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饶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 ‎(节选自《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我国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 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C. 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D. 我们发现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国外的读者当成朋友看待,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外国读者的欢迎。‎ B. 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C. 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D. 一些中国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等“中国思想”,从中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逢迎国外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 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且了解。‎ C. 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发扬中华文化。‎ D.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因此不必学其他国的文化。‎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不是作者提倡的最佳做法,因此也不是发展文化影响力的核心;C项内容不符合题意,完全是两个不相干句子的组合 ;D项答非所问,说的是发展文化影响力的目的,并非做法。‎ ‎2. 试题分析:A项牵强附会,解释与引文不对应。C 项是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断言,并非作者的观点。D项添油加醋,说法不够准确。‎ ‎3. 试题分析:A项崇洋媚外,发展文化并不能完全借鉴外国的文化。B项夜郎自大,D项孤芳自赏,说法本身就错误。只有C项才是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B. 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 C.‎ ‎ 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D. 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 ‎5. 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 ‎6. 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 ‎【答案】4. A 5. ①是一个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的老实人形象。②有勤俭精神,捡起一段绳子。③真诚质朴,捡绳被人看见,颇感丢脸,有羞愧感,因别人误会而生气恼怒,为自己反复辩解以明清白,因愤怒和羞耻而含冤死去。 ‎ ‎6. ①只要自己清白,不必向他人多作辩解;②为人品质如何,交给时间验证;③不要诬陷他人;④应相信他人,不要无端不信任;⑤政府应有所作为来纯化人性,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B项,“集市……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说法错误,集市广场没有贯穿始终,也非小说的线索。C项,“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不是本文主题,本文通过绳子的故事表现了诚实淳朴者的死亡结局,反映了重大的道德和人性主题;D项,“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说法错误,小说的高潮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一推一吼的情节。故选A。‎ ‎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答题关键词“形象特点”,筛选相关情节,概括形成答案。奥士高纳大爷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他勤俭节约;诚实善良;认真执拗;结局凄惨,令人同情。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我”的感受和对她的描写进行概括。‎ ‎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答题的关键是“为人处事方面获得的道理和启发”。通读文章,根据文章所写的内容,谈自己所得到的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的道理和启发。本文主要写老实人奥士高纳大爷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的故事。文中人处事方面获得的道理和启发,可根据文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进行分析作答。答题时,一定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形成答案。通读文章可知,文中致使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原因主要有:马郎丹的诬告;乡政府的审问;周围群众的奚落;自身缺陷,不开通。根据这些原因来谈自己为人处事方面获得的道理和启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B.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C.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D.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B. 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D.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E.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 请结合三则材料,就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谈一谈发展对策。‎ ‎【答案】7. B 8. BC ‎ ‎9. 对策: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从其它方面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7.‎ ‎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E.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根据文中的句子“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概括第一、二点;根据“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概括第三点;根据“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概括第四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C. “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D. “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 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 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 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答案】10. C 11. B 12. D ‎ ‎13. (1)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 ‎ ‎(2)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 ‎【解析】‎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C“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 ‎12. 试题分析:D“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错,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 ‎13. 试题分析:得分点为:(1)“营”,建造;“辞”,推辞;“何以……为”,怎么能够……呢?或,要……干什么呢? (2)“问劳”,慰劳;“哭”,为……哭泣;“婚”,娶。‎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寻访,把母亲迎接回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三天不喝水不吃饭。他的家里没有姬妾侍奉。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现在哪里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打到河朔地区,就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们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跳跃壕沟,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战马跌倒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为他调药;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凡是有朝廷颁发下的犒劳,平均分给部下将士,一点也不据为己有。‎ ‎(岳飞)擅长以少打多。(他)想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就招集全部统制官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也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摇撼大山容易,摇撼岳家军困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一不可。”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发愁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到极点了。”荆湖地区平定后,招募农民耕种田地,又发起军事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粮。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特地指出曹操是奸贼而鄙视他,这件事特别被秦桧所恼恨。‎ 张所死后,岳飞感念旧恩,抚养他的儿子张宗本,并举他奏为官。李宝从楚地来归附,韩世忠要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属到岳飞部下,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回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为此赞叹佩服不已。襄阳战役时,皇帝诏令刘光世增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来,岳飞上奏请皇帝先犒赏刘光世的部队。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将士们为国效力,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①‎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②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⑤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③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⑤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表现了自己飘泊异地、孤苦无依的处境;结末借咏怀古人庾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情感深切真挚。‎ B. 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C. 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不见楼台,只有日月高悬。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D. 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庾信来咏怀。结构上承上启下。‎ E. 尾联承接上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意在表明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才诗动江关,赢得名声。‎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①首联支离、漂泊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②颔联、颈联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③尾联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C项,“不见楼台,只有日月高悬”说法错误,颔联“三峡楼台淹日月”实则指三峡一带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E项,“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意在表明庾信一生中最‘萧瑟’‎ 的事是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才诗动江关,赢得名声”说法错误,引用庾信的典故,以此自比,意在感怀自己处境的凄凉萧瑟。故选CE。‎ ‎1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分析诗歌表达了那哪些情感,可以通过对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所以这两联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诗人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开门见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学不可以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鹜、抟、已。‎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次在师大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大师云集,不光专业人士表示收获盆满钵满,就连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获益匪浅。‎ ‎②与会嘉宾就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和政策、航运创新与风险管理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真知灼见的意见。‎ ‎③第三季《奔跑吧,兄弟》中,李晨一身披风,两手豪举超大哑铃,略显傲气的眼神侧目而视,一派武林盟主的气势。‎ ‎④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以跪地的身姿,附耳提问,专注倾听。这一幕,就是对尊敬师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鲜活的言传身教。‎ ‎⑤随着《战狼2》的大火,她迎来了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十年后从好莱坞再次回到国内发展这次的迅速走红对卢婧姗来说是众擎易举。‎ ‎⑥《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已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不赞一词的作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B ‎..................‎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 B.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 面对朝鲜与美韩剑拔驽张的紧张局势,中方提出的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外交新思路,是扫清当前朝鲜半岛核困局的有效途径。‎ D. 伴随慈善法诞生,中国人民存善念、行善举的朴素意识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现代中国在不断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将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B项,句式杂糅,“借口……”和“以……为名”两个句式糅合一起,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C项,搭配不当,“扫清”和“困局”搭配不当;可将“扫清”改为“破解”或将“困局”改为“障碍”。故选D。‎ 点睛:常考的病句类型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言标志。‎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见到仍然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听闻家慈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B.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真是非常抱歉!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D. 同学们,在高考语文之路上,请相信、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家慈”,指自己的母亲,为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B项,“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C项,“失陪”,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表达得体。D项,“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全力相助”。‎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__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③__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答案】 (1). ①自己才能生存 (2). 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3). 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21. 下面文段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 ‎①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节目的走红,不一定能使中国诗词能很好继承发展下去。 (2). ③诗词语言和意象美感,不一定能让外国人都深深叹服。‎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仕强教授在《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中说: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拥挤的公交车上,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听惯了谩骂,看多了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一触即发,一点就着。‎ 作家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电视新闻中,有人微笑着说,你把检验不合格的厂商都揭露了,叫这些生意人怎么吃饭?我觉得愤怒。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 中国人很赞赏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人的一生都要同“情绪”打交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必须写议论文,自拟题目。‎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在沉默中爆发 耀眼的火舌吞噬天空,灰色的黑烟在断壁残垣间弥漫,天色阴霾而压抑,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群浑身肮脏的人,他们或倚着发黑的枪或坐在烧焦的柱子下休息,唯一可以辨认的是他们的双眼,燃烧着一把永不熄灭的火,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面迎着风猎猎作响的红旗,哗哗的声音响彻天边。‎ 这是俄军占领德国的那一天,象征着肉体与精神的自由,也是俄国人民愤怒的胜利。‎ 怒,是海神卷起的巨浪,是对一切不公平的质问;怒,是战争中一把把枪,是对压迫与暴力的反击。当你们不满,请站起来,因为生气是改变的第一步。‎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是滋生懦弱的温床,于是鲁迅选择了爆发,他以笔为刀,写下一篇言辞犀利的文章,记录了一段令人发指的惨案,他仿佛一把锋利的剑,笔直地刺向社会的阴暗面,因为他知道,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而这种勇气,就算只有如烛火般的光芒,也强过在黑暗中摸索,足够照亮前行的路。披荆斩棘,划破漫长的黑夜迎来黎明的熹微。 ‎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写道,当她向一个被政府潜规则的商贩询问为什么不投诉时,商贩一脸漠然地说“大家都这样”,然后又说“投诉会取消营业资格,损失更大”,龙应台感到很生气但又很悲哀,她写道:“如果你有良心,就要去告诉他们:‎ 你受够了,你很生气!”沉默不是良药,可以一劳永逸,它是糖衣炮弹,品尝过短暂的甜蜜后将人炸的体无完肤。要生气,把生气烧成大火,让它从荒原上滚过,只留下平整的大地,不要多余的野草。 ‎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过,回首过去,哪次变革的前奏不是因为愤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悲剧总是被洒上叛逆者的一腔热血。 ‎ 愤怒,不是一时的鲁莽,是勇敢的智慧,它帮助我们在荆棘中越走越远,留给沉默者一个渐渐消逝的背影。 ‎ 站起来,说出你的恨。 ‎ 站起来,说出你的不满。 ‎ 只有你站起来了,你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才能看见火红的初阳。‎ ‎【解析】试题分析: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矛盾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一个反对生气,一个又主张生气,一个更主张没必要生气。第一则材料是说(一些)中国人胡乱生气,芝麻大点事都要吵个你死我活,毫无忍让,毫不宽容,睚眦必报。第二则材料是第一则材料的延伸与拓展,很多中国人遭遇不公平时,总是胆小怕事,忍气吞声,明哲保身;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而在沉默中麻木;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气。而第三则材料又推进一步,从哲学高度解读“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既没意思,又没意义。‎ 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情绪,非但不是坏事,而且是人性; 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只有一条规则:观念正确,情绪稳定。管理情绪的最高境界是“恰到好处”,“自由自在”。‎ 据此,我们可作如下立意:①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正)。众所周知,当今一些中国人面对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自私、懦弱与不敢抗争。如面对“萨德”事情,钓鱼岛事情,“表叔”事件,“小悦悦”事件,黑心食物等,中国人要敢于生气,敢于反抗。 ②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反)。即在个人情绪控制方面,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生气,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和睦相处,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③中国人,能不生气就不生气;该生气时,不能不生气(折中)。“别人的错误”要看是不是触犯了我们的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然,在社会这个矛盾体里,还要看属于什么矛盾,同志内部矛盾,小事小非问题,忍一事,和一世;敌我矛盾,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恐怕就不能怕“惩罚”了自己而纵容其“错误” 了。‎ 参考题目:①《中国人,要学会生气》 ②《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 ③《生气,表明了我们态度与愤慨》 ④《生气,是强者的表现》 ⑤《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 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⑦《忍声吞气,并非弱者》 ⑧《宽容与生气》‎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