容应紧扣我国的科技成就,并以此为基点,思考自己该如何融入到国家科技
事业当中去。
限制性
1.情境限制。作文试题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其中背景材料介绍了新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主要包括载人
航天、深海潜水、生命科学、宇宙探索等方面。三个写作任务是与其相契合的,这就提醒考
生要上下勾连,代入情境,体现“当事人”这一身份要求,阐发观点,书写感受。
2.身份限制。考生在选择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合“新时代的高中生”身份这一要求。这就明
确要求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科技成就的见证人、“当事人”,写作要“切合身份”。如选
择第一个任务,自己则应是科技文化节的参与者。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命题人意在列举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这些科技成就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考生读后应激发
爱国豪气,应明确自身使命,肩负起推动科技发展的责任。
4.任务选择限制。材料给了三个写作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能否精准
解读任务指令。考生只能选取其一,不可在多则材料间建立逻辑联系。
5.文体限制。材料后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
- 22 -
限制,有演讲稿、有慰问信、有观后感,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开放性
1.任务选择是开放的。材料中给出了三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
触动,都可入文。考生可直面科技文化节,引导同学们感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号召同学
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为未来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可以当代科技英雄为榜样,
学习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精神。
2.思考和感想是开放的。材料所给任务,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可立
足当下,放眼科技发展;也可以科学家为榜样,阐述自身使命……论据素材丰富,考生只要
能充分认识国家取得的科技成就,将科技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看法、思考和
真情实感即可。
【立意】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这
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就佳作。
如任务一:考生一定要紧扣科技夏令营这一活动来写作,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科技夏令营活动;
任务二:要写出科技英雄的贡献及其表现出来的品质,明确其对自身的影响;任务三:则要
回忆出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将来的做法。
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特征既要体
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1.投身科技事业,肩负时代使命。
2.向科技英雄学习,为科技发展助力。
3.积累科技文化知识,参与科技研究。
4.宇宙探测无止境,青年学子勇攀登。
5.科技成就扬国威,青年接力正当时。
【素材】1、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
界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
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
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 6 部,发表论
文 60 余篇。
2018 年 9 月 8 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
- 23 -
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同学们,履行使命首先要拥有梦想,梦想将指引你们人生的方向。能打动人心的梦想必须
是远大的梦想,只有远大的梦想才能激励我们为之长期奋斗。清华人素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清华人的梦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1960 年入学的工物系学长朱凤蓉将军,长期在我国西
北核试验基地工作。她曾说:“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
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
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3、1928 年考入清华土木系的沈崇诲学长。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1937
年 8 月 18 日淞沪会战中,在战机突发故障后,他毅然驾机撞向日军旗舰,壮烈捐躯,用 26
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4、机遇与挑战共存。今年出生的宝宝们,中国面
临严峻挑战。中美贸易战,美国一禁芯片,中兴公司立马就没法生产了。仅仅是一个小小的
芯片,就使得中兴公司面临困境。没有核心技术,这是中国面临的窘境。中兴事件,让我们
清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也许现在我国最新的技术,是其他发达国
家早就不用的技术,这是我们的落后之处,也是我们用来鞭策自己创新的动力。纪录片《厉
害了,我的国》中有一句话:“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因此,这些种种问题都必须依靠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任何一个科技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人才,
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现中国强国梦。2035 年,我们已成建设国家
的顶梁柱。那时,今年出生的娃娃,将像我们一样参加高考,那时,我们并肩作战,抓住机
遇,迎接挑战。
【结构】首先表达对袁隆平的尊敬并说明给他写慰问信的原因——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做
出的巨大贡献,然后指出袁隆平贡献背后的汗水和辛勤付出,最后指出要学习袁隆平不忘初
心,精益求精的品质,继承发扬科学探索精神。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6-0428页
-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427页
-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6-0430页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1-06-0417页
-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1届高三2021-06-0413页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届高三上学2021-06-0430页
-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411页
-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凤阳第二中学2021-06-0421页
- 语文卷·2017届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2021-06-0410页
- 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6-0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