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外国语实验校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外国语实验校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 课内检测 1. 以下文言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则兵罢(疲惫),我承其敝。 《项羽本纪》‎ B.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略微)折辱秦吏卒。 《项羽本纪》‎ C.何不按(放下)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D.口之宣言(公开说话)也,善败于是乎兴。 《召公谏厉王弭谤》‎ ‎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召公谏厉王弭谤》是讲召公劝厉王要去“弭谤”。‎ B.《鸿门宴》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项羽和刘邦在斗力,而是范增和张良在斗智。‎ C.《荆轲刺秦》中,荆轲失败,但其不畏强暴,义无反顾,仍不失为英雄。‎ D.从《烛之武退秦师》尾声当中,我们可以一窥晋文公的王者风范。‎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写出了作者徐志摩对康河、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 ‎(2) , 。有静有动,生气勃勃。(《沁园春 长沙》)‎ ‎(3)易水送别,以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诗人注重“隐”。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现代诗的“有”与“无”》 ‎ ‎4.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 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 无语言”。‎ ‎5.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 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 而是诗人技巧 能力的显示。‎ C. 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 写出好诗。‎ D. 《老子》说:“大巧苦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 用拙。‎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 定科学性。‎ B. 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 临的困窘。‎ C. 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 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 一种极高的技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都描绘了江 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构成了一个富有象征色彩的意境 B. 文章第⑤段,作者写小巷中铺子里小二的忙碌仿佛也激不起一丝尘屑,写人 去楼空的房屋徒让人遐想,从而突出雨巷的宁静与古老。‎ C. 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 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江南小巷让人超脱于浮躁的现实。‎ D. 通过全文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 落寞,但无可奈何,因而惆怅不已。‎ ‎8. 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6分)‎ ‎ ‎ ‎9. 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悲”与“喜”的内容。(6分)‎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 材料一:‎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荚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自百度百科)‎ ‎ 材料二 :‎ 日前,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发起的“新四大发明”评选结果最终出炉,杂交水稻、 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贵献。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漱光照排技术,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复方蒿甲醚: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三:‎ 近日的一项调查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青年选出“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得票最多的是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它们被学生们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新四大发明”的走红,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刳新领域的显著进步与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 ‎ 但如何让更多的新发明源源不断涌现,不仅要靠企业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竞逐中不断创新,还需要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做好服务与护航的工作,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15日66版)‎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和材料二中的“四大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材料三中的“新四大 发明”更着重的是这些发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B. 材料三,作者介绍了“新四大发明”的调查结果,充满了浓浓的自豪感。‎ C.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朋友成为“新四大发明”的忠实粉丝,从侧面 说明了在很多“一带一路”国家中,生活“通”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D. 过去,中国给世界的印象,是制造业大国、世界代工厂,如今“新四大发明”‎ 如此受欢迎,代表着中国已融入新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三则材料可看出,从古到今,科学技术始终在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和历 定进程。‎ B. 综合材料可知,科技发明和政治没有多大关系,政府行为和科技发明也没有 多大关系。‎ C.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四大发明是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总结出来的,‎ ‎“新四大发明”同样是由外国青年提出来的,这样的巧合,体现了中国科技 创新和“互联网+ ”所驱动的新经济、新生活的魅力。‎ D.根据材料三,“新四大发明”的走红让我们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产品和 服务,不仅受到各国青年的喜欢,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原生 动力,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贏。‎ ‎12.发明的可爱,就在于使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外国留学生称赞的“新四大发明”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说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6分)‎ ‎ ‎ 五、古代诗文阅读 ‎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 ‎“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貕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 ①晏驾: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 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 ‎/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 ‎/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 ‎/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4.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 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 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 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 故称禁宫,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 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 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 相,指的是降官。‎ D. 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 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 时而异。‎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 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 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 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 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 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 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 哙幸免于难。‎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5分)‎ ‎(2)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 六、诗歌赏析 ‎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 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 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 羞涩心绪。‎ ‎1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6分)‎ ‎ ‎ 七、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9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__,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_______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_______,即便是一生追随,_______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 侯权贵 B.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 侯权贵 C. 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 侯权贵 D.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 侯权贵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 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 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 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 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 再造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 再造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22.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八、写作(60分)‎ ‎ 题目:做人就要像他(她)那样 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散文,也可以是述评 。‎ 要求:(1)字的大小要达到格子高度和宽度的2/3以上。‎ ‎ (2)写字时少写或不写连笔。‎ ‎ (3)800字以上。‎ ‎ ‎ 高一分科考试 语文答案 ‎1、B 2、A 3、(1)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4. D 【详解】试题分析:D项:“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 表述错误。诗人的智慧是用“不说出”代替“说不出”。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点评: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只要把D项回归原文,和原文进行比照,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5. C【详解】 试题分析:C项“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正确,过于绝对。“寻言”应该是“能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点评:需要把各选项带入原文和原文比较异同,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特别绝对的词语的选项需要注意,如本题C选项提到的“只要……就”,语言就过于绝对化。‎ ‎6. A【详解】试题分析:A项“文理能通、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原文 “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很显然A项与原文不符。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点评:“筛选与整合”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因此一定要把选项和原文一一比对。‎ ‎7. 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及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D,“因而惆怅不已”分析有误,原文第6段中,作者提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有落寞之感,但之后作者却说“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第9、10段强调“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带着审美的态度来欣赏江南雨巷的古老,并认为它可以给我们躁动的心带来宁静,并无惆怅不已。故答案选D。‎ ‎8. 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赏析能力。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 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根据对题干的理解,考生要抓住描写作用的不同。根据理解“蓝衣少女”的出现是在浣洗衣服,本身文中的景物是很寂静的,但是少女的出现衬托出景物的更加宁静,同时也使得景物画面具有了生机和活了。“丁香姑娘”是作者想象的,是寄托作者理解的物象,同时也体现是作者的虚写。所以两篇文中出现的女子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9. 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 ‎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 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注意抓住原文第三段: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题干是这样问的: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 有名”,请概括说明“悲”与“喜”的具体内容。根据以上对题干和原文的理解,作者的悲: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喜: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总之,这类试题要立足原文进行筛选和概括。 ‎ ‎10. B【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B项,“充满了浓浓的自豪感”不准确,从材料三来看,材料三第二段说“但如何让更多的新发明源源不断涌现,不仅要靠企业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竞逐中不断创新,还需要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做好服务与护钪的工作,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但”表示转折,重点在后面,可见作者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为“新四大发明”的涌现创造条件。‎ ‎11. B 【详解】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注意材料一第四行和材料三第二段。‎ ‎12. 高铁使得天堑变通途;网购化解了物流障碍,使买卖变得更透明顺畅;移动支付解放了钱包;共享单车打通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生活体验说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这是探究题,考生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解答。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给出的要求,还要关注题干中的暗示,如“发明的可爱,就在于使人类的生活更便捷”‎ ‎,这说明考生要分析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之处。如“高铁”,它的速度快,输送能力大,安全性好,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为方便;如“网购”,其优点是化解了物流的障碍,让买卖变得更为透明,更为顺畅;如“支付宝”,使用支付宝减轻携带钱财可能会出行的丢失、被盗等危险,等等。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13.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这句话的含义是“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的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的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您不见我们(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根据理解原句“起丰沛”,意为“从丰沛起兵”,这里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乎”为句末语气词,意为“吗”,后面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D项。‎ ‎14. C【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C,文中的“迁左丞相”,指的是升官。故选C。‎ ‎15. 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意理解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选项B,“面对项羽的威胁”有误。根据原文: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项羽并没有威胁樊哙的意思,而是正常的宴会的礼让和敬酒。故答案选B。 ‎ ‎16. (1)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 ‎ (2)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危险了。‎ ‎17.D(“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18.①借景抒情。诗借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抒发发主人公失望、愁苦的情感。(2分)②‎ 比喻(或象征或拟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4分)‎ ‎19. A【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认真辨析原句的语病,同时要注意仔细斟酌选项对原句的修改。文中划线句子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应是先人身上依附,再活动上服务。第二处修饰不当“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通过辨析,故答案选A。‎ ‎20. 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文意填空的能力。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按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注意与下文专诸刺杀王僚的事例相照应。故本题答案选C。‎ ‎21. B【19题详解】知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再造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第一处文中语境是“公子光赏识重用”,所以用“知遇之恩”较为符合语境;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令人发指:叫人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第二处是人物因君王昏庸而愤怒,所以此处用“怒发冲冠”较为合适;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第三处是侠士人物命运的陈述,所以此处应该用“不测风云”;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第四处是指人物一生的贡献过程的描述,所以用“劳苦功高”更为贴切。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22.示例:‎ ‎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 参考译文:‎ 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赏赐给樊哙一大杯酒和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危险了。‎ 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作“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绛、灌等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就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的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的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您不见我们(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 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