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汲(jí)水 趿(tā)拉 胚(pī)芽 有史可稽(jī)
B.羁縻(mí) 骨髓(suí) 挣脱(zhèng) 平仄(zè)不调
C.孱(càn)头 庶几(jī) 缱绻(quǎn) 各得其宜(yí)
D.献谄(chǎn) 绥(suí)靖 监生(jiàn) 玲珑剔透(t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企盼 湮没 负荷 礼尚往来
B. 坐落 收敛 欺凌 层峦迭嶂
C. 宣泄 整和 簇新 漫不经心
D. 滥调 臧否 凝炼 一泻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B. 老教授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课堂上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甚至中外文自如切换,很是自我陶醉,但学生却经常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C. 技术来自于苦练,熟能生巧,任何工作要想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境界,除了天长日久的刻苦练习和用心摸索,没有其它任何捷径。
D.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师心自用,不断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捐书倡议,短短几天,校图书馆就收到了许多师生赠送的图书,工作人员既高兴又忙碌。
B.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C.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 , ,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 ,
, ,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忠于客观真理
但他将更富于个性
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
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
A. B. C. D.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文天祥,字宋瑞,南宋末文学家,爱国诗人,著有《指南录》、《正气歌》等。
C.《品质》是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他是20世纪英国作家,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D.张溥,字天如,明朝晚期文学家,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著有《七录斋集》。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C.不能容于远近
D.顺流而东也
8.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为巡船所物色
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约以连兵大举
B.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 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10.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A.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11.下列对《拿来主义》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A. 本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B. 烟枪、烟灯比喻虽有一定害处但仍能继续使用的一类事物。
C.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一类事物。
D. 本段运用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让深奥的道理显得浅显易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
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二、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
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局布若畴昔 畴昔:过去
B.夫弈,小数也 数:技艺
C.全生远杀之术也 术:方法
D.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 矜:顾惜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庶人弈于财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吾告予以故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 人皆得以隶使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杀机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客止息了机巧之心,二客从此不再下棋。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3分)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4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列车上遇到的姑娘
〖印度〗拉斯金•邦德
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可能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不下心。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等。
我是个盲人,所以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嗒啪嗒”
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清脆甜润!
“你是到台拉登去吗?”火车出站时我问她。
我想必是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低地惊叫一声,末了,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是啊,这是常事,眼明目亮的人往往连鼻子底下的事物也看不到,也许他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看不见的人反倒能靠着其他感官确切地注意到周围的事物。
“我开始也没看见你。”我说,“不过我听到你进来了。”我不知道能否不让她发觉我是个盲人,我想,只要我坐在这个地方不动,她大概是不容易发现庐山真面目的。
“我到萨哈兰普尔下车。”姑娘说,“我的姨妈在那里接我。你到哪儿去?”
“先到台拉登,然后再去穆索里。”我说。
“啊,你真幸运!要是我能去穆索里该多好啊!我喜欢那里的山,特别是在十月份。”
“不错,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脑海里回想起眼睛没瞎时所见到的情景,“漫山遍野的大丽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这个时候,大多数游客离去了,路上静悄悄的,就像到了一个阒无人烟的地方。”
她默默无语,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当作一个风流倜傥的滑头?接着,我犯了一个错误,“外面天气怎么样?”我问。
她对这个问题似乎毫不奇怪。难道她已经发觉我是一个盲人了?不过,她接下来的一句话马上使我疑团顿释。“你干吗不自己看看窗外?”听上去她安之若素。
我沿着座位毫不费力地挪到车窗边。窗子是开着的,我脸朝着窗外假装欣赏起外面的景色来。我的脑子里能够想像出路边的电线杆飞速向后闪去的情形。“你注意到没有?”我冒险地说,“好像我们的车没有动,是外面的树在动。”
“这是常有的现象。”
我把脸从窗口转过来,朝着姑娘,有那么一会儿,我们都默默无语。“你的脸真有趣。”我变得越发大胆了,然而,这种评论是不会错的,因为很少有姑娘不喜欢奉承。
她舒心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宛若一串银铃声。“听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她道,“谁都说我的脸漂亮,我都听腻了!”
啊,这么说来,她确实长得漂亮!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大声道:“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啊。”
“你真会说话。”她说,“不过,你干吗这么认真?”
“马上你就要下车了。”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谢天谢地,总算路程不远,要叫我在这里再坐两三个小时,我就受不住了。”
然而,我却乐意照这样在这里一直坐下去,只要我能听见她说话。她的声音就像山涧淙淙的流水。她也许一下车就会忘记我们这次短暂的相遇,然而对于我来说,接下去的旅途中我会一直想着这事,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难忘怀。
汽笛一声长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姑娘站起身,收拾起她的东西。我真想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长发散披在肩上?还是留着短发?
火车慢慢地驶进站。车外,脚夫地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车门附近传来一位妇女的尖嗓音,那想必是姑娘的姨妈了。
“再见!”姑娘说。
她站在靠我很近的地方,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水味撩拨着我的心房。我想伸手摸摸她的头发,可是她已飘然离去,只留下一丝清香萦绕在她站过的地方。
门口有人相互撞了一下,只听见一个进门的男人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接着门“砰”地一声关上,把我和外面的世界隔了起来。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列车员嘴里一声哨响,车就开动了。
列车慢慢加快速度,飞滚的车轮唱起了一支歌。车厢在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摸到窗口,脸朝外坐了下来。外面分明是光天化日,可我的眼前却是一片漆黑!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旅伴,也许又可以小施骗技了。
“对不起,我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吸引人。”他搭讪着说。
“那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着长发还是短发?”
“这我倒没注意,”他听上去有些迷惑不解。“不过她的眼睛我倒注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可对她毫无用处——-她完全是个瞎子,你注意到了吗?”
19. 请赏析划线句:是啊,这是常事,眼明目亮的人往往连鼻子底下的事物也看不到,也许他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看不见的人反倒能靠着其他感官确切地注意到周围的事物。(4分)
20.“我”在列车上遇见了一个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姑娘,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21.为什么“在接下去的旅途中我会一直想着这事,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难忘怀”?(4分)
22.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及作用。(6分)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14分)
临江仙
【五代】鹿虔扆(yǐ)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23.这首词的主旨是。(2分)
24.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试举两种简要分析。(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任选三题,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舞榭歌台, 。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五、写作题(6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某日,爸爸故意用方言给小米讲睡前故事。小米听不懂,着急地大声反对:“不要用这个话讲!”爸爸嬉笑着说:“那我用什么话讲呀?我讲的是我们的家乡话呀!”小米一本正经地说:“你要讲中国人讲的话。”
材料二:
高一某班总共43个学生,会说方言的同学26人,会听不会说的8人,不会说也听不懂的9人。
对于方言的渐趋消逝,有的人觉得可惜,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力求保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嘉兴一中、湖州中学高一下期中联考卷答案
1. 答案:C。【解析】A项“胚”应读pēi;B项“髓”应读suǐ;D项“剔”应读tī。
2. 答案:A。【解析】B项,层峦叠嶂;C项,整和;D项,凝练。
3. 答案:C。【解析】A项的“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像鱼鳞和梳子那样密密地排列着。B项“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而导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是贬义词,此处与语境不合。D项“师心自用”意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此外也不合语境。
4. 答案:D。【解析】A项表意不明,“许多”有歧义,既可能修饰“师生”,也可能修饰 “图书”;B项搭配不当,“开创”改为“取得”;C项一面对两面。前面是“强弱”,后面对以“雄厚”。
5. 答案:C。【解析】见《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6. 答案:A。【解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7. 答案:C。【解析】C项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其它三项都是名作动。
8. 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A项“无聊”,此处意为“无所依托、没有依靠”,今意为“由于清闲而烦闷”,或“没有意义而是人讨厌”;B项“发愤”,此处意为“发泄愤怒”,今意为“决心努力”;D项“物色”,此处意为“搜捕”,今意为“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找和挑选”。
9. 答案:选B。【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其他各句均为状语后置。
10. 答案:A。【解析】A项“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在本段没有表达。
11. 答案:B。【解析】B项“仍能继续使用”错,烟枪、烟灯有警示和教育意义,但不具备使用价值。
1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D、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1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不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14. 答案:D(矜:夸耀)
15. 答案:D(代词,他; A.引出动作的对象/被;B.把/因为;C.才/竟然)
16. 答案:A(“感到很不理解”错误)
17. 答案: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18.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3分)
答案: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其”“恬然”“释然”)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4分)
答案:人们如果拿事后的见解放到事前,那么忧愁的心情就泯灭;人们如果拿事外的见解放到事中,那么争夺的心思就止息。(“以”“见”“患心”“争心”)
19.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说明当时“我”以为这姑娘是一个正常人,她没发现“我”是因为眼明目亮的人常常容易忽略眼前的事物。(1分)突出盲人对的周围事物更关注、更敏感,(1分)从而为后文“我”与“姑娘”细心的相互“观察”做铺垫。(1分)
20.(1)这是一位外表美丽、声音甜美,(2)热情善良,(3)坦然面对生活、内心安宁的姑娘。(前两点各1分,最后一点2分,未结合文本分析适当扣分)
21.因为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这个姑娘声音悦耳动听,聊天的过程也十分轻松愉快,让“我”的旅途增添了情趣与生机;(2分)这个姑娘的热情与乐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这个盲人受到了感触。(2分)
2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1分)小说一直强调“我”是盲人,一直到结尾才借另一位乘客之口说出姑娘也是一位盲人,这是出人意料的;(1分)而从送行父母的担忧与叮嘱、到站姨妈上车迎接,与“我”对话中一直没察觉我是盲人,避而不谈窗外的风景等细节又为姑娘是盲人埋下了伏笔,使结尾在情理之中。(1分)
作用:隐去了“我”的想法,留给读者想象空间;(1分)丰富人物形象,乐观而富有感染力的姑娘实则也是盲人,进而与我形成补充与对照;(1分)突出小说主题,提升立意,引导读者审视遭遇人生困境时候当如何面对。(1分)
23.“伤亡国”(“黍离之悲”)
24.(1)反衬。用 “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这些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2)拟人。赋予无知的荷花以人格,泣露饮恨,悲悼伤痛亡国之情,构思新奇,手法巧妙,更表现出作者的亡国之痛。(3)渲染。词的下半阕,以“烟月”点明时间是深夜,以“露荷”点出季节是初秋,展现了一个月照深宫、残荷泣露的画面,为这座荒寂的废苑增添了凄清的色彩,把环境气氛渲染得更为悲怆。(答烘托且分析有理也对)(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荒苑静”“空”“寂无踪”“声断已随风”“野塘”
等景物无不呈现出一派荒寂凄凉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一点3分,两点6分)
25.略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