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99 KB
  • 2021-06-04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年第一学期月考 ‎ 高二语文 2019.12‎ 一、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要保卫这盛宴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极少发表政治时评。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政治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但是,鲁迅与权威话语的冲突不仅在于他对古老传统的无情批判,还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里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作为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他获得了现代独立性,也为这独立性付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越是在压迫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在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战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暂时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是因为古代帝王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拒绝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命运历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鲁迅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自己是奴隶。仔细想想,社会并未与鲁迅特别过不去,压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然而,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奴隶。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势者格格不入。‎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这与鲁迅对权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反对奴性之举 与社会统治者制造奴隶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背离了传统的康庄大道,而走上了孤独的险途。这是一切有奴隶主思想的人都不欢迎的,然而,没有这一点,就没有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摘编自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关系对立,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是政治家视鲁迅为洪水猛兽的原因。‎ B. 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鲁迅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坚决捍卫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C. 因为古代帝王多是圣人之徒,在统治国家时决不会拒绝孔孟之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道”与“势”的统一是常态。‎ D.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是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运用比喻的论证手法,把鲁迅对政治权威的反抗比作推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宴席的厨房。‎ B. 文章以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 C. 文章以鲁迅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为前提,论证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的观点。‎ D. 文章首先指出鲁迅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接着阐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最后归结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儒家学说是不利于团结的,科举制没有弥合“道”与“势”的裂缝,古代文人就能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 B. 因为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所有新秩序的建设者都要尊孔,所以儒家学说成了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学说。‎ C. 鲁迅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身份,但他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奴隶,他的这种反抗态度和立场使他与权威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 D. 社会统治者希望制造奴隶,而鲁迅反对奴性之举与此相矛盾,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而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这是“特色小镇”一词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亮相。从政策的指向中可以看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已经进入了中央视野。‎ 当前,各地政府都在规划特色小镇,据统计,目前全国特色小镇总计划数量已超过1500个,加上住建部此前公布的403个特色小镇,今后全国将会出现近2000个特色小镇。从全国来看,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其原始经验来自浙江。从特色小镇的范本“云栖小镇”可以看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而是一个“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的区块和平台。‎ 作为人口及产业的核心载体,特色小城镇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例如,美国高科技小镇集聚的硅谷,人口不到美国的1%,但GDP占比却高达4%~5%。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特色小镇也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应该建成一个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而不是一个仅仅为发展房地产而堆砌起来的“空壳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丽晖谷小镇是意大利冬季最美、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它的成功之处有三点。一是独特的自然风光。它位于阿尔卑斯山中段,在欧洲两个最大自然公园斯特尔维奥国家森林公园和波尼纳公园之间,是一条长而宽的峡谷。在这里旅行,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觉。二是丽晖谷建有许多滑雪设备,能够进行各种冬季滑雪运动,受众包括初学者和高水准的滑雪爱好者。这使得丽晖谷成为独具特色的冬季体育文化集聚地。三是众多人文旅游景点的建设。丽晖谷有着许多迷人的景点,如建筑风格独特的天主教堂、村庄、牧场,以及各种野生物,这些景点成为体育文化产业的衍生休闲配套项目。总之,丽晖谷小镇的特色在于把自然、人文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选自《东方头条》2018年3月13日)‎ 材料四:‎ 日前走访西部某县的文旅小镇,民俗文化街上灯笼高挂,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木雕花窗、青砖粉墙,两边的商铺生意却冷冷清清。当地商户说,民俗街刚开业时火过一阵,可小镇位置偏远,周边又没什么大景点,聚不来人气,不少店家只好关门。打造文旅小镇,当地政府投入不少,但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造特色”何以为继,要打个问号。‎ 纵观成熟的特色小镇,都是有产业基础、有特色优势,在市场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而不具备条件,靠行政推动,一味模仿复制,胜者寥寥。比如同样是香菇小镇,浙江庆元有食用菌企业200多家,产业链条完备,一半农民从事这个行业;而有的地方香菇产业从零起步,也大干快上建“香菇小镇”,真为他们捏把汗。为何一些地方创建特色小镇动力那么强?动力源自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认为抢到特色小镇这顶“帽子”,就有项目、来钱快,不惜下指标、炒概念、造“特色”,有的把特色小镇当融资平台,打着这个旗号搞房地产。‎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济新常态下,已经进入中央视野的特色小镇是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也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B.从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主要产业类型分析,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工农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上,而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不高。‎ C.独特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冬季体育文化和众多的人文旅游景点三者完美结合,使得丽晖谷小镇成为意大利冬季最美、最有名的旅游胜地。‎ D.特色小镇发展潜藏风险,必然会使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还很可能造成其他问题,所以应该慎重发展特色小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亮相的“特色小镇”一词,使得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更加明晰。‎ B.在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是一个“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的区块和平台,是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C.把自然、人文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的丽晖谷小镇使得人们一到这里,就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D ‎.有产业基础、有特色优势的成熟的特色小镇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市场环境中将远胜那些不具备条件,一哄而上,“照搬跟风”的小镇。‎ ‎6.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对“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一片槐树叶 ‎ 纪弦 ‎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7.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 “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的角度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8.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4分)‎ ‎9.“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请回答实写与虚写所指内容,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甚备,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赞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一位。‎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3分)‎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14.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 ,10分)‎ ‎1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中“ , ”写出了社会现实对于寒微人士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 ‎(2)《种树郭橐驼》中,写其他种树人对所种树木早晚探视抚摸,时时看顾的句子是“ ‎ ‎ , 。” ‎ ‎(3)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4)在姚鼐《登泰山记》中,“ , ”写出大雾弥漫,山路冰滑,表现了登山的困难。‎ ‎(5)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声形兼备地突显军行之声威。‎ 三、课外名著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16.(1)《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他是一个打不垮的“ ”形象。(1分)‎ ‎(2)戴望舒在《 》(诗名)中描写了一位像 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17.简答题。(12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材料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①材料一中,孔子说的“礼”具体指 。孔子认为礼也是一个人生存于社会的根本,他教育儿子孔鲤“ ”。(2分)‎ ‎②概括孔子在第二则材料中关于一个人学习、成长过程的主张。(4分)‎ ‎(2)《三国演义》“巧授连环计”涉及哪两个主要人物?为什么要献连环计?(6分)‎ 四、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 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A.‎ ‎{‎ ‎ ‎ ‎ ‎ B.‎ 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明日,武王有瘳 ‎{‎ ‎ ‎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 ‎ ‎ C.‎ ‎ ‎ ‎{‎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D.‎ ‎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徇:示众 ‎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与……交好 ‎④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复:返回,还 ‎ ‎⑤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感谢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扶持 ‎⑦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极点 ‎⑧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弟:但,只管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②⑥⑧ D.④⑥⑦⑧‎ ‎20.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何功之有哉 ②君何以知燕王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乃为而女子所诈 ⑤岂管仲之谓乎 ⑥甚矣吾不知人也 ⑦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⑧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A.①②⑤/④⑧/⑥/③⑦ B.①②/③⑧/④⑦/⑥/⑤‎ C.①②⑤/③⑧/④⑦/⑥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2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词·吴声歌曲》旧题。‎ B.高适,字达夫,与岑参并称为“高岑”,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其《燕歌行》揭露了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矛盾,抨击了将帅的腐败,表达了一种良将之思。‎ C.《礼运》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分别就财富属性、社会成员间关系、领导者选举标准进行阐发。‎ D.《种树郭橐驼》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三戒》等。‎ 五、写作(60分)‎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银行、出租车等行业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A(A选项,原文中说“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选项中说“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曲解了文意。)‎ ‎2.B(B项“以‘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错。原文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文人的做法使得“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 ‎3.C(A项“古代文人就能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判断绝对化;B项颠倒因果,参照原文“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D项由原文“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可看出这是统治者的一种希望,而选项表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则将其变成了事实。)‎ ‎4.D(D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不符。) ‎ ‎5.A(A项强加因果。)‎ ‎6.①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特色优势,打造真正的“特色”小镇。②打造特色小镇不能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把特色小镇当做融资平台,搞房地产。③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7.C(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8. 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 ‎9.叶子捡来的是实写,至于叶子是在哪里捡到的则是虚写。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 ‎10.C(画波浪线句子应为: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 ‎11.B(据“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可知,召见的并非仅田叔一人,所以“最优秀”一说错误。)‎ ‎12.(1)恰逢事情被发觉,汉朝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会”“发觉”被动用法、定后句式各1分)‎ ‎(2)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完全归还诸侯被侵占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就太好了。(“诚”“悉反”、句子通顺各1分) ‎ ‎13. CE(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 ‎14.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最后四句的情感“悲中有乐,乐而更悲”的特征,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找到其中的“悲”和“乐”即可。“明月”“归”“倚庭树”为喜;“不知”“早晚孤帆”“他夜”“故园池台今是非”为悲。)‎ ‎15.(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