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2017-11)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学习第二次学段性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屈居于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又重新振兴起来。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的传世之作,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   曾经兴盛过的文体之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昂扬。比如诗歌,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相呼应,诗歌创作转向伤时忧世,遗民诗人之呼号、悲愤、砺志,其他诗人之徘徊观望,黍离之悲、沧桑之感,成为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清初诗从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可以说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发扬。   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斑驳陆离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如清初的小说从总体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拟话本小说结束了改编旧故事的路子,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的气味加重了,却缺乏艺术的酿造,并且愈来愈趋向伦理道德的说教。另一种情况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一些作家,如李渔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故事情节演绎的是其超乎常人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对人情世态的调侃,也就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议论的成分增大了,作者的既定意向胜过并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长篇小说迈入个人独创期,作品纷繁多样。有的是沿着晚明世情小说的路子,在醒世的旗号下展示最世俗的人生图画,如《醒世姻缘传》颇为鲜活,叙写用民间口语,富有幽默之趣;有的是就明代几部著名小说作续书以写心,境界不一,如陈忱的《水浒后传》唤出水浒英雄进行抗金保宋的战斗,寄托了清初遗民的心迹,也给小说增添了抒情性质。小说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需要,在众多作者或适俗或别出心裁的创作中,终于有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了小说的文学特征,面对现实人生,将平凡的生活变成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于是吴敬梓创作了《儒林外史》,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透露出时代的新信息。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文学类型杂,成就大,不但新兴的小说、戏曲蓬勃发展,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甚至词、骈文也获得了大发展。‎ B.清代文学的集历代大成景象,尤其是曾经兴盛过的文体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振兴。‎ C.清代文学创作既有对前人的承袭效法,也有独辟蹊径和创新,许多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许多作品称得上珍品、传世之作。‎ D.清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状态,如小说就开始进入了文人或通俗或独特的独创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上曾经有过影响的文学样式,在清代大都有着众多的作者,作品丰富,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甚至包括其鼎盛时代。‎ B.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局势影响了清代诗歌,使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创作多伤时忧世。‎ C.清代的拟话本小说更贴近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特点突出,但缺乏艺术性,且有伦理道德说教的倾向。‎ D.一些文人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作者的既定意向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是抒亡国之悲慨,这一点继承和发扬了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 B.《醒世姻缘传》用民间口语写就,幽默风趣;《水浒后传》则有抒情性质,这些创作说明了清代长篇小说迈入了个人独创期。‎ C.吴敬梓《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红楼梦》将平凡的生活变成了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体现出小说鲜明的文学特征。‎ D.清代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中期以后传统文体逐渐衰落,小说开始成为创作主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健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便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   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到地上的。而且,在拉车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进,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节选自迟子健《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 D.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5. 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分)‎ ‎ ‎ ‎ ‎ 6. 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4分)‎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 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 请结合三则材料,就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谈一谈发展对策。(5分)‎ ‎ ‎ ‎ ‎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 ‎ ‎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5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4. 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15.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在巴格达几乎未经多少有效抵抗就迅速落入美军之手后,美国人难免为军事上的优势自鸣得意。‎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B.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D. 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19.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①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② ,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③ 。‎ ‎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每逢春节,人们习惯把燃放烟花爆竹视之为营造喜庆氛围的必要方式。但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现,严重威胁我们每个人包括老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全市共同行动、携手应对大气污染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②寒假到来,春节将至,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要率先垂范,严格遵守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并号召自己的家人、亲朋共同拒放烟花爆竹。建议大家以写春联、剪窗花、打锣鼓、制作中国结和灯笼等文明环保的方式欢度春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释放每个人的巨大能量,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①中必须删掉的三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②中使用不得体的三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学习第二次学段性检测试卷答案 ‎1.A 从文章第一段可知,“小说、戏曲”并非在清代“新兴”,而是“元明以来新兴”.‎ ‎2.B “使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相呼应”。‎ ‎3.D “中期以后传统文体逐渐衰落,小说开始成为创作主流”这一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举小说的例子证明“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 ‎4.C (A、“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错误;B、“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错误,应为“显示他们内心和身体的疲惫”;D、“有责怨对方的心理”错,老马只在责怪自己。)‎ ‎5.①“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次入狱,老太婆猝然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惨。(2分)②“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 (3分)‎ ‎6.①把马人格化,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强化情感.②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③“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互为补充印证,增强小说的表现力.(答出一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7. A 【解析】A项“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 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B E 【解析】 A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 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 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 ‎9.对策: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 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一 点1 分,两点3分。‎ 三点5分,言之成理既可)‎ ‎10.A 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 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D.而选项A、B的不同只在于 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 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 ‎11.D 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12.C 原文中“他密谋藏匿太子”一事最终没有施行. C选项“杀二宦者”错.原文中说的是:“别求类状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 ‎,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 13.①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帝,统治;苟,如果)     ②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不吾索,宾语前置,不求索我;面,当面;庶或,也许、或者;“济”,实现、成功.)‎ ‎14.C D C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D项“又写了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错,“霜叶满阶红”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见; 15.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在天愿作比翼鸟 ‎17.A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此处褒贬失当。‎ 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深恶痛绝:深恶:非常厌恶。痛绝:极其痛恨。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形容自我欣赏。‎ ‎18.D A项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 B项句式杂糅,“对于……看来”是“对于……来说”或“在……看来”两种结构的杂糅。C项中途易辙,首句主语是“翁偶虹”,末句的主语变成了《桃花村》。‎ ‎19.B “敝”是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而不能用于他人或相关事物。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 ‎20.“这个称呼与董奉的传说有关”, “人们用杏林代称中医”, “称赞医生的医德医术” ‎ ‎21. 之、包括老人和儿童、的大事 率先垂范、号召、巨大能量 ‎“之”在此处充当于一种准确的概念性表达,直接写成“视为”更为妥帖,应该删除;“每个人”就已经包括了“老人和儿童”,应删除后者;“携手”与“的大事”搭配不当,应删除,与“当务之急”形成对应.“率先垂范”是敬辞,一般用于对方身上,这里使用对象不当;“号召”是通知所有人,与“自己的家人”有扩大范围之嫌;“巨大能量”有做作之嫌,应该为“力量”.‎ ‎22.【解析】试题分析:“转身”属于词语类作文题,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要注意联系自身对生活的相似感悟,把具体性命题写虚,以揭示出其中反映的道理。“转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人生的拐点”等角度立意。“转身”,本义是“转过身”,这是一道多重含义的命题作文。“转身”‎ 可理解为“转过身”和“一转身”。“转过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一转身”比喻时间很短,稍纵即逝。据此, 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化蛹为蝶”、“人生的拐点”、“抓住机遇”、“顺应自然”、“慢慢走,欣赏啊”、“活在当下”、“懂得珍惜”等角度立意。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参考译文:‎ ‎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條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條不听.升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孙傅)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