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大庆一中2019级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 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 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C. 亚文化族群常常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D. 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 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 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B. 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C.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 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错误,选项对“二次元世界”概念的解读外延过宽,第一段说的是“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选项把“二维图像构成的动画、漫画”理解成“二维图像构成的艺术作品”,扩大范围;
B项,“忧大于喜”错误,这一结论过于武断,文章第三段只是说“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
D 项,“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错误,选项对原因概括不全,从文中来看,除了年龄增长原因,还有心智成熟的原则。
故选C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的侧重点应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故选D。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错误,从文中来看,网络游戏只是二次元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它不能左右整个二次元文化的火爆兴盛。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 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 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互联网模式下,课程的建设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教育者可以根据课程后台显示的大数据,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B. 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前景喜人。但必须谨记,不管平台如何细分,环节怎样细化,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
C. 在线教育只有根据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实施受教育者能够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D.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显著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简言之,在线教育课程建设不再表现为师传生受。
6. 当前网络在线学习存在着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6.
存在下列问题:①形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材料一)②缺少教育的温度,有的吸取了网络上油腔滑调的语言,把低俗当有趣。(材料一)③“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材料一)④有的在线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没有底线。(材料三)
【解析】
【分析】
7.“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原文:“在线教育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曲解文意。
8.D“不再表现为师传生受”错误。材料四原文为“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题中C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原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D项,“不再表现为师传生受”错误,材料四原文为“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当前网络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概括第一点;根据“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概括第二点;根据“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概括第三点;根据“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概括第四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大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的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以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7.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沙漠玫瑰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 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
C. 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 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8. 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特点。
9. 有人说去掉第⑩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答案】7. A 8. 外形:①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很难看。②开放时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内在:生命力强,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9. 不能删去,因为:①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②总收全文,卒章显志,点明、深化中心。历史告诉你,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鉴往知来。③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构思巧妙。由沙漠玫瑰的开放推及应历史地看待事物的深刻哲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A项,“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错误; 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筛选信息“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这是它的外形;“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它的本质;“
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 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盛开的样子有绿色。它的特点是“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可见生命力顽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段落作用的理解,可从结构、主旨、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首先要确定观点,一般赞同原作者的构思,因此第十段不能删掉。接着从结构、主旨表达等角度分析;结构上开头“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结尾“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旨上,作者最后点明主旨,并不单纯是为了赞美沙漠玫瑰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从“我们”见到它开花而惊喜欢呼,邻居却不能理解的角度得出了哲理现象,从而以小见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B.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 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D.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 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对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对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 张堂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 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认为很难办,(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立刻死在杜邮。
(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燕王送回来燕国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带着白帽子来送荆轲。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然”为转折连词,其前断句,排除A、B项;“方秦之强时”为时间状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着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B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太子专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错,原文为“秦使张唐往相燕”,张唐去的是燕国。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欲:想,打算;难:为难;去:离开。
(2)赍:送;广:扩大;归:让……回去。
(3)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皆,都;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点睛】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辅助燕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告诉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
于是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须知,当着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询问对方是从哪里得到这个屏风的,因为他一眼就看出字是怀素写的,说明诗人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很熟悉。
B. 颔联上句的“尘色染”形象写出了屏风不被人重视的现实,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
C. 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的“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
D.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15. 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描摹出怀素草书的什么特点
【答案】14. B 15. (1)手法①比喻的修辞手法。诗歌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等。②想象的写作手法(或:化静为动)。诗人想象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2)怀素草书的什么特点:①“狂(怪)”的特点:怀素草书中的变化“点”就像怪石一样,“奔秋润”说明笔画迅疾有力。②苍劲有力:“寒藤”“古松”等表现出怀素草书刚劲浑厚的特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B项,“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表述错误,从“虽多”二字的分析,表达的应是诗人爱惜中的惋惜之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先要答出是怎样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的手法,最后点明表达效果,传达的感情。
本题:“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一句将怀素的书法比作怪石、枯藤,这是比喻的手法,突出怀素草书中的有力度;“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象更为奇特,但也并非无来处。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这一句则是突出其书法苍劲有力、雄浑自然。字里行间中也传达出诗人对怀素草书的喜爱之情,生怕它真化成龙飞走。
【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情境默写
1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荆轲刺秦王》中以苍凉悲壮的环境描写衬托荆轲悲剧英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不复还 (3). 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学而不思则罔 (6).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萧”“生”“罔”“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给全世界的文物安全工作都敲响了警种。它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除了要在文博场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破坏或者遗失。但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安全和长久地保存__________的文化遗产。
可见,(
)。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分享过让故宫成为“网红”的秘笈:对于文物保护和复原,故宫专门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并配备了三维打印、具备物理冷热性能的先进设备,让原有技术__________。与此同时, 故宫拥有200名修复医生,有一半是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仪器设备分析检测,碎了几千片的绘画、碎了200多片的先秦铭文青铜器、25层堆绣32种材料的珍贵唐卡都__________。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相当于给文化遗产保护多加了一份保险,也拓宽了其交流和影响范围,可以让古老的文化变得更“酷”,让穿越时间的智慧能够不断传承,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轮美奂 为虎添翼 重见天日 历久弥新
B. 弥足珍贵 如虎添翼 重获新生 历久弥新
C. 美轮美奂 如虎添翼 重见天日 经久不息
D. 弥足珍贵 为虎添翼 重获新生 经久不息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理论上说,不论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B.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C. 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D.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据留存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实现物保护和水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B. 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就能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
C. 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被先进技术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D. 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弥足珍贵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由前文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珍贵的文物越来越需要保护,而不仅仅是建筑类的文物。此次应选“弥足珍贵”。第二组:为虎添翼的意思是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如虎添翼的意思是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含有褒义。从感情色彩可知用“如虎添翼”要准确些。第三组:重获新生指开始新的生活;重见天日是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由语境可知,经过修复后,故宫的文物被挽救,重新焕发光彩,所以应用“重获新生”。第四组:历久弥新是指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息是指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或欢呼声。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不论……都”是条件关系,“尽管”是表示转折关系,且不与“都”搭配,所以可排除BD两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所以“我们”应在“不论”的前面,这样排除C。分析可知,A项病句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A项,表达不完整,“数据留存”的方式是通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
B项,“就能”表述绝对。
C项,表述不连贯;“数据留存”的方式是通过需要利用先进技术;
D项,此处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强调了下文利用技术手段来保护文物的必要性。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攻坚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18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中学高三年级部
2019年7月10日
【答案】(1)“犬子”改为“您的孩子”;(2)“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3)“指导”改为“帮助”;(4)“鄙校”改为“本年级”;(5)“不得”改为“请勿”。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犬子”,指对自己儿子的谦称,结合“家长会邀请函”分析,可以改为“您的孩子”。“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使用程度不当,结合“高三年级攻坚阶段”分析,改为“至关重要”。“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等。此处应该是讲学校开家长会的目的是帮助家长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等,改为“帮助”。“鄙校”,结合家长会的邀请部门“××中学高三年级部”分析,改为“本年级”。“不得”,不能,不许,语气太强硬,改为“请勿”。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答案】 (1). 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2).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3).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此处属于补写题,解答本题要联系前后文内容作答。
本题:第一处结合后文内容:“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读厚”对“读薄”,“宽度”对“深度”。第二处结合前文内容:“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薄”对“读厚”,开掘、“蒸馏”对拓展、杂糅。第三处结合前后文内容,“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应是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革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示范】
困境,莫忘安贫乐道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何者让人念念不忘?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死后唯有草席裹尸的颜回。材料中讲颜回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一生不幸而凄惨,已让人唏嘘;对比“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精神态度更让人感叹。
贫贱不能移,是古来推崇的品质,生活清苦,不是不快乐的理由,颜回是能真正做到安贫乐道的人,也是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的人。他启示我们:困境,莫忘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何意?安于贫困乐于求道,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或者说,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这是君子之为,是成事之关键。
追溯历史,不羡陶朱猗顿之富,不改安贫之心,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邻的刘禹锡,挥毫泼墨,远离尘嚣,笑回天下“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终究求得内心的大自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保持了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把清苦的生活过出了自在怡然,一成田园之风,传益后人。面对贫穷困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小人向往富贵可以不择手段,一旦困苦,惶恐不可终日,落魄又丧志,而真正的君子会安然于贫困,把苦难当磨炼,不变节,底气无损。困境,不忘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一个要志于成事的人是不会贪图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物质环境的艰苦的,自然也不会丧失真心本性,不会缺少快乐。孔子强调安贫乐道,并不是鼓励世人非要居陋巷、箪食瓢饮以示清高,“居于富贵,安于富贵。居贫贱,安于贫贱”,他的教诲重在一个“安”字,贫贱不戚戚,富贵不汲汲。颜回之所以得孔子赞赏,受世人尊敬,是他能够用高度的精神修养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当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依然有着幸福感。
《文子·上仁》中讲“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身。”人的成长,离不开物质,更需要丰厚的精神滋养。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一旦生活困窘、身处逆境,愿我们都能乐观以对,秉持安贫之心,拥有乐道的情怀,处贫能安,更能乐道。
【点评】本文由材料生发感想,从安贫乐道的角度,以“困境,不忘安贫乐道”为题,写成了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题目即是观点,立意鲜明。第一、二段概述材料抒感,引出文章中心论点;第三、四、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先从对“安贫乐道”的理解出发,然后列举事例,分析事理,讲明了“安贫乐道”的意义,并回答了材料中提及的问题,让读者对安贫乐道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尾一段,从人的成长需要和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实际出发,提出希望,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全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说理到位,合乎要求,值得学习和借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时,要按照材料的内涵来选取角度,确定文章立意,合理表述观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可以分为两层:一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二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古代颜回的“虽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留给后人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思辨性的特点。分析时,首先要思考颜回之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思想、品格和精神,然后对其进行评价评判,理顺出自己体验和感悟。颜回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过的是清贫生活,人们看到颜回不改其乐,这表明的是一种现象:物质贫乏却有充盈的快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下笔前,需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确定立意方向。是否能够?能,颜回就是例子。现实生活简陋匮乏,幸福感源自何处?源自精神的丰盈,颜回的表现就是说明。材料总体上讲,就是谈物质和精神的辩证认识,偏重于强调精神或心态的重要性。颜回“虽居陋巷,箪食瓢饮”,这体现了他淡泊名利,颜回与终生追求功名富贵的俗人不同,他具备了一种安贫乐道、豁达淡然、乐观知足的处世观和人生境界。这是写作发感点,依此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拓展思路作文即可。
【参考立意】①要做精神的丰盈者
②安于贫穷才能乐于求道
③豁达是一种可贵的胸怀
④快乐离不开精神的给养
⑤贫穷也是可以快乐的
⑥安贫乐道乃君子之风
⑦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素材】1、晋朝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堪忍受官场的黑暗,便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官职,归耕园田,自食其力,虽然日子艰苦,但他心底纯澈,心灵自由,悠然自得。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豪刘禹锡在悲秋苦叹的文弱诗人中反弹琵琶,发出阳刚之音。他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得馨”也表达了安贫乐道的志趣。
3、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而贵,于我如浮云。
5、《文子·上仁》:“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
6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差点送命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苏轼发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7、张溥的《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
【层次】文章由材料生发感想,从安贫乐道的角度,以“困境,不忘安贫乐道”为题,写成了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题目即是观点,立意鲜明。第一、二段概述材料抒感,引出文章中心论点;第三、四、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先从对“安贫乐道”的理解出发,然后列举事例,分析事理,讲明了“安贫乐道”的意义,并回答了材料中提及的问题,让读者对安贫乐道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尾一段,从人的成长需要和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实际出发,提出希望,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全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说理到位,合乎要求,值得学习和借鉴。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审读材料,正确理解语意,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其次是要注意抓好关键词句,弄懂材料本身包含的深刻道理,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再次审明具体要求,要结合材料,找准立意角度,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注意题目、文体、字数等。“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是强化对材料的审读;“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必须符合文体特征作文;其他要求也要兼顾,要独创,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