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 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 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 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 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 “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 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 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 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 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 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 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 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 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 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 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 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 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 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 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 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 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 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 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 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 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 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 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 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 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须的,是 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 人的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 念不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 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B.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 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 C.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 于物质享受。 D.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 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 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 B.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 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 C.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的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的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 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 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 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 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 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 光华! 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 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 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 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 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 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 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 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 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 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 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 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 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 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 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 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 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 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 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 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 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 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 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 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 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 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 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 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 里说起的话! (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交待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 B.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 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C.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而这一 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 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 5.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 校附近的菩提树林?(6 分) 6.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 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 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 “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 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 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 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貕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 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 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 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 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 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晏驾: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 /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 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 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 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 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宫, 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 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 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 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 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 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 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诗经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 jiē):鸡叫声。②夷:平,指心中平静。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 病愈。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 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B.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 C.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 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图景。 D.诗人的用词写景是讲究的,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 感觉;“潇潇”,则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暝,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1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5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3.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 氓为妻,多年来一直早起晚睡,忙碌操劳。 (2) 苏 轼 《 赤 壁 赋 》 中 用 比 喻 的 手 法 , 感 叹 生 命 短 暂 和 个 体 渺 小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愁后,表达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 年以来,这艘船 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 它又完成了历时 45 天、航程 6208 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在这里,重力和 ADCP 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 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 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 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 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 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 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 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 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 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 次的任务。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 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____________。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____________。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 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四、写作(5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流 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 达芬奇、莫奈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 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 请以“我的财富”为话题,选好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 数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 (3 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3 分)。 6.【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2 分),多人工栽植(2 分),让心灵与自 然契合(能滋润心灵)(2 分)。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1)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闭关的事情。 (2)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 诏不能让群臣进宫。 11.【答案】A 12.【答案】主要运用比、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惆怅 之情。 13.【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18.【答案】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