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06-04 发布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79张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课  李白诗四首 【 助读链接 】 一、作者名片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李白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西北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作品中,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有 《 李太白集 》 传世。 二、文学常识 1. 古体诗 古体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它是与近体诗相 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 歌体裁的总称。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 “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 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有称之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的。 2.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内涵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诗歌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的独创性。 (2)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写情感   李白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 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秋浦歌 》 其十五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北风行 》) ,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 (4) 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歌语言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直抒胸臆的抒情诗句,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行路难 》 其二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将进酒 》) ,都是直率、自然而又豪气逼人的语言。 三、背景回放 1.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玄宗天宝元年 (742) ,经朋友推荐,被召至长安。但他一身傲骨,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因此被排挤诋毁,未得重用, 终被赐金放还。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 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这时 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临行,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 一幅辛酸的船工拉纤图 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其间有机会接触到下层劳动人民,写下了一些反映百姓疾苦的诗歌。 相传太湖盛产观赏石,中原官府纷纷用来建造园林,而太湖石开采之后要用人力转运到江边,再靠水路运输,船工触热拖船,就饮浊水,辛苦异常。诗人目睹此景,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 《 丁都护歌 》 ,可谓落笔沉痛,含意深远。 【 作品简介 】 1. 梦游仙界明心志 从表面看,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是一首游仙诗, 它的主体部分 (“ 云青青兮欲雨 …… 仙之人兮列如麻” ) 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绝不同于 那种完全置身于事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 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 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2. 碧海传噩耗,苍梧带愁容 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诗人写下一首哀悼诗作。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是真实而且深挚的。全诗通过几个短促的镜头来寄托哀思,言辞颇多象征、隐喻,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3.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 丁都护歌 》 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 (《 唐宋诗醇 》) 。 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棹”“入”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 初读自测 】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意 ( 填空或判断正误 ) (1) 海客 谈瀛洲,烟涛微茫信 难求 瀛洲:传说东海三座仙山 ( 蓬莱、瀛洲、天台 ) 之一 ( ) 信: _____ ﹒ ﹒ ﹒ × 。三座仙山应为蓬莱、方丈、瀛洲 确实 (2) 水澹澹兮生烟  澹澹: _______________ (3)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 _____________ (4) 惟觉时之 枕席  觉时 : _____ ﹒ ﹒ ﹒ ﹒ ﹒ ﹒ 水波摇动的样子 形容声音很大 醒时 (5)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译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 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使深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8)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露出舒心 畅意的笑颜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思念你如同白云笼罩着 苍梧山。 (9) 两岸饶商贾     饶: ___ (10) 无由达江浒 浒: _____ ﹒ ﹒ 多 水边 (11)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译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热的夏季,拖船工人多么辛苦! 笑着把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课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围绕“梦”分别写了“梦之由”“梦之境”“梦之感”。 B.《 哭晁卿衡 》 题中的“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情感。 C.《 丁都护歌 》 中的纤夫虽然衣衫褴褛,生活艰辛,却依然乐观,他们喊着粗犷的号子,逆水而上。 D.《 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抓住传神的动作细节,并以莲为背景,刻画出活泼可爱的采莲女形象。 【 解析 】 选 C 。 C 项,错在“依然乐观”。 ( 一 )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文本导学 】 微课一:赏析诗歌中诗句的作用 1. 试分析“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两句在诗中的作用。 【 明确 】 这两句诗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写了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的景象;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写神仙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色彩。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 明确 】 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是“诗眼”,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微课二: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明确 】 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 4. 赏析“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 【 明确 】 诗句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湖月有情,依依伴我来到剡溪,富有人情,表达作者对天姥山的喜爱之情,风格飘逸,带有一种浪漫的色彩。 【 疑难探究 】 1.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却从瀛洲、五岳、赤城、天台山写起? 【 点拨 】 这是一种侧面烘托写法。 比较对象 特点 作用 瀛洲 烟涛微茫 正衬天姥山的神秘缥缈 信难求 反衬天姥山的“或可睹”,产生强烈诱惑 五岳、赤 城、天台山 高 正衬天姥山的高 2.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点拨 】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歌的前后部分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 3.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诗分析诗人的形象。 【 点拨 】 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这里,李白因一曲 《 乌栖曲 》 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的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李白无意留恋,他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 “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 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表现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 备选要点 】 1. 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描绘梦游之境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点拨 】 梦游经历 梦中景象 思想情感 著屐登山 云梯 花石 海日 天鸡 叠岩 岩泉 壮美雄奇 陶醉其中 流连忘返 洞天仙境 洞天雷 洞天门 洞天境 洞天仙 神奇瑰丽 厌恶现实 追求自由 2.“ 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点拨 】 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 ( 二 ) 哭晁卿衡 丁都护歌 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 文本导学 】 微课一: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 丁都护歌 》 中前八句塑造了怎样的纤夫形象?请简要分析。 【 明确 】 这首诗的前八句,刻画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 艰苦可怜形象。第二句以不用劳动,却有万贯家财的 商贾大户和纤夫对比,显露出纤夫的无奈和可怜。第 三、四句写在江南如此炎热的气候下纤夫还要不断地 工作,这是用客观环境的描写突出纤夫的可怜。第五、 六两句写出了纤夫口含泥沙的痛苦感觉,更进一步刻画纤夫的艰苦可怜形象。第七、八两句写诗人的感受,诗人听见纤夫们的呼号声,泪滴如雨,衬托出纤夫的可怜痛苦。 2.《 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塑造了怎样的越女形象?阅读诗歌填写下表。 动作神态 人物形象 棹歌回 ① 豪爽自然、活泼可爱 笑入荷花 ② 妩媚动人、娇羞婉约 佯羞不出 ③ 乖巧矜持、灵动娇憨 微课二: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3.《 丁都护歌 》 采用白描手法,形成了李诗的另一种风格,请具体分析白描手法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 明确 】 李白正是以质朴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透过诗句读者仿佛看见了当时两岸众多的富商、瘦骨伶仃的船工、浑浊成土的壶水、拉不尽的巨大磐石;仿佛听到了河工的劳动号子,伤心的歌声,催人泪下的呻吟。正是这种白描手法形成本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4. 有人说“佯羞” 二字是本诗写得最传神的字眼,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 明确 】 “ 佯羞 ” 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 【 疑难探究 】 1.“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点拨 】 2.《 哭晁卿衡 》 标题中的“哭”字,显现了诗人对失去好友的深切悲痛。这样的感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点拨 】 诗人在第三、四句中运用比兴手法,对晁衡做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好友的无限怀念之情。第三句以“明月”比晁衡,流露出对品德高洁的好友不幸遇难的无限惋惜;第四句又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含蓄深沉,悲剧气氛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3. 说说 《 丁都护歌 》 中“吴牛喘月”典故的含义,并分析此处用典的表达效果。 【 点拨 】 吴牛,指产于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李白借用典故,构建画面,既巧妙点出炎夏酷暑的时令特征,又含蓄地告诉人们,纤夫也像吴牛一样在累死累活地干,使纤夫逆水拖舟的形象跃然纸上。 4.《 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的结句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请简要分析。 【 点拨 】 ① 写人在于似是而非:表面看来是有点害 羞,实质上是假装含羞。如果真有羞意,还能“棹 歌”“笑入”吗?一“佯”字写出人物的内心变化。 ②传情在于遮遮掩掩:尾句营造了一种令人无奈的氛 围,“不出来”或许正是一种缺憾之美。③达意在于 浮想联翩:“客人”是如何知道“不出来”的呢? 若非心存再见之念,若非在岸边伫立良久,又岂能知道出来还是不出来呢?这不禁又令人神驰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 备选要点 】 1. 试分析 《 丁都护歌 》 中“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中“水”这一意象。 【 点拨 】 诗人抓住“水”这一典型意象,突出地表现了拖船纤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不可饮”的言下之意是纤夫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代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要原因。 2.《 丁都护歌 》 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 点拨 】 “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这又大又多的磐石,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哪有尽头啊! 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    1. 送别诗 —— 多情自古伤离别 友情送别诗在内容上多写羁旅的愁思、离别的伤感、亲友的怀念等。此类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 常见主题 代表诗作 依依不舍的留恋 柳永 《 雨霖铃 》 、王维 《 渭城曲 》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高适 《 别董大 》 坦陈心志的告白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2. 怀乡诗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爱国怀乡诗就是以表达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的诗歌。如李白的 《 静夜思 》 、张九龄的 《 望月怀远 》 、杜甫的 《 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的 《 商山早行 》 等。 爱国怀乡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有时也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3. 咏物诗 ——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现象为歌咏对象的诗歌。 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比如李纲的 《 病牛 》 、陆游的 《 卜算子 · 咏梅 》 等。 4. 咏史怀古诗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咏史怀古诗是一种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为吟咏对象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多写山河沦丧的悲苦、仕途失意的苦闷、借古讽今的情怀等。多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抒发幽愤的写法。 【 知识延伸 】 阅读咏史怀古诗“三要” 一是要了解诗歌所咏的古人、古事、古迹,二是要了解诗人的现实处境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三是要进一步揣摩出作者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背后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5. 边塞诗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边塞诗是指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将士的精神风貌。边塞诗在内容和思想方面主要分以下几种: 6. 山水田园诗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 7. 宫怨诗和闺怨诗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 ( 包括征妇、商人妇、游子妇等 ) 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 8. 爱民悯农诗 ——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古代所有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敲诈勒索的诗,均可称为悯农诗。在悯农诗中诗人哀怜同情百姓,或描写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与劳动者的辛酸悲惨生活,或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剥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压。 9. 爱情诗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爱情诗是咏叹情侣、夫妻间爱情的诗歌,称“情歌”,是情人们心情的自然流露。中国古代爱情诗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歌颂的爱情本质是纯洁、真挚,形式是含蓄、典雅,品质是忠诚、坚贞,意志是深情、执着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