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6.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2016-10)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卷Ⅰ 一、基础知识题(15 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掐丝是一种非常 ▲ 的工作。 ②这篇论文写得精准透彻,主要得力于作者 ▲ 了大量资料。 ③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分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 战,这绝不可 ▲ 。 A 精细 收集 视同儿戏 B 精细 搜集 等闲视之 C 细致 收集 等闲视之 D 细致 搜集 视同儿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参加这次“校园之声”播音主持人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在 15 岁左右。 C.廉租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庄严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资源不足,成为人 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D.朝韩双方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美、俄三国政府从中 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3.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各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父亲带着儿子见长辈,这时,孩子打破一只碗。父亲赶紧说:“今天这个小子毛手毛脚, 请大家见谅他。” C.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D.兹有高二 1 班张三同学因病请假回家休息,请保卫科同志予以放行为谢!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 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 ,这是执 着的选择; , ,这是豪壮的选择; , ,这是高雅的选择。在 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① 纵容谄媚诬蔑、蒙蔽视听 ② 纵容马革裹尸、魂归关西 ③ 纵容一生清苦、终日难饱 ④ 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⑤ 也要扬声边塞、扫尽狼烟 ⑥ 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 A.①④②⑤③⑥ B.③⑤②④①⑥ C.②④①⑥③⑤ D.①⑥③⑤②④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 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 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 虑也。 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 直二百千而已。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方今田桑之 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夫使良民鬻田以赏 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 之。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 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必曰古之君子。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 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购将安出哉?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 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 失职之民乎?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 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 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窃独为阁下惜此也。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 不可,而必欲重之乎?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 纾一切之急也。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 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故下情不 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蕃 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 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 扞:触犯,抵触。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 权:权变,变通。 7.下列“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 分) A 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 B 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 C 而民日以穷而怨 D 以纾一切之急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4 分) ▲ (2)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3 分) ▲ (3) 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3 分) ▲ 9.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指出的“购人捕盐”的弊端。(3 分) ▲ 三、古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 访 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0.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 ▲ 1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5 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长亭送别》) ②《诗》三百篇, ▲ 。(《报任安书》) ③ ▲ ,桑榆非晚。(《滕王阁序》) ④ ▲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⑤群贤毕至, ▲ 。(《兰亭集序》) 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⑦是日也,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 。(《兰亭集序》) ⑧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 空 村 王太生 去山区旅行,在半山腰遇见一座空村。 这是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粉墙黛瓦,在山间清晨的草木深处,显得空寂而荒芜。 我们一行人,顺着一条蒿草没膝的小道,从坡上而下,探访空村。 房舍斑驳的老墙上,有两条歪歪扭扭的标语,用朱红油漆与白石灰水,在同一个地方, 不同的时间里,分别由不同的人书写——显示出一座山村,前世的人丁兴旺与今生的空无人 烟。 老祠堂里祖宗的牌位都搬走了,村子里见不到一头耕地的水牛,也不见有谁“晨兴理荒 秽,带月荷锄归”。 人走屋空的村子,像一只被丢弃的巨大鸟窠,会遗落下一两片轻盈的羽毛。空村,是一 群人不曾走远的梦,似乎还残留一座村庄昨日温热的体温。 站在空村里,看别人并不遥远的生活,那些曾经的老故事:鸡飞狗跳、屋顶炊烟、铧犁 耕田、低头数钱……以及一场暴雨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滚滚而来。 村舍里有厢屋、坪院、石墙、台阶、猪圈、茅坑与柴禾堆……顺着高高低低的石板路往 里走,人恍若是一条鱼,潜入一座淹没在时间水底的村庄。惊有人声,一只翘着大尾巴的松 鼠,“呼”,从屋脊一侧,蹿到另一侧。花叶摇动,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有些墙体开始坍塌,没有人居住的房屋,也就缺少了热气和力量的支撑。 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早在几年前就搬走了(包括最后一头牲畜),门环泛着铜绿,但 他们不约而同,一律把门锁上。 当他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被情感和灾害缠扰了几辈子的村庄,还是把门轻轻合上, 那老式木门的“吱嘎”声,在空山幽谷显得十分清晰。村民们是担心搬走后,那些山间的明 月会住到自己以前的老房子里么?灌满一屋的清风,会吹散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曾经的梦 呓?以及土灶台上有过的袅袅螺旋上升的水汽——还是把旧梦保存在一个地方吧。 当然,在空村里依然留有生活的痕迹,有些痕迹是搬不走的。 一截旧木槛,被磨得圆润发亮。不止一双鞋和脚,才把它磨砺成这样,大概会有一个老 实巴交的山里农妇,捧着一只大碗,坐在这旧木槛上,一边扒拉着碗中的饭食,一边向远处 山野一道弧形的天际线东张西望。 鸡笼猪圈里,铺着一层厚厚的穰草,有猪仔和鸡仔浅浅的匍匐凹陷状。在半爿猪圈里, 一只黯旧的木桶,孤伶伶地斜倚一角,落满灰尘。起初这只木桶也许并不是干燥成这样,而 是装着明晃晃的半桶山泉水,有一星小砂眼,像时间里的漏斗,一滴一滴往外跌落,直至风 干。 半桶水就这样漏了,一只木桶,被凝固在旧烟火生活里,还是从前的姿势,一座村庄还 是从前的姿势。 一只大黄狗在村庄里寂寂走着。谁家的大黄狗?主人搬走后,将狗遗弃?山里人重情重 义,估计不会做出这样小心眼儿的事。是大黄狗顾念旧窝,趁主人不注意,从新家偷偷溜出, 跑进山里,嗅嗅停停,停停嗅嗅,寻找从前那只被它撵得满村跑的芦花大公鸡。 有一户人家,屋前坡上是一片青青桑树林。叶片大而碧,在这山间早晨红晕的霞光中, 对着天空,透映着清晰的筋络。 还有一袭藤蔓,挂在线条粗犷的石墙上,不知寂寞,已然结出毛茸茸的瓜纽。 13.文章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4 分) ▲ 14.简要分析“当然,在空村里依然留有生活的痕迹,有些痕迹是搬不走的”这句话在文中 的作用。(4 分) ▲ 15.作者笔下的空村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 16.文章在结尾写到了一片青青的桑树林和一袭藤蔓,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 如何微信 姜 赟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 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 信超过 10 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 30 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 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 5.7 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 93%。可以说, 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 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 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 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 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 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 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 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 一种表达。   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 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 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 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 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 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 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 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 43 部,看过书 14 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 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 迹”。   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 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 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 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 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 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2015 年 11 月 02 日 05 版,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 18. 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 19.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 分) ▲ 七、作文(70 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Ⅱ 附加题 (满分 40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2 题。(10 分)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21.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 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东坡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歌〉》 22.请写出画线处提及的两位诗人的姓名。(2 分) 23.苏东坡对梦得竹枝词有怎样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贾雨村本有机会报答甄士隐,但他却为一己之私胡乱断案,不 仅让凶手逍遥法外,而且将英莲断给凶手。 B.宝钗生病,黛玉前去探望,与先她而到梨花院看望宝钗的宝玉不期而遇。黛玉心生不悦, 借雪雁给她送手炉一事,当面奚落宝玉。 C.秦可卿暴亡,尤氏因犯病而请凤姐协理丧事。针对宁国府的种种弊端,凤姐杀伐决断, 大展其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的办事才能。 D.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她的孤 芳自赏以及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因为知己。 25.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宝钗追扑蝴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的隐私,为免“生事”和“没趣”,她灵 机一动,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 B.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袭人“不觉流下泪来”,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一样是流泪,但泪中包孕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C.为达到收鸳鸯为妾的目的,贾赦利用邢夫人、鸳鸯家人对鸳鸯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可 鸳鸯宁死不从,当着贾母的面剪发明誓。 D.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了科场失利的打 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削发为僧。 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红楼二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她们是《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悲剧性人物,是曹雪芹要描写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的人物。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 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 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 了,不认人的”。 2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凤姐生日那天一大早,宝玉便穿着素服偷偷到城郊供奉着洛神的水仙庵,焚香祭奠投井 自杀的金钏儿。 B、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被凤姐逮了个正着。凤姐醋意大发,先拿平儿出气,并抓住鲍二家 的厮打。贾琏大怒,拿着剑追杀凤姐,被贾母喝住。当晚,贾母留凤姐在她那儿过夜,而平 儿也被带到怡红院,并留在那里过夜。 C、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 搁笔,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这身打扮像个渔翁。 D、薛蟠因看柳湘莲风流倜傥,便想勾引他,不料,柳湘莲心里觉得受了侮辱。他把薛蟠约 到北门外桥上见面,然后趁四周无人之际把薛蟠打得衣衫零碎,面目肿破。 简答题 28.《红楼梦》中梨香院的伶人龄官除了在外貌上像林黛玉外,性情上和林黛玉有什么相似 之处?试就相关情节作简要概括说明。(6 分) ▲ 29.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 (6 分) ▲ 30.“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上面这段判词预示了《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的命运归宿?她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有怎样 的表现?反映了她什么样的个性特点?(6 分) ▲ 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1、 B 试题分析: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认真,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以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这里选 精细。收集:多指把现有的东西聚集在一起。搜集:指到处寻找并使聚集在一起。视同儿戏: 把事情看成小孩子做游戏,比喻极不严肃,极不认真。等闲视之:当做平常的人或事物对待, 根据语境应选“等闲视之”。 2、A ( B.“平均”后应为具体数字,不应接“左右”;C.成分残缺,在“不足”后加“问 题”;D.句式杂糅) 3、D(A.“先贤”指已去世的贤人;B.“见谅”表示原谅我;C.“斧正”指修改文章) 4.A 5.B 文言文答案 6.D(权:衡量,权衡。) 7.C(C 项中的“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其他三项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8.(10 分)⑴(4 分)大概几口人的家庭,养家糊口、安葬死者的费用,全都从田地里出, 州县的各种需要(或“费用”),又要从这些家庭出。(“大抵”“养生”“须”各 1 分,句子 通顺 1 分。) ⑵(3 分)让安分守法的百姓卖掉田产来奖赏那些刁滑强横、告发他人的人,不是用来处理 政事的办法。(“告讦”“所以”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⑶(3 分)让世上的上层执政者,指着您这样的做法而加以效法,难道不损害您的道义吗? (“师”“独”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9.监狱会人满为患,坏人会趁机扰乱渔民工作;聚众为盗,相互仇杀;大户遭殃,失去民心。 (每点一分) 诗歌鉴赏答案 10.答案: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 分)②寓情于 景(1 分):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 分)   解析:颈联“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 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运用了比喻;尾联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 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 2 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1.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1 分)。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② 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 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2 分)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 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 分)   解析: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 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 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 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 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 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 四、默写答案 12.(1)、淡烟暮霭相遮蔽(2)、大底圣贤之所为作也(3)、东隅已逝(4)、而后乃今将图 南 (5)、群贤毕至(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俯察品类之盛(8)、而御六气之辩 文学类文本答案 13.①“一只翘着大尾巴的松鼠,′呼‵,从屋脊一侧,蹿到另一侧。花叶摇动,消失得无 影无踪,无声无息。”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空村的荒凉。 ②“当他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被情感和灾害缠扰了几辈子的村庄,还是把门轻轻合上,” 这一细节细腻地写出了人们离开家园时的复杂心情:有不舍,有回忆,有担心。(每点 2 分) 14.①内容上,强调空村仍有人们生活的痕迹,并非完全荒芜;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空村荒芜景象的描写,引出下文对村人生活痕迹的描写。 (每点 2 分) 15.①历史悠久;②曾经人丁兴旺,如今空寂而荒芜;③依然留有村人生活的痕迹④曾经承 载了村人的梦想。(每点 2 分,结合文本分析,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6. ①说明空村仍然存在着生机与活力,并不是完全荒芜;②表达了作者希望空村重新繁荣 兴旺的美好愿望;③启发读者思考(每点 2 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 论述类文本答案 17.(6 分)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2 分)其次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 微信困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2 分)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2 分) 18.(6 分)说明用户对微信异化程度的严重,(2 分)微信稀释了人们面对面的交往,(2 分)有力论证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2 分) 19.(6 分)①主动驾驭微信,而非选择逃离。(2 分)②拒绝过度使用微信,矫正使用错误。 (2 分)③端正生活态度,将微信看作第一生活的延伸和补充。(2 分) 20.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附加题答案 21.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 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6 分。6 处以内,每断对 1 处得 1 分;超过 6 处,多断 1 处扣 1 分) 22.刘禹锡 杜甫 (2 分) 23.刘梦得竹枝词超群拔俗,后人无法企及。(2 分) 选择题答案 24.C(“请凤姐协理丧事”的不是“尤氏”,而是“贾珍”。正确的是“贾珍因尤氏犯病而 请凤姐协理丧事”。) 25.D(错在“又遭遇了科场失利的打击”) 26、B(B、“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7、B(B 平儿在李纨处过了一宿) 简答题答案 28、①痴情:下雨画蔷而浑然不知;②任性:贾蔷买雀才哄得她开心;③性洁:宝玉近身而 坐,她起身躲避。(每点 2 分) 29、①“误拾绣春囊”,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 使得黛玉五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每点 3 分) 30、惜春(1 分)表现:①主动要求惩罚私藏钱财、物件的丫鬟入画;②主动说出私传东西 的“必是后门上的张妈”;③派人叫来尤氏,逼迫她带走入画。(每点 1 分)个性:胆 小怕事;自私冷酷。(每点 1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