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50 KB
  • 2021-06-04 发布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绝密★启用前 仙桃、天门、潜江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纸上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 无效。 —、现代文阅读(35 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2019 年 12 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l 月 23 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 1000 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 12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 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 月 24 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 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 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 通过检验。 1 月 26 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 4 家企业 4 个新型冠状病 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说: “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到北美。” 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至 2020 年 2 月 4 日下午 15:30) - 2 - 全国 确认病例 疑似病例 死亡人数 治愈人数 426 23214 426 675 较昨日 +3241 +1656 +65 +200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 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 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 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14 亿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 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 志成城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向世界蔓延做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站在 一起”……世界各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 50 多个国家的 70 多位政要以及近 20 个国际组 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所作的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 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 11 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的疫 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 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小姑娘 90°鞠躬为武汉募拊,俄罗斯民众用汉语为中国加 油……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 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 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 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 - 3 - 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 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 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率 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南非 U-Mask 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 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患难与共, 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4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化 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 城、故宫、儒学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 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舞》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 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穿戴鸟喙服饰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 的,而是 17 世纪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生,其实在医学专业 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 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理·斯德拉莫。他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御医。防护 服的外层上了一层蜡,使其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是鸟 喙状,在鸟喙里塞了香草,稻草和香料。他们手里还会拿着一根魔杖代替手来检查和指导, 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充分保护起来。 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被污染的空 气隔离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从 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疗知识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方面 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再现情景的直观感受。 瘟疫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3 日《澎湃新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4 - A. 国家信息中心对武汉封城一周内 12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的统计分析中,医护 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 2020 年 2 月 4 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计中,治愈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武汉疫情 得到了有效控制。 C. 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事记的相关内容,能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不开命 运共同体意识的佐证。 D. 材料二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德国中学生、90°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日本小姑娘都属于 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号。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高 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识。 B. 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关疫情 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 世界的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向善、 防控阻击应成抗疫的主流。 D. 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瘟疫会使 人类既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相互依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 整整燃烧了 6 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考拉等数 亿只动物丧生,有些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 当今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面对疾疫, 唯有团结协作方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 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的中巴合作灭蝗工作组 2 月 24 日已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受灾 情况,协助巴方尽快制订有针对性的合作灭蝗方案。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案】1. C 2. D 3. C 4. 一是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中国行动与世界态度两个维度 - 5 - 论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①引证法。引用外国 媒体评论和各国政要的称赞等,论证中国行动的效力和中国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和世 界进步人士的人类共同体意识。②例证法。列举各国对中国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论证各 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人类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③对比法。把国际友人的支持 与好事者、狭隘者、一些西方媒体的不义之行进行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在疫情面前树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5. 一方面,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①瘟疫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它像一个魔鬼一 直缠绕人们的生活,人类时刻面临着被它吞没的危险。②在历次流行性疾病和瘟疫中,总会 有大量人员死亡。③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共同体意识和技术力量共同 战胜瘟疫。另一方面,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伟大:①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体现出强大的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与中国制度优势。②中国抗击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的 命运共同体意识。③人们既可从瘟疫史与亲身抗击瘟疫的现实中获取医疗知识,积累抗疫经 验,也可从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获得直接的感受,增强抗疫的信心。 【解析】 【1 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下列对材 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 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 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 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 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 A 项,“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理解错误。原文为“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 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只是最受关注的职业。 B 项,“说明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理解错误。偷换概念,全国的数据不能说明武汉疫情, 也不能得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的结论。 D 项,“……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号”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三中对文化符号的定义可 知,现实中的人物需要经过时间沉淀被赋予了某种独特内涵时才能成为文化符号。 故选 C。 - 6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题干要 求“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可重点关注材料一和材料二,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 项,“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 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三文句“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 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瘟疫的 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舞》 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分析可知,“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 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二者 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故此项强加因果了,逻辑关系理解错误。 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 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材料二的观点是第一段文句“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 共同体意识”,考生答题时首先要找到观点,后注意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重点 考核为是否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论据能否证明观点。 A 项,“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相互 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能论证“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 赢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不能论证“疫情”命运共同体。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B 项,“整整燃烧了 6 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考拉 等数亿只动物丧生,有些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主要阐述了澳洲大火对动物的影响, 不能论证人类命运;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D 项,“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的中巴合作灭蝗工作组 2 月 24 日已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 受灾情况,协助巴方尽快制订有针对性的合作灭蝗方案”蝗灾,是天灾,不是疫情。不能作 为材料二的论据。 故选 C。 【4 题详解】 - 7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能力。考生首先要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 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 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 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 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题干要求“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 分析”。 具体分析,材料一第一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 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此材料的观点;材料第二段“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 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和第四段“这是全 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 分别从中国行 动与世界态度两个维度论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故可知材料二在结构上 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材料第一段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中国行动与世界态度两个维 度论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14 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 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即引证法,引用外国媒体评论和各国政要 的称赞等,论证中国行动的效力和中国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人类共 同体意识;“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 罗斯、印度尼西亚等 11 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即 例证法,列举各国对中国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论证各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人类公共卫生事 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 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 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 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即对比法,把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好事者、 狭隘者、一些西方媒体的不义之行进行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在疫情面前树立人类命运共 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 - 8 - 目的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审题得知,考生要答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的在文 中的具体表现,又要答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变得伟大”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做。这种 题,需要考生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 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具体分析,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感染人数、疑似病例、死 亡人数可知,瘟疫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它像一个魔鬼一直缠绕人们的生活,人类时刻面临着 被它吞没的危险;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死亡人数可知,在历次流行性疾病和瘟疫中,总会有大 量人员死亡;“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 件之外。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 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 贴标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可知,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共同体意 识和技术力量共同战胜瘟疫。 但同时,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伟大:“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 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 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可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体 现出强大的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与中国制度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 上下一心一体联办、 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 交口称赞”可知,中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体现了人 类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 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吻》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 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 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充分保护起来,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 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被污染的空隔离开”可知,人们可以既可从瘟疫史与亲身抗击瘟疫 的现实中获取医疗知识,积累抗疫经验,也可从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获得直接 的感受,增强抗疫的信心。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9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 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营造了清静的意境,活化出秋之 静美怡然。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农人把镰刀挂在房檐上,回味着刚刚经历过的喜悦,享受 着悠闲的时光。 - 10 - C.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写出了渔人因为捕到的 鱼少而懊恼。 D.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意为江面荡漾着晨雾,渔人轻摇着船桨,写 出了朦胧美。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第一小节的前三句,本是写农人,却只写了伐木声和镰刀,这更能体现农人丰收后 的安然自得的心态。 B. 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人和自然的亲近和谐,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C. 诗歌前两节以写景为主,最后一小节以写情为主,景色又被情感浸润,层层展开,情景交 织,意境深远。 D.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写出了牧羊女因笛声消失而产生的一丝忧 愁,略带甜蜜的清愁。 8. 如何理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9. 这是一首中国情韵十足的秋之诗,诗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6. C 7. B 8. ①稻米丰收,瓜果成熟后被勤劳的农人用背篓装回家;②农人饱满的心因丰硕得到安宁。 9. ①诗歌第一节借露珠、镰刀、瓜果等意象,描绘了一排优先静美的农家田园秋景图;②诗 歌第二节借网、乌柏叶、芦蓬、白霜、船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朦胧柔美、充满生趣的清江 秋景图;③诗歌第三节借草野、溪水、青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安详、恬静的牧女秋景图。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 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C 项,“捕到的鱼少而懊恼”错,于文无据,诗中主要是体现娴静、松弛的氛围。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 11 - B 项,“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错,无夸张手法。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赏析诗歌句子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赏析之句往往 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诗中“秋天栖息在农家 里”中“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语 双关,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娴静的 氛围,表达瓜果成熟后被勤劳的农人用背篓装回家,农人饱满的心因丰硕得到安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现代诗歌描写画面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解读诗歌,诗人描绘的画面可以较容易 的找出。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 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 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 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背瓜 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 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 (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 “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 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 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 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 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 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满流” 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 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 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 12 -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 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 体的内容,尤其注意 “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 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果是生动形象的描写性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结合作者融入其中的赞美、批评、 悲伤等思想感情分析其含意。 4.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 意蕴的一致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瑒,深所嗟尚,每称曰: “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骖乘..持盖,不顷刻离。后丁母.. 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叡举德行,称疾 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 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 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 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 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 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 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麋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 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 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 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 - 13 - 墓。 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C.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D.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幼年。《桃花源记》《愚公移山》中“黄发垂髫”“始龀,跳往助 之”两句的“髫”“龀”与此处含义相同。 B.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魏、晋放 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 C. 骖乘:又作“参乘”,指古代乘车时居左陪乘的人,一般负责警卫。古时乘车,尊者在右, 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左陪乘。 D. 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辞官守制二十七个月,是谓丁忧,也称“丁 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士谦才华横溢,淡泊名利。他饱读诗书,精通天文术数。但不喜做官,长期不仕。做了 许多好事,也不追求名声。 B. 李士谦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他多次赈济乡里百姓,并将债券烧毁。第二年依然施粥,救 活了很多人。到春天又拿出粮种给贫穷的人。 C. 李士谦看淡财物,待人宽厚。有兄弟分家不均的,他自愿补齐少的财物;有偷盗他家粮食 的,也悄悄地躲藏起来假装看不见。 D. 李士谦德行兼备,深受爱戴。他曾被赵郡王叡举德行。他还告诫族人敬重土地神明,常做 善事,老百姓都很感徼他,在他死后为他请求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父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 ②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14. 李士谦对其家僮抓到的“盗粟者”是如何处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C 12. B - 14 - 13. ①伯父李瑒对这件事深深赞叹嘉尚,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 ②小孩大人严肃恭敬,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之后,才知道我们这些人 不道德啊!” 14. 李士谦对被其家僮抓到的偷粮食的人加以安慰,并立即释放了他。原 因是他认为偷粮食是穷困所迫,道义上不应该被责备。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这段话意为: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 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何”是前句的宾语,即“是什么”,与前句不能断开,排除 C、D 两项;“之”作“闻”的 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居左陪乘的人”错,骖乘是古代乘车时居右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 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第二年依然施粥”错,原文“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 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他年”是“又一年”,不是第二年。 故选 B。 【13 题详解】 - 15 -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 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注意: (1)嗟尚:赞叹推崇。每:常常,总是。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判断句式。 (2)少长:年少和年长的人。弛惰:松弛懈怠。相谓曰:相互说。既:已经,……以后。方: 才。吾徒:我们这些人。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到文 本中寻找相应的内容,筛选的时候要细致、准确,并且把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为可以使用的 答案,然后分点作答即可。 本题,先找到原文: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 之。其中如何处理是“士谦慰谕之曰”“遽令放之”这句话,翻译出来即可,就是:李士谦 对被其家僮捉到的偷粮食者加以安慰,并立即释放了他。原因是“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意为:他认为偷粮食是因为穷困所迫,道义上不能被责备。 【点睛】文言断句方法: 第一 大致阅读一遍。一般而言,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断句,会很容易看不明白上下之间的联 系。因此,我们阅读一遍以后就会对这篇文章大体的意思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二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很多时候,文言文喜欢使用大量的文言虚词、通假词语、语助词。 此外,根据题材的类别,不少文言文还经常出现一些年代、年号、称谓、典故、制度、人名 等等。这就会增加学习者对文言文的断句难度。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询古汉语字典来熟 悉字词的基本意思。 第三 多朗读文章。如果我们对这段文章不太理解的话,可以多朗读几遍,这样通过一定的语 感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为有效的断句打下基础。 第四 了解特殊词语和句式。不管是怎样的文言文,记叙文、史传文、议论文,还是散文,有 些特殊词语和句式是少不了的。有些文言虚词置于句子的前面或者中间,有时候并没有实际 的含义,这应该是源于一种习惯和惯例。 第五 正确断句。文言文断句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虚词、实词、语助词、地名、制度以及典故。 即使自己思考得很全面,也难免有误断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文言文断句包括范围还是很广 的,需要断句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常识)。所以,我们在断句的时候, - 16 - 要注意怎样的句子是陈述句,怎样的句子是疑问句,还要熟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第六 检查。我们做完断句以后,要仔细的去检查,看看有没有文字不通顺的地方以及与上下 文意思不太一致的情况。此外,还要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分号等等。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伯父李瑒 对这件事深深赞叹嘉尚,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李士谦)十二 岁时,被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都不离开。后来遭逢母 亲去世,居丧期间瘦骨嶙峋。士谦守丧期满除服,舍弃住宅,将它作为佛寺。博览各种书籍, 同时精通天文术数。赵郡王高叡因为他德行好推举他做官,(他)称病不去。隋朝拥有天下, (李士谦)始终坚守志向不做官。 李氏宗族昌盛,每到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一定举行盛大宴会极尽欢乐,没有 谁不大醉喧闹不拘礼度。曾经有次聚集在士谦的住处,丰盛的酒菜堆满眼前,(李士谦)却先 摆好黍子,对堂兄弟及诸子侄说:“孔子称黍子是五谷中最重要的,荀卿也说食物以黍稷为 先,古人崇尚的东西,难道可以违反吗?”小孩大人严肃恭敬,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 说:“见到君子之后,才知道我们这些人不道德啊!”(他)家中财产很多,自身却奉行节 约勤俭,常把救济布施作为本分。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到了互相争讼(的地 步),李士谦听说后就拿出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 兄弟俩惭愧敬畏,相互推让,终于成为善良的人。有牛侵犯他的田地,士谦(把它)牵放到 阴凉处喂养,(爱惜它)超过了牛的主人。看见有小偷割他的禾黍,就默默地躲避他。他家的 奴仆曾经抓到偷粟米的人,士谦安慰并告诉他说:“穷困迫使人这样,根据仁德不应该责备。” 立即下令释放了那个人。 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给乡里的人,遇到这年粮食歉收,借债的人家 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士谦)表达歉意。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粟米,本来就是指望救济 穷人,难道是为了求取利益吗?”因此全部召来借债人家,为他们设置酒食,对着他们烧掉 了债券。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的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的债务,士谦一点东西也没有接受。 又一年饥荒又很严重,士谦用尽家中的钱财,给灾民做稀饭,靠这保全生命的人几乎要用万 来计算。到春天,(他)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之人。赵郡农民对他感恩戴德。有人对士谦说: “您暗中做了许多善事。”士谦说:“所谓暗中做善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如同耳朵响,唯 独自己能听到,别人没有知道的。现在我所做的,你们都知道,这怎么是暗中做善事呢!” 开皇八年,(李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男女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流着眼 - 17 - 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却让李参军死吗!”会合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逐条陈述他 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给一个“先生”的谥号,事情被搁置没办成,他们就共同在墓前树立 了碑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① 柳宗元 君不见 夸父逐日窥虞渊②,跳浪北海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③,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烽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④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⑤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后。②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昆 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③沆漭(hàng 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④ 竫人:古代传说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同名靖人。”按,“靖”同 “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⑤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 激昂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带有寓言性质的古体诗,诗人巧妙地借用“夸父逐日”的传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 不满和愤懑。 B. “狐鼠蜂蚁”暗喻满足现状、不思变革的官僚势力,“北方竫人”是指保守落后、反对变 革的愚民。 C. 前四句并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 张性的概述。 D.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对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的生活大加赞赏,表现出诗人对夸父情感的 矛盾心态。 16. 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有何不同? 【答案】15. A 16. ①表现手法:李诗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 - 18 - 阻遏之严重,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用典,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用 宗悫的典故,表达追求理想的信心。柳诗主要是用典和对比。借助“夸父逐日”的传说,表 达对夸父勇敢追求理想的肯定和赞美;用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与夸父的对比,表达对人生 的思考。 ②思想内容:李诗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 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柳诗借助夸父逐日 却精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北方矮人却自得自乐地得以终年,表达高远理 想难以实现的慨叹,以及对现实的思考:行为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 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 项,“表达自己被贬的不满和愤懑”错,从“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来看,本 文应是慨叹大志少成功,没有表现对自己被贬的不满。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手法要概括出术语,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运 用和效果,注意大与小的区别;思想内容则要借助具体诗句,结合背景等综合分析。 手法方面:李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 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 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 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 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 19 - 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 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用典。 柳诗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 概述。“夸父”,自古以来,是一个勇者的象征,作者这是借助这个形象表达对追求理想的 人敬仰。这也是用典。“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 天年”与夸父“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烽蚁争噬吞”形成对比,促使作者对不同的人生进行 了思考。这是对比手法。 思想内容:李诗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显示了黑暗污浊的 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闲来垂钓碧溪 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 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 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 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柳诗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 概述,却以“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感慨壮志难以实现。尽管夸父跳踉北海、 腾越昆仑、披霄决汉、瞥裂天宇、遗落星辰。然而,人的体能毕竟有限,于是,没多久便精 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北方矮人没有鸿鹄之志,但能整日无忧无虑地雀跃 于狭小的空间之中,自得自乐地枯荣于岁月的长河里,得以终年,这实是夸父所不如的。其 实,夸父与矮人,鲲鹏与蓬间雀,都为世间之肉体凡物,因此都只能在“有所待”的环境中 生存。因此其行为也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 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通过对比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 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20 -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 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2)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简短而雄浑有力的诗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并表达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砺、利、朔漠、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 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 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 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②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 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 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 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 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 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③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①_____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 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 些。况且,②_____!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 “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 - 21 - 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 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8. 文中第①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拟、比喻、夸张 B. 比拟、比喻、排比 C. 对偶、借代、排比 D. 对偶、借代、夸张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 的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18. B 19. ①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句式 整齐,构成工整的排比句,加强了语气语势;②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水果本 身的品类样式之多,起到了强调作用;③“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 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20. ①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②他们还会唱呢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本题着重考查比拟、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应了解修辞的概念,结合语段的句子具体分析。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这一句中就综合运用了 排比和比拟(拟人)的手法,“那么……”句式整齐一致,“含着笑”模仿人的情态,是比 拟手法;“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摆放的果子”比 作“画”。根据以上分析,第一段运用了比拟、比喻、排比三种手法。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时,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句式特点、修辞、塑 造形象和表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对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首先,从句式上进行比较,改后的句子把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 的苹果”进行合并,把原先的排比句给改了,这样就没有了句式整齐工整的特点,语句也缺 少了气势。其次,从内容方面看,“各种各样”反复出现,突出了北平秋天葡萄、梨和苹果 - 22 - 等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起到了强调作用。最后,从节奏感上看, 排比句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 朗朗上口。 【20 题详解】 本题学生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 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 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第一处前文提到“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后文提到“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 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横线处应填 写水果摆放的相关句子,很明显是强调水果摆得很好看,所以第一处可填:都摆列得那么好 看。第二处“况且”是更进一步,后文提到“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 出有腔调的‘果赞’”,可以得知,除了摆得好看,他们还会为水果果赞,会唱起来,所以 第二处可填:他们还会唱呢。 【点睛】阅读一篇散文,一般来说,首先要找“要素”。阅读时,应注意研究文章的顺序, 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次,要抓线 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最后,要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 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 ①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②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 注重调节机体平衡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对抗“疫戾”之气。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④“清 肺排毒汤”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⑤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⑥从而阻断病情,⑦大大减少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 【答案】(1)语句②将“能力”删掉;(2)语句④在“改善”前加“用于”(或“可”,或 “能”(3)语句⑥在“病情”后加“进展”;(4)语句⑦将“减少”改为“降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得体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 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 - 23 - 表情达意。这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我们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1)语句②中“调节”与“能力”不搭配,将“能力”删掉,或者把“调节”改为“提升”; (2)语句④与后文“使”“从而”“大大减少”等语法上照应不周,结构混乱,可以在“改 善”前加“用于”(或“可”,或“能”) (3)语句⑥动宾不搭配,可以在“病情”后加“进展”,或者把“阻断”改为“缓解”; (4)语句⑦“减少”与“率”不搭配,将“减少”改为“降低”。 22.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一支话筒、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脑,就能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2019 年以来,在 一些网红主播的带动下,直播带货彻底“出圈”了。近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导购、 企业高管、 健身教练、银行柜员等,纷纷变身主播登上屏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新 风景。 直播的一个好处是“所见即所得”,能够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品质直观的信任感;同 时,直播把单向购买变成双向互动,交流更有温度和趣味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市 场发展潜力巨大。2019 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一举超过 4000 亿元,诞生了“5 分钟卖掉 1.5 万支口红”的带货纪录。 开拓销售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在困境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当“宅” 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直播不仅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用户之间的交互也形成了万人 同购物的特殊消费体验。线下消费停滞、线上市场复苏,许多传统行业乘势而为,抓住这一 机遇,大大降低因疫情造成的损失,甚至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当前的“直播+助农”, 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模式。 【答案】关键信息:①直播成为-种全新的销售方式,②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③直播可为企 业开拓销售新渠道(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 选信息和整合信息。做题的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题干要求“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 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具体而言,此题材料共有三段文字,考生可先提取每段的关键词。第一段可从“直播带货彻 - 24 - 底“出圈”了”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新风景”提取关键词为“直播”,“全新的 销售方式”;第二段可从“直播把单向购买变成双向互动”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提取关 键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段可从“开拓销售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 业在困境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和“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模式”提取关键词“开拓销售 新渠道(模式)”或“实现数字化转型”。然后考生把提取的关键词整合成一句话,句子简洁 流畅,不超字数即可。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11 月 22 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 意见稿》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学生违反学生 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等行为,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 戒。 2019 年 12 月 12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于中小学是否需 要引入教育惩戒制度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表示支持学校引 入教育惩戒。面对教育惩戒,有人说,惩戒只是一种手段,学生教育应以赏识和鼓励为主; 有人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要把戒尺还给老师,让学生明对错、知敬畏; 也有人说,教育者一定要明确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适当的教育惩戒绝不等同于体罚;还 有人说,社会要用制度为老师撑腰,但教育惩戒的限度和尺度还需合理把握。也有个别家长 因孩子受到老师批评,不问是非曲直,到校无理取闹的现…… 读了以上材料,你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惩戒”的态度和看法如何?请你写一篇发言 稿,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赋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年级学生 XXX,我发言的题目是“赋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的提升,被误认为体罚的惩戒逐渐远离校园。加上 有些家长对学生进行过度保护,舆论对少数老师不当教育行为的过度渲染,造成老师该管而 不敢管。最极端的案例是“老师罚学生,警察抓老师”所激起的纷扰。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 - 25 - 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时,惩戒教育自然就成了禁区。 教育惩戒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 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 戒权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 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然而时移世易,教育惩戒一度缺失。 就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只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 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屡屡爆发矛盾,各种“校闹”事 件常见诸报端。前不久,因为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就令人触 目惊心,虽然教体局后来撤销了对杨老师追加处理的决定,但对所有老师来讲,这也仅仅是 一个差可告慰的消息。 所以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 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 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 给他们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错了事,说服、劝导无效,就要加以惩戒,这是所 有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 育。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只会培养出畸形的孩子。 从学生个体成长看,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惩戒权不只是在国内愈演愈烈,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 家,惩戒权也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通常也会悬着一把戒尺来适当惩 罚表现不好的学生。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 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英国伊顿公学甚至拥有 关学生禁闭的权利。 从国外在教育上赋予教师惩戒权的成功实践来看,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 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前不久,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从意见到立法,从立法到实施,路还很漫长,但意见的出台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期 - 26 - 待教育的良性回归。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高一年级 XXX X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这也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一是以受教 育的主体写一篇发言稿;二是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 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综合材料大意。确定 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 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 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第一段材料谈论的是教育部发文指出,教 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第二段 材料谈论的是对教育惩戒的不同看法,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的还要有合理的惩戒,不 能把惩戒与惩罚搞混淆了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赞成教育惩戒,但一定是合理合适的。本题要求 写一篇发言稿,首先格式上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即开头要有称呼,因为是考试作文,整个 发言稿也要有一个标题。 参考立意:①合理的惩戒也是良药;②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③无金箍,不成佛; ④合理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⑤惩戒乃师之担当;⑥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⑦谈教育惩 戒的必要性 参考素材: (1)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如是说:“奖励和惩戒都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如果非要强制教 师放弃这种权力,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社会。”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 于未成年人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 适当的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能健康和谐发展。试想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假如不管其行 为的正确与否,遇到的全是表扬,那么这个孩子在将来再遭遇到挫折时,有可能就是手忙脚 乱,应接不暇,被动无措。 (2)既然在教育中,惩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是否随时随地一旦发现就马上实施, - 27 - 不计方法方式、不及后果地运用呢?显然也不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惩戒应以爱为 前提,惩戒是为了完善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中 央教科所刘京铎教授认为:要用欣赏地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面对其缺点错误的时候,不是 考虑教育工作的便利和制止其当时行为的快捷,而是否促进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改变或者 放弃他的不恰当言行。 (3)“爱为前提,惩戒是手段”,这是实施惩戒的根本原则。但是不是只要心中有爱,就可 以随意挥舞手中的惩戒大棒呢?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到底应如何使用惩戒这一手段 呢?许多的教育大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资镜鉴的宝贵财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 学生犯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的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同学唱支歌,较严重的 做一件好事补过,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说明书。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俄罗斯 奥伦堡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伦达克教授说:“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某同学做错事情,需 要批评惩戒时,总是把这个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绝对是只有他一个人,绝没有第三者在场, 绝对不会当众批评、惩戒某一个学生。他对学生非常尊重。” (4)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最完整的方式是奖惩并举,该表扬的表扬,该修正的修正。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惩戒,而在于如何把握惩戒和体罚的边界,怎样获得家长的理 解、认同和支持,以消除误会,减少阻力,赢得信任,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去年底,常州 市局前街小学力排众议,酝酿推出惩戒制度,为此,专门召开了一场由教师、心理学专家、 法律界代表,以及学生和家长参加的听证会,论及的惩戒方式包括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 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陪读等八种,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获得很多家 长的肯定,为家校联合推进惩戒教育回归校园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5)惩戒没错,体罚不该;赏识可以有,管教不能少。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教育的权利, 学校有处分的权利。赋予教师惩戒的权利与义务,首先必须明确其目的是纠正“熊孩子”的 不良行为,最终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具体考虑未成年人的 心理承受能力,并和家长及时沟通,增进共识。此外,惩戒还要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实施,或 请家长配合完成,确保其合情、合理、合法,不被滥用。 (6)好的教育集教书和育人于一体,好的老师要做到宽严相济。曾经被一篇题为《希望你能 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彻底感动,作者是一位怀有深爱的母亲,她不 赞同“暴力喂养”的棍棒教育,更反对变态凶残的体罚教育,但支持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 这位妈妈告诉她刚刚入学的孩子: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 因为,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去苦口婆心或大动干戈地管教你。他期待 - 28 - 你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如此真诚 的文字,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赢得广泛共鸣。这是多么美妙的家校合一的愿景! 结构示例:《赋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发言稿。开篇从教育的现状说起,引入教育惩戒 缺失的话题。首先提出观点“教育惩戒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分析古代教育惩戒理念; 再从国内教育的现状、学生个体成长和国外教育成功的实践三个层次重点论述教育惩戒的必 要性;最后列举荀子名言和有益尝试的实例。结尾总结发言。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