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3.19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提分点
18
化句为词
,
逐一对应
——
提升文言翻译能力
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
,
分值高
,
难度大
,
失分严重
,
是二轮复习需要强化的重点之一。通观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给定的评分标准
,
主要有三类赋分点
:
重点实词的翻译、重点虚词的翻译、特殊句式
(
含固定结构
)
的翻译。翻译重在字字对译
,
准确到位
,
力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
,
与赋分点逐一对应。
-
3
-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易字希白。始
,
父倧嗣吴越王
,
为大将胡进思所废
,
而立其弟俶。俶归朝
,
群从悉补官
,
易与兄昆不见录
,
遂刻志读书。
昆字裕之
,
举进士
,
为治宽简便民
,
能诗
,
善草隶书
,
累官右谏议大夫
,
以秘书监卒于家。
易年十七
,
举进士
,
试崇政殿
,
三篇
,
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
,
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
,
叹时无李白。易简曰
:“
今进士钱易
,
为歌诗殆不下白。
”
太宗惊喜曰
:“
诚然
,
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
值盗起剑南
,
遂寝。
真宗在东宫
,
图山水扇
,
会易作歌
,
赏爱之。
-
5
-
易再举进士
,
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
,
为有司所屈
,
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
,
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
,
降第三。明年
,
第二人中第
,
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
,
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
:“
尧放四罪而不言杀
,
彼四者之凶
,
尚恶言杀
,
非尧仁之至乎
?
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
,
尚以为虐。近代以来
,
断人手足
,
钩背烙筋
,
身见白骨而犹视息
,
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
,
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
,
婺州先断贼手足
,
然后斩之以闻。
使严刑可诫于众
,
则秦之天下
,
无叛民矣。
臣以谓非法之刑
,
非所以助治
,
惟陛下除之。
”
帝嘉纳其言。
-
6
-
景德中
,
举贤良方正科
,
策入等
,
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
,
献《殊祥录》
,
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
,
幸亳州
,
命修《车驾所过图经》
,
献《宋雅》一篇
,
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
,
降监颍州税。数月
,
召还。久之
,
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
,
其典掌诰命
,
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
,
为翰林学士
,
儤直未满
,
卒。
仁宗怜之
,
召其妻盛氏至禁中
,
赐以冠帔。
(
节选自《宋史
·
列传第七十六》
)
-
7
-
短板发现
找准翻译点
,
准确翻译下面的语句。
1
.
易与兄昆不见录
,
遂刻志读书。
参考答案
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
,
于是他们发奋读书。
解析
“
见录
”,“
见
”
表被动
,
被录用
;“
刻志
”,
发奋。
2
.
为治宽简便民
,
能诗。
参考答案
主政宽松简便
,
很照顾民众的利益
,
善于作诗。
解析
“
为
”,
动词
,
治理
;“
便
”,
使动用法
,
让百姓感到方便
;“
诗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写诗。
3
.
今进士钱易
,
为歌诗殆不下白。
参考答案
当今进士钱易
,
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
解析
“
殆
”,
恐怕
;“
下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少于
,
低于。
-
8
-
4
.
值盗起剑南
,
遂寝。
参考答案
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
,
这事就被搁下了。
解析
“
盗起剑南
”,
省略介词的介词结构后置
;“
遂寝
”,
省略主语
,
这件事
;“
寝
”,
搁置。
5
.
彼四者之凶
,
尚恶言杀
,
非尧仁之至乎
?
参考答案
那四大罪人的凶恶
,
尚且不说杀掉
,
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
?
解析
“
者
”,
代词
,
的人
;“
四者之凶
”
的
“
之
”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类似于
“
爪牙之利
”“
筋骨之强
”“
宇宙之大
”
的用法
,
不翻译
;
第二个
“
之
”
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翻译
;“
乎
”,
疑问语气词。
-
9
-
6
.
使严刑可诫于众
,
则秦之天下
,
无叛民矣。
参考答案
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
,
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
解析
“
使
”,
假使
;“
诫于众
”,
对百姓有警诫作用
;“
秦
”,
秦朝。这句话注意假设关系的翻译。
7
.
仁宗怜之
,
召其妻盛氏至禁中
,
赐以冠帔。
参考答案
仁宗怜惜他
,
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
,
赐给凤冠霞帔。
解析
“
怜
”,
怜惜
;“
赐以冠帔
”,
介词结构后置。
-
10
-
参考译文
钱易字希白。从前
,
其父钱倧继承吴越王
,
被大将胡进思所废
,
而改立钱倧的弟弟钱俶。钱俶归降宋朝
,
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
,
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
,
于是他们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
,
考中进士
,
主政宽松简便
,
很照顾民众的利益
,
善于作诗
,
又擅长草书、隶书
,
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
,
以秘书监身份死于家中。
钱易十七岁时
,
考中进士
,
参加崇政殿的考试时
,
三篇文章
,
不到中午他就完成了。言官觉得他很轻率
,
不稳重
,
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
,
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
:“
当今进士钱易
,
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
”
太宗惊喜地说
:“
如果真是这样
,
我应当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
”
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
,
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
,
画山水扇
,
碰上钱易作歌
,
对他非常欣赏。
-
11
-
钱易第二次考中进士
,
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
,
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
,
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
,
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品行不端
,
降他为第三名。第二年
,
以第二名中第
,
任为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
,
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上书说
:“
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
,
那四大罪人的凶恶
,
尚且不说杀掉
,
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
?
古代的肉刑劓、椓、黥、刖都不是死刑
,
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近代以来
,
砍断手脚
,
钩背烙筋
,
使犯人体无完肤
,
露出白骨
,
还不断气
,
四肢砍落方才死掉。采用这样的酷刑给人们看
,
不是太平盛世之举。目前
,
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暴
,
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手脚
,
然后斩首示众。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
,
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
,
不能用来帮助统治
,
望陛下废除。
”
皇上嘉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
12
-
景德年间
,
中贤良方正科
,
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
,
他献上《殊祥录》
,
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
,
视察亳州
,
命他编撰《车驾所过图经》
,
献上《宋雅》一篇
,
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的人
,
降职监管颍州税务。几个月后
,
召回京城。许久之后
,
任判三司磨勘司。真宗喜欢诗人
,
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
,
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制诰
,
判登闻鼓院
,
纠察在京刑狱。多次迁升至左司郎中
,
为翰林学士
,
连续几天值班
,
未满期就累死了。仁宗怜惜他
,
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
,
赐给凤冠霞帔。
-
13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锁定翻译点
——
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
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
,
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多方面的知识
,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
,
就是先找出这些翻译点。
-
14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一、实词的翻译
文言实词是翻译的关键
,
古汉语中多是单音节实词
,
翻译的基本要求就是单音变双音、落实字字对译
,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和偏义复词现象。
1
.
分清是哪类实词
,
看需不需要翻译。人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年号等不用翻译
;
古今异义词要结合语境准确写出其今义
;
一词多义要根据搭配情况选出合适的义项
;
活用词不仅要关注意义还要关注用法
;
通假字要确定通哪个字
,
含义是什么。如
:
秦之遇将军
,
可谓深矣。
(
《荆轲刺秦王》
)
“
秦
”“
将军
”
名词
,
不需要翻译
;“
可谓
”
古今意思相同
,
不用翻译
;“
遇
”“
深
”
古今意思不同
,
需要翻译。
-
15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2
.
分析实词在句中的位置
,
看是否活用。译词类活用词
,
一是要根据语法词性准确判断
;
二是要译到位
,
即必须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如
:
项伯杀人
,
臣活之。
(
《鸿门宴》
)
“
活
”
是不及物动词
,
不能带宾语
,
但后面跟了宾语
“
之
”,
是使动用法。
3
.
了解前后语境
,
选取合适的义项。如
: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
《劝学》
)
“
木
”“
绳
”“
直
”“
金
”“
利
”
等词
,
都有不同的义项
,
需要选取能准确表达这句话意思的义项。
-
16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二、虚词的翻译
文言虚词的翻译
,
重点是代词指代的内容、介词关联的对象、连词表达的关系、助词表达的结构与语气
,
另外还要注意兼类虚词的区分、翻译。
1
.
通读语句和前后文
,
看清句子中有哪些虚词
,
有什么意义
,
起什么作用。如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
余
”
第一人称代词
,
我
;“
亦
”,
副词
,
也
;“
其
”,
这里是第一人称代词
,
指代自己
;
第一个
“
之
”,
代词
,
他们
;“
而
”,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因而
;“
夫
”
代词
,
那
;
第二个
“
之
”,
助词
,
的
;“
也
”,
表陈述语气。
-
17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2
.
结合具体语境
,
逐一落实。代词
,
注意指代的内容
;
助词
,
分清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
;
介词
,
看清介词的宾语
,
根据宾语做出合理的翻译
;
连词
,
看清连接的对象
,
并列、顺承、修饰一般不用翻译
,
转折、递进、条件、假设需要准确译出
;
语气词
,
要翻译出合理的语气。另外还要注意辨析是介词还是连词
,
是表停顿还是表判断
,
等等。如
:
必欲烹而翁
,
则幸分我一杯羹。
(
《史记
·
项羽本纪》
)
其中
“
而
”
通
“
尔
”,
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
你
,
你的。
3
.
翻译后
,
务必通读
,
消除语病
,
介词结构要调整。虚词的翻译
,
最容易出现赘余现象
,
也最容易出现分句间关系不明的问题
,
需格外留心。
-
18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三、文言句式的翻译
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不单独设题
,
主要集中在翻译中考查
,
要注意判断、被动、省略、倒装四大文言句式的翻译
,
注意文言固定结构的翻译。
1
.
注意分辨清类型。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多有标志
,
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
,
准确判定其类型
,
进而正确翻译
,
要掌握倒装、判断、被动以及固定结构等常见的标志。如
:
有如此之势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国论》
)
在这句话中
,“
为
……
所
”
是典型的被动句的标志
,
看到这个标志
,
再结合句意分析
,
就能准确翻译出这句话的含义。
-
19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2
.
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
,
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翻译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
,
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如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择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
)
这句话中
,
第二个分句前省略了
“
择
”,
属于承前省略谓语。翻译时务必补出。
3
.
注意语序的调整。文言文中倒装句
,
有主谓倒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
,
才能便于翻译
,
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
,
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
:
公叔病
,
有如不可讳
,
将奈社稷何
?(
《史记
·
商君列传》
)
“
将奈社稷何
”
不能翻译为
“
将怎么对待国家呀
”,
而应译为
“
国家将怎么办
”
。
-
20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4
.
固定格式有固定的翻译方式
,
要记牢下面的对应翻译
:
-
21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
22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典例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勉字修仁
,
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
,
早励清节。年六岁
,
属霖雨
,
家人祈霁
,
率尔为文
,
见称耆宿。及长好学
,
宗人孝嗣见之叹曰
:“
此所谓人中之骐骥
,
必能致千里。
”
年十八
,
召为国子生
,
便下帷专学
,
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
,
常目送之
,
曰
:“
此子非常器也。
”
每称有宰辅之量。
六年
,
除给事中、五兵尚书
,
迁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
,
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
:“
今夕止可谈风月
,
不宜及公事。
”
故时人服其无私。
勉虽居显职
,
不营产业
,
家无畜积
,
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
,
勉乃答曰
:“
人遗子孙以财
,
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
,
则自致辎
;
如不才
,
终为他有。
”
及卒
,
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
选自《南史
·
卷六十
·
徐勉传》
,
有删改
)
-
23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要求
:
在翻译句子之前
,
请先找出
“
关键实词
”“
关键虚词
”“
文言句式
”,
并作解释。
)
1
.
祭酒王俭每见
,
常目送之
,
曰
:“
此子非常器也。
”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
,
都用目光送他离去
,
说
:“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
-
24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2
.
勉虽居显职
,
不营产业
,
家无畜积
,
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徐勉虽然担任显要职位
,
但不经营产业
,
家里没有积蓄
,
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
25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
,
是东海郯人。徐勉幼年丧父
,
家境贫寒
,
很小就自我勉励
,
恪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时
,
恰逢连绵大雨
,
家人祈祷放晴
,
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
,
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
,
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
:“
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
,
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
”
十八岁时
,
被召为国子生
,
他就闭门苦读
,
专攻学业
,
精力很好
,
不知疲倦。当时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
,
都用目光送他离去
,
说
:“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
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
26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天监六年
,
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
,
迁任吏部尚书。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
,
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
:“
今晚只可谈风月
,
不应说及公事。
”
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徐勉虽然担任显要职位
,
但不经营产业
,
家里没有积蓄
,
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
,
徐勉就回答说
:“
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
,
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
,
就会自己取得财物
;
如果没有才
,
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
等到他去世
,
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谥号为简肃公。
-
27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落实翻译六字诀
——
留、补、换、调、删、贯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
,
实在不能直译的地方
,
再采用意译
,
即
“
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
。直译
,
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
,“
一一对译
,
单音变双音
”
。意译
,
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
主要是对句式、修辞等的翻译。
-
28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在具体翻译时
,
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
体现为六个具体方法
:
1
.
留
——
保留法
所谓
“
留
”,
就是保留
(
照录
)
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
:
(1)
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例如
:“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
,
无一朝之患也
”
可译为
“
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
,
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
。
(2)
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
,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例如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可译为
“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
。
(3)
成语可以保留不译。例如
:“
劳苦而功高如此
,
未有封侯之赏
”
可译为
“
如此劳苦功高
,
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
。
-
29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2
.
补
——
增补法
所谓
“
补
”,
就是补出省略了的成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
:
(1)
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例如
:“
度我至军中
,
公乃入
”
是
“(
公
)
度我至军中
,
公乃入
(
辞
)”
的省略
,
因此应译为
“(
你
)
估计我回到军营中
,
你再进去
(
辞谢
)”
。
(2)
省略了的介词
“
于
”
等要补上。例如
:“
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
是
“
将军战
(
于
)
河北
,
臣战
(
于
)
河南
”
的省略
,
因此应译为
“
将军
(
在
)
黄河以北作战
,
我
(
在
)
黄河以南作战
”
。
(3)
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例如
:“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为判断句
,
应译为
“
老师
,
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
。
-
30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3
.
换
——
替换法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在翻译文言语句时
,
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
(1)
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
,
应换成现代词语
;
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
,
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例如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可译为
“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
”,
其中
“
思
”
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
思考
”
替换了。
(2)
通假字要换成本字
,
译成本字的意思。例如
:“
距关
,
毋内诸侯
”
可译为
“
把守住函谷关
,
不让诸侯进来
”,
其中的
“
距
”
就译成了本字
“
拒
”
的意思
“
把守
”,“
内
”
译成了本字
“
纳
”
的意思
“
让
……
进来
”
。
(3)
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
:“
沛公居山东时
”
可译为
“
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
”,“
山东
”
是古今异义词
,
翻译时就换成了
“
崤山以东
”
。
-
31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4)
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
:“
吾从而师之
”
可译为
“
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
师
”
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
翻译为
“
以
……
为师
”
。
(5)
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例如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为判断句
,
应译为
“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
。
-
32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4
.
调
——
调位法
所谓
“
调
”,
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位法
:
(1)
主谓倒装。例如
:“
甚矣
,
汝之不惠
”
为主谓倒装句
,
应译为
“
你不聪明
,
到了极点
”
。
(2)
宾语前置。例如
:“
大王来何操
”
可译为
“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
。
(3)
定语后置。例如
:“
村中少年好事者
”
可译为
“
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
”
。
(4)
状语后置。例如
:“
青
,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可译为
“
靛青
,
是从蓝草中提取的
,
但比蓝草颜色更深
”
。
-
33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5
.
删
——
删削法
所谓
“
删
”,
就是略去不译。文言文中有些词
,
如句首语气词
“
盖
”“
夫
”,
音节助词
“
之
”,
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
“
而
”
等
,
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
,
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
,
便可略去不译。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
,
有时也可略去不译
,
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
:“
登轼而望之
”,
其中
“
而
”
连接两个动作
,
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
,
不必勉强译为
“
而且
”
。
又如
:“
因利乘便
,
宰割天下
”,
其中的
“
因利乘便
”
互文
,
可以合译为
“(
秦人
)
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
。
再如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仿佛
”“
若
”
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之
”
为助词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译。
“
昼夜勤作息
”,“
作息
”
为偏义复词
,
其中的
“
息
”
无实意
,
不译。
-
34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6
.
贯
——
贯通法
“
贯
”
指根据语境
,
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几种方法都用上了
,
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如使用了修辞手法
,
采用直译法难以表达原文的意蕴
,
只能采用作为辅助的意译方式
,
根据文意
“
贯通
”
。
(1)
对比喻句的翻译
,
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
,
如果不能保留
,
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
“
金城千里
”,
可译为
“
辽阔的国土
,
坚固的城池环绕
,
牢固可靠
”
。
(2)
对借代句的翻译
,
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译出来就可以了
,
如可以将
“
缙绅
”“
三尺
”“
纨绔
”
分别翻译成
“
官员
”“
法律
”“
富家子弟
”
。
(3)
对委婉说法的翻译
,
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
如可将
“
会猎
”“
更衣
”
翻译成
“
出兵征伐
”“
上厕所
”
。
-
35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典例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贞麟
,
字振侯
,
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
,
授安徽凤阳推官
,
严惩讼师
,
合郡懔然。大旱
,
祷雨未应
,
贞麟曰
:“
得无有沉冤未雪
,
上干天和乎
?”
于祷雨坛下
,
立判诸大狱
,
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
,
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
,
人皆立
,
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
,
不忍令死于狱
,
悉还其家。
及讯
,
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
,
或误报
,
悉原而释之
,
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
,
游食太和
,
发长数寸
,
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
,
诬以藏匿故明宗室谋不轨。事发
,
江宁推官不敢问
,
以委贞麟
,
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
,
刑鞫无异
,
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
,
株连千余人
,
贞麟勘多愚民无知
,
止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
,
不得
,
指为月党
,
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
,
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
,
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
,
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类如此。旋以他事解官
,
得白。
-
36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康熙九年
,
攻授直隶盐山知县
,
地瘠而多盗
,
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
,
一村中半守半援
,
盗日以息。清里役
,
逃亡者悉与豁除
,
不期年
,
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
,
旱
,
谓父老曰
:“
大吏使勘灾者至
,
供给惟官是责
,
不费民一钱。
”
及秋征
,
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
:“
下输上易
,
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
,
反覆间民必受损。
”
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
,
民皆感惠。内擢户部山西司主事
,
山西闻喜邑丁徭重
,
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
,
因失察侵盗罢职
,
卒于家。
(
选自《清史稿
·
列传二百六十三》
,
有删改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根据错误原因
,
修正错误译文
)
-
37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1
.
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
,
不忍令死于狱
,
悉还其家。
2
.
大吏使勘灾者至
,
供给惟官是责
,
不费民一钱。
黄贞麟认为他们拖欠赋税都没有审验查实
,
不忍心让他们死在狱中
,
就让他们全部回家。
查看灾情的官员来了
,
所需要的只要求官府供应
,
不应耗费百姓一文钱。
-
38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黄贞麟
,
字振侯
,
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
,
被授予安徽凤阳推官
,
严厉惩罚为非作歹的讼师
,
整个州郡风气很正。遇上大旱
,
祈祷上天降雨没有灵验
,
黄贞麟说
:“
难道是有旧冤未能申雪
,
冒犯了上天吗
?”
于是就在坛下祈祷下雨
,
立刻判决诸多大案件
,
三天之后果然下了雨。江南拖欠赋税的案件发生
,
蒙城、怀远各地各自逮捕了士绅百姓百余人囚禁在狱中等待调查。监狱不能容纳这么多人
,
人们只能站着。黄贞麟认为他们拖欠赋税都没有审验查实
,
不忍心让他们死在狱中
,
就让他们全部回家。等到审讯时
,
那些文吏有的胡乱给他们捏造姓名
,
有的误报姓名
,
黄贞麟查清后都原谅、释放了他们
,
得以保全的有五百多家。
-
39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河南优人朱虎山
,
游历就食于太和
,
头发长达数寸
,
当地狡猾的人范之谏和昝姓有矛盾
,
诬陷说昝姓家窝藏原明朝皇族图谋不轨。事情被检举
,
江宁推官不敢审问
,
把案件委托给黄贞麟。黄贞麟极力申明这是诬告。等到京师重新审查
,
审讯没有不同
,
于是就释放了昝姓
,
治范之谏的罪。颍州百姓吴月用邪教迷惑民众
,
被株连的有千余人
,
黄贞麟查验实情为百姓愚昧无知
,
只判决吴月及为首的几个人犯罪。捕快向水姓人家索要钱财
,
不得
,
就指证水姓人家为吴月的同党
,
到新蔡追杀水姓人。乡人来救水姓人
,
也一并被诬为吴月的同党。抚镇发兵包围了乡人
,
逮捕了许多人押解到凤阳。黄贞麟查得实情
,
惩治了捕快
,
全部释放了蔡乡人。他审理冤枉的案件救活人们大多像这样。不久因为其他事情被解除官职
,
后来又得以辩白。
-
40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康熙九年
,
被授予直隶盐山知县。当地土地贫瘠
,
盗贼很多
,
黄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护制度。一旦有警报
,
全村人中一半在家坚守
,
一半出去帮助捉拿盗贼
,
偷盗现象一天天减少了。清查乡里劳役
,
逃亡的全部免服徭役
,
不满一年
,
逃亡的百姓回家以农为业的就有几百家。十二年
,
大旱
,
黄贞麟对百姓说
:“
查看灾情的官员来了
,
所需要的只要求官府供应
,
不应耗费百姓一文钱。
”
等到秋季征税时
,
官吏仍然按照原先的数额上报。黄贞麟说
:“
百姓向上交税容易
,
官府返回给百姓就难了。等到批准免除的数额定下来再退还赋税
,
这一来一回之间
,
百姓一定会受损失。
”
立刻下令免除部分赋税。又永远革除各种不合理的摊派
,
百姓都非常感激他的恩德。又被提升为户部山西司主事
,
山西闻喜邑人丁徭役重
,
黄贞麟极力请求减免。担任京左、右翼仓的监督
,
因为被盗而失察被罢免职务
,
后来在家中去世。
-
41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遵守翻译三标准
——
信、达、雅
“
信、达、雅
”
是翻译文言文的标准。
“
信
”
就是要忠于原文
,
不歪曲原意。
“
达
”
就是要通顺流畅
,
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
,
保留原文的语气
;
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
“
雅
”
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
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
-
42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典例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宋太初字永初
,
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
,
举进士
,
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
,
以善政闻。
有诏褒美
,
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
,
转太常丞。雍熙三年
,
通判成都府
,
赐绯鱼。会诏求直言
,
著《守成箴》以献。至道初
,
迁兵部员外郎
,
充盐铁副使
,
赐金紫。时陈恕为使
,
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
,
未尝自用为功
,
恕甚德之。
会西鄙有警
,
转馈艰急
,
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二年
,
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
,
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
,
为戎人所剽。上怒
,
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
,
之翰、玭悉除名。明年
,
起太初为祠部郎中
,
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
,
召还
,
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咸平初
,
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
,
太初以便宜制遏
,
诏奖之。
-
43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明年
,
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
,
召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
,
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
,
难于均济
,
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
要切之务
,
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
,
时蜀土始安
,
上虑其临事矛盾
,
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
,
命权御史中丞。先是
,
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
,
太初以为失风宪体
,
狱成然后闻上
,
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
,
以浙右卑湿不便
,
求近地
,
得庐州。疾久颇昏忘
,
不能治大郡
,
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
,
卒
,
年六十二。
(
选自《宋史
·
宋太初传》
,
有删改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根据错误原因
,
修正错误译文
)
-
44
-
1
.
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
,
以善政闻
。
2
.
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
,
未尝自用为功
,
恕甚德之。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太初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
,
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
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
,
不曾自作主张争功
,
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
-
45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宋太初字永初
,
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
,
考中进士
,
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
,
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
,
升任将作监丞、赞善大夫、晋州通判
,
后来转任太常丞。雍熙三年
,
担任成都府通判
,
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
,
他就写了《守成箴》呈献。至道初年
,
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
,
充任盐铁副使
,
赐金紫。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
,
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
,
不曾自作主张争功
,
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
,
转运军粮艰难急切
,
宋太初改为刑部郎中、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
,
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
,
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全部运往
,
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
,
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
,
将他们关入狱中。
-
46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团练副使
,
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
,
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
,
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
,
把宋太初召回京城
,
任命规划陕西的粮食运输事情。咸平初年
,
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
,
宋太初先斩后奏制服了敌人
,
皇帝下诏褒奖了他。第二年
,
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
,
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当时把川峡分为四路
,
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
,
难以同心协力
,
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
,
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睦
,
当时蜀地刚刚安定
,
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纷争
,
就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
,
皇上就任命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
-
47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在这以前
,
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
,
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
,
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
,
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不久
,
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
,
以浙东地区地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
,
请求到近地就职
,
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糊涂健忘
,
不能够治理大郡
,
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
,
宋太初去世
,
享年六十二岁。
-
48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丕扬
,
字叔孝
,
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
,
矫然有风裁。隆庆中
,
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
,
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
,
落职候勘。拱罢
,
事白
,
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
,
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
,
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
,
增置敌楼
①
三百余所
,
筑边墙万余丈。录功
,
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
,
张居正属为建坊
,
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
,
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
,
言路
②
希居正指劾之。
御史按陕西者
,
知保等憾不已
,
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
,
吏为虎噬。及再报
,
则居正已死
,
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
,
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
,
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
,
进石数升于帝
,
因言
:“
今海内困加派
,
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
,
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
,
损上益下
,
以培苍生大命。
”
-
49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帝感其言
,
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
,
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
,
由公移
③
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
,
凡狱上刑部
,
次日即详谳大理
,
大理审允
,
次日即还刑部
,
自是囚无淹系。寻奏
,
帝报从之。已
,
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
,
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竖杀人
,
逃匿禁中。丕扬奏捕
,
卒论戍。丕扬以白首趋朝
,
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
,
帝雅意不用旧人
,
悉寝不报。
丕扬齿虽迈
,
帝重其老成清德
,
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
,
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
,
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
,
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
,
追谥恭介。
(
选自《明史
·
孙丕扬传》
,
有删改
)
注
①
敌楼
:
城墙上御敌的城楼
,
即谯楼。
②
言路
:
言官。
③
公移
:
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
50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御史按陕西者
,
知保等憾不已
,
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
,
帝雅意不用旧人
,
悉寝不报。
参考答案
(1)
巡视陕西的御史
,
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
,
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假造孙丕扬的赃证
。
(
2)
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
,
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
,
全搁置不答复。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是
:“
御史按陕西者
”,
定语后置
;“
憾
”,
痛恨
;“
讽
”,
劝告
;“
罗织
”
编织罪名诬陷他人
;“
推毂
”,
举荐
;“
耆硕
”,
年高德劭的人
;“
雅
”,
素来
;“
寝
”,
搁置。要注意语句通顺。
-
51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参考译文
孙丕扬
,
字叔孝
,
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
,
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
,
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
,
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
,
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
,
事情水落石出
,
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
,
任保定各府的巡抚。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
,
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
,
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
,
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
,
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
,
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
,
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
,
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
,
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
-
52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巡视陕西的御史
,
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
,
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假造孙丕扬的赃证。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
,
官吏
(
途中
)
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
,
张居正已经死了
,
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
,
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
,
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
,
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
,
趁机对皇帝说
:“
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
,
贫穷的不只是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
,
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
,
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
,
来保护百姓性命。
”
皇帝被他的话感动
,
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
,
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
,
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
,
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
-
53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即学即练
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
,
凡是案子呈上刑部
,
第二天就将审判的罪案送报大理寺
,
大理寺审核批准后
,
次日就反馈到刑部
,
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
,
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
,
分条呈上减免刑罚各三十二项意见。皇帝称好
,
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宦官杀了人
,
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
,
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
,
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
,
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
,
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
,(
但
)
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
,
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
,
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
,
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
,
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
,
孙丕扬被追赠
“
恭介
”
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