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2)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鲍竹溪先生传 袁 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①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②,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赡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黹以养尊章③,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节)‎ ‎[注] 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②堨(è):拦水的土堰。③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塾师疑其惮于勤   惮:敬畏 B.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 裨:益处 C.岁以大稔 稔:成熟 D.恭人郑氏未笄来归 归:出嫁 解析:选A 惮:害怕,畏惧。‎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鲍竹溪怀有敬仰之情,多年前想见鲍竹溪却没能够见到,现在鲍竹溪的儿子来请他给父亲作传,作者感到很惊讶。‎ B.鲍竹溪自幼聪慧,听人讲解书本知识,很快就能领悟。因勤于读书而日夜闭门不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另眼相看。‎ C.鲍竹溪生母去世后,家中非常贫困。于是,他就到外地做生意,但每到年终总要回家,置办美味的食物,让长辈高兴。‎ D.鲍竹溪的妻子变卖自己的首饰买粮食,靠做针线活挣钱奉养公婆,她勤劳贤惠,有仁义之心,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解析:选B 鲍竹溪昼夜不出门不是为了勤于读书,而是为了服侍生病的母亲。‎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译文: ‎ ‎  ‎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译文: ‎ ‎  ‎ 解析:(1)奋:竭力,尽力。永:使……长存。奚辞:推辞什么呢?(2)训词:教导的话。勖:勉励。毖:慎,告诫。‎ 参考答案:(1)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 ‎(2)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了,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鲍竹溪先生的品格特点。(4分)‎ 答: ‎ ‎  ‎ ‎  ‎ 解析:“注重孝道”对应“侍母疾,穷昼夜不出”。“乐善好施(急人所急)”对应“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崇尚节俭”对应“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 参考答案:①注重孝道;②乐善好施(急人所急);③崇尚节俭。(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参考译文:‎ 乾隆乙未年间,我经过真州,同榜中举的沈椒园廉使把他写的《同老会序》给我看。同老,说的是六个老人同岁,大家聚在一起来聊聊兄弟欢聚之情。聚会的主持人是鲍竹溪先生,我内心十分钦佩他,只是未能置备士相见的礼物。今年是乙卯年,我在邗江暂住,鲍先生的儿子鲍志道把先生的《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为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给我,请求我为先生作传。我不禁肃然,恭敬地整理衣冠起身,说:“有这样的事情!二十年前我想见的人,未能见到;今天因为结交了他的儿子能看到先生的事略,这是不见先生如同见先生一样。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 先生名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县棠樾村人。世代为望族,幼年学习《四字书》,听人讲解,很快就能领悟。服侍母亲疾病期间,日夜闭门不出。私塾先生怀疑他害怕勤奋,了解他的原因后,就对他另眼相看了。不久,生母去世了,太公和继母健在,家里很贫困。先生出门做生意,年终一定冒着风雪回家,置办美味的食物,让长辈高兴。先生晚年,儿子鲍志道善于经营,家中产业渐渐丰裕,先生也就能够更好地随自己的意志行事。凡是对同乡亲戚有好处的事,前往做起来就好像是对自己特别有好处一样。开始,宋元改朝换代期间,宗族的祖先宗岩、寿孙在路上遭遇强盗抢劫,父子俩争着去死,盗贼因为他们义气而把两人都释放了。又有一个名字叫作邦灿的,也以孝顺著称。村子里以前有两座牌坊:慈孝坊、孝子坊。年代久远而倾覆了,先生将它们修葺如初。家乡有一堵大水坝,靠它蓄水灌溉农田,也渐渐淤塞倒塌了,先生并没有在这里种植作物,却也为它疏导阻滞,泄放水流,每年都大丰收。常说:“做好事最快乐,如何才能学习古人设置书院来培养人才,购置义田来赡养宗族呢?”‎ 先生终时六十五岁。恭人(旧时代命妇封号)郑氏不到十五岁嫁到府上,正值先生不得志的时候,变卖自己的首饰换取口粮,勤劳地做针线活儿奉养公婆,安静地做仁义之事。送子读书,一定选择一位老师,说:“我想要他教得专心。”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鲍志道地位尊贵,与恭人一起接受皇帝追赠的封号以同样的官职。评论的人说鲍志道才智横溢穷经通典,被朝廷所器重,所以能扩大他的声誉和光荣,却不知道这都是鲍竹溪的积善和教导打下的基础。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了,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先生可说是品德高尚不能超过的君子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分)‎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解析:选C 权:权摄,暂代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 B.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 D.在孙君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 解析:选C “对杜甫、苏轼的轻慢”错,“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中的“颉颃”指不相上下,可相抗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译文: ‎ ‎  ‎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译文: ‎ ‎  ‎ 参考答案:(1)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得分点:高才,1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弗之善”,1分;大意1分)‎ ‎(2)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都死去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得分点:兵燹,1分;亲故,1分;僦,1分;句式“僦屋城隅”,1分;大意1分)‎ ‎8.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  ‎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涉及孙君年少时的性格,第二段涉及孙君中年的性格,考生可从这两段中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尤厌弃举子业”“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等语,可概括出“心高气傲、率性而为”;根据第二段“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等语,可概括出“甘于平庸、不复抱负”。‎ 参考答案:年少时心高气傲,率性而为(倔强任性);(2分)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2分)‎ 参考译文:‎ 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孙君年幼的时候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来诗学源流无不探讨并且有所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流落无锡居住,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不迫切。由于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感慨叹息,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文靖公爱惜他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严格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乐,最终回到故里。后来游历汴、燕等地,凭着记室官的身份成为地方大官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 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随即他就告别离开,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忽然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都死去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同治五年春天,我暂时代理浙江运使之职,于是请孙君到杭州游玩。见他形体容貌憔悴,精神衰落,志向丧失,诗歌之气也渐渐萎靡不振,不再有旧时的精到之功。这年秋天,我为母亲守丧辞掉了官职。孙君不想投靠其他人,也返回了无锡。从此不再出来做事,生活更加穷困,无所依赖。过了五年,孙君亡故,享年六十八岁。‎ 我的年龄比孙君小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用空白的册页向他求诗,孙君为我抄录了几十首《闽游草》中的诗。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上下,行书楷书也有苏体之法。我把它藏在竹箱里几十年,在祸乱中丢失。等到孙君去世后寻求他的遗稿,无法再找到。我的朋友华翼纶,是孙君的外甥,他近来才寻找到孙君的两首诗,一首叫作《余生草》,一首晚年的作品叫作《簏中草》。孙君早年的诗作都不如中年之作精致,可惜(中年之诗作)全被焚为灰烬,就像遭受重大灾难的人一样。然而自古以来诗人湮没无闻有什么边界呢?孙君有好外甥搜集整理自己的诗歌,将要交付刊印,使它们永久流传,难道不是大幸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二章投余,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子畏不得违父旨。父没,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讨拟议,只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或劝少贬,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 其学务穷研造化,出入天人之间,将为一家学,未及成章而没。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谓后世知不在是,见我一斑已矣。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趣舍。子畏粪土财货,或饮其惠,讳且矫,乐其菑,更下之石,亦其得祸之由也。气化英灵,大略数百岁一发钟于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有过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毁;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摈,此其冤宜如何已?‎ 唐氏世吴人,居吴趋里。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岁舍庚寅,名之曰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卒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得年五十四。子畏罹祸后,归心佛氏,自号六如。治圃舍北桃花坞,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 ‎(有删改)‎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访之再       再:两次 B.同讯于廷 讯:受审问 C.讳且矫,乐其菑 菑:通“灾”‎ D.人不歆而更毁 歆:追求 解析:选D 歆:羡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子畏参加科举考试,主要是出于父亲的教导,在发生了科场案之后便远离科场。‎ B.很多人向唐子畏求画,他便来不及精心构思,也不在意别人的一时毁誉。‎ C.作者认为唐子畏是几百年一遇的才子,却不能为世所用,对其遭遇充满深切的同情。‎ D.作者在唐子畏去世之后,写诗深情悼念,又因为唐子畏弟弟的请求,才写了这篇墓志铭。‎ 解析:选D “又因为唐子畏弟弟的请求,才写了这篇墓志铭”错误,从文章第一段末尾可以看出,即使没有唐子畏弟弟的请求,作者也会写这篇墓志铭。‎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 译文: ‎ ‎  ‎ ‎  ‎ ‎(2)治圃舍北桃花坞,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当时邻郡有一个富家子,也已经在乡试中中了举人,仰慕唐子畏,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用车辆载着唐子畏和他一起北行。(关键词“举”“师慕”“北”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在房舍北边的桃花坞修了园子,每天在其中畅饮,客人来了就一同饮酒,离开了也不过问,醉了就躺下睡觉。(关键词“治”“去”各1分,状语后置1分,句子大意2分)‎ ‎12.唐子畏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答: ‎ ‎  ‎ ‎  ‎ 解析:此题问的是唐子畏是个什么样的人,答题的落脚点就应该在唐子畏的性格、能力(才华)、品格等方面。考生要逐段提取概括他的行为事迹,从中提炼出答案要点。第一段没有提及唐子畏的行为事迹。第二段提到他天生聪颖,才华出众,然而一心仰慕古之豪杰,对科举之事很是不屑。第三段提到他由于父亲的缘故而去考取功名,在发生了科场案后不留恋功名,欣然远行。第四段提到他作画不在意别人的一时毁誉,看轻财物。最后一段提到他日日饮酒的潇洒不羁。从这些内容中分点概括出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才华出众,一心慕古,不恋名利,潇洒不羁。(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唐子畏去世了,我写了挽诗,前往吊唁哭得非常悲痛。将要下葬的时候,他的弟弟唐子重请求我写一篇墓志铭。唐子畏,是我发自内心结交的朋友,即使没有唐子重的请求,我也会写这篇墓志铭的。‎ 唐子畏天生非常聪明,气度超过许多读书人。世上所说的聪明人,几岁就能写科举应试之文,童年中科举,一日之内四海皆惊,人人都称赞他。唐子畏不是这样,他幼年读书,不认识家门外的街道,内心志向高远,有一日能行千里的气象。他不喜结交任何人,我曾经拜访过他两次,他也不回访(我)。后来有一天,他送我两首诗,我也用诗回复他,并勉励他稍加扩展胸怀,时间长了我俩在感情上非常投合。然而他一心仰慕古之豪杰,一点儿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 他的父亲唐德广,以经商为业却有士人的德行,想要依靠唐子畏光耀门楣,要求他参加科举考试,唐子畏不能够违背父亲的意思。父亲去世之后,就闭门杜绝所有的交往,也不寻求当时的知名人物指点,拿出先前所研究的毛氏诗,和所谓四书,反复演绎探求斟酌推敲,只求能够合于当时考试的要求。戊午年,到应天府参加科考,被录取为第一名。己未年,去京城参加会试。当时邻郡有一个富家子,也已经在乡试中中了举人,仰慕唐子畏,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用车辆载着唐子畏和他一起北行。入场考试之后,有一个人仇视这个富家子,向朝廷举报,说他与主管人员有私交,一并牵连了唐子畏,一起在朝廷上受审问。富家子已经承认了,唐子畏也不再辩解,和他一起被惩罚,贬为浙藩的属官。有人劝他稍微放下姿态去求情,唐子畏大笑,最终没有去求情。从此放浪形骸,欣然远行。‎ 唐子畏做学问,一定深入研究自然万物,出入于天人之间,将要成为一家独特的学问,却还没有来得及写成文章就去世了。他对于那些迎合世事的文字、诗歌不常写作,认为后世的人理解自己也不在于这些东西,它们只不过能表现出自己的一小部分罢了。时常生出些特别的情致,有时寄托在绘画上面,一下笔,就直追唐宋时代的名家。后来(画)又被他人讨要,烦扰错杂没完没了,于是又来不及精心构思,不因为一时的赞美批评重视轻视而决定画还是不画。唐子畏看轻财物,有的人享受他带来的利益,隐瞒事实甚至故意撒谎,乐于看到他遭逢灾祸,甚至落井下石,这也是他得祸的原因。自然灵气变为人杰,大概数百年才有一次聚集于人之身,唐子畏得到了,却也只是暂时的,这样的悲伤应该如何安置呢?有过人的才智,人们不仰慕他却要毁灭他;有超出世人的才华,世人不举用他却抛弃他,这样的冤情应该怎样结束呢?‎ 唐氏世代是吴地的人,居住在吴地的趋里。唐子畏母亲丘氏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这一天生下唐子畏,这一年是庚寅年,给他取名叫寅,开始的时候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卒于嘉靖癸未年十二月二日,享年五十四。唐子畏遭遇灾祸之后,归心佛家,自号六如。在房舍北边的桃花坞修了园子,每天在其中畅饮,客人来了就一同饮酒,离开了也不过问,醉了就躺下睡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