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2021-06-04 发布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命题范围是语文版必修三;‎ ‎2.试卷分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照题序用黑色水性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将14-18题答案按相应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3.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 ‎①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②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③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 ‎④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 ‎⑥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动、相关化。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观、碰撞,体现了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审视和探究的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⑦人类文明 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因此,“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1.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全球化”原因的一项是( )‎ A.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 孔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C. 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化的儒家思想介绍给世界。‎ D. “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2.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 不应提倡的,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B. 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 “和而不同”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D. “孔子全球化”,说明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3. 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这说明在很长的时间里,西方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B. 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这说明中国先贤对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一定的认识。‎ C. 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因此必须提防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扩张。‎ D. 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因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应该在全球范围展现、碰撞和交流。‎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D项,张冠李戴。由“‘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可知,“‘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而并非“孔子全球化”的原因。‎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B项,无中生有。“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错误,文中未有体现。‎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C 项,强加因果。“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因此必须提防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扩张”错误。由“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可知,“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与“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是并列关系。“必须提防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扩张”的原因应是“文化的殖民化”并非“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 故选C。‎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治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以学行闻  学问品行 B. 辟公府,皆不就  躲避 C. 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值得 D. 德流沙漠  指西域 ‎5. 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 ‎①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④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⑤悉收督吏,将斩之       ⑥然以此见惮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④‎ ‎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 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 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人阻止。‎ D. 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2)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3)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 ‎【答案】4. B 5. D 6. C ‎ ‎7. (1)有违犯禁令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 ‎(3)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初次见到苏则,就对他很欣赏,命他担任部队的向导。‎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B项解释不正确,“辟公府,皆不就”:接连被朝廷征召,他都一一谢绝。辟:朝廷征召。‎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直臣也:(您)是正直的臣子。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文中去围绕“正直”圈定答题区间,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辨析。‎ ‎①不属于。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于是苏则明确宣布禁令,有违犯的立即处罚。说明苏则很有管理才能,赏罚分明。‎ ‎②属于。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苏则的膝盖,不是阿谀奉承之辈的枕头。说明苏则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为人正直。‎ ‎③属于。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询问,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苏则敢于与皇帝正颜厉色的辩论,体现他为人正直。‎ ‎④属于。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靠搜求而获得,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文帝询问苏则能否买到明珠,苏则谏言如果能把国内治理得和睦融洽,宝珠就会不求自来。靠搜求而获得,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苏则敢于讽谏统治者应勤于政事,体现他为人正直。‎ ‎⑤不属于。悉收督吏,将斩之:把有关官吏都抓起来,要处死他们。文帝打猎,拦截野兽的围栏被撞到,眼见到手的鹿逃之夭夭。文帝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佩刀,把有关官吏都抓起来,要处死他们。体现文帝任意妄为,而并非体现苏则为人正直。‎ ‎⑥不属于。然以此见惮:然而苏则也因此被文帝忌惮。是苏则刚直的结果,并非体现苏则为人正直。‎ 分析可知,②③④句能表现苏则“直”的性格。‎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理解有误,原文为“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意思是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而非“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辄,立即。必,一定。赏,奖赏。 全句应翻译为:有违犯禁令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 ‎)应,顺应。禅,禅让。而,连词,表转折。全句应翻译为: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3)过,经过。见则悦之,省略句,应为“见(之)则悦之”。使为军导,省略句,应为“使(之)为军导”。全句应翻译为: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初次见到苏则,就对他很欣赏,命他担任部队的向导。‎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接连被朝廷征召,他都一一谢绝。后来由平民身份出任酒泉太守,调任安定郡、武都郡郡守,所在之处传诵他的威名。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初次见到苏则,就对他很欣赏,命他担任部队的向导。打败张鲁以后,苏则平定安抚下辩一带的各氏族各部落,开通了河西走廊,改任金城太守。当时正是战乱之后,官吏百姓流离失所,饥饿穷困,户口剧减,苏则十分谨慎地安抚流民,对外招扶羌人、氐人等部落,得到他们的牛羊,用来供养贫困老弱的人。苏则自己则和老百姓分粮而食,如此仅一个月的时间,流民都从外地返回,一共有几千家。于是苏则明确宣布禁令,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他亲自教导百姓耕种,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因此前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征拜苏则为侍中,与董昭为同事。一次,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的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阿谀奉承之辈的枕头。”当初,苏则与临淄侯曹植听说魏氏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植的表现魏文帝听说了,却不知道苏则也同曹植是一样的态度。文帝在洛阳,有一次从容说道:“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侍中傅巽连忙掐他说:“不是说你。”苏则才没有发作出来。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攻破酒泉郡、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献来直径一寸的大珠,还能不能再通过互市买到呢?”苏则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国内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布西域,宝珠就会不求自来;靠搜求而获得,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文帝默然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拦截野兽的围栏被撞到,眼见到手的鹿逃之夭夭。文帝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佩刀,把有关官吏都抓起来,要处死他们。苏则长跪叩头说:“臣下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害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这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愿以一死来请求赦免他们!”文帝说:“您是正直的臣子。”便把被抓官吏全部赦免了。然而苏则也因此被文帝忌惮。黄初四年,降职担任东平相。途中病死,谥号为刚侯。‎ 第II 卷(共132分)‎ ‎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注释】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②艅艎:舟名。③逾:同“愈”,更加。④长年悲倦游:长年悲伤于做官生 ‎(1)颔联是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请简析 ‎ ‎(2)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 ‎ ‎【答案】(1)“生” 和“逐”用得好,诗人用“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2)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蝉噪鸣更显出了山林的寂静,鸟的叫声更显出了山林的幽静,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使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解析】‎ ‎【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需注意: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本诗颔联“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写出了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其中,“生”形容云霞升起的状态,化动为静,以动写静,充满动态美。“逐”用来描写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以动写静,充满生命力、动态美。‎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手法的鉴赏能力。做大本类题型,首先点明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分析手法。最后,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本句运用了反衬手法,用蝉噪的鸣叫来反衬山林的寂静。用鸟的叫声来反衬山林的幽静,用声响来反衬安静的境界,使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9.补写出下列名篇中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远吞山光,_______,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李煜 》‎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李清照》‎ ‎(6)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 白朴》‎ ‎(7)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8)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9)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 》‎ ‎【答案】 (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 平挹江濑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凄凄惨惨戚戚 (6). 轻烟老树寒鸦 (7). 樯橹灰飞烟灭 (8). 一尊还酹江月 (9). 苒苒物华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挹、濑、鹜、戚、樯、橹、尊、酹、苒。‎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选考题 在下面实用性文本和小说文本中任选一题作答。(24分)‎ ‎(一)实用性文本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飘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乐观依然,悲哀中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他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开……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⑦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10.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 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 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 “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读者展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11. 结合文本, 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体现的那些方面?‎ ‎12. 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13. “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0. AB 11. ①用苦难换来欢乐;②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不背叛真理;③为人正直,不谄媚权贵·不给侵略者演奏。 ‎ ‎12. ①第一处引用贝多芬对权贵们只能造就头衔和勋章却不能造就伟大人物的看法,直接表明了贝多芬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己的伟大的认识; ②第二处引用贝多芬叙述他与歌德面对贵族的不同表现的事实,通过对比更形象的表现了贝多芬面对权贵不卑恭的品质; ③这两处引用都为突出贝多芬“爱自由高于一切,面对御座也不背叛真理”的高贵灵魂提供了有力依据,使作者对他的评价更客观、真实。 ‎ ‎13. ①一个人出身的高贵是无法由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却可以由自己决定。②贝多芬出身子平民,但他凭借对音乐的喜爱与执着,克服命运的不公与生的不幸,创作出感动、震撼世人的交响乐曲,用苦痛换来了欢乐,而且他心向自由,蔑视权贵,热爱祖国;③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④生活中的我们出身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要计较出身的高低,更应注意在意志、修养等方面提升自己,也使自己的灵魂高贵起来, 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错误。由文章第三段“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可知,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不能达到超凡努力的光荣。‎ B项,“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君王和亲王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可知肯定了歌德的伟大。‎ 故选A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 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体现的那些方面?然后回到文章中去,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本文围绕“高贵的灵魂”展开:‎ 第一段,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即贝多芬高贵的“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灵魂”;‎ 第二、三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写出了贝多芬虽然历经磨难,仍然用苦难在铸就欢乐。‎ 第四、五段,通过歌德与贝多芬面对待贵族的态度的对比,写出了贝多芬的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 第六段,贝多芬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为作为侵略者的拿破仑军官演奏。通过贝多芬与屈辱求和的贵族对比,写出了贝多芬虽然没有高贵的出身,却为人正直,不谄媚权贵。‎ 第七段,对贝多芬进行评价,即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与文章题目和第一段呼应。‎ 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 本文第四段段首“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是本段落的核心观点。两处引用贝多芬的原话围绕核心观点展开。‎ 第一处,“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直接表达出了贝多芬对权贵的蔑视,对歌德和自己伟大心灵的认同; ‎ 第二处,“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觉很好玩地看看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他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叙述了贝多芬与与歌德分道扬镳的原因。面对贵族的出行,通过二人对待贵族的态度,展示出了二人不同的权贵意识,突出贝多芬面对权贵的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展现自我革命情怀,两处引用贝多芬的言论,使得文本内容更为丰富,特别是对于人物的评价更为充分客观。‎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虽然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但作答时要立足文本,依据原文的内容作答,作答时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 ‎①作答时,要先明白无误的表明观点即贝多芬高贵的“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灵魂”。‎ ‎②然后恰当引用论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在此过程中注意合理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由第二、三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可知,贝多芬虽然历经磨难,仍然用苦难在铸就欢乐。‎ 由第四、五段,通过歌德与贝多芬面对待贵族的态度的对比,可知,贝多芬的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 由第六段,贝多芬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为作为侵略者的拿破仑军官演奏。通过贝多芬与屈辱求和的贵族对比,可知,贝多芬虽然没有高贵的出身,却为人正直,不谄媚权贵。‎ 结合全文选择探究点。贝多芬出身平民家庭,但对于自己的喜好始终保持着一种执着的态度,这便是一种精神情怀的体现,贝多芬蔑视权贵,喜好和平,热爱祖国,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创造出不朽的作品,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中,使得心灵得到一种净化。‎ ‎③结合贝多芬的选择进行自己的选择,从而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二)小说性文本阅读 爱 的 牺 牲 ‎(美国)欧·亨利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 那是我们的前提。这篇故事将从它那里得出一个结论,同时证明那个前提的谬误。‎ 二十岁的绘画天才乔·拉雷毕系着一条飘拂的领带,带着一个更其飘拂的荷包,背井离乡跑到纽约来寻梦。‎ 把音乐学得那样出色的大姑娘德丽雅,带上亲戚们给她凑的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到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纽约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彼此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他们租了一套公寓,那是一个岑寂、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升A调的地方。可是他们很幸福:学习了一天之后的绵绵情话;舒适的晚饭和新鲜、清淡的早餐;关于自己和对方的志向的交流;还有互助和艺术的灵感。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点又何妨——让梳妆台坍下来作为弹子桌;让火炉架改作练习划船的机器;让写字桌充当临时的卧榻,洗脸架充当竖式钢琴;你和你的德丽雅仍旧在里面;可是假若家庭不幸福,随它怎么宽敞——你从金门进去,把帽子挂在哈得拉斯,把披肩挂在合恩角,然后穿过拉布拉多出去,到头还是枉然。‎ 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有名望的罗森斯托克那儿学音乐。他们的目标很美满:乔很快就能有画作问世,引来抢购作品的买家。德丽雅只要把音乐学好,当音乐厅里的包厢不满座的时候,就可以推托喉咙痛拒绝登台,在专用的餐室里吃龙虾。‎ 可是没多久,他们的艺术不能不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有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去兜揽学生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奔走了两三天,终于兴高采烈地回来宣告:“乔,我有一个学生啦。第71街品克奈将军的小姐,18岁的克蕾门蒂娜。我一星期教她三次课,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就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可是德丽,”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可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能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亲爱的,你一定得坚持师从马杰斯脱先生的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授课一面也能学些音乐的。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 ‎“好吧,我在中央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或许也能卖掉。”乔说。‎ 下个星期,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吃早饭。乔兴致勃勃地要到中央公园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七点钟,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赞美、接吻之后,把他送出门。艺术是个迷人的情妇。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 周末,愉快自豪、但又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客厅里那八英寸阔十英寸长的桌子上。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摆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他郑重其事地宣布:“那幅方尖碑的素描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另外还预定了一幅油画呢。”‎ ‎“你坚持了下来,真让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桌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半个钟头后德丽雅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子。德丽雅勉强地笑了,解释说:‎ ‎“克蕾门蒂娜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许多,滚烫的,溅在我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品克奈将军也差点要发狂了,冲下楼去叫人到药房里去买一些油和别的东西来,替我包扎。现在倒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嘛,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今天把他要的油画取去了——”乔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 她带着充满爱意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在品克奈将军家的授课;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 ‎“我找不到学生,又不忍心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24街那家大洗衣作里找了个烫衬衣的活儿。今天下午,洗衣作里一个姑娘的热熨斗烫了我的手。可是,你怎么突然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我本来始终没有起疑。”乔说,“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 ‎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 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1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欧·亨利在文章中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乔·拉雷形象的特点:来自中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的一个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二十岁的时候,他背井离乡到了纽约“深造” 。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和有责任心的人。‎ B. 作品情节上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不能不承认再优秀的作家也有失误。‎ C. 文章中用了一段排比句,“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让梳妆台坍下来作为弹子桌;让火炉架改作练习划船的机器;让写字桌充当临时的卧榻,洗脸架充当竖式钢琴;”这段话说明了乔和德丽雅不好的生活环境,更从侧面表现了乔和德丽雅的坚强和对生活的追求。‎ D. 《爱的牺牲》讲述了一对追逐艺术的年青艺术家夫妇为了对方不得不放弃对艺术追求, 揭示了“爱”的伟大力量。‎ E. 在文章中出现了一段乔和德丽雅幸福生活的想象——“乔很快就能有画问世,那些鬓须稀朗而钱袋厚实的老先生, ……。她可以推托喉痛,拒绝登台,在专用的餐室里吃龙虾。”这一幸福生活同乔和德丽贫苦艰难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显示出乔和德丽雅两人的虚荣心理。‎ ‎15. 文章开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在结构全篇上有何作用?‎ ‎16. 欧·亨利善于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叙述沉甸甸的故事,从而让贫困的悲剧转化为爱情的喜剧,达到“含泪的微笑”的表达效果。试举两例,赏析其幽默的语言。‎ ‎17. 对于本文主旨,有评论者认为,是表现资本主义“镀金时代”带来的社会不公和对小市民生活的严酷挤压;也有人认为是对市井生活中落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美好人性与真情的讴歌。你同意哪种说法?试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BE 15. ①确定一个话题、意旨,藉此引出下文的故事,制造悬念,为后面情节张本。②这句话在情节的推进中回环往复,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③与结尾相呼应,形成从最初的因“爱好艺术”而作出牺牲到最后因“爱”而作出牺牲的逻辑推演,从而在结构上获得出人意料的结局“反转”的艺术效果。 ‎ ‎16. ①“拉雷毕系着一条飘拂的领带,带着一个更其飘拂的荷包,背井离乡跑到纽约来寻梦。”两个“飘拂”间接反复,既写出了乔的洒脱、开朗性情,又交代了他经济上的拮据。②“艺术是个迷人的情妇。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乔看似整天迷于他的艺术,实则忙于早出晚归的“烧火工”的力气活。在他这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兴致勃勃”的卖力表演中,表现他对妻子的浓浓爱意。 ‎ ‎17. (1)同意第一种说法:在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生活在金钱主宰的世界中,艰辛地编织着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文章通过描写乔和德丽雅因贫穷而放弃艺术,两人不得不屈从于艰辛的现实,出去打工度日,刻画了市民贫穷的生活,表现资本主义“镀金时代”带来的社会不公和对小市民生活的严酷挤压。‎ ‎(2)同意第二种说法:作者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表现处于两难中的主人公必须面对抉择,集中刻画人物心理和品格,其感人至深之处正在于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作者对市井生活中落魄小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所展现美好人性与真情进行了讴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做这类题一定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联的信息仔细对照比较。注意有无时态问题,程度、范围等细节方面的差别,总之一字不可忽视。关于艺术特色,主要看对于相关修辞的准确把握能力。‎ B项,“使读者惊愕,不能不承认再优秀的作家也有失误”错误。小说结尾匠心独具,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结局出乎意料: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和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但是结局并不突兀,德丽雅挣钱回来“疲惫不堪”为后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沙”为后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文中写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挣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回来为下文做烧火工埋下伏笔;还写了在一个星期六晚上乔回来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做烧火工埋下伏笔。众多的伏笔,前后照应,使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会使人惊愕。‎ E项,“显示出乔和德丽雅两人的虚荣心理”错误。由“乔很快就能有画问世,那些鬓须稀朗而钱袋厚实的老先生,……她可以推托喉痛,拒绝登台,在专用的餐室里吃龙虾”,可知,这是乔和德丽雅对幸福生活的想象,这一幸福生活同乔和德丽贫苦艰难的生活形成的对比,显示二人并没有被眼前的贫苦压垮,仍然在追求艺术,乐观坚强,对未来有希望。‎ 故选BE。‎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作用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本文题目要求从结构角度分析,则需并结合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文章结构:‎ ‎①由第二段“那是我们的前提。这篇故事将从它那里得出一个结论,同时证明那个前提的谬误”可知 ,作者以这句话为话题,引出下文,同时也制造了悬念,为下文夫妻二人因为爱为成就对方的艺术追求而牺牲,埋下了伏笔。‎ ‎②文章三至六段,夫妻二人因艺术结缘,无论多么贫穷,二人一直心怀希望,为艺术努力,印证了这句话。‎ ‎③文章七至二十段,当二人的艺术梦想无法继续,二人又默默地为成全对方对艺术的追求而牺牲自己。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④文章二十一至二十五段,真相揭开,二人都为对方放弃了艺术。“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即印证了这句话,又反驳了这句话。二人不光是为艺术牺牲,更是为爱牺牲。在结构上。匠心独具,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⑤结合文章结构可知,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着这句话展开。‎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欧•亨利善于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叙述沉甸甸的故事,从而让贫困的悲剧转化为爱情的喜剧,达到“含泪的微笑”的表达效果。试举两例,赏析其幽默的语言。从中可知,所分析的事例应符合“贫困的悲剧转化为爱情的喜剧”,然后通读全文,筛选符合要求的语句,结合原文分析其如何将“贫困的悲剧转化为爱情的喜剧”,及本句话的表达效果。‎ 例如:“愉快自豪、但又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客厅里那八英寸阔十英寸长的桌子上。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摆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一方面是窘迫的生活,一方面却赋予两个主人公主坚强的生命力和喜人的乐观情绪,他们没有被压垮、被损害,反而表现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慷慨牺牲的美德。‎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虽然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但作答时要立足文本,依据原文的内容作答,作答时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同意任意一种说法,均可。但需联系文中两处细节加以分析。‎ ‎(1)同意第一种说法:由文章的二至四段的一些典型细节,如“带着一个更其飘拂的荷包,背井离乡跑到纽约来寻梦”、“凑的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到北方去‘深造’”、“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点又何妨——让梳妆台坍下来作为弹子桌;让火炉架改作练习划船的机器;让写字桌充当临时的卧榻,洗脸架充当竖式钢琴”写出了二人的贫穷。后“可是没多久,他们的艺术不能不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有着落了”逼迫乔和德丽雅因贫穷而放弃艺术。后文两人不得不去工作,贫穷杀死了二人的梦想,表现了社会不公和对小市民生活的严酷挤压。‎ ‎(2)同意第二种说法:“愉快自豪、但又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客厅里那八英寸阔十英寸长的桌子上。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摆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一方面是窘迫的生活,一方面却赋予两个主人公主坚强的生命力和喜人的乐观情绪,他们没有被压垮、被损害,反而表现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慷慨牺牲的美德。当二人的艺术梦想无法继续,二人又默默地为成全对方对艺术的追求而牺牲自己。再次歌颂了市井生活中落魄小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的美好人性与真情。‎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25分)14---18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8.下列各组加点的字字音全对的一项( )‎ A. 区脱 qū 碛口 q ì 阜盛 fù 锱铢 zhī B 惫懒b èi 懿范yí 雕甍 méng 单薄 bó C. 尽让j ǐn 劳什子shí 绯闻 fēi 叨陪鲤对tāo D. 敕造 cì 遄飞chuán 直栏横檻kǎn 衡阳之浦 p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锱”应读作“zī”;‎ B项,“懿”应读作“yì”;‎ D项,“敕”应读作“chì”,“檻”应读作“jiàn”;‎ 故选C。‎ ‎19.下列各组字形全错的一项 ( )‎ A. 雉碟圮毁 相形见绌 云消雨霁 舞谢歌台 B. 放延无理 雕栏玉彻 纨绔膏梁 万变不离其综 C. 眼花潦乱 二川溶溶 竹蓠茅舍 绵堂风月 D. 蒸气腾腾 妃嫔媵嫱 钉头粼粼 燕阵惊寒 ‎【答案】B ‎【解析】‎ ‎【详解】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 A项,“碟雉”应写作“堞雉”;“云消雨霁”应为“云销雨霁”;“舞谢歌台”应为“舞榭歌台”。‎ B项,“放延”应写作“放诞”;“雕栏玉彻”应写作“雕栏玉砌”;“纨绔膏梁”应写作“纨绔膏粱”;“万变不离其综”应写作“万变不离其宗”。‎ C项,“眼花潦乱”应写作“眼花缭乱”;“竹蓠茅舍”应写作“竹篱茅舍”。“绵堂风月”应写作“锦堂风月”。‎ D项,“蒸气腾腾”应写作“蒸汽腾腾”。“钉头粼粼”应写作“钉头磷磷”。燕阵惊寒。“燕阵惊寒”应写作“雁阵惊寒”。‎ 故选B。‎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杰出的政治家,品味某些大国领导人的行为用语,就能预知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向,即所谓一叶知秋。‎ B. 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 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于是上行下效,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 D.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含熟语)的运用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键,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A项,恰当。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此处用于形容“杰出的政治家”能通过“某些大国领导人的行为用语” 预知“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向”使用恰当。‎ B项,不恰当。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此处用于学生“由于表达能力不强”出现的情况。应用“词不达意”。‎ C项,不恰当。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上行下效,多指不好的事。该处褒贬误用。‎ D项,不恰当。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当仁不让,褒义词,该处褒贬误用。‎ 故选A。‎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希腊公共秩序部部长表示,希腊政府已经动用了反恐法并出动反恐部队来搜寻纵火犯,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更加激进的措施应对国内森林大火。‎ B. 一场突然袭来的强烈地震使海地顷刻间陷入巨大灾难,各国救授队冒着危险奋力搜救那些消逝在瓦砾中的幸存者。‎ C. 国务院关于医疗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 D. 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成分残缺,“措施”缺谓语,应在“更加”前加“采取”;‎ B项,搭配不当,“消逝”与“幸存者”不搭配,改“消逝”为“埋”;‎ D项,结构混乱,“听取……意见和建议”和“提出……意见和建议”杂糅,应将“了”改为“的”;‎ 故选C。‎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每逢望夜,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上下空濛,一碧数顷②一轮当空,月亮闪耀于碧波之上③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先说“月亮”,然后是“上下空濛,一碧数顷”的效果,再写到荷香。综合分析A项正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的散文大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答:①“忝列”原因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 ‎②“笑纳”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③“芳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忝列”为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应用敬词。 (2). 位列 (3). “笑纳”指别人收纳自己的东西,此处,自己收别人的东西。 (4). 却之不恭 (5). “芳龄”指年青女子的岁数,不能用于老年人。 (6). 高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①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为谦辞,此处用在对方身上应该为敬词,应该为“位列”。‎ ‎②笑纳:别人收纳自己的东西,敬词。此处用于自己收纳别人的东西,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敬词“却之不恭”或“推辞”。‎ ‎③芳龄:称年青女子的岁数。此处用于老年人,应改为“高寿”。‎ ‎24.下面是一则消息,请为它拟写一条标题(不超过25字)。‎ 雅虎体育爆出惊人消息,效力于新泽西篮网队的中国前锋易建联将缺席2009-10赛季开局阶段的常规赛,因为他将代表广大队出战全运会。篮网总经理基基·范德维奇在结束雅虎采访时无奈地证实了这个消息。‎ 据雅虎体育报道称,易建联早已承诺要参加在山东举行的第11届全运会,而全运会的篮球比赛时间10月16到28日,而这段时间里篮网有三场季前赛要打,10月28在是他们的常规赛揭幕赛,客场对阵明尼苏达森林狼。也就是说,阿联如果跟广东打到全运会最后,将铁定无法出席篮网揭幕战。而据消息称,阿联将缺席的比赛还不止揭幕战这一场。‎ ‎【答案】易建联缺席新赛季开局,篮网证实阿联将战全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给新闻拟写标题的原则: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 本消息分作两层:‎ ‎①由“雅虎体育爆出惊人消息,效力于新泽西篮网队的中国前锋易建联将缺席2009-10赛季开局阶段的常规赛,因为他将代表广大队出战全运会。篮网总经理基基•范德维奇在结束雅虎采访时无奈地证实了这个消息。”可知,易建联不参加新赛季开局赛。‎ ‎②由“据雅虎体育报道称,易建联早已承诺要参加在山东举行的第11届全运会,而全运会的篮球比赛时间10月16到28日,而这段时间里篮网有三场季前赛要打,10月28在是他们的常规赛揭幕赛,客场对阵明尼苏达森林狼。也就是说,阿联如果跟广东打到全运会最后,将铁定无法出席篮网揭幕战。而据消息称,阿联将缺席的比赛还不止揭幕战这一场。”可知,篮网证实易建联将参加全运会。‎ 六、作文(6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 物理学家何作庥坚持认为:“人不必敬畏自然”;生化学家方舟子坚持认为:自然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沙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迪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1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2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敬畏自然 ‎《圣经》箴言中写到“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是的,作为一名理科生,每天与宏观或微观的科学世界亲密接触,从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引起物质本质的改变,到生物的构造与功能的无懈可击,再到宇宙天体间微妙的制衡关系。‎ 每一天,我们都能体会到来自自然的深邃的规律和美感。在知识与知识间的锁链被逐渐打开,宇宙万物在脑海中愈加被整合成一个体系的时候,我才由衷的感觉到,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的狂妄全无立锥之地,在自然的智慧面前,人类的愚昧不堪一击。‎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定胜天”的说法已经过时,我们已经懂得了人类没有必要和自然较劲,更没有能力与自然较劲。于是我们提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说法。‎ 然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挥刀砍斧,让江河往我们想要的方向流淌,殊不知江河的流向是大自然千万年来选择的最和谐的方式;我们源源不断地向天空排放污染物,碧海蓝天变得遥不可及。当瑰丽的景色在我们手中被兑换成了金钱资本,“地球反扑时代”的到来,让灾难在一年中夺取26万人的生命,苍白的口号顿时失去了意义,是从心底建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时候了。‎ 敬畏自然,“敬”是心怀对高山流水的虔诚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恭维;“畏”是灵魂深处的震颤而不是软弱的恐惧。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家,也雕琢不出喜马拉雅的雄峻,亚马逊河的奔腾婉转;最有威信的政治家,也统治不了阴晴圆缺与繁星璀璨。‎ 在我们对自然表现出集体性的狂妄和疯狂掠夺时,科学家们——即那些离真理最近的人,更多地选择了谦逊。牛顿在后半生已无心致力于科学,而是在神灵的世界里潜心。这说明了什么?也许在宇宙深处,科学和神灵本就是一体的。‎ 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就是自然界的神灵,就是自然界一条条精妙绝伦的定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就是对自然的一次成功模仿。那么,我们又怎能不去敬畏这一位赐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发展的智者?‎ 我一直深信,是自然的伟力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们无知时教给我们它运作的定律,当我们错误地滥用了这些定律时,它用灾难的方式给我们以警示。‎ 只有敬畏自然,在敬畏的基础上获取自然的赠予,我们才能以最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不得不感叹东方哲学的玄妙——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应该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利用最智慧的结合。‎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敬畏、发展、服务、不发展、凯迪拉克、重新、骆驼。‎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材料引用了四则观点,可分为两层。解析材料就是要针对观点逐条层分析。‎ 第一层:自然为人类服务,人不必敬畏自然。‎ ‎1、物理学家何作庥:“人不必敬畏自然”。‎ ‎2、生化学家方舟子:自然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方舟子即是完全的利己主义,只顾及眼前利益,短暂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眼光。‎ 第二层:敬畏自然。‎ ‎1、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 ‎“不发展”即是保护环境,敬畏自然——为长久打算 ‎2、沙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边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担心下一代人”——目光长远。‎ 该观点,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比喻,环境资源换经济,“不得不卖掉凯迪拉克重新骑上骆驼”比喻,为了活下去,损坏环境,不敬畏自然的经济代价是巨大的。‎ 此题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应呈现辩证统一的理性思考。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自然,也可以写现实社会。从作文立意上可见作者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 ‎【立意】①敬畏自然 ‎②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绿水青山 ‎【素材】1、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北方的狼。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叨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对于如斯聪明的动物,人类怎能不心存敬畏?‎ ‎2、被人追捕的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儿狼,为了保护它的幼仔,先是用爬坡延迟了人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做好沙窝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瞒过老猎人的眼睛。对于如斯聪明大家的动物,人类怎能不心存敬畏!当你举起猎枪的时候,你是否会为自己才是一只“凶残”的狼而羞愧呢?‎ ‎3、意大利一位女科学家独自背上行囊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刻,双脚跪地,表情漠然。当记者问她在征服了沙漠后为什么要跪下来时,她告诉记者:“我在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我通过!”这位女科学家自始至终对沙漠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这是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即使她走出了沙漠,仍要感谢大自然给予她这个机会。‎ ‎4、回想起猎人看到母兔向他下跪乞怜而折断猎枪誓死不再打猎的场景,更加感到生命的庄严。敬畏生命,猎人竟然无法扣动猎枪的扳机,难道不是人类天生的对生命的敬畏驱使他放弃自己原本喜爱的职业吗?‎ ‎5、沙丘里傲然挺立的胡杨,在狂风沙暴中用自己的身躯筑成一道铜墙铁壁。还有那初春时期迎风飞舞的杨絮,为了生命的延续,种族的繁衍,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自己薄弱的身躯任凭狂风吹拂,只为寻求一方泥土,生根,发芽,成长。有人因为他们热泪盈眶。我想,任何珍惜生命的人见到胡杨、杨絮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 ‎6、传奇的历史是自然最美的回忆。秦始皇横扫千军,焚书坑儒,却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六王毕、四海一”的气概纵然万般畅快淋漓,莫不成一城陵墓,寂寞终生。或许董仲舒的君权神赐才能道出这千军万马的俑像背后隐蔽的秘密。所以古人畏惧,历代君王将相畏惧,而更多的人们任凭时光游走,也绝不摒弃一份敬畏的心情。‎ ‎7、海子又何尝不渴望淡泊呢?纯真的诗人,不设防的真挚的赤子之心,使海子傲然物外,使一些无病呻吟者汗颜。海子无时不做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遥远的梦,梦想着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在那个思想依然禁锢的时代,这种淡泊注定无法为海子找到真正的真我与自由。海子死得其所,为淡泊而生,为淡泊而死。这是一个终究不曾“淡泊”之人,但他真正值得我们去仰视,去敬畏。‎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敬畏自然”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