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6-04 发布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审题:合肥一六八中学命题中心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 同。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 五曰考终命。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 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来。《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备的含义。儒家认为只要做到上顺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 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佑,就会一顺百顺。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尊尊”‎ ‎ 等级秩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民以食为天,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是民间福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如《诗经》中《小雅•楚茨》云:“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二是婚恋。婚恋是普通百姓生活 中的重大事件,也成为人们借以表达幸福感的一种形式。《周礼》记载昏仪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些流程虽然烦琐,但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祝 福。三是节日仪式。民间福文化还体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中,如春节、中秋节、除夕等。中国人对福字的钟爱是民间福文化在民俗中的最典型的表现。福字被广泛应 用,甚至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象征。春节贴福字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 往和期盼。除了正贴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倒贴,表示福气已到、幸福已到的习俗。由于中囯人对福字的偏爱,福字成为一种书法形式,并走向了艺术化。后人编集的《百福图》《千福图》集中了福字的各种书法形式,是福字艺术的集大成,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福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摘编自李庚香、刘承《中华传统福文化及其新时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中华福文化始于周代,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大众文化。‎ B. 周代福文化的内涵是上天赐予福祉且有条件、长寿、多子嗣等,而儒家福文化的内涵则演变为忠君、孝道。‎ C. 民间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此外还表现在婚 礼、节日仪式中。‎ D. 相较于其他传统文化,福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据着主导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释懦家福文化和民间福文化的内涵,总体上是分别按照纵向和横向思路展开论证的。‎ B. 文章认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和备的含义,并引用《礼记.祭统》之语加 以佐证。‎ C. 文章以春节中国人正贴或倒贴福字的做法为事实依据,表明福字巳成为一种精神 ‎ 追求象征。‎ D.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儒家福文化和民俗中的福文化的有机联系和巨大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安是福的观念体现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求,而多子多福的观念则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繁衍的電视及宗法制对中国人幸福观的影响。‎ B. 我国出现了世界文字史上绝无仅有的《百福图》《千福图》,主要是因为汉字中有象形、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形成了书法艺术。‎ C.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福的理解包括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古人注重修身的幸福观有利于保证幸福生活的正当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D. 福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向往和理想,福文化是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人们对幸福生活 的追求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中华福文化始于周代”分析错误,原文为“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 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现有资料看”这个限制语去掉后就绝对了;B项,“而儒家福文化的内涵则演变为忠君、孝道”分析错误,原文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 来”“联系起来”不等于演变成。D项,“占据主导地位”分析错误,儒家文化是主流,福文化只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分析错误,文章未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以突出儒家福文化和民俗中的福文化的有机联系和巨大差异,只是按照时间顺序逐一介绍福文化的特征内涵等。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强加因果,“主要是因为汉字中有象形……等字体,形成了书法艺术”分析错误,首先象形不是字体,同时《百福图》《千福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福字的偏爱。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常说的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水稻品种。它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国外最早开展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工作的是斯里兰卡,并于1939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抗盐水稻品种Pokkali。我国的水稻耐盐性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展了全国稻麦抗盐碱修作研究。1986年11月,广东湛江的陈日胜在海滩边发现了一株野生水稻,经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海稽‎86”‎,興有较好的耐盐性。‎ 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通过基困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利用杂交与分子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耐盐水稻品种。据报道,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试验种植材料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2018年筛选出176份优良材料在全国五大典型盐硪地试种。2017年起,海水稻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国家耐盐水稻联合体试验,分北方中早粳晚熟纽、黄淮粳稻组和南方沿海籼稻组三组,在全国沿海滩涂及盐碱地不同生态区设置18个试点,对首找25个参试品种进行了试验鉴定,筛选出16个品种进入2018年试验,其中9个进入生产试验,新增23个品种进入2018年区域试验。‎ ‎(摘编自王才林等《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材料二:‎ 采用单盐溶液进行种子处理,盐(NaCl)浓度分别为‎0g/L、‎6g/L、‎9g/L、129/L、‎15g/L五个处理。将种子置于‎50℃‎恒温箱中高温处理48小时,随机挑选饱满种子50粒,均匀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直径‎9cm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10ml,2次重复,放入‎30℃‎恒温箱中发芽,至第10天记录种子发芽数。相关数据见下表:‎ 盐胁迫对芽长、根长、根数的影响 NaCl浓度(g/L)‎ 发芽率(%)‎ 芽长(cm)‎ 根长(cm)‎ 根数(根)‎ ‎0‎ ‎97.83‎ ‎5.57‎ ‎10.28‎ ‎7.54‎ ‎6‎ ‎95.41‎ ‎4.12‎ ‎8.03‎ ‎6.21‎ ‎9‎ ‎83.16‎ ‎2.50‎ ‎4.37‎ ‎4.28‎ ‎12‎ ‎51.25‎ ‎1.81‎ ‎1.92‎ ‎2.35‎ ‎15‎ ‎37.42‎ ‎0.87‎ ‎0.43‎ ‎1.23‎ ‎(摘编自张国新等《盐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材料三:‎ 由武汉海稻国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沙漠环境下开展的海水稻试种工作在阿联酋迪拜取得巨大突破,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均刷新了迪拜沙漢水稻种植纪录,项目成果获得迪拜首长及中国驻迪拜总领馆的肯定。‎ ‎2018年10月,受迪拜方邀请,中国资深水稻专家前往迪拜,为当地沙漠环境下开展海水稻的种植提供完整的配套技术服务。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特殊,水稻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在技术上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水稻绝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项目专家小组克服了“苗期夜间低温”“全生育千旱少雨”“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创新播种方式、科学的肥水管理、严格的生长进程管控,实现迪拜海水稻高产。经专家测产,迪拜项目区试种的海水稻目前平均亩产达到629公斤,实现了迪拜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重大突破。‎ ‎(摘编自‎2019年7月11日中新网《中国海水稻在迪拜试种刷新当地沙漠水稻种植纪录》)‎ ‎4. 下列关于“海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环保,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 B. 耐盐碱,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 C. 我国研发时间虽晚,但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D. 亩产300公斤以上,但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领衔的团队通过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推广的高产耐盐水稻品种,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B. 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采用单盐溶液对种子进行处理时,盐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芽长、根长及根数都会明显地下降。‎ C. 材料二的实验结果表明,盐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培育出高耐盐水稻品种,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 武汉一公司在迪拜沙漠环境下试种海水稻取得骄人成绩,有力说明了我国海水稻研发和种植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6. 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水稻专家在海水稻的研发推广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及取得的成果。‎ ‎【答案】4. D 5. B ‎ ‎6. 困难:①盐碱土壤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②我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复杂;③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海水稻生产。成果:①经过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有较好耐盐性的“海稻‎86”‎;②亩产屡创新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试验区域逐年扩大;④海水稻品种越来越丰富;⑤海水稻种植走出国门,种植面积和单产均刷新了迪拜沙漠水稻种植纪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D项,“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张冠李戴。原文材料三中说:“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特殊,水稻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并非是对“海水稻”的描述。‎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盐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芽长、根长及根数下降的速度越快”表述错误。以根长为例,盐浓度为9、12、15时,值分别为4.37、1.92、0.43,可知,浓度从12增长到15时,下降速度反而慢了。所以表述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这类题首先审清题干要求。让概括中国水稻专家在海水稻的研发推广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及取得的成果。注意题干有两问:一是研发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一是取得的成果。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盐胁迫对芽长、根长、根数的影响表格可知,盐碱地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会有反向的影响。材料一第三段有“全国五大典型盐碱地”,可见我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复杂,这也增加了科研困难。材料三是讲我国的海水稻在迪拜的推广过程“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特殊,水稻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在技术上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水稻绝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项目专家小组克服了‘苗期夜间低温’‘全生育干旱少雨’‘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可见,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海水稻生产。这些都是遇到的困难。第二问:材料一第一段“1986年11月,广东湛江的陈日胜在海滩边发现了一株野生水稻,经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海稻‎86’‎,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这是取得的第一次成果。材料一“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耐盐水稻品种。据报道,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试验种植材料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可见,亩产屡创新高。材料三最后一段:“迪拜项目区试种的海水稻目前平均亩产达到629公斤,实现了迪拜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重大突破,项目成果达到了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概括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实验区域逐年扩大,实验品种越来越丰富。由材料三可知,海水稻走出国门,且获得巨大突破。根据以上内容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 ‎【加拿大】孙博 踏进三月,陆家喜事接踵而来。今天又迎来了一家之主的50大寿。‎ 相对于其他新移民来说,陆嘉良是幸运的。20年前全家从香港移民到多伦多后,他两周之内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马上在名校区安家置业,还买了车。嘉良从《城市日报》小编辑慢慢爬到总编,虽然只统管50多号人马,却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太太诗茵全职在家带孩子,一直到孩子上了高中,她才重拾会计老本行。‎ 全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最令陆家引以为傲的是一对儿女,前几天儿子亚明决定去美国谷歌总部任软件工程师,女儿亚琴昨天才定下去纽约的麦肯锡总公司做咨询顾问,这些都是计算机和商科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超级大公司啊!‎ 两个孩子一大早出门办事后,老两口子就开始准备晚餐了。6点刚到,亚明、亚琴抬着大蛋糕走进门,嘉良见后面还紧跟着一对陌生的男女,内心有点纳闷。见老妈看着两个陌生人发呆,兄妹俩马上各自拉着一个介绍起来。女的与亚明同届同专业,即将去苹果公司工作。男的是亚琴商学院的师兄,已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工作一年了。一直蒙在鼓里的老两口子瞬间才明白,兄妹为啥非去美国不可。‎ 嘉良特地开了一瓶波尔多葡萄酒。就在6人举杯之际,门铃突然响起来,未免有些扫兴。只有诗茵一个箭步冲出去开门。‎ 诗茵带进来一位男子,嘉良定睛一看,马上扑上前,两人紧紧拥抱。‎ 男子从背包里取出木制礼盒,恭敬地说:“祝姐夫生日快乐!”‎ 嘉良打开一看,内装两瓶茅台酒,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都快20年了,价值连城啊。‎ 诗茵快速地添上碗筷,让弟弟诗文紧挨着老公坐下。这显然是她精心策划的惊喜,但没料到早被儿女抢了头彩。原来,诗文在香港一家新媒体公司任总裁,这次去纽约融资,筹划上市,办完事后特地来多伦多小住两天,再直飞香港。对于嘉良来说,这个小舅子可不一般啊!他不但是自己的师弟和徒弟,而且还是大媒人呢。‎ 红酒见底后,嘉良又开了一瓶茅台酒,好不热闹……‎ 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切蛋糕。恰在这时,嘉良的手机突然响起来,他一听,眉头立马皱起,他那脸庞上突然冒出黄豆般的汗珠。‎ 诗文扶着嘉良来到书房,嘉良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和盘托出是社长打来的电话,董事会刚才决定经营40多年的《城市日报》今晚出最后一张报纸。嘉良知道报社连年亏损严重,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悲从中来。诗茵劝说,这么辛苦的夜班工作不做也罢,自从4年前当了总编后没见他睡过一个安稳觉。而对于知天命的嘉良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年龄,做了大半辈子新闻再转行能成功吗?难道就这么早退休了?……‎ 沉默片刻后,嘉良突然冒出一句话:“香港的局势到底怎么样?”‎ 诗文答道:“20年来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注】……”‎ 一个多小时后,诗茵大声地张罗大家到餐厅吃蛋糕。许愿之际嘉良一反常态,对着孩子说:“我刚才决定马上回流香港,到你舅舅那儿去。”‎ ‎“担任突发新闻组主任,董事长刚来短信确认了。”诗文看着手机说。‎ 孩子们还没反应过来,诗茵抢着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这还有啥意思,趁房价高卖了,我也回香港。”‎ 嘉良一把将老婆搂在怀里,两人一起吹灭蜡烛。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有删节)‎ ‎【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前,中国领导人在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7. 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两周之内”“专业对口”“名校区”等内容,表现了嘉良报社工作能力强,为后文报纸停刊时嘉良将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埋下了伏笔。‎ B. 嘉良对亚明和亚琴不提前告知就带朋友参加宴会感到纳闷,是因为他和诗茵都不知道兄妹俩人和来客的关系。经兄妹两解释,他才知道真相。‎ C. 小说中亚明亚琴兄妹二人因为情感和职业的原因选择去美国,而嘉良却选择回香港,作者以此作对比,暗示了对新一代移民民族情感的否定。‎ D. 小说标题为“归去来兮”,既是指嘉良回归,也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回归田园,巧妙地暗示了移民希望回归故土以获得情感慰藉这一心理。‎ ‎8. 小说中陆嘉良和诗文关于香港局势的问答这一情节,暗示了哪些内容?‎ ‎9. 小说借陆嘉良这个人物,表达了在个体选择和家国情怀上的一种通达的态度。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陆嘉良当年因担心香港回归后局势而去了加拿大。②中国政府“一国两制”言出如山,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③陆嘉良打算回香港发展。 ‎ ‎9. ‎ ‎①小说没有因陆嘉良在香港回归之际选择离开而加以批判,而是通过写陆嘉良去加拿大后的顺利发展表达了对这种个体选择的理解。②小说也没有因陆嘉良人到中年,事业不顺时回归香港发展而加以嘲讽,而是通过写晚宴复归于快乐来表达对这种家国情怀肯定。③小说还通过诗文对姐夫的尊重、亲切和热心的态度,表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不矛盾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作者以此作对比,暗示了对新一代移民民族情感的否定”分析错误,小说中亚明亚琴兄妹二人选择去美国发展,与陆嘉良在香港回归之际去了加拿大发展的情形是相似的,这无关民族感情的问题,正如陆嘉良在香港回归20年之后又回流到香港,这说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不矛盾的。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小说中陆嘉良和诗文关于香港局势的问答这一情节,他的“沉默片刻”与“突然冒出”暗示了陆嘉良当年因担心香港回归后的局势而去了加拿大。“20年来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暗示中国政府“一国两制”言出如山,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诗文的回答打消了陆嘉良的疑虑,暗示他打算回香港发展。这一点在小说的结尾处也得到了验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小说没有因陆嘉良在香港回归之际选择离开而加以批判,而是通过写陆嘉良去加拿大后的顺利发展表达了对这种个体选择的理解。他两周之内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名校区安家置业,还买了车。从小编辑爬到总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些,从个人发展角度,显示了他的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小说也没有因陆嘉良人到中年,事业不顺时回归香港发展而加以嘲讽,而是通过写晚宴复归于快乐来表达对这种家国情怀肯定。小说以孩子们的就业选择衬托陆嘉良当年选择,从嘉良与诗文的对话表现了他对香港的关心,这些都表明个人的选择有时候也无关民族感情的问题。小说还通过诗文对姐夫的尊重、亲切和热心的态度,表明个人选择和家国情怀可以是不矛盾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从而拓展了小说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二)‎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 ‎,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B.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C.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D.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瓶无储粟,指家无余粮。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B.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秩四百石到二百石,是为长吏。”‎ C. 征,是汉代征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充任要职。‎ D. 郡,秦汉的主要行政区,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1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生:维持生活 B.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靡:无,没有。‎ C.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忤:违背。‎ D.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建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2)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答案】10. A 11. C 12. D ‎ ‎13. (1)还是想等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就收拾衣装,星夜离去。(2)但是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素琴,每当喝到高兴的时候,就抚弄一番来抒发心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①明句式,助断句②修辞句,找特点③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句子的前一句,“日造渊明饮焉”的主语是颜延之,所以后文“每往”的主语依然是颜延之,而“弘”指的是文段开头的“江州刺史王弘”,后文“欲邀延之坐”是王弘的动作,因此“弘”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B项和D项。“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的意思是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这是两个不同的分句,陈述的是两层不同的意思,而“渊明”是主语,因此“稍就”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指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充任要职”错,“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课文中实词的能力。此类题型的考查点基本上来源于课本,侧重于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往往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 。解答此类题型,注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合理推断。本题中的实词,在课本的注解里都有释义,平时要注意对照注释,加深理解。D项,“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意思是“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所以“造”:造访、拜访。‎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第(1)句中关键词:“犹”,还是;“稔”,庄稼成熟;“敛”,收拾;“宵”,名词作状语,在夜晚、在星夜;“逝”,离去。第(2)句中关键词:“而”,表转折,但是;“蓄”,收藏;“素琴一张”,定语后置句,“一张素琴”;“酒适”,喝到高兴的时候;“以”,连词,表目的,来;“寄”,寄托、抒发。‎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二)‎ 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含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 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 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 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4. A 15. 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遺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③乐于独处,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手法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甄别选项的内容。选项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理解有误。通过诗句:独凭幽几静尘劳,诗人是独自凭几,所以说其与友人畅谈理解有误。故答案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奖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题是身处独处的自得其安宁之乐的读书人形象,从“犹对群书拥敝袍”可以看出是在宁静的环境中的自得其乐的读书者的形象,同时从题目和仲蒙,也能力看出诗人是对友人的挂念,也可看出是珍视友情有情有义的形象。从:大寒须遣酒争豪,也可已看出是胸怀豪迈的形象。‎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闻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陶渊明回到家自斟自饮,自赏院景的安乐闲适,自由自在情怀的句子。‎ ‎(3)《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直接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2). 众人匹之 (3). 不亦悲乎 (4). 引壶觞以自酌 (5). 眄庭柯以怡颜 (6). 楼船夜雪瓜洲渡 (7). 铁马秋风大散关 (8).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9).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 吴楚东南坼 (11). 乾坤日夜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这些重点字词:“彭”“匹”“引”“觞”“酌”“眄”“柯”“渡”“鉴”“坼”“浮”。‎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审美、娱乐、情感沟通等多重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观众 的力量也越大。“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试想,一部正常收视率为2%的电视剧,收看人群就有2600多万人,一集电视剧45分钟,如果注水部分有10分钟,那浪费的时间就是2.6亿分钟,注水部分越长,被浪费的个人时间和公共资源就越多。对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来说,( ):提振一时,贻害无穷。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让电视剧越来越难以黏住观众,电视整体收视情况必然 。‎ ‎ 国际上,减少剧集、保证单集精彩度已成为电视剧产业的共识。日剧的长度是10-12集,英剧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相比这两个国家,美剧的剧集往往较长,但由于竞争激烈,如果收视率不好,会立马遭遇“被砍”命运,这使得美剧制作追求 。我国电视剧产业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但说到底,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闻目睹 不容置喙 火上浇油 精雕细刻 B. 潜移默化 不容忽视 雪上加霜 精益求精 C. 耳闻目睹 不容忽视 火上浇油 精益求精 D. 潜移默化 不容置喙 雪上加霜 精雕细刻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不啻是一剂鸦片 B. “注水剧”不啻是一剂鸦片,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它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 C. “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不啻是一剂鸦片,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 D. “注水剧”会对双方的品牌和信誉造成危害,对总体收视状况本来已经令人苦恼的播出方来说,不啻是一剂鸦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B.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C.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赢得观众。‎ D. 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国产电视剧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不强调影响。“潜移默化”,人的思想、习性等受到外来影响而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第一处,材料中“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越高”侧重于对人的思想和习性的影响,应使用“潜移默化”。“不容置喙”,意思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忽视”,不允许不重视。第二处,句中是说“注水剧”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要引起重视,应使用“不容忽视”。“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更侧重表现人或事物的处境、情况。“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更侧重表现人的思想、心情。第三处,句中是说长久下去将形成恶性循环,让电视剧越来越难以黏住观众,电视整体收视情况必然会更糟,这是表现事物的处境,应使用“雪上加霜”。“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第四处,是说美剧好了还要追求更好,应使用“精益求精”。故选B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从前后内容来看,此处是说“注水剧”对“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的危害,“双方”指的是“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所填写的句子需紧承上句,所以排除掉A、B 选项,因为这两项都只是说对“播出方”的危害;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括号后的冒号及后面的话语,“提振一时,贻害无穷”是对“一剂鸦片”的解释,可见选D选项最恰当。故选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产业的良性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好作品说话,要取得国产电视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挤干‘水分’,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划线句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产业的良性发展”,而后一句“取得……”的主语应是“国产电视剧”,应在“要取得”前面添加“国产电视剧”;第二个问题是语序不当,“用‘干货’和‘硬货’扎扎实实赢得观众”中“扎扎实实”应放在“用”的前面。A项,主语缺乏,把“国产电视剧”放在“要取得”的前面;语序不当,“扎扎实实”修饰“用”,应放在“用”的前面。B项,主语缺乏,把“国产电视剧”放在“要取得”的前面。D项,语序不当,“扎扎实实”修饰“用”,应放在“用”的前面。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发布日期为五月初一。要求:注意通知格式,不超过110字。‎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答案】通 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舟赛之后,仍设水中捉鸭游戏。河中脖颈上缚红布条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特此告知。‎ 茶峒戍军政府 ‎××年五月初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应用文的能力。“通知”是一种常用的实用文体,撰写通知,要注意格式正确,内容明确,符合这种文体的用语习惯。要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关键是从语段中筛选有效信息。“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作为通知的目的,“赛船过后”是通知活动的时间。“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是本次活动的内容——水中捉鸭游戏。另外要注意格式的正确。“通知”两字在首行句中的位置,通知的称呼“茶峒军民人等”要顶格写,后面要有冒号。内容的最后要写上“特此告知。”右下角分行写上通知方“茶峒戍军政府”和日期。‎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0后四川女孩李子柒,桃花开了就酿桃花酒,枇把熟了就做枇杷酥,还能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会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从后院挖个芋头,水里捞条鱼,就是一顿美食。‎ 她在YouTube拥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巴西等各国粉丝735万。即使看不懂中文,他们依然不吝于在评论里表达对李子柒的喜爱。‎ 有人说: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 有人说: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是中国人的罪人。‎ 对此,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给“文化输出”加注新解 网红很多,但火到海外的很少,而能够像李子柒一样背负上“文化输出”重任的,更是前无古人。最近,关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话题在网络引发争论,也让李子柒更火了一把。‎ 李子柒是谁?一个来自四川的90后妹子、古风美食博主。凭借上百条短视频,她的微博粉丝超2100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超700万,几乎每条视频都有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聚集在她的个人频道下,尽管不懂中文,却仍然看得痴迷并送上无数赞美。‎ 其实早在三年前,李子柒就已经开始拍摄短视频了,人气不断攀升。彼时,大家赞叹于她灵巧的双手能变幻出各色美食,羡慕她过着桃花源一般的乡村生活,也被她的励志故事感动着。可一旦火到海外,还被打上了“文化输出”的标签,各种质疑就来了。‎ 有人说,李子柒的视频太假,展现的根本不是中国乡村的真实生活面貌。确实,镜头下的乡村显然是经过美化的,从家具、服装到日用品和一日三餐,都在质朴中透出几分古典的艺术之美。但在如今的短视频行业,这只不过是一个“古风美食博主”基本的创作修养罢了。谁又能说,视频里的山野、菜地、果园不是真实的乡村呢?而看起来什么都会做的李子柒,也确实为拍摄视频去特别学习了多种技能,即便她的手作有表演之嫌,但光看她干农活的利索劲儿和那双粗糙的手,就知道这造不了假。‎ 还有人说,李子柒在海外的走红是因为她展示了落后的农耕文化,迎合了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刻板想象。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农耕不代表落后,工业也不完全就是先进,李子柒的视频就是为介绍美食、宣传其个人品牌而做,并没有迎合海外的必要。‎ 那么,究竟海外网友为什么那么追捧李子柒呢?同为视频博主的“歪果仁研究协会”从外国人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会长”高佑思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吸引外国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它脱离了西方人熟悉的工业化语境,离大城市观众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相去甚远,“当人们处在高压力的生活下无法逃脱时,他们看到了李子柒,‘哇,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他认为,其实放眼全球,最动人的故事永远都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 所以,李子柒火遍海外,并不在于她讲述了多么独特的中国文化,而恰恰是她展现的生活方式让海内外观众都能产生共鸣。那种脚踏实地、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不仅使中国大都市里的焦虑人群心生向往,也同样抚慰着无数想要短暂逃避现实世界的外国观众。视频中所展现的浓浓亲情、劳动的价值、对自然的敬畏,也都能让观众共情。‎ 作为一个普通的视频博主,李子柒无需承担“文化输出”的重任。但她的走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倒是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长期以来,“文化走出去”一直是困扰文艺界的难题。而这个90后农村女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讲述了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世意义的个体故事,在不经意间实现了“文化输出”。可见,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非要用高铁、‎5G、英雄人物来说话,生动的个体、接地气的小故事,照样打动人心。‎ 李子柒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拍摄短视频的初衷是为了让城里人知道食物从哪里来,原生态的生活是怎样的。时至今日,估计她也不曾琢磨过如何进行“文化输出”的问题。这也提醒所有的创作者,跳脱那些空洞的说教,真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表达真实的声音和渴望,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是关于李子柒的事例,明显可见的是,对于李子柒,各国粉丝即使看不懂中文,都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自己对她的赞美和喜爱;至少从材料中来看,这种赞美和喜爱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从一个侧面来说,材料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网络走红现象。材料中的“有人说: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有人说: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和“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是中国人的罪人”,使得这个问题具有了理性思辨的色彩,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考生可以从支持、肯定的角度,分析李子柒现象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国际意义;也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探讨李子柒走红网络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李子柒用自己的力量做到了由内而外、让人感动的文化输出,她的视频输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曾经影响世界的那些文化,包含的是最精华、最珍贵的精神内核,这不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代表吗?而批判李子柒的人,恰恰是一种狭隘的思想。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种植始终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现在城市里享受的一切便利,大家吃的每一口大米饭,吃的每一颗新鲜蔬菜,不都是农民种出来的吗?李子柒展现出的农业文化,源于生活却又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让我们明白了田园牧歌的美好,让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这就是文化输出。‎ ‎【立意】“文化输出”网红也需担当;用传统和自然影响全世界;给“文化输出”加注新解;文化输出需要百花齐放;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传播,事半功倍;中国的地气才是征服世界的利器 ‎【结构】本文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引述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对于李子柒的走红,持何种态度?是宽容赞美,还是批评责备?然后,针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一是要讲透网红的积极效应,二是要具体分析李子柒带来的正能量表现在哪些地方;再采用反面论证,谈谈何为“不能代表中国”的“网红”,和李子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说服力。接下来要联系当今实际,论述“网红”的力量和作用,以及怎样的“网红”才能代表中国,才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最后,要重申观点,回扣题目,总结全文。‎ ‎【素材】(1)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关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2)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3)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4)敢于迎接挑战。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现在青年人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当然也有未知的风险,只有敢于挑战,经历诸多磨练,才能丰富阅历,懂得大国情怀与青年担当。懂得“振兴中华,吾辈之责任”,理解文天祥深沉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白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懂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怎样的责任与担当。大国青年,迎接挑战,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5)敢于担当使命。鲁迅先生说过,“能发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毛泽东在百年前发问“青年者我们的青年,社会者我们的社会,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做,谁做?”青年人更该如此,我们青年人承担着祖国的未来,我们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做到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睛】‎ 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