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牡一中 2018 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文学创作被看作一种只有作家才能拥有的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
被学校培养的。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我国大专院校的文学教育形成了“不培养作家”的传统,
这导致“写作学”在大学学科体系内处于边缘化甚至不被承认的地位,一些大学的中文系一
度取消写作学课程和教研室,更谈不上该学科的现代化转型及向“创意写作学”的深度发展。
“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
写作等。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
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
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
今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产业化发展时代,中国当代文学至此已经不再仅仅是所谓
“圣手”作家的天才事业,而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代文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 20 世纪
80 年代所谓“纯文学”概念可以概括的范畴,文学写作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
书评人和影评人等的修养基础。此外,文学经过口头时代、纸面时代的发展,其创作规约和
技巧已经无比丰富,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无师自通的能力范围,没有相对专业的训练,要
想成为一个作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而时代主流艺术形式的新变化,更要求我们建构现代意
义上的创意写作学,使得这种写作技能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得以培养。
首先,创意写作学的发展是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需要。创意写作学在美国的发展经验告
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谁也不能否认 20 世纪 30 年
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成就,而这个成就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
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今天的美国,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过创意写作训练的“作家”,
美国战后普利策奖获奖人多数出身于创意写作训练班。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创意写作
学位,许多作家甚至受聘于大学,任教创意写作专业,我们所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闾丘
露薇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创意写作,著名作家哈金也在作家工作室教授创意写作。
其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呼唤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我们一定要认识
到未来的国力竞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谁在文化上占据了先机,谁就能真正在“观念”
上影响世界,就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落后最主要
是由高校文学艺术教育落后所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大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但我们
缺乏这个学科引擎。2009 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首次确认了文化可以产业化发
展的思路,此后各地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为我国走向文化资源大国、文化创造大
国、文化消费大国、文化输出大国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提出了
要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天赋,只有作家才能拥有,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
养出来的。
B. 由于我国大专院校“不培养作家”的传统,我国当下的大学学科体系中取消了“写作学”
这一学科。
C. “创意写作”是指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在内的一切创造性写
作。
D. “创意写作”以培养作家为主,兼及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
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两个方面阐释了我国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的背景和原因。
B. 文章从当代文学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格局两个角度论述了创意写作学发展的重要性。
C. 文章列举美国作家的例子论述了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
D. 对于创意写作,文章先交代发展现状,接着逐层深入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意写作学可以帮助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印等行业的从业者。
B. 只有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科,经过创意写作的科学训练,一般写作者才能成为作家。
C.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大的高校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作为支撑。
D. 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是未来国力竞争的核心,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辨析。A 项,“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本文的观点,而是一般的传
统观念。B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一些大学的中文系一度取消写作学课程和教研室”D 项,
主次颠倒,原文是“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核分析论
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
论证的方法。D 项,“最后梳理出它的内涵”错误,文章论述思路是先交代现状,然后界定内
涵,接着论述背景和原因,最后论述重要性。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理解文章内
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检查该解释是否
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B 项,原文只是论述了创意写
作学对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并没有说只有经过创意写作训练才能成为作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癖
叶志平
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
鼻梁上的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
家西医诊所,名号曰“济仁堂”。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差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
看病,嘴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龙眠茶馆”喝茶聊天。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
一路捂着心头,往“济仁堂”走去。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
上还举着一个,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那人骇了一跳,更加
猛烈地咳嗽起来,边摆手边往后退:“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陶先生
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声音:“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
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了:“陶医生,你这,咳咳,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
吗?我,我,咳咳,不看了!”人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
却是人来人往,谈笑风生。
这几天,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
老头倒也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偶尔有人经过,就“咣啷”一声
丢下个铜子儿。 ……这天,老头突然“轰”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
吸不得!周围有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
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
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接着又张开左手,按
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
的鼻子,右手掰开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嘴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看见这
一幕,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看病都让人戴布片儿的陶先生,怎么会这样?他
不是有洁癖么?
如此几下送气吸气,老人渐渐呼吸顺畅,两眼也回了神。陶先生往人群里瞄了一眼,对
“龙眠茶馆”的吴掌柜道:“吴老板,麻烦送碗茶来!”吴掌柜一拍脑袋,“哎!”待吴掌
柜亲自端来一碗“桐城小花”,喂老人喝下时,陶先生已走远了,只留下一堆人议论纷纷。
这天晚上,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桐城小花”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陶先生打
开门,淡淡一笑:“吴掌柜,稀客啊!”吴掌柜一摸脑袋,不好意思道:“陶先生好,大家
平时都忙,也很少走动。”
陶先生顺手接过茶叶:“吴掌柜请坐,有话请讲。”吴掌柜又一笑:“我这人好奇心重,
有点事弄不明白,我觉都睡不好。”“今天的事?”“对,对……”
陶先生打开雕花木窗,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
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
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
“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有对陶先生长衫、礼帽、眼镜等衣着打扮的描写,这陶先生“留过洋”的经历
与开“西医诊所”的身份很符合。
B. 文中通过对比陶先生和紫来桥边的中医刘先生,突出表现了主人公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
接近、对人较为冷淡的特点。
C. 在乞丐老头倒地后,文章通过“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等动作描写
表现了陶先生救人的急切之心。
D. 文中多次写到陶先生戴口罩,其实这本是医生的正常举动,却遭到了眼界不够开阔、卫生
知识很少的乡民们的误解。
5. 小说标题“癖”有哪些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癖”指陶医生的行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
②其实,这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③“癖”还指“救人癖”,
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陶
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说法不当,根据原文“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
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和下文陶先生救人及后来陶先生为吴掌柜解惑的语言,可见
这是人们不了解陶先生时的一种错误认识。故选 B。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
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标题的意蕴,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1、
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题目是
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4、思
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回答本题
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标题“癖”表层含义(即文中具体的意思)就是指陶医生的行
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标题的深层含义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要结
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如“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
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可知“癖”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后从标题对揭示主题、
塑造人物形象等所起的作用,结合文章尾句“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
人癖啊!”,可见癖”还指“救人癖”,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
之心。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答题时一定注意要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 :
模式: 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
步骤: 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
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
喻义。
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 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 年~1955 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
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
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
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
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的确,林徽因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
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
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
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一书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
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
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
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
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
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
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 年艰
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
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
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
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
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
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
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
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
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
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
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
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
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
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F、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文辞优美,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A. 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这些称谓使林徽因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C. 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 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作为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7.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林徽因的传奇色彩?(6 分)
8. 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
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6 分)
9.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
怆,但没有鄙俗。”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BC 7. 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
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
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8. (1)对比手法,突出林徽音的完美形象。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但林徽因的
人生角色(如妻子、母亲)都是完美的,而张爱玲却并非如此。(2)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
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但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3)尽管张爱玲的文学才能得到人
们的喜爱,却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拒绝让人靠近,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
座,汇聚璀璨群星,予人光辉、温暖。(意对即可)
9. “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
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
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 8 年艰苦卓
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
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
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
【解析】
【6 题详解】
B“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C 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7 题详解】
我们可以从一、四二个自然段中概括出来。第一自然段是说她们成就很多而且以其沙龙女主
人的身份产生了很大凝聚力。第四自然段是说林徽因走过的路,也就是她的经历。从这三个
方面来概括她的传奇色彩。
【8 题详解】
答本题可把文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她的雅趣,一部分是她生活的艰难。花比喻她美貌与
才华,树比喻她的经历与性格。
【9 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题,要从四个角度分析。1、做为母亲的她如何看待生活,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女子,而是清淡如水的人。2、她在学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可从原文中找出事例来分析。
3、从精神上,她支撑自己多活了 5 年。4、作者对她是赞扬的,赞扬她的温暖与至诚的性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
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
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
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
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
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
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
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
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
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
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
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
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
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
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
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
“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
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 “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
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C. 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 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
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
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 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
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 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
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 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
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⑵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⑴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
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幕府,但没得到允许。
⑵李绅在官位上待了四年,因为手足迟缓无力,不能上朝拜谒,请求辞去官职,李绅去世后,
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
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
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
后 可 以 停 顿 。 同 时 还 要 注 意 结 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对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
意。“撷茶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治机阱”“发民迹射”这两件事,两个
动作行为的主语都是“撷茶者”,前面分别要断开;“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
“尽去之”意思是全部除去了这些机关、陷阱,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是李绅,前面要断开;
“虎”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故选 A 项。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
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
记忆。A 项,选项中对“鳏”和“寡”的理解有误,解释的内容应该互相调整。“鳏”是年老
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故选 A 项。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
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
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
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
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就留下他任原职”理解错误,李绅被贬前任御史大夫,穆宗
皇帝留下他后改任户部侍郎。故选 C 项。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
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
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浸,慢慢地;不法,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数,屡次,多次;
入,听进去;许,答案。第二句中,居位,在官位上待了;以,因为;谒,拜谒;卒,死。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
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
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
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
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
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李绅,字公垂,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卢氏,亲自教他学习。李绅身躯短
小,为人精明强悍,在诗歌方面最有名气,当时被号称“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多次称赞
他。
唐宪宗元和初年,李绅考取了进士,补任国子监的助教,但他不喜欢此职,就离职而去。
客居金陵时,李锜爱惜他的才能,让他担任了掌书记。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
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
幕府,但没得到允许。李锜召来李绅替他给皇上写一篇奏疏,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害
怕得发抖,以至于不能写字,落笔写字就涂改掉,用掉了好多张纸。李锜怒冲冲地骂道:“你
怎么敢这样,不怕死吗?”李绅回答说:“我生平未曾见过刀枪,现在即使能死也很荣幸。”
李绮就把刀投到地上,令他换了纸再写,但他还是这样。有人说许纵擅长写军中文告,李绅
不足重用。(李锜)召来许纵,(许纵)写起字来随心所欲,轻松自如,李锜就把李绅囚押到
狱中,后来李锜谋反被杀,李绅才得以幸免。
唐穆宗征召李绅做了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生活时代相同,三人号称“三
俊”。后来李绅经过几次提拔被升为中书舍人。牛僧孺执掌朝政,把李绅任命为御史中丞,
但看出他气性刚强、急躁,容易出现过失;同时又看到韩愈为人刚强正直,就把韩愈任命为
京兆尹。李绅、韩愈二人做事毫不相让。交替拿来中央政府机构中的旧例子,你来我往论辩
诘问,相互诋毁攻击,乱成一团,因此,两人都被罢免了官职,把李绅贬为江西观察使。穆
宗皇帝平素一直厚待李绅,就派使者到李绅的府上慰劳赏赐,以为李绅本人乐意到京外任职,
李绅就哭着说是李逢吉在陷害自己。于是,李绅来朝廷谢恩,又自己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皇帝醒悟过来,就改任李绅为户部侍郎。
李逢吉始终想要陷害李绅。李逢吉采用张又新、李续等人的计策,提拔李虞、程昔范和
刘栖楚,使他们三人都做了拾遗,来窥伺李绅的过错,李逢吉在宫内叉勾结宦官王守澄帮助
自己。恰好唐敬宗即位,李逢吉知道李绅失去权势,有机可乘,就让王守澄奏请皇帝说:“先
帝当时想朝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先帝立深王,只有宰相李逢吉请求立您为太子。李续、
李虞也从旁帮助说好话。”李逢吉趁机找空子说李绅不利于皇帝,请求放逐他。皇帝刚刚即
位,不能分辨事实,就把李绅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唐敬宗在禁宫中找到了先帝穆宗亲笔书写
的一封书信,打开看了,知道是裴度、杜元颖、李绅多次上书请求立自己为太子,这才恍然
大悟,全部焚烧了李逢吉一党所进呈的诽谤李绅他们的奏疏。
一开始,李绅被放逐南方,霍山一带多猛虎,采茶人很担忧,就设置了很多机关、陷阱.还
发动当地百姓循着老虎的踪迹射杀老虎,但是也不能杜绝虎患。李绅来到后,全部除去了这
些机关、陷阱,(采取其他措施,)老虎不再行凶暴虐。唐武宗开成初年,郑覃让李绅做了河
南尹。河南有很多为非作歹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便装.玩击打大球的
游戏,占据了官道,来往的车马不敢上前。李绅治理地方刚强严峻,为非作歹的年轻人都望
风而逃。
唐武宗即位时,进升李绅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李绅在官位上待了四年,因为手足
迟缓无力,不能上朝拜谒,请求辞去官职,(李绅)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
动人的诗歌。
B. 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C. 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 “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
活。
15.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
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
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对都城长安的思念(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
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
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
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
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
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颈联写……
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错误,“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颈联的意思是天
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
蜂飞蝶舞。故选 B 项。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
要分析”,这就需要考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词分析情感。要分析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
感,需根据诗人写诗时所处境遇(这主要从诗题、注释和平时积累中得知)和诗句本身分析。
从此诗的题目“途中见杏花”可知诗人正在旅途中,见到了杏花,于是写了这首“写景抒情”
的诗歌。根据注释,诗人此时回忆到了长安的杏树。首先找到“物”的特点,然后找到人的
情感。从诗中来看,诗中所写的“物”是“杏花”,而“杏花”的特点是“红艳”,但却“春
浅香寒蝶未游”,杏花美丽,但却无人欣赏。而人物的情感是“独愁”,是“恨”,是“忆”。
诗的首联写到了“愁”,那么诗人“愁”什么?一愁:虽有“一枝红艳”,却是“春浅香寒
蝶未游”,这表达了惜春之情,而这支“红艳”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这又是流离之苦;
看到“杏花”,诗人于是想到了长安,于是,故国之思油然而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
(三)名句默写
1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答案】 (1). 淇水汤汤 (2). 渐车帷裳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4). 虽九死
其犹未悔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7). 取之无禁 (8). 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
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
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
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汤汤、帷裳、善、其、犹、蜉蝣、渺、沧海、无禁、
藏。
三、整本书阅读检测(6 分,每小题 2 分)
17.以下不属于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作品的选项是( )
A. 《逐日》
B. 《奔月》
C. 《出关》
D. 《起死》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题干是“以下不属于鲁迅《故事
新编》中的作品的选项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知道《故事新编》收录了《补天》《奔月》
《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八篇小说。然后对选项一一辨析,然后选出
符合题意的一项。A 项,《逐日》不是出自《故事新编》,我们熟悉的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
这类试题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
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
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故选 A。
18.鲁迅的《故事新编》中最能体现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的作
品是( )
A. 《补天》
B. 《铸剑》
C. 《非攻》
D. 《理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和理解能力。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名著
的内容,然后在熟记的基础上对名著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积累一些对名著内容评价的知
识。解答此题要先审题,题干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最能体现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
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的作品是”,抓住“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
愤怒之情”关键信息,然后对选项作品逐一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中,A 项,《补
天》是对上古神话女娲“抟黄土作人”与“炼石补天”的再叙述,在这一再叙述过程中,鲁
迅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理论来解释“人和文学的缘起”,这就给远古的《补天》带来具有鲜明
现代感的心理表现深度。B 项,《铸剑》取材于《列异传》中“眉间尺复仇的传说”,但作者
重点叙述的则是“黑色人”如何替眉间尺复仇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在对“黑色人”的复仇意
志和复仇行为方式的大肆渲染之中,文本有力地传达出鲁迅对生命、牺牲和友谊的独特理解
和评价,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C 项,《非攻》中的墨
子以自己的意志、胆识和智慧,挽救了弱小的宋国,使数以万计的宋国生灵免遭涂炭,这是
一种博大的人间情怀,一种深厚的人道精神,一种无疆的大爱,这也是鲁迅自己一生都在践
行的精神之路。D 项,《理水》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是鲁迅从小就耳熟能详,在鲁迅的心
目中,“大禹”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人民请命,舍身求法”
的精神典范之一。故选 B。
19.《文化苦旅·道士塔》中作者用愤慨的语气指责的一个人是( )
A. 斯坦因
B. 额尔金勋爵
C. 乐樽
D. 王圆箓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和理解能力。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名著
的内容,然后在熟记的基础上对名著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积累一些对名著内容评价的知
识。题干是“《文化苦旅·道士塔》中作者用愤慨的语气指责的一个人是”,解答本题首先
要了解名著《边城》内容及主题。余秋雨的《道士塔》有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有对愚昧
的中国道士乃至一切卖国者的批判,有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对于王圆篆这个“敦
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他由一个人想到一个民族,将其视之为“一个
巨大的民族悲剧。”那里,一个古老民族在滴血。“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余秋
雨的脑中是“一片惨白”,“想”拦住他们的车队,又怎么办?情感的痛苦变为思想的痛苦,
对个人的批判,引发了对民族文化的感叹和对古代中国官僚的沉重批判。故选 D。
第二部分
四、语言表达和运用
20.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终老不复取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蒲苇纫如丝 ⑤悟言一室之内 ⑥芳菲菲其弥章
⑦岁亦莫止 ⑧箱帘六七十 ⑨犹可说也
⑩匪来贸丝 ⑪蒲苇纫如丝 ⑫屈心而抑志兮
⑬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⑭长乐王回深父
A. ②/⑤/⑧/⑭/
B. ①/②/③/⑥/
C. ④/⑦/⑨/⑫/
D. ③/⑩/⑪/⑬/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
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解答此题要先对所给句子一一分
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①句中取,通“娶”;②句中错,通“措”,措施;④句中
纫,通,“韧”,坚韧;⑤句中悟,通“晤”;⑥句中章,通“彰”;⑦句中莫,通“暮;
⑧句中帘,通“奁”,女人梳妆用的镜匣;⑨句中说,通“脱”,解脱;⑩句中匪,通“非”,
不是;⑪句中纫,通,“韧”,坚韧;⑬句中冯,通“凭”;⑭句中父,通“甫”。其中③
和⑫句中无通假字。故选 A。
2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⑩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 ①③⑨
B. ②⑤⑧
C. ③⑤⑥
D. ②④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本题
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解答此题要先对所给句子一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
的一项。①舞,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舞动”;②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③樵,名词作动词,译为“砍柴”;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⑤舍,
名词作动词,译为“筑舍”;⑥名,名词作动词,译为“命名”;⑦至,动词作名词,译为
“到的人”;⑧明,形容词作动词,译为“照明”;⑨险远,形容词作名词,译为“险远的
地方”;⑩一,数词作动词,译为“把……看作一样”;齐,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把……
看作相等”。故选 C。
2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常之观. 观:景象 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满足
B. 便可白公姥.. 公姥:文中偏指婆婆 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自可断来信. 信:音信,
消息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指农历十五 却.与小姑别 却:退出来 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 举酒属.客 属:嘱托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
得同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
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
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项,“谢家来贵门”中的“谢”,应译为“辞别、告别”;“山
不厌高”中的“厌”,应译为“嫌弃、舍弃”。B 项,“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应译为“使
者,指媒人”。D 项,“举酒属客”中的“属”,应译为“劝酒”;“可怜体无比”中的“可
怜”,应译为“可爱”。故选 C。
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
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②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安之若素....,日益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阅读
趋势,而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而代之。
③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
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④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那些惯于以邻为壑....、给周边地区带来麻烦的国家,在国际社会
中注定交不到真朋友。
⑤随着“全面二孩”的政策的实施,很多公司提出更隐蔽的歧视条款,对前来应聘的女性敬.
谢不敏...,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再次遭遇到了性别歧视。
⑥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
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能力。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行
远自迩:指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使用
正确。使用正确。②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用在
此句不合语境。③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本句误用为连绵不绝之
意。④以邻为壑:原指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
推给别人。使用正确。⑤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
辞做某事的婉辞。使用错误。⑥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与前面的“逐
渐地”语意重复,使用错误。故选 D。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
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
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
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
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倘若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
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B.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
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C. 他在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出版了六本书籍和不计其数的文章,并在华尔街日报和华
盛顿邮报上都有自己的专栏。
D.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
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
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
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 项,“学生倘若深陷题海无暇读书”语序不
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B 项,偷换主语,前半句主语是“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
后半句主语应该是“《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可改为“这本书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
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C 项,“出版了六本书籍和不计其数的
文章”搭配不当,可改为“出版了六本书和发表了不计其数的文章”。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
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与连贯。需要对文意进行理解,兼有比喻修辞。“千百年
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④“仍然可以”。⑤①与③②之间构
成比喻,从③“太极云手般”可知,故③②在后。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
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
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
辑思维的顺序。如本题从③“太极云手般”,②“向左缓缓推出”可知,故③在②后。
2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强的表述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强给今年 13 岁的小明写生日贺卡:“豆蔻年华,阳光向上,你是个人见人夸的好男孩。”
B. 今天父亲 40 岁生日,小强向老师请假说:“家父适逢不惑之日,特请假回家为之祝贺。”
C. 在进入青竹湖的第一天,小强对刚认识的同学小明说:“你我年岁相同,兴趣相投,以后
一定会成为竹马之交。”
D. 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层级为表达运用 E。分析各项人物的语言是否得体,可从“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
气)”“语体”等方面来判断。A 项,“豆蔻年华”应用于女孩,此处用于男孩,不恰当。B
项,作为学生与老师说话,用“家父”“为之”这样文言性的书面语,不符合身份,要使用
口语。C 项,“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此处用于“刚认识”的同学不恰当。因
此选 D 项。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百香果又称鸡蛋果,①_______________,含有人体所需的 17 种氯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
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有“采汁之王”的美称。②________,可以舒缓焦虑紧张、抑郁寡欢、
神经紧张所引起的头痛、胃痛、尿频、心慌等症状。百香果虽好,③_______,不然,会对身
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身体不适。
【答案】 (1). ①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稀有水果 (2). ②百香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
值 (3). ③但也不能食用过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
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含有人体所需的 17 种氯基酸、多种维
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分析可知,百香果营养丰富;第②处,结合后面内容“可
以舒缓焦虑紧张、抑郁寡欢、神经紧张所引起的头痛、胃痛、尿频、心慌等症状”分析可知,
百香果有药用价值;第③处,结合后面“不然”的内容分析,百香果不能过量食用。
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
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
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
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
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
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
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
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
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
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适应与坚守
适应环境,就是解决如何走向社会,如何同别人打交道的问题.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这决定
了人为了生存,注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把使得自己,融入社会.
每个人由于性格的不同,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不一样.性格开朗,外向型的,较为“合
群”,这样的人,要容易的多.换句话所,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强.反过来,那些坚持自我,个
性强的人,就有困难,甚至,因为“不合群”而十分苦恼.
其实,坚持个性,也没什么不好,问题是,你常常是不了解自己,导致思想僵化,遇到问题,头脑
不灵活,不善变.处理问题,习惯于一门心思,一条路跑到黑,这就不行.说到底,就是为了自己
认为的那份“坚守”,或因好高骛远,使得自己很清高,或因对别人过分防范,而使得自己总要
与他人“划清界限”.
其实,你大可不必太敏感,因为与人交往,你可以坚持你的那份“本真”,可以坚持你的原有的
判断是否的标准,或者叫价值观.但这不影响到你和别人谈心,说几句别人爱听的话,或赞美别
人,或逗乐引大家发笑.
很多“保持自我”的人,也许是坚守“荷花精神”,即“出淤泥而不染”的想法.但生活中的
好人,普通劳动者,都是很多,很朴实的.干嘛非要和“淤泥”接触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直的人,是不会和坏人在一起的.否则,你能“坚守”得住,都是问题.
综上所述,要顺利地融入社会大家庭,必须摆正“适应环境”与“坚持自我”的关系,准确认
识自己的不足之处,时时反省自己,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你会发现,眼前尽是柳暗花明,你将告
别过去的单调、乏味,书写自己的七彩人生吧.
【解析】
试题分析: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可有以
下立意:(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
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
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
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
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
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可有以下立意:(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
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
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3.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
社会规范。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
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
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
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
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
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
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
(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
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