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景德镇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试题
语 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家治理的中心问题是“制”与“治”,即制度与治理。完整的国家治理由“制”与“治”共同构成。辩证把握“制”与“治”,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
“制”与“治”内在联系。一方面,“制”是“治”的依据。国家治理体系根据国家制度构建,治理体系的结构、联系、规则、运作等是由国家制度性质决定的;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据国家制度来展开的,国家治理的方向、道路是由国家制度确定的。另一方面,“治”是“制”的实现。例如,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其中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化、实体化,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在贯彻落实中的主体化、应用化。
“制”与“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只有建立好的制度,才能形成合理有效的治理。同时,治理的好坏直接关乎制度的存亡与兴废。没有有效治理,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等同起来,并非国家制度健全了,国家治理水平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效能,彰显制度优越性。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会使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例如,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常常会为制度所吸收,转化为成熟定型的制度。
- 29 -
“制”与“治”的统一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合理把握“制”与“治”的关系。先进的国家制度不是主观设定和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和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探索的结果。随着实践的发展,制度和治理也需要发展。一般来说,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能停滞不变。实践在发展,制度须创新,以不断增强制度的适应性。与此同时,治理也必须面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切实改进方式方法,提高现代化水平。制度建设要增强前瞻性、把握主动权,既积极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研判思考我国改革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多一些未雨绸缪。治理要增强协调性,持续有序推进。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顶层设计,又有配套实施,应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提高精准性,实现精细治理。随着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治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准治理。这就要求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努力使治理扎实到位,力求取得实效。
辩证把握“制”与“治”,关键在于明确合理方式与途径,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首先,要提高制度执行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才能有效增强治理能力。其次,要全面深化改革。让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需要继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只有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充分释放制度潜能,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正因如此,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再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现代制度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要不断完善各方面法律制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用法治来实现制度与治理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丰子义《辩证把握“制”与“治”》人民日报2020-02-24)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制度确定了国家治理的方向、道路,决定了治理体系的结构、联系、规则、运作等,是治理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活动的依据。
B. 国家制度的健全,关乎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能发挥国家制度效能,彰显国家制度优越性。
C.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口律深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国家治理的中心问题,明确了辩证把握“制”与“治”的现实意义,并统率全篇。
B. 文章第二、三两段分析了“制”与“治”的紧密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 29 -
C. 文章第四段从实践的角度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全面过程。
D. 文章结尾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方式与途径,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集中体现了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国家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具体化、实体化,在贯彻落实中主体化、应用化。
B. 国家制度健全,国家治理能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国家制度的效能就能充分发挥,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在国家治理中更好地彰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理应与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相适应,并在实践得以完善。
D.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不断完善各方面法律制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用法治来实现制度与治理的有机衔接。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国家制度的健全,关乎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错,原文说“不能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等同起来,并非国家制度健全了,国家治理水平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可见国家制度健全不等于国家治理“有效”。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全面过程”错,第四段论述的是“‘制’与‘治’的统一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合理把握‘制’与‘治’的关系”,而选项所说内容只是举例子,并非论述重点。
- 29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几个“就能”表述绝对,原文说“并非国家制度健全了,国家治理水平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效能,彰显制度优越性”,选项忽略了达到这些的条件,即“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C项,“理应与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相适应”说法错误,原文说“一般来说,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能停滞不变。实践在发展,制度须创新,以不断增强制度的适应性。与此同时,治理也必须面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切实改进方式方法,提高现代化水平”,可见制度和治理都必须“与时俱进”,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D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含义不完整,原文是“要不断完善各方面法律制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用法治来实现制度与治理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选项缺少“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 29 -
“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
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爱“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热心地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给力的传帮带,加上密集组网的工程历练,大大缩短了北斗人才成长的周期。
如今,北斗研制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龄38岁、老中青结合的团队,先后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10余名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20余名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等领军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锤炼出一个宝贵的“明星”阵容。
(摘编自《天河漫漫 北斗璀璨》)
材料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立项,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前两年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今年底,北斗三号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明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发射任务收官,将全面开启“全球时代”。
司南导航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柬埔寨无人机应用、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
(摘编自《中国北斗将全开启“全球时代”》)
材料三:
北斗系统本身是国家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5G和北斗具有融网络、融科技、融技术、融终端、融应用的天然优势。同时,北斗可以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技术体系,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离不开北斗,也离不开5G。
“我们相信,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将会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冉承其说。当然,要实现“5G+北斗”,目前还需要一个标准化过程。
(摘编自《5G与北斗互相赋能》)
材料四:
- 29 -
长三甲系列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被誉为“金牌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3型液体运载火箭组成。该系列火箭承担了中国北斗工程全部发射任务,从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导航卫星算起,13年间,长三甲系列火箭用39次发射,成功将5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如果再算上2000年到2007年发射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那么长三甲系列火箭以43次100%的发射成功率,护送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轨道。回顾每一次北斗工程的发射任务,都少不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托举,因此该系列火箭也被人称为“北斗专列”。
从2015年起,由于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天地一体化系统交付数量增多,长三甲系列火箭进入了高强密度发射期。2015年以来,长三甲系列火箭连续5年成为中国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长三甲火箭总指挥岑拯告诉中新社记者,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位列世界第一,仅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就完成12次发射,发射数量占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近50%。
在风险分析与管控方面,研制团队形成了一套适应高密度任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化、精细化的管理,确保长三甲系列火箭处于高可靠、高质量的水平,保证北斗工程发射100%成功。
(摘自《长三甲系列火箭续写“北斗专列”高可靠纪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伴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B.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 要实现北斗和5G的融合,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D. 长三甲系列火箭成功将5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因此被人称为“北斗专列”。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的日臻完善,北斗系统将在更广地域为全球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B. 北斗系统将携手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以更开放的姿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C.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G+北斗”的实现,将会在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D. 研制团队高密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长三甲系统火箭处于高可靠、高质量的水平。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托举国之重器“北斗精神”的内涵。
【答案】4. D 5. B
6.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它的研制发展伴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错,原文说“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立项”,而改革开放是1978年。
B项,“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错,原文是“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可见应当是“北斗一号系统”;
C项,“要实现北斗和5G的融合,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错,原文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离不开北斗,也离不开5G”,选项表达正相反;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B项,“北斗系统将携手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错,材料中没有这些内容,原文只是说“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前两年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今年底,北斗三号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明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发射任务收官,将全面开启‘全球时代’。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柬埔寨无人机应用、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可见选项扩展了范围,夸大其词。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 29 -
结合材料一“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爱‘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热心地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给力的传帮带,加上密集组网的工程历练,大大缩短了北斗人才成长的周期”,可概括出“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结合材料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立项,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今年底,北斗三号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明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发射任务收官,将全面开启‘全球时代’”,可概括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结合材料二“司南导航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概括出“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
结合材料四“在风险分析与管控方面,研制团队形成了一套适应高密度任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化、精细化的管理,确保长三甲系列火箭处于高可靠、高质量的水平,保证北斗工程发射100%成功”可概括出“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樱 花 赞
冰 心
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你若是在夏秋之间到达的,日本朋友们会很惋惜地说:“你错过了樱花季节了!”你若是冬天到达的,他们会挽留你说:“多呆些日子,等看过樱花再走吧!”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今年春天我到日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到处都看了樱花,在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镰仓……但是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 29 -
四月十二日,下着大雨,我们到离金泽市不远的内滩渔村去访问。路上偶然听说明天是金泽市出租汽车公司工人罢工的日子。那个下午,我们在大雨的海滩上和内滩农民的家里,听到了许多工农群众为反对美军侵占农田作打靶场,奋起斗争终于胜利的种种可泣可歌的事迹。晚上又参加了一个情况热烈的群众欢迎大会,大家都兴奋得睡不好觉。
第二天早起,匆匆地整装出发,我根本就把今天汽车司机罢工的事情,忘在九霄云外了。早晨八点四十分,我们从旅馆出来,十一辆汽车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我们分别上了车,徐徐地沿着山路,曲折而下。天气晴明,和煦的东风吹着,灿烂的阳光晃着我们的眼睛……
这时我才忽然想起,今天不是汽车司机们罢工的日子么?他们罢工的时间不是从早晨八时开始么?为着送我们上车,不是耽误了他们的罢工时刻么?我连忙向前面和司机同坐的日本朋友询问究竟。日本朋友回过头来微微地笑说:“为着要送中国作家代表团上车站,他们昨夜开个紧急会议,决定把罢工时间改为从早晨九点开始了!”我正激动着要说一两句道谢的话的时候,那位端详稳静、目光注视着前面的司机,稍稍地侧着头,谦和地说:“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呵!”
我的心猛然地跳了一下,像点着的焰火一样,从心灵深处喷出了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
清晨的山路上,没有别的车辆,只有我们这十一辆汽车,沙沙地飞驰。这时我忽然看到,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
下了山,到了市中心,街上仍没有看到其他的行驶的车辆,只看到街旁许多的汽车行里,大门敞开着,门内排列着大小的汽车,门口插着大面的红旗,汽车工人们整齐地站在门边,微笑着目送我们这一行车辆走过。
到了车站,我们下了车,以满腔沸腾的热情紧紧地握着司机们的手,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并祝他们斗争的胜利。
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
- 29 -
我回过头来,问着同行的日本朋友:“樱花不消说是美丽的,但是从日本人看来,到底樱花美在哪里?”他搔了搔头,笑着说:“世界上没有不美的花朵……至于对某一种花的喜爱,却是由于各人心中的感触。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武士们就联想到捐躯的壮烈。至于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的消息。在日本,樱花就是多!山上、水边、街旁、院里,到处都是。积雪还没有消融,冬服还没有去身,幽暗的房间里还是春寒料峭,只要远远地一丝东风吹来,天上露出了阳光,这樱花就漫山遍地的开起!不管是山樱也好,吉野樱也好,八重樱也好……向它旁边的日本三岛上的人民,报告了春天的振奋蓬勃的消息。”
这番话,给我讲明了两个道理。一个是:樱花开遍了蓬莱三岛,是日本人民自己的花,它永远给日本人民以春天的兴奋与鼓舞;一个是:看花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了对于某些花卉的特别喜爱。金泽的樱花,并不比别处的更加美丽。汽车司机的一句深切动人的、表达日本劳动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话,使得我眼中的金泽的漫山遍地的樱花,幻成一片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让友谊的轻舟,激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
深夜回忆,暖意盈怀,欣然提笔作樱花赞。
1961年5月18日夜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点出“樱花是日本的骄傲”结尾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体现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B. 本文以其独特的视角,鲜明的艺术感受,热情地讴歌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成为当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C. 本文运用比喻、叠词等修辞手法,长短句错杂,整散句结合,既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又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语言之美。
D. 作者充分发挥散文长于抒情的特点,但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情感蕴藏在对花的具体描绘中,缘物抒情,借景咏怀。
8. 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1)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2)樱花开遍了蓬莱三岛,是日本人民自己的花,它永远给日本人民以春天的兴奋与鼓舞。
9. “樱花”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这么安排有何用意?
【答案】7. D 8. (1)因为作者看到了日本人民反对美军侵占农田,看到了金泽工人的罢工运动,樱花是日本民众勇于斗争的反抗精神的象征;金泽汽车工人为了送中国客人上车站,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动罢工时间,樱花也是中日友谊的象征.(2)樱花不畏严寒的精神与日本人民敢于反抗,追求光明的精神气质是一样的;樱花是最早开放、向日本民众报告春的消息的花朵。
9.
- 29 -
①作者以樱花为贯串全篇的中心线索,寄情寓理托言于樱花,造成了情景交融、优雅清丽的意境,为文章增添了无尽的美感。②樱花是日本人民精神的象征,它的不畏严寒,正与日本人民的斗争精神一致。作者赞美樱花,实际上是赞美日本人民。③樱花也是中日友谊的象征,汽车司机为了送作者等人宁可推迟罢工时间,这种深情厚谊令作者感动不已,觉得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是最美的樱花。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但不是直抒胸臆”错,文中有不少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汽车司机的一句深切动人的、表达日本劳动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话,使得我眼中的金泽的漫山遍地的樱花,幻成一片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让友谊的轻舟,激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1)此句可从“原因”角度赏析。为何金泽萝山上的樱花是最美的呢?作者讲述了金泽工人的罢工运动,内滩农民反对美军侵占农田的斗争,特别是金泽汽车工人为了送中国客人上车站,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动罢工时间。所有这些,加上“情况热烈的群众欢迎大会”,日本朋友谦和恳切的话语和隆情厚谊,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她真实地看到了在反帝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中觉醒和前进的日本人民与二战结束时沉郁悲伤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鲜明对照,在她内心里涌起难以自禁的情感波澜。
(2)说它“是日本人民自己花”,是因为樱花是寒冬过后最早盛开的美丽花朵,它不畏严寒的精神气质与日本人民敢于反抗,追求光明的精神气质是一样的,“樱花”精神代表了日本人们的精神;说它“给日本人民以春天的兴奋与鼓舞”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向人民“报告了春天的振奋蓬勃的消息”。那些与春日辉陕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的樱花,不正是充满活力,勇于进取的日 本人民的最好写照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概括出物象的特点,然后从结构、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物象的作用。
- 29 -
首先,从结构和氛围上来看,作者以樱花为贯串全篇的中心线索。先是说“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再写日本人民热情地邀请你看樱花;然后写自己在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镰仓看樱花;最后写“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寄情寓理托言于樱花,造成了情景交融、优雅清丽的意境,为文章增添了无尽的美感。
然后,从写法和主题上看,樱花是日本人民精神的象征。樱花“积雪还没有消融,冬服还没有去身,幽暗的房间里还是春寒料峭,只要远远地一丝东风吹来,天上露出了阳光,这樱花就漫山遍地的开起”,它的不畏严寒,正与日本人民的斗争精神一致。文中写了金泽工人的罢工运动,内滩农民反对美军侵占农田的斗争,特别是金泽汽车工人的罢工运动。这就说明,作者赞美樱花,实际上是赞美日本人民。那些与春日辉映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的樱花,不正是充满活力,勇于进取的日本人民的最好写照吗?
同时,樱花也是中日友谊的象征。文中写了准备罢工的汽车工人,为了送作者他们去车站,而将原定罢工时间推迟到九点,并通过司机之口说“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呵!”,作者也由此感动,“汽车司机的一句深切动人的、表达日本劳动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话,使得我眼中的金泽的漫山遍地的樱花,幻成一片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让友谊的轻舟,激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可见,樱花是中日友谊的象征。
作品以赞花赞人、赞扬中日人民的战斗友谊为抒情基调,以樱花带出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连上时代斗争的画卷不断开掘“樱花是日本的骄傲”,是“日本的象征”的底蕴,笔致明丽流畅,欢快热烈疏密相间,首尾圆合,有很强的审美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点睛】句子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另外,针对不同的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答法。如较抽象概括的句子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抽象化;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还原化;结构复杂的长句切分成几层,分层解说。还有,答题点可与句子结构、层次对应起来,如是并列、递进关系,应写出两个要点;如是偏正关系,千万不要丢掉“偏”的要点。在对句子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时,有时句子中包含着的情感要点不能忽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思邈①,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 29 -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 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旧唐书·孙思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疸:充塞就长疤疖,匮乏就生脓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B.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C.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D.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 29 -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我国古代不论男女二十岁时都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B. 博士:古为官名,秦及汉初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代后为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
C. 五行:通常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D. 牲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在祭祀礼仪上所用的牺牲称为“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思邈自幼好学、聪慧过人。他7岁时就能“日诵千言”,到20岁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十分精通。
B. 孙思邈无意仕途、淡薄名利。唐太宗召他入京要授给他爵位,高宗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他都以自己年老体衰、耳目失聪坚决谢绝。
C. 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维摩诘圣僧。
D. 孙思邈以俭养性,以德养身。对于自然灾变,他主张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他去世后,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2)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2)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
【解析】
【10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
“云”字是对话标志,一般在词语后面断开,排除AB项;“名医愈疾”“其道如何”意思是“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名医”是句子主语,不能与后面内容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我国古代不论男女二十岁时都要行冠礼”错,应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女子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成为“及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他都以自己年老体衰、耳目失聪坚决谢绝”错,文章没有说他拒绝的理由,只是说“固辞不受”,原文有“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 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故选B。
【13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关键词有:(1)此圣童也,判断句;但,只;恨,遗憾;器,本事、才华;难为用,难以施展;(2)话,谈起;历历,清楚的样子;参,验证;不啻,不止。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
- 29 -
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①
柳宗元
君不见
夸父逐日窥虞渊②,跳浪北海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③,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烽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④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⑤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后。②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③沆漭(hàng 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④竫人:古代传说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同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⑤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9 -
这是一首带有寓言性质的古体诗,诗人巧妙地借用“夸父逐日”的传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不满和愤懑。
B. “狐鼠蜂蚁”暗喻满足现状、不思变革的官僚势力,“北方竫人”是指保守落后、反对变革的愚民。
C. 前四句并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
D.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对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的生活大加赞赏,表现出诗人对夸父情感的矛盾心态。
15. 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有何不同?
【答案】14. A 15. ①表现手法:李诗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用宗悫的典故,表达追求理想的信心。柳诗主要是用典和对比。借助“夸父逐日”的传说,表达对夸父勇敢追求理想的肯定和赞美;用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与夸父的对比,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②思想内容:李诗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柳诗借助夸父逐日却精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北方矮人却自得自乐地得以终年,表达高远理想难以实现的慨叹,以及对现实的思考:行为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表达自己被贬的不满和愤懑”错,从“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来看,本文应是慨叹大志少成功,没有表现对自己被贬的不满。
故选A。
【15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手法要概括出术语,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运用和效果,注意大与小的区别;思想内容则要借助具体诗句,结合背景等综合分析。
手法方面:李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用典。
柳诗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夸父”,自古以来,是一个勇者的象征,作者这是借助这个形象表达对追求理想的人敬仰。这也是用典。“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与夸父“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烽蚁争噬吞”形成对比,促使作者对不同的人生进行了思考。这是对比手法。
思想内容:李诗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 29 -
柳诗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却以“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感慨壮志难以实现。尽管夸父跳踉北海、腾越昆仑、披霄决汉、瞥裂天宇、遗落星辰。然而,人的体能毕竟有限,于是,没多久便精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北方矮人没有鸿鹄之志,但能整日无忧无虑地雀跃于狭小的空间之中,自得自乐地枯荣于岁月的长河里,得以终年,这实是夸父所不如的。其实,夸父与矮人,鲲鹏与蓬间雀,都为世间之肉体凡物,因此都只能在“有所待”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其行为也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通过对比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点睛】诗歌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宋濂虽然身处锦衣玉食的同学之间却毫无羡慕之意的缘由。
(2)杜牧的《阿房宫赋》在批评“秦爱纷奢”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
(3)《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子不见爱人的思念忧伤。“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子见到爱人后的欢欣愉悦。
【答案】 (1). 以中有足乐者 (2).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管弦呕哑 (4). 多于市人之言语 (5). 泣涕涟涟 (6). 载笑载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呕、哑、泣、载。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构图也叫章法,经营位呈,布局,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好的构图往往 ,甚至比内容还出彩。中外美术史上大量名作不但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形象,也形成了各种经典的构图样式。构图并非指构图样式,而是探讨构图的内在规律以及由此 出来的构图要点。
- 29 -
所谓构图就是根据对立统一的原则,利用矛盾、制造矛盾然后统一矛盾,以体现作者的构思。这个定义揭示了构图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创作。它的前半句很好理解,即构图要根据对立统一的原则,这应该没有什么疑义,构图规律因为是形式规律的一部分,形式规律的原则是对立统一,构图自然也不能违反。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利用矛盾、制造矛盾、统一矛盾”。梵高几乎每一幅作品的构图都 ,无不体现了构图的一般规律。
无论是色彩还是明暗的 ,判定其是否统一而不杂乱,( )如果感觉合,理论可以抛到一边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巧夺天工 繁衍 可圈可点 搭配
B. 先声夺人 派生 可歌可泣 搭配
C. 先声夺人 派生 可圈可点 配置
D. 巧夺天工 繁衍 可歌可泣 配置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要靠自己的感觉进行调整,以此遵循一般构图规律
B. 除了需要遵循一般构图规律,主要靠作者的感觉进行调整
C. 一般构图规律要遵循,主要依靠作者的感觉进行调整
D. 除了需要遵循一般构图规律,作者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调整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构图规律因为是形式规律的一部分,对立统一是形式规律的原则,构图自然也不能违背。
B. 构图规律因为是形式规律的一部分,形式规律的原则是对立统一,构图自然也不能违反。
C. 因为构图规律是形式规律的一部分,对立统一是形式规律的原则,构图自然也不能违反。
D. 因为构图规律是形式规律的一部分,形式规律的原则是对立统一,构图自然也不能违背。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先声夺人,意思是指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里是说好的构图能先于内容吸引住观者,应选“先声夺人”。
- 29 -
繁衍,指繁殖衍生,使其逐渐增多、增广;使生物数量逐渐增加或增多。派生,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这里指从构图规律分化出的构图要点,应选“派生”。
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这里是指梵高的构图作品,应选“可圈可点”。
搭配,指按适当的标准或比例加以配合或分配。配置,就是把缺少的补足并且设置好。这里是“色彩明暗”的互相补足,应选“配置”。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括号前面说“判定其是否统一而不杂乱”,可见这里应阐述判定的方法;而根据后文“如果感觉合适,理论可以抛到一边去”,可见判断标准应当有“理论”和“感觉”,而按照后面这句的表述,括号内应先说“理论”,再说“感觉”,而且主要强调“感觉”。
A项,先说的“感觉”后说的“理论”,排除此项;
C项,“一般构图规律要遵循”主语与前文话题不一致,排除此项;
D项,“作者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调整”主语与前文话题不一致,排除此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只要语病有:残缺介词,应在最前面加上“因为”,这样才能与前句衔接;“违反”规律搭配不当,应将“违反”改为“违背”。
AB项“因为”的语序不当;AC项“对立统一是形式规律的原则”语序不当,不能与前句首尾衔接;BC项“违反”不能与“规律”搭配。
故选D。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 29 -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下图分别是中国戏曲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标识,请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其构图元素的异同。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答案示例:异:①中国戏曲大会:扇子、彩带、祥云等众多戏曲元素介入。②中国诗词大会:大海、初升的明月、望月的诗人、卷轴等构成具有浓郁诗情的画面。同:①都有弯月形象等传统元素,意蕴悠长。②有清晰的书法体汉字,内容鲜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要求“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其构图元素的异同”,然后认真读图,看清图上都是哪些构图要素,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文字与图案的融合度等,然后比较得出异同点,分点作答。
- 29 -
两幅图都用汉字揭示出主题,都有圆弧形的图样。中国戏曲大会标识是由祥云、彩带、扇子构成,而中国诗词大会标识是用月牙、卷轴、祥云、大海和望月的人构成。这虽与大会的对应主题“戏曲”“诗词”密切相关,但是都蕴含着浓浓的古典美和鲜明的画面感,给人美的享受。
【点睛】漫画类试题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看图时,依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原则观察画面的图片、文字、数字、风格等,特别注意夸张处、唯美处和文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官方24日表示,即日起,将面向全球范围征集老子文化典籍,此举意在把鹿邑打造成老子文化研究的世界中心。老子五千言传世名作《道德经》内容博大情深,涵天覆地,挖掘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生态的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哲学、经济和政治问题。鹿邑县官方称,此番面向全球的征集活动,范围包括历朝历代老子文化、李氏文化、道家、道教文化古本、善本、孤本、拓片、书画,及近代以来正式公开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电子类、声像类等。征集方式方面,分为有偿捐赠、无偿捐赠、代管、复制4个方面。
【答案】河南省鹿邑将面向全球征集老子文化典籍,打造老子文化研究的世界中心。此次活动征集范围广,形式多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此段文字共四句话。第一句概括了主要事件,即“‘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官方24日表示,即日起,将面向全球范围征集老子文化典籍,此举意在把鹿邑打造成老子文化研究的世界中心”,可压缩主谓宾,概括成“河南省鹿邑将面向全球征集老子文化典籍,打造老子文化研究的世界中心”;第二句介绍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与此次事件关系不大,可不做概括;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别介绍征集的范围和方式,可概括成“此次活动征集范围广泛,形式多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9 -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延期开学改变了广大巾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一项针对家长的“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居家学习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担心孩子自我学习管理问题、情绪积压问题、使用手机和网络问题,以及网课效果问题、亲子沟通交流问题等成为家长们的主要困惑。
居家学习是我们成长中的一场特殊经历,你一定有独特的感受,请选取上述问题中的某两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有机关联,写出自己居家学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勿让居家变成“拘”学
一场疫情,牵动万千线,连起万千师生的情。居家络授课,教育的江湖,风云突变。有人沉于居家之乐,对网课半信半疑;有人醉于居家之逸,甚至对网课“不理不睬”,却有更多的人主动适应,打破疫情的束缚,进行心与网课的链接。
网课学习是开了一扇窗,知识的春风吹进了学子的心房。时间往前推20年,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的时代,如果那时疫情爆发,学子们即便想学也是“两眼抓瞎一抹黑”,老师们纵有千般情怀也难施展。幸好,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诚如马克·吐温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不是在身后。”的确,借助现代科技的东风,老师的声音、板书、表情通过一根网线,跨过千山万水,来到我们眼前。网课中,写不赢笔记可截屏,没听清还可回放;实在没弄明白,就直接连线,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没有答不上来时的不知所措。虽然网课也有诸多弊端,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乐趣。网课如一块小甜品,像一缕东风,怡得万千学子的自由心。
居家学习是驾上一艘船,情绪的风波被平息在爱的港湾。平常的教室学习,“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话,往往像钉子一样扎住我们高三学子的心里。于是乎,教室里“你追我赶”,考场上“剑拔弩张”,一个个压力山大,负重前行。表面似风清云淡,其实内心却千疮百孔。而暂时的居家学习却给了我们喘气良机,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居家学习不仅让我们学会自律,让我们懂得规划,也让父母全方位见证了我们苦行僧般的学习过程:一天上六节网课,一个晚上刷三套模拟题,一边吃饭还一边背单词……当我们遇到学习瓶颈或碰到学习困难烦恼焦躁时,父母似乎更能理解我们,沟通交流反而顺畅。在理解与关爱中,我们重新获得力量,信心的红旗迎风飘扬,意志的铠甲愈加坚固,让学习变得更加有内涵。
- 29 -
有人说,网课再好,也不能代替教室。的确,因为没有监督或监督不利,网课也会引发学生的懒惰、怠慢等问题,但在疫情中,实在是没有比网课更好的办法,让学生重新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中,让学生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所以,那种因为网课有不足而否认网课的观念,实在是有一点因噎废食。我相信,只要学生重塑理想信念,家长、老师合理管理规范,网课、居家,一定可以像霞光一样,驱赶疫情中遮盖学子们渴望学习的阴霾,让我们的学习增添光彩。
疫情尚未过去,居家学习仍在继续,但只要我们一颗积极乐观、主动适应、自律自控的心,居家不定不会变成“拘”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很有现实意义的材料。材料以“居家学习”为话题,展示了家长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的种种担忧,其中提到了“自我学习管理问题、情绪积压问题、使用手机和网络问题,以及网课效果问题、亲子沟通交流问题”可能真的说出了每位家长的心声。题目要求选取上述问题中的某两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有机关联,写出自己居家学习的感受和思考。因为有了学生自己居家学习的感受,因此写起来应该有话说,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考生可以就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和“手机、电脑”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让老师和家长不要担心;也可以针对“情绪积压”和“交流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形式,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以日记形式剖析内心感受,可以以书信形式向家长、老师倾诉。总之,形式可以很灵活。
参考立意:
1. 经历即阅历,在疫期中收获自我成长;
2. 居家学习中学会自律;
3. 监督与自我管理并存,让居家学习更有效。
参考素材:
1. 居家学习,于学习有益。诚如马克.吐温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不是在身后。”我们身处黄金时代,得以借助现代科技的东风扶摇而上,在知识的天堂中不断索取探求。得以在各行各业被摁下暂停键的当下,继续前行。试想在过去,在科学技术贫乏的时代,倘若遭遇此疫情,是否还能日日得到知识的沃灌呢?再者,合理规划时间的网络课程,精彩纷呈的网络课程被推出,既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益,又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学生真正得到如教育部所期盼的那样,“做修行者,宅其家。抱道行。”就真正做到了高效学习。因此居家学习,给了我们学习机会,更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于学习大有所益。
2.
- 29 -
居家学习,于情绪有益。想必大家都对平时紧张而学习的氛围有所感触,压力巨大而有时无法有效排遣,只好默默吞下负重前行,内心早已千疮百孔。而相反,居家学习却给了我们良机,虽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外部的教育也不容得小觑。作为外部教育中之一的家庭教育更是尤为重要,在居家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也难免会出现烦恼,会引发情绪的波动,而居家学习给了我们相对充裕的时间,让我们能暂缓脚步,能够和家中的父母得以沟通交流,从而得到情绪的渲泻,自我剖析坦白,融洽交谈思考。拨正思想观念,寻觅解决方法,重回战场冲锋,他日铠甲愈加坚固。这是居家学习独特能够代替我们的。由此观之,居家学习,让我们得以充电,于情绪有益。
3. 面对肆虐的病毒,你是否去收集和学习相关生物学和病理学的知识,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你是否了解到这次疫情大规模传播的起因,从而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敬畏之心?看到我们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逆行奔赴武汉,你是否感受到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当国家出台一系列的疫情防护措施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你是否停止抱怨而自觉加强自己的规则意识?面对四起的谣言和传闻,你是否学会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把自己流于“吃瓜群众”?当开学时间一再被延迟,当网课成为新的学习方式,你是否自觉加强自律意识,学会制定计划管理时间,无人监督也能认真学习?
4. 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少不了重大事件的构筑。广度就是我们一生中的经历,我们所游历的江河山川,所碰到的事件和人物,所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以及在经历中观察到的和实践参与的;而深度指向的是我们对所经历事件的思考、感受、体验以及最后沉淀下来成为气质的东西。虽然高中生学业繁重,但是我们作为这次疫情的亲历者,在这样的形势中我们在学会摒除干扰、静心学习的同时也要睁开眼睛去观察和思考。经历这一重大事件,不是沉溺于纷飞的信息碎片,而是看到每分每秒的不确定和变化,面对自己,改善自己,呈现一个良好的自己,以更开阔的心态去尝试新的思考和行动,在疫情经历中收获自我成长。
参考结构:题目是《勿让居家变成“拘”学》。开头用排比展示居家学习的几种状态,很有代表性。接着以现在网络的优势与20年的教课学习的优点。然后论述居家学习离开了压力太大的竞争环境,反而得到了教育的真谛,不仅让我们学会自律,让我们懂得规划,也让父母与我们的沟通交流顺畅。批驳那种认为网课不好的观点,指出,只要学生重塑理想信念,家长、老师合理管理规范,网课、居家,一定可以驱赶疫情中遮盖学子们渴望学习的阴霾,让我们的学习增添光彩。最后呼应标题,只要我们有一颗积极乐观、主动适应、自律自控的心,居家不定不会变成“拘”学。
【点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
- 29 -
③数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
- 29 -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