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5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随其所习,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 周师为浮梁涡口,命张从恩、焦继勋守之,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即轻棹衔枚抵其桥,麾兵断笮,悉焚之。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还曰:"武行德、周务勍也。"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行德单骑脱走。时有以玉帛子女饷廷谓者,悉拒之,唯取良马二百匹以献。以功为滁州刺史、上淮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廷谓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 宋初,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以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B.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C.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D.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答案】C ‎ ‎【解析】主要从句意上理解;其次还可以关注表结论性的词语,如“故”;还可关注地名及其他名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右,即淮西,宋在江淮之间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 B.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C. 闾里,指古时高门大户所居住的宅院,因有房屋攒聚之意,后来也被用来泛指繁华地段。‎ D. 鹰鹞户,是古代户部内务府所属牲丁的一种,专司并交纳雉、兔、鹰鹞等作为赋税。‎ ‎【答案】C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闾里”应指平民聚居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廷谓在与敌交战过程中十分注意安置人员。郭廷谓担心小商贩们要逃跑,登记并安置他们到大寺中,每天供给饭食,使他们制造防城的器具。‎ B. 郭廷谓作战中,鳝鱼以己之长,来攻敌之短。后周军队在涡口搭浮桥,郭廷谓命令黄仁谦率水军出击,一举焚烧他们的浮桥,获得胜利。‎ C. 郭廷谓善于搞侦察,战胜后还清廉。后周军队退守定远,他招募壮士装扮成小商贩进城侦察,获胜后敌人用玉帛子女来贿赂,郭廷谓全部拒绝。‎ D. 郭廷谓做官一心为民着想,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对梓州承袭过去的政策加以改进,有侵扰乡里的事情,郭廷谓全部废除这些制度。‎ ‎【答案】C ‎ ‎【解析】“获胜后敌人用玉帛子女来贿赂”不合文意。是当地人“饷”,也就是犒劳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 ‎②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 ‎【答案】 ①又招来乡兵一万多以及士兵五千人,日夜训练,依据山隘口中衔着枚(悄悄地)设下埋伏来攻打他们。②这年的秋天,后周军队又到达,写信给李景请求增援,并且说后周军队四面临近,请求言辞谦恭地讲和,来巩固近邻友好。‎ 参考译文:‎ 郭廷谓,字信臣,是徐州彭城人。郭廷谓幼年时喜欢学习,擅长书法,善于骑马射箭。周世宗攻打淮右,南人屡屡失败,城中很害怕,郭廷谓与州将黄仁谦制定坚守防御的策略。后周军队派遣间谍带着皇帝颁赐的铁券到他们的营垒,郭廷谓拒绝他们。城中担货贩卖的人大都不满意,郭廷谓担心他们要逃跑,登记并安置他们到大寺中,派遣士兵守着他们,每天供给饭食,使他们制造防城的器具,随他们学习多少东西,因此后周军队不能知道城中的虚实。‎ 后周军队在涡口搭浮桥,命令张从恩、焦继勋守卫它,郭廷谓对黄仁谦说:“这是濠、寿的忧患。对方因为奇兵取胜,所以陆地对他们有利;我方因为水军精锐,所以水对于我们有利。今年夏天长久下雨,淮河流域泛滥,希望借水军二千,截断他们的浮桥,直接抵达寿春。”黄仁谦就驾轻舟口中衔着枚抵达他们的浮桥,指挥士兵砍断竹索,全部焚烧它。后周军队退守定远,郭廷谓又招募壮士装扮成小商贩进入定远,侦察军队多少以及守将的名字。回来说:“守将是武行德、周务勍。”郭廷谓说:“这可以图谋。”又招来乡兵一万多以及士兵五千人,日夜训练,依据山隘口中衔着枚(悄悄地)设下埋伏来攻打他们。后周军队大败,武行德一人骑马走脱。当时有人拿着玉帛和子女馈赠郭廷谓,全部被郭廷谓拒绝,只选取良马二百匹来进献朝廷。因为功劳任命为滁州刺史、上怀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到紫金山战斗时,南唐诸将大多归附投降,唯独郭廷谓把全部军队带回守卫濠州,不能追到他。当时濠州太守想弃城逃跑,郭廷谓阻止他。很快加官为本州团练使,修缮兵戈铠甲,整治壕沟营垒,常常好比敌人到了。这年的秋天,后周军队又到达,写信给李景请求增援,并且说后周军队四面临近,请求言辞谦恭地讲和,来巩固近邻友好。郭廷谓夜晚出动敢死的士兵一千多人袭击后周军营,焚烧攻城器具头车、洞屋,后周军队践踏而死的人很多。然而援兵不到,后周军队急速反击,郭廷谓集合各军到营垒门外,向南眺望极度悲痛。‎ 宋朝初年,两川平定,冯瓒为梓州知州,被仆夫控告,朝廷召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来代替他。梓州承袭过去的政策,有庒宅户、车脚户,都隶属于州将,鹰鹞户每日献野鸡和兔子,田猎户每年缴纳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这些人相互轻侵扰乡里,郭廷谓全部废除这些制度。开宝五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亦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 会吐蕃乞和,钦陵①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率骑往迎。‎ 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刪改)‎ 注:①钦陵:当时的吐蕃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B. 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C. 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D. 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答案】C ‎ ‎【解析】注意句中“陛下”是后句的主语,“和亲使”是职务名,不要分开,作“发”的宾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中“陛下”是后句的主语,“和亲使”是职务名,不要分开,作“发”的宾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生”,是在古代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因国子监又称太学而得名。‎ B. “中书”即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军事机构。‎ C. “缞服”指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D. “太子少保”是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 ‎【答案】 B ‎【解析】“中书”非军事机构,而是政务中枢,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主要负责发布皇帝政令诏书,是中国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元振不拘小节。他在太学时曾将四十万钱送给陌生人;在任上曾将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 郭元振颇具谋略。在对待吐蕃问题上,郭元振献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后来事情果如其所料,吐蕃内部发生变故,其首领被诛杀。‎ C. 郭元振结局凄凉。他因得罪唐玄宗而差点被杀,后被流放到新州,皇帝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在半道病死。‎ D. 郭元振有胆有识。娑葛认为郭元振设计害死自己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他逃跑,郭元振没有听从,认为应当坚守营垒,对付娑葛兵的袭击。‎ ‎【答案】D ‎【解析】“认为应当坚守营垒,对付娑葛兵的袭击”错。文中是“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②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答案】①武则天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②郭元振就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正下着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站立不动,到日暮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恰好有个穿丧服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没有一点儿吝惜的脸色,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薛稷等赞叹吃惊。十八岁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對。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武则天知道了他所作所为, 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元振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等人看。就提升了他为右武卫铠曹参军。‎ 恰逢吐蕃请和,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赏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在国内专制,因此才没有归顺。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屢屡拒绝,那么,他的部下一定会怨恨他。即使钦陵想大举侵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武后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最终部属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率军前往迎接。‎ 神龙年间,升任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下着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知道了这件事,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疑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婆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护卫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骆驼、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进爵封为代国公,恰逢玄宗在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播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张说等人劝谏,才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入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敬俨,字威卿,善属文。选充中书省掾。大德六年,擢礼部员外郎。七年,拜监察御史。时中书省臣有既黜而复收用者,与相比周,以黩货挠法,即日劾去之。九年,入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有隙,省议欲核台选之当否,俨曰:“迩者省除吏千余人,台亦当分别之邪?”语闻,议遂寝。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省争政,事闻,俨曰:“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入为右司郎中。武宗临御,湖广省臣有伪为警报,驰驿入奏,以图柄用者,俨面诘之曰:“汝守方面,既有警,岂得离职,是必虚诞耳。”其人竟以状露被斥。旱蝗为灾,民多因饥为盗,有司捕治,论以真犯。狱既上,朝议互有从违,俨曰:“民饥而盗,迫于不得已,非故为也。且死者不可复生,宜在所矜贷。”用是得减死者甚众。仁宗践阼,召为户部尚书,廷议欲革尚书省弊政,俨言:“遽罢钱不用,恐细民失利。”不从,以疾辞。皇庆二年,拜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不赴。四年春,诏促就前职,以疾辞。七月,召为侍御史。湖广省臣以赃败,俨一日五奏,卒正其罪。赐《大学衍义》及所服犀带。每入见,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见礼遇如此 ‎。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四年九月,拜中书平章政事,复以老病辞。天历改元,居月余,伤足,告归。家居十余年,痹不能行,犹劬书不废。临终,戒子弟曰:“国恩未报,而至不禄,奈何!汝曹当清白守恒业,无急仕进。”正冠帻,端坐而逝。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敬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B. 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C. 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D. 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徙居淮南/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未从其请/‎ ‎【答案】B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践阼, 指走上阼阶主位,意为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亦叫“践祚”﹑“践胙”。‎ B. 改元,指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元”,而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C. 不禄,指死亡。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去世有不同的称呼,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D. 赠,指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这里皇帝给敬俨追赠的都是官爵。‎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俨守正不阿,严厉打击贿赂。敬俨担任监察御史时,弹劾了中书省贪污违法的官员;湖广省臣贪赃枉法,敬俨一天五次上书,终使贪赃者认罪伏法。‎ B. 敬俨目光如炬,往往一语中的。湖广省臣向朝廷谎报有警情,被敬俨当面拆穿其为谎报;中书省要审核御史台的人选, 敬俨指出其不当之处。‎ C. 敬俨心系百姓,多次为民执言。百姓因饥荒沦为盗贼,敬俨认为应理解其苦衷,从轻发落;敬俨建议不要突然废除通行货币,以免损害百姓利益。‎ D. 敬俨尽职尽责,深受皇帝器重。皇帝对敬俨言听计从,委以重任,先后授予户部尚书和中书平章政事等职位,可惜敬俨因身体生病而辞官或没有赴任。‎ ‎【答案】 D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从文中来看,皇帝并未对敬俨言听计从,并且敬俨并不是“因身体生病而辞官或没有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 ‎②每入见,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见礼遇如此。‎ ‎【答案】 ①行省与御史台的政事,以教化天下为根本,各自应该尽忠职守,怎么反而因为小事忿恨争执,而亵渎皇上的耳朵呢?‎ ‎②(敬俨)每次入朝觐见皇帝,皇帝都用他的字称呼他,叫他“威卿”而不叫他的名字,敬俨受皇帝礼遇到这样的地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顾”,反而;“以”,因为;“渎”,亵渎;“省台政事,风化本原”,行省与御史台的政事,以教化天下为根本;“各宜尽职”,各自应该尽忠职守。第二句中,补充主语“敬俨”;“名”,名词做动词;“见”,表被动;“帝以字呼之”,皇帝都用他的字称呼他;“如此”,这样的地步。‎ 参考译文:‎ 敬俨字威卿,擅长写文章,被选入中书省任职。大德六年,晋升为礼部员外郎。七年,拜监察御史。当时中书省中有一些官员是原被罢黜后又起用的,结党营私,贪污违法,敬俨马上弹劾他们,令他们罢官。大德九年,敬俨入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者不和,中书省要审核御史台的人选,敬俨指出:“近来中书省任命官吏千余人,难道御史台也要去一一审核吗?”中书省再也不提这件事了。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行省在一些政务上有争执,上报朝廷,敬俨指责他们:“行省与御史台的政事,以教化天下为根本,各自应该尽忠职守,怎么反而因为小事忿恨争执,而亵渎皇上的耳朵呢?”后来敬俨任右司郎中。武宗即位,湖广省臣向朝廷谎报有警,从驿站奔驰入朝上奏,对当权者别有图谋,敬俨当面责问:“你镇守一方,既然有警岂能擅离职守,必是谎报。”湖广省臣最终因为真相暴露被斥骂。旱蝗成灾,百姓很多因为饥饿沦为盗贼,有关部门逮捕关押了他们,以犯罪论处。案件呈上朝廷后,朝廷上的讨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敬俨说:“百姓因为饥饿而成为盗贼,是被不得已的理由逼迫,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而且死了的人不能够再活过来,应该有所宽恕。”因为他的话而减免死刑的人很多。仁宗即位,召敬俨为户部尚书。朝廷提出要革除尚书省的弊政。敬俨认为:“突然废除已通行的钱不用,百姓会受到损害。”这意见未被采纳,他便称病辞职。皇庆二年,敬俨担任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这年冬天,敬俨因病退居真州。后起朝廷授予他担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他没有赴任。延祐四年春,朝廷督促他就任前职,他仍称病辞谢。七月,敬俨被召回朝任侍御史。湖广省臣贪赃枉法,事情败露,敬俨一天五次上书,终使贪赃者认罪伏法。皇帝赏赐他《大学衍义》书一部及犀牛皮带。敬俨每次入朝觐见皇帝,皇帝都用他的字称呼他,叫他“威卿”而不叫他的名字,敬俨受皇帝礼遇到这样的地步。六年,敬俨告病,皇帝赏赐一件衣服,派遣医生探视治疗。敬俨因为他的家乡在附近,害怕又被征召起用,于是迁徙定居到淮南。六十五岁时,敬俨就告老辞职,朝廷没有听从他的请求。四年九月,敬俨被授予中书平章政事,再次用年老生病的理由推辞。天历年改元,敬俨过了一个多月,伤了脚,向朝廷禀告辞职归家。敬俨在家里住了十多年,不能走路,还坚持写作。临终时,敬俨告诫子弟说:“国家恩情没有报答,而我就要死了,有什么办法!你们要清白地守着田地,不要急于做官。”正正帽子头巾,端正地坐着去世了。朝廷追赠敬俨为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谥号文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