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一、默写(30 分)‎ ‎1.默写画线处的句子。‎ ‎(1)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离骚》)‎ ‎(2)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3)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离骚》)‎ ‎(4)总角之宴,__________(《诗经·氓》)‎ ‎(5)__________,其黄而陨。(《诗经·氓》)‎ ‎(6)__________,隰则有泮。(《诗经·氓》)‎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前赤壁赋》)‎ ‎(8)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前赤壁赋》)‎ ‎(9)__________,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10)书生意气,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1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雨巷》‎ ‎(12)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再别康桥》‎ ‎(13)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1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15)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答案】(1)又申之以揽茝 (2)宁溘死以流亡兮 (3)芳菲菲其弥章 (4)言笑晏晏 (5)桑之落矣 (6)淇则有岸 (7)渺沧海之一粟 (8)泣孤舟之嫠妇 (9)知不可乎骤得 (10) 挥斥方遒 (11)到了颓圮的篱墙 (1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3)采之欲遗谁 (14)就在沉默中灭亡 (15)为变徴之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直接补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比如“揽茝、溘、弥、晏、渺、粟、嫠、骤、遒、颓圮、溯、徴”等字词。‎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课内文言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B.忳郁邑余侘傺兮 C.进不入以离尤兮 D.伏清白以死直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同时注意结合语境进行辨别。‎ A 项,“错”通“措”,措施;句意为: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政策。‎ B 项,“邑”通“悒”,忧愁;句意为: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C 项,“离”通 “罹”,遭受;句意为: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 D项无通假字,句意为: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替:替换 B.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诼:造谣、诽谤 C.忍尤而攘诟 尤:厉害 D.岂余心之可惩 惩:惩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A 项,替:废弃、贬斥。句意为: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C 项,尤:责骂。句意为: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D 项,惩:受创而改变。句意为: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故选B。‎ ‎4.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又申以揽茞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以”:①连词,表并列;②介词,因为。‎ B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 故选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⑧ D.②③⑤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⑧“清白”,古今义都指纯洁,没有污点。‎ ‎②“穷困”,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③“方圜”,古义:通“方圆”,方和圆,方枘和圆凿;今义:周围,周围的长度。‎ ‎⑥“固然”,古义:就是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⑦“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①④⑤⑧古今意义相同。‎ 故选C。‎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本题C项中“骤”指多次、屡次。句意为:(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 故选C。‎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 D.固一世之雄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句意为:攻下江陵,顺着水流向东前进。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句意为: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却并没有真正逝去。‎ B 项,第一个“乎”形容词词尾;句意为: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第二个“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句意为: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 D 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句意为:本来是当世的一代枭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为: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C 项,都是介词,在;句意分别为:(我们)如同蜉蝣置身在广阔的天地中;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之中。‎ 故选C。‎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A 项,“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句意:(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 B 项,“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前进;句意:顺着水流向东前进。‎ C 项,“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句意:把鱼和虾当作伴侣,把麋和鹿当作朋友。‎ D 项,“藏”,宝藏,没有活用;句意: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故选D。‎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又何羡乎 A.客有吹洞箫者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会分析句子成分结构;然后熟知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其语法特点;最后准确理解句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例句是宾语前置句,就是“而又羡何乎?”;句意为: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A 项,定语后置句,就是“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B 项,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C 项,宾语前置句,就是“而今在安哉”;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代枭雄,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D项,状语后置句,就是“于斗牛之间徘徊”;句意: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故选C。‎ ‎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B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故选B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隰则有泮 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同时注意结合语境进行辨别。‎ A 项,“莫”同“暮”,将尽,晚;句意: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B 项,“泮”通“畔”,边岸;句意: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 C 项,“匪”通“非”,不是;句意:并不是真的来换丝。“于”通“吁”;句意:斑鸠啊。‎ D 项,无通假字。‎ 故选C。‎ ‎1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意思是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其中“耽”可译为“沉迷,迷恋,沉溺”。‎ 故选B。‎ ‎13.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 A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三心两意,指男子变心,前后感情不专一。‎ B项,“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故选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 项,①就,表承接;句意:(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②动词,到达;句意: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B 项,①②都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分别为:男子忠厚老实,拿布来换丝;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C 项,①连词,来;句意: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②介词,把;句意: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D 项,①代词,没有人;句意:满腔伤感满腔悲,没有人能体会我的哀痛。② 通假字,同“暮”,晚,末;句意: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故选B。‎ ‎(二)课外文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结合文章可知,这段话是说“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初”表时间,单独断开,这就排除BC两项,“选者”后句“不得诉长吏”的主语,故应在“选者”前面断开,且“吏得缘文为奸”和“选者又不得诉长吏”是两个分句,应该从中断开,这就排除A项,故选D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 ‎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近侍……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近侍”的职位并不高。故选C项。‎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在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这一事件中,文中所述如下“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文中只是说“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意思是“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但结果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原文没有“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这一信息,事件错误。故选A项。‎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岁聘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任职秦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开挖司马光的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谧号文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 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 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答案】B ‎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可惜”理解有误,应解释为珍惜,句意为:真是值得珍惜啊。‎ 故选B。‎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答案】B ‎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第一个“以”,介词,用;句意:用温和谨慎来修饰言行。第二个“以”,介词,把;句意:全把它送给别人。‎ B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分别为:当初我用高标准期许你的想法;(我)孩子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 C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句意:那些统治者成功与失败、衰亡与兴盛。第二个“其”,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是……还是……”;句意: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递进;句意:能够不丢失并且牢牢记在心里。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故选B。‎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 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 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 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答案】C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此类题目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比对,即能发现问题。本题C项“作者认为自己……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错,根据原文第四段内容“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可知“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是“腐儒”。所以不是说的自己。‎ 故选C。‎ 参考译文:‎ 我与你年龄相同,但是德行不同。你性格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来修饰言行,因此为人处世清明高尚,没有过失和事后感到后悔的行为。我在京城时,要处理家中事和人际交往的事,整天匆匆忙忙,不能每日整理出内心的想法来反省自己,自然也不会冒昧用同辈人的标准来期许你。‎ 去年请假,从江汉一带回到京城,才知道你离京外放的缘由,你在坚守大义上英勇无畏,当初我用高标准期许你的想法,果然是没有错误的,自己私下感到可喜可贺,你果然没有辜负上天赋予的使命和我的期许,这两点就是我自觉可喜可贺的原因,真是很值得庆幸,很值得庆幸啊。我不值一提,虽然能够做点学问,但也没有什么用处,像你那样的才学,遇到这样的时运,真是值得珍惜啊。先前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来修饰言行,这样的才华虚掷掉的话,真让人感到可惜啊。你四十岁做刺史,能掌管一偏僻小郡的政事,有衣食供给,却无做小吏东奔西走的辛苦,这样的时运值得珍惜啊。我认为这是上天帮助你成就他日的名誉声望,你的事业成就将在你的身前身后荣耀,时机正在今日,怎么能不努力啊。‎ 我常想,做百代以后的人,未必是不幸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书籍齐备,而且事实材料也更多了。今天的谈论者一定会说:“让圣人的精微意旨思想没有流传下来,是郑玄这些人所作注解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所做的注解释文,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再生,也一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等人的注解释文不值得学习,非要使得圣人复活,比如让周公、孔子亲自传授精微意旨,这样之后才去做学问。如果这样,那么圣人不能再生,就终生不做学问;假使圣人再生,也就是在学问上跟随古人耍滑罢了。这是那些不学之徒,好说大话,欺骗扰乱普通人罢了。从汉朝以来,历代统治者成功与失败、衰亡与兴盛,他们的事迹或一两件,或成千上万件,形形色色,有根据的,没有根据的,都可描绘出来。考证它的由来,裁定它的长短,得到其中的十分之四五,就足够用来应对当前这个时代的紧要的事情。‎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说他根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并且牢牢记在心里。楚王向孔子打听什么是萍实,孔子回答说:“我往年听童谣因而知道这种东西。”这是他把童子当作老师啊。参照上古的书籍,再结合见闻加以斟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诸葛孔明说:“诸公读书,是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罢了。”这是因为受眼前见到的事物局限,而不懂得适应变化。尽管说的是腐儒,但也是研究学问的人的通病啊。‎ 我从元和年间以来,一直到今天,对那些耳闻目睹来的名公才人们的论述,如典籍刑律制度、征战讨伐叛乱方面的事务,如果能考证它当时的情况,参考前人的记载,能够没有遗忘丢失并且记在心里,这也可称为自成一家的事业了。只是我随时看见随时遗忘,随时听到随时荒废,全是因为轻视所见偏重听闻的过错,这也是做学问的人的通病。像你那样上天赋予的禀性,与我相去甚远。我自知自己愚妄固执,不能勤苦用心研究学问,即使能够研究学习,也不能拿出来实施它。我诚恳地想成全你的美好愿望,等将来接受你的教导后,在处理官府公事时能够没有过失罢了。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不研究学问而能名传后世的人,希望你努力!‎ ‎(三)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2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2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①‎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②街呼卖,虽大寒烈风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来二子张秬、张秸。张来,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②遶同“绕”。‎ ‎23.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答案】B ‎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主旨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B项中“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理解有误,“歌一声”,并没有对卖饼儿的呼声进行具体描绘,而是与下句中“人未行”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卖饼儿起得早,勤奋自强。‎ 故选B。‎ ‎24.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平实,指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比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写人物活动均无任何修饰之语,平易通俗。‎ ‎②有韵味,指写景叙事蕴含丰富。比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衬托出卖饼儿大清早出来卖饼的艰辛,透露出作者的同情和关怀。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突出卖饼儿起得早,勤奋自强。如“不忧衣单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其卖饼的用心。均语浅而意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基本内容;然后结合背景、注释或关键词句等揣摩诗人情感态度;再结合情感特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理解分析其风格特点。本题题干已明确提示“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首先理解“平实”“有韵味”指什么,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歌首联写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把“霜”比作“雪”,写出了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霜如雪”“声欲绝”运用典型的视觉与听觉描写,表现了环境的清冷空寂,衬托出卖饼儿大清早出来卖饼的艰辛。“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写人物活动,语言浅显易懂,从侧面表现起得早。清冷的早晨,他就“捧盘”“出户”,在彻骨的北风里,自己身冷而不觉,却一心害怕“饼冷”的用心,语浅意深。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四)文言翻译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答案】(1)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 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 ‎(2)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 再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逝,往;斯,此,这里之水;未尝,不曾;盈,满;虚,缺;彼,那,这里指月亮;卒,到底;消长,消减和增长。(2)爽,过错;贰,不专一,有二心;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德,品德,德行。‎ ‎(五)语用题(2分)‎ ‎26.下面是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国人抒写的两副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不得遗漏短语)‎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 下联: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或上联:生为国家功同五岳耿耿忠心昭日月 下联:死为人民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解析】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对联的一般写作要求,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明确对联的内容,再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要求解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结尾字要求仄声,下联结尾字要求平声。本题要求用所给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先从短语中找出相匹配的,“生为国家”对“死为人民”;“功同五岳”对“德同湖海”;“耿耿忠心昭日月”对“洋洋正气结丰碑”。据此可整理出一组答案。再将同类事物归类,可组合出第二副对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与“千秋青史”“何堪魂去”这两个短语构成对仗的短语为“寸草春晖”“难报恩来”,据此还可确定一副对联。‎ 三、作文(35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作家刘亮程说:“一块经世多年的木头和经世多年的一个人,在经年的相依中一些木质已进入掌蚊和身体,人的气息和心境也渐渐磨进木头。”‎ 我们和老物件亦是如此,相对无言,感情却早已深厚得难以割舍,然而,难以割舍的老物件正在渐渐地淡出我们的生活,成为记忆深处的影子。‎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和“老物件”的故事。‎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老物件 桂花的香像一片香雾似的开始弥漫大地,又是一年中秋。嗅着空气中的丝丝甜味,我又回到了童年的乐园。‎ 推开老家大门,一种无法言喻的古味扑面而来。坐在床上,我回味着往昔,眼睛漫无目的地扫视着房中的一切。目光回转,我瞄到了那张从小便能看见的凳子,等等,凳子?我走下床,将凳子挪到眼前,虽无灰尘,却也被风霜给磨没了棱角。古朴的棕黑色,上面还有若影若现的红纹﹣﹣红十字!即使没有看到,但我猜我的眼睛一定在泛着光。‎ ‎“爷爷!爷爷!”“唉!怎么了,乖孙女?”爷爷闻声,朝我走来,中气十足的问道。“您快过来看呀!”我指着那印着红十字的“凳子”冲爷爷问道,“这是什么啊?”爷爷一愣,眼中却出现了另一片天空。“这是医药箱,”他回答着,话中却带着些许落寞。“我们家怎么会有医药箱啊?”我穷追不舍地问道。爷爷叹了口气,无奈道:“我家孙女想听,那就讲给你听吧。”‎ ‎“几十年前,你爷爷我还是个孩子呢,那时候,村里穷,大家伙儿得病了也没钱去看,村长就让我去隔壁村里学两手……”‎ ‎“为什么让您去啊?”‎ ‎“因为你爷爷聪明呗!”说这话时,爷爷得意地笑了笑,脸上的胡子都快翘上天了。“行了,小孩子别问那么多!”他瞪了我一眼,接着说:“我去了隔壁村大概……算了,人老了也记不清了。反正几年后回村啊,村长就给了我一个医药箱。喏,就是这个,然后啊我就当了村医,没钱领还那么多事……”爷爷嘴上对村医这个职务百般嫌弃,可眼睛却笑成了一条缝,眼角的褶皱挤在一起像是堆起了一座山丘。我从这山丘中看到了无尽的幸福和温暖。我想,他大概是被村里人友善相待,被大家给温暖到了吧。‎ ‎“后来呀,国家发达了,哪家没点小钱?我这个村医呀,就被开掉喽!”爷爷布满皱纹的脸强行扯出一个微笑。心酸,落寞。‎ ‎“爷爷,您不会不开心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怎么会!”他摇摇头,“看着自己村子开始发展,怎么会不开心呢?行了,乖孙女,我下地了,你在家好好的玩啊!”爷爷话语还未落下,人却已经走远了。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洒在他身上,背后拖着的影子却显得那样酸楚。‎ 我盯着那个基本看不出原貌的医药箱,心情复杂。这个医药箱,又何尝不是爷爷一生的写照呢?然而,再过几十年,又有谁会知道一个农民的往事呢?只有一个老物件,在默默倾诉着那段无人无津的故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