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龙海二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发展的产物。
宋代立国之初,即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终宋之世,未改初衷。这是宋代出版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宋太宗倡言:“夫教化之本,治乱之源,苟无书籍,何以取法?”可见,宋代出版业的发达,首先就是宋代重文政策的必然结果。
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宋代出版政策较之前代,也是较为宽容与自由的。宋代对出版业的政治管治,也主要限于时事政治、边事、国家政治内幕、伪书、党争中人之书籍等。总体而言,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是较为宽松的,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则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这也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原因。
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其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诸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从政府出版的角度考察,这一队伍又是宋代政府出版人力资源的主体。以宋代一国之官员队伍作为其书籍出版的人力资源库,岂有书籍出版不发达之理!南宋地方官还往往把校雠及出版图书作为美好政绩。王明清记载:“近年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文官制度促成了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并使得出版制度与国家制度一体化。国家政治及文化与书籍出版媒介实现了制度化联姻。文官制度也必然成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制度保障。
宋代扩大、创新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宋太祖积极倡导并推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以使“文治”政策推广到社会各个层面。这一科举理念不啻为科举史上的一次观念革命,打破了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为天下所有读书人平等地参与科举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政策层面上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普遍理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而且,中举入仕者一旦成为上述文官体系中的一员,则又以文官体系的因子显示出其对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在科举核心价值的带动下,宋代的整体教育及平民教育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宋代书籍出版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书籍出版也促进了教育发展,从而导致了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教育发展为书籍出版培养了一个持续的巨大的社会性阅读阶层与书籍消费群体。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为重要者,是教育的发展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会公共观念,而这一观念是书籍出版的教育主因。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崇尚文治,确立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这为宋代出版业发达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B、宋代出版政策和“文治”政策总体一样,都较宽容与自由,这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原因。
C、宋代科举理念打破了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在政策层面上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
D、宋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同时也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会公共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出版政策较为宽容与自由,但对涉及国家安全、军政稳定等方面的书籍出版还是有政治管治的。
B、宋代重文政策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文人官员,他们既是书籍著作者、出版者,也是书籍传播者、读者。
C、文官制度促成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也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制度提供保障。
D、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促使广大学子购买并阅读书籍,从而促进书籍出版和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毫无疑问与宋代奠定的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B、宋太宗认为可从书籍中取法前代教化之法、治乱之策,书籍是文治的本源;可见宋代重文政策促进了出版业的发达。
C、王明清记载的郡府“多刊文籍”说明南宋地方官往往把出版图书作为美好政绩,这间接促进了宋代书籍出版的发展。
D、宋太祖倡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让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而中举入仕,显示了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
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C、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加细腻和真实。
D、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表达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
6、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5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于翼,字文若。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之来,不过钞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①,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萧撝、王裛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翼言于帝曰:“撝,梁之宗子;裛,梁之公卿,今与趋走同跻,恐非尚贤贵爵之义。”帝纳之,诏翼定其班次,于是有等差矣。
明帝崩,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立武帝。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有诏起令视事。武帝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翼曰:“冢宰②无君陵上,自取诛夷。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陛下不使诸王,而使臣异姓,非直物有横议,愚臣亦所未安。”帝然之,乃遣越王盛代翼。
建德四年,武帝将东伐,遣纳言卢韫前后三乘驿诣翼问策。翼赞成之。及军出,诏翼自宛、叶趣襄城,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过秋毫无犯,所部都督辄入人村,即斩以徇。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隋开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数日,拜太尉。三年,薨于本位。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①麟趾学:北周学校名。②冢宰:即太宰,位次三公。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翼兄寔先莅此州 莅:来到
B、皆听预焉 听:听凭
C、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卑鄙:低微鄙陋
D、冢宰无君陵上 陵:侵犯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
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B、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C、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
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D、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
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于翼从政治军,宽严相济。担任渭州刺史,以诚相待,严守信用,施政宽容简约;率军伐齐,
所部都督擅自进入别人的村庄,当即被斩首示众。
B、于翼多谋善断,才能出众。凉、鄯、河三州被围,秦州都督派于翼前去援救,于翼力排众议,
拒不发兵;武帝伐齐之前,多次派人向于翼问计。
C、于翼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受命负责皇太子和诸王等相傅及以下官员的挑选工作,经他选
拔的官员,都受到民众赞誉,也深得当时舆论好评。
D、于翼数朝为官,颇受重用。明帝驾崩,于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拥立武帝;开皇初,于翼入朝,皇帝走下坐榻与他握手极欢,后又拜他为太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5分)
(2)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1—12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 中,写到自己刻苦求学并自得其乐,所以无视物质生活的贫乏,“ ”。
(2)《饮酒》中陶渊明用“ ”揭示了自己身居闹市却不闻车马喧闹的原因。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4)杜甫在《春望》中借“ , ”两句表明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使自己头发稀疏。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步,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B、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但有一点正在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C、要从多如牛毛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出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好文章,教材编写者,特别是教材的主编,必须是读书人和鉴赏家。
D、垃圾分类在实际推进中并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一边是从业者清运垃圾工作的简单粗放,难以形成合力。
E、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 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异路啊!
⑥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面对行业薄利,加盟商亏损,总部不能给网店利润等现实情况,民营快递企业已经面临新的拐点。
C、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D、受美国放言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消息影响下,上周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一度集体上扬,金价涨至数月来最高水平。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认证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 ① 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人脸识别 ② 看起来很先进, ③ 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破解并用来“盗刷”。目前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 ④ 适合于门禁等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 ⑤ 被盗,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这 ⑥ 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虽然
却
更
一旦
才
B
不过
即使
也
更
一旦
就
C
但是
虽然
却
只
万一
就
D
可是
即使
也
只
万一
才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①,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②,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③
20、 下面是“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湖北武汉)”会标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7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一位小学生的数学题答案火了起来,且看:
这显然不符合标准答案,然而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回答,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有的认为应得“满分”,“这个答案,孩子迟早能学会,暖心的好品德才更难得”;还有的认为“不能得分”,“数学是严谨的,错就是错”。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龙海二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1、 (3分)C(表述不准确,根据原文所述,应是“……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政策层面上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
2、 (3分)D(混淆关系,表述不严密。“书籍出版”和“教育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这导致了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发展。)
3、(3分)D(强加因果,原文“中举入仕者一旦成为上述文官体系中的一员,则又以文官体系的因子显示出其对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4、 A (A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5、 A D(B选项,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选项,新闻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会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6、①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②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③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④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共5分,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7、(3分)A(莅:治理)
8、(3分)D
9、(3分)C(“深得当时舆论好评”的是于翼。)
10、(10分)(1)(5分)(于翼)遇父亲去世守丧离职,服丧超过礼节,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评分要点:“父忧”“过”“为……所”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 (5分)元凶(首恶)铲除后,余党也应消灭。可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兄弟(至亲),况且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评分要点:“元恶”“殄”“间”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于翼字文若。孝闵帝登基,外任渭州刺史。于翼的哥哥于寔原先治理过这个州,很有德政。于翼又以诚心信义待人,办事怀有宽容简约之心,夷人华夏人感激喜悦,把他们兄弟比作大小冯君。当时吐谷浑入侵黄河以西,凉、鄯、河三州都被攻打围困,使者前来告急。秦州都督派遣于翼赶去援救,于翼不听从。下属都为此进言。于翼说:“攻城战术,不是夷人所擅长的。这次敌寇到来,不过是抢掠边境牧民而已。岂能在城墙外驻扎军队,长久进攻围困!抢掠而无所得,势必自行退去。辛劳军队前去(解围),也无法赶上。我揣测他们已经走了,希望
(你们)不要再说了。”几天后,消息传到,果然如于翼所料。
世宗很喜欢文史,建立麟趾学,有才艺学问的在朝官员,不分贵贱,都听凭参加。竟致于萧撝、王裛等人和低微鄙陋之辈一同成了学士。于翼向皇帝进言说:“萧撝是梁国的皇族子弟,王裛是梁国的公卿。如今和底下的人混杂在一起,恐怕不是崇尚贤人尊重爵位的道理。”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诏命于翼确定等级,于是学士有了差别。
明帝逝世,于翼与晋公宇文护一同接受遗诏,拥立武帝。(于翼)遇父亲去世守丧离职,服丧超过礼节,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不久皇上下诏起用他就职治事。武帝认为于翼有鉴别人才的能力,皇太子和诸王相辅及以下官员,都委托于翼选拔安置。他所提拔的人,都为民众所赞誉,当时舆论都认为他用人得当。
晋公宇文护因为皇帝把于翼视为亲信,心怀猜忌。改任于翼为小司徒,加授柱国。虽然表面上职位更高(尊崇他),实际上是疏远排斥他。等到宇文护被处死以后,皇帝召见于翼,派他前往河东捉拿宇文护之子中山公宇文训,并代宇文训镇守蒲州。于翼说:“冢宰目无君王,欺凌皇上,自取灭亡。元凶铲除后,余党也应消灭。可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兄弟,况且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陛下不指派亲王,而指派身为异姓的臣子,不仅会遭到人们的肆意议论,愚臣也心有不安。”皇帝认为他的话对,就派越王宇文盛代替于翼。
四年,武帝将要东征,派纳言卢韫先后多次乘坐驿车前往于翼那里询问计谋。于翼赞同这件事。等到军队出征,诏令于翼从宛、叶二城出发,向襄城推进,十天之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所部都督擅自进入别人的村庄,当即被斩首示众。百姓因此欢欣喜悦,投奔的人如同归家一般。
开皇初年,于翼进入朝廷,皇帝从坐榻上下来和他握手极为欢乐。几天后,于翼被任命为太尉。三年,在本任上去世。
11、AD(选对一项3分,选对两项5分。)(A.律诗是近体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2、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13、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心远地自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4分)A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多如牛毛:形容多得数不清。含贬义,多用于形容厌恶的对象或平凡的、不稀有的对象。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15、(3分) B(①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此处符合语境。②负隅顽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此处使用错误。④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此处使用错误。⑤云泥异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语句中没有“地位相差悬殊”之意。⑥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此处符合语境。)
16、(3分)B(A不合逻辑,应在“视为”前加“被”字,在“主席”后加逗号;C.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后加“的要求”三字。 D.句式杂糅,应将“受……影响下”改为“受……影响”或“在……影响下”。)
17、C(A语序不当,应为“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B表意不明,应删去“自”;D成分残缺,“补偿”后面加“机制”)
18、(3分)A(①转折语气明显,用“然而”或“但是”。 ②不属于假设,不能用“即使”,要用“虽然”。③根据前面,用“却”。 ④用“更”更符合实际,用“只”过于绝对。⑤用“一旦”,表示有可能,符合语境;而“万一”则常用于主观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的非常态事件。⑥用“才”,表示在前面“盗刷”的基础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风险”。)
19、(6分)示例:①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 (“共同性”答成“共性”“同一性”;“稳态性”答成“稳定性”“规定性”“静态性”也可给分) ②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 ③语言走向了诗化(每点2分,超字数的话酌情扣分)
20、(7分)示例:图案由青年、和平鸽、水波等元素构成。(3分)腾飞的“和平鸽”象征和平。(1分)水波象征两岸一衣带水,互融共通。(1分)青年昂首并肩,伸展双臂,寓意两岸青年携手共创和平,共享共赢。(2分)(答出要素,3分。寓意解说,4分。超字数的话酌情扣分)
20.(60分)写作提示:
一个小学生错误却充满童真与爱意的答案引发了众多的议论。这些看似矛盾的议论其实都指向“教育”这个近年来备受争议甚至诟病的话题,引发我们对“如何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学生”等问题的思考。写作时,不能脱离“小学生”这一特定对象的实际,空泛谈论“教育”等问题。
立意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从“不能得分”角度看:(1)要从小培养严谨、科学的态度;(2)要有规则意识。
从评“满分”角度看:(1)对小学生而言,品德(爱心、善良、孝顺等)培养重于知识学习;(2)教育不能刻板,方法要灵活。
从整体角度看:(1)既要培养严谨态度(科学精神、求真意识等),也要培养良好品德(仁爱情怀、向善美德等);(2)理性评判,不以感情影响认知;(3)伦理教育与科学教育应区别对待,不可简单置换。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