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12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27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敛裾(jū) 玳瑁(dài mào) 潭柘寺(zhè) 义愤填膺(yīng)
B. 肄业(sì) 葳蕤(wēi ruí) 独角戏(jiǎo) 吐哺(fǔ)
C. 猗郁(yī) 踟躇(zhí zhú) 一椽破屋(chuán) 体无咎言(jiū)
D. 伶俜(pīng) 袅娜(niǎo nà) 梵婀玲(ē) 妖童媛女(yuà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本题B项应是肄(yì)哺(bǔ)C项应是踟蹰(chíchú)咎(jiù)D项应是袅娜(niǎo nuó)。故答案为A。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致 自缢 漫骂 对现诺言
B. 芰荷 弭谤 蜕变 责无旁贷
C. 溘死 訾詈 戳子 束之高搁
D. 修姱 饴误 班驳 息列索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识别字形正误。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A项丰——风 漫——谩 对——兑;C项搁——阁;D项饴——贻 班——斑 落——罗。故答案为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计较,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B. 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C. 最近,金融、地产、汽车等行业纷纷爆发裁员危机,一叶知秋,未来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D. 为了参加“国之声”合唱比赛,我班文娱委员精心设计了不少演唱方法,虽屡试不爽,但同学们仍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排练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A项属于形近误用,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语境中老师不是认为有错字病句正确,而是认为是小事,没放在心上,应改为“不以为意”,A项错。B项属于褒贬误用,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形容非常勤奋,多为褒义,本题应用贬义词,B项错。D项望文生义,屡试不爽:多次试验也没有差错,褒义词,而本题当做“总出现问题”用了,D项错。C项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使用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成语误用常见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敬、谦词误用、语意重复、语境不合、褒贬误用、近义混淆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是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C. 近年来,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D. 这种建筑具有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使利,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否定不当。删去“不足”“不当”;B项,成分赘余,“责无旁贷的责任”成分赘余;D项,成分残缺,“具有……”后缺少成分。
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B成分赘余,选项D成分残缺。故选C。
5.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B. 风来花底鸟语香。
C.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A项,在笛声中仿佛看到梅花飘落,化听觉为视觉,是通感手法;B项鸟语为听觉,用了“香”字描写鸟叫声的清脆美好,化听觉为嗅觉,是通感手法。C项写荷塘上的月色,是视觉,转化成了名曲这一听觉,是通感手法。D项没有修辞手法。故答案为D。
【点睛】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B. 固前圣之所厚 固一世之雄也
C. 渐见愁煎迫 府吏见丁宁
D.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A项“适”分别为“女子出嫁/依照”;B项“固”都是“本来”;C项“见”分别为“表被动/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D项“谢”分别为“辞别/告诫”。故答案为B。
7.下列句子中“相”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见常日稀 ②儿已薄禄相 ③及时相遣归 ④好自相扶将 ⑤还必相迎取 ⑥会不相从许 ⑦蹑履相逢迎 ⑧登即相许和 ⑨不得便相许 ⑩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A. ①⑩/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⑩/②/③/⑤⑥⑨/④⑦⑧
C. ①⑦⑩/②/③④/⑤⑥/⑧⑨ D. ①⑦⑩/②/③④/⑤/⑥⑨/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相”①⑩解释为“互相”;②解释为“相貌”;③解释为“偏指一方,我”;⑤⑥⑨解释为“偏指一方,你”;④⑦⑧解释为“偏指一方,她或他”。故答案为B。
【点睛】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1、语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联想推断法5、邻字帮助法6、成语对应法7、古今比照法8、字形推断法
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汝岂得自由
B. 可怜体无比 便利此月内
C.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D. 便可作婚姻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A项“至于”古义:到;今义:放在下一句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B项“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 同情人家;“便利”古义:就认为吉利;今义:方便。C项“蛾眉”古今义都指眉毛,代指美女;意义完全相同。“几何”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D项“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故答案为C。
【点睛】古今异义的类型: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
、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 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9.选出“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
B. 信而见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D. 渐见愁煎迫 时穷节乃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本题考查“见”的一词多义。A项都是“见面”,B项都“表被动”,C项都是“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D项分别是“表被动/通‘现’”。故答案为D。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 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 “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 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
;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 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祸之身,乃亡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10. 下列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B.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 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C.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 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D.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中划线句
解 说
同类句
A.
求妇人宜子者进之
定语后置句,即“求宜子之妇人进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即幸于春申君
被动句,“于”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谨舍而言之楚王
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
空自苦无人之地
D.
恐祸之身,乃亡去
宾语前置句,意为“担心自己遭受祸患”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园心机深重,他处心积虑地把妹妹送给春申君,又因妹妹生育了太子,得以掌权。
B. 春申君昏庸,听信李园的劝说,将其怀有身孕的妹妹献给楚王,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C. 朱英洞察危机,劝春申君尽早除掉李园,并表示愿意自己出手帮助春申君解决问题。
D. 春申君不听良言,认为李园是个软弱的人,不会对自己不利,最终就死在李园手中。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
(2)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我被您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
(2)李园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来灭口, 这件事在国都略有些人知道。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春申君,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后十七日”为时间状语,应断开;“楚考烈王”为人名,作主语,“卒”为谓语,“楚考烈王卒”结构完整,应断开;“李园果先入”意为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句意完整,应断开;“伏死士于棘门之内”中,“伏”作谓语,“死士”作宾语,“于棘门之内”这一介词短语作状语,结构完整,应断开;“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意为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春申君,句意完整,前后应断开;“斩其头”的主语为上文“园死士”,意为斩下他的头,结构完整,应断开;“投之棘门外”中,“投”为谓语,“之”为宾语,“棘门外”作状语,结构完整,应断开。故本句断句为“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与B项相符。故答案为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共包括六大类,分别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和标志,再与选项进行对照判断。本题D项,前句句意为: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无特殊句式。后句句意为: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灵验的。宾语前置句。两者不为同类句。D选项解说不正确。故答案为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听信李园的劝说”错误。根据文章第一段“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可知,是李园的妹妹在劝说春申君。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故答案为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幸”:被宠幸。“诚”:果真,如果确实。“重”:尊贵地位。“进”:进献。(2)中“泄”:泄露。“骄”:骄横。“阴”:暗中。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 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舍 人,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迟到 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 回的时间。”春申君问道:“聘礼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春申君的 宠幸。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 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 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 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 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 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 谁也不知道。我被您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 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 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春申君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家来, 严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便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 幸她,于是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楚王器重李园,于是李园参与 朝政当权。
李园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来灭口,这件事在国都略有些人知道。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 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 期而至的人呢?”春申君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 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幼的国 君,因而代他掌握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等君王长大再把大权交给他,不就是您南面
称王而据有楚国?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福。”春申君又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
朱英回答道:“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 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祸。”春申君接着 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 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春申君听了后说:“您要放弃这种 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友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进 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
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春申君,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那个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E. 本诗雄浑壮丽的语言,缠绵哀怨的气韵,足以诠释李白高雅华贵的精神气质和追求。
15. 有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14. BE 15.
(1)辅弼天下,建功立业。开篇运用起兴的手法,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引出作者的伟大志向。(2)不慕名利,功成身退。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引出作者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五选二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结构、情感、语言的鉴赏。B项“末照”指余辉,“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E项 “雄浑壮丽的语言,缠绵哀怨的气韵”错,应是朴实洗练的语言,充沛悠然的气韵。故答案为BE。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以及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对诗歌有个全面的理解把握,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把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理解,还要联系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或抓关键词句直接感受情思。此诗开篇首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由此引出作者的人生理想。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衰色减。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粉身碎骨也不悔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感情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这一点。
【答案】 (1). 其叶沃若 (2). 其黄而陨 (3). 明明如月 (4). 何时可掇 (5).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 岂余心之可惩 (7). 涉江采芙蓉 (8). 兰泽多芳草 (9). 羁鸟恋旧林 (10). 池鱼思故渊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提示语是“分别”“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衰色减”,注意“陨”字;(2)中提示语是“比喻”“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注意“掇”字;(3)中提示语是“粉身碎骨也不悔改”;(4)中提示语是“形象雅洁、感情纯洁美好”;(5)中提示语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注意“羁”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平的冬季
郁达夫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季节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地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一九三六年五月廿七日
1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写散文要寓情于景,客观纯正的写景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但本文不是借景抒情的文章。
B. 文中有些话和《故都的秋》近似,如“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但是本文的意境不如《故都的秋》深沉、邈远。
C. 《故都的秋》对北平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深沉、凝重的爱。而本文运用真实自然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留恋和深彻肺腑的亡国之恨。
D. 郁达夫写北平的冬季,运用白描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北平的冬季景象,充分传达出北平冬季的精神品质,做到了形神兼备。
E. 本文与《故都的秋》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写出了一个满怀抱负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中的苦闷心境。
18. “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9. 由“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可知,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丰富、深沉的,试简要概括。
【答案】17. CE 18. 住屋使人温馨安逸;雪天屋外生活最富情趣;冬宵适合看书,写信,回忆和闲谈
19. 作者对北平的冬季情有独钟,无比眷恋;同时,北平的沉沦境况也在作者心里投下了抹不掉的阴影,从中透露出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但本文不是借景抒情的文章”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借景抒情的文章。B项,“但是本文的意境不如《故都的秋》深沉、邈远”错误,“深沉”指深而不外露,“邈远”,深远,比较本文和《故都的秋》可以发现,本文的已经更为深沉和邈远。D
项,“郁达夫写北平的冬季,运用白描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北平的冬季景象”错误,从文中来看,郁达夫对北平冬季的描写“细腻真切,深邃优美”。故选CE两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梳理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考生先要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即“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在第一段的最后,这也就提示了筛选信息的区域,即在下文,分析下文可知,本题的信息区间在第二、三、四、五段,考生梳理概括这几段的段意即可解答本题。如第二段“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如第三段“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第四段“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第五段“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主题,分析和评价文章观点和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由‘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可知,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丰富、深沉的,试简要概括”,这就要求考生要在文中勾画出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短语和句子,再根据文章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评价,另外,本文和《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有紧密的联系,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在文章的结尾,而作者用来作为“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的是上文自己在北平的经历和感受,从上文来看,作者用细腻真切的笔触勾勒出北平冬季的景象,抒写自己内心真切的感受,如“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我们在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他对北平冬季是无比眷恋的,是情有独钟的;但是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和下面的写作时间来看,北平的现实境况让作者担忧,在作者心中投下了阴影,作者最后的这句“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思。
【点睛】写景抒情散文主要借文中的景象来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写景抒情散文常常借助对景物的描述来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文中的警句,篇末的结束语,“物”的形象。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却往往答不上来,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①__________。读书的无效和无聊,不过如此。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对不爱读书的人,②__________;而对爱读书的人,③__________。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笫二本书”。
【答案】 (1). 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 (2). 我劝他多读书 (3). 我劝他要少而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借以确定句子的句式和内容要点。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这样的读书人”指的是“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却往往答不上来”,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说这样的读书人“没有知己、没有深交”;第二处,前面说“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这是作者的观点,“对不爱读书的人”,作者自然要劝他“多读书”;第三处,“而对爱读书的人”,则应是有选择的读,即要求“少而精”,因为后面说“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书桌上不要出现笫二本书”。
21.下面是一封邀 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
贵校校庆将于 6 月 15 日~20
日举行。我们鼎力邀请各位领导、老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参加。届时,您会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欣赏到优美的舞姿,聆听到悠扬的琴声。这里充 满着智慧的火花,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更是放飞梦想的蓝天。母校在召唤,孩子在期待,同行在相邀,我们期待您的惠顾!
2018年5月10日
八一中学
【答案】(1)贵校—我校 (2 )鼎力—诚挚(3 )聆听—听到 (4)惠顾—光临
(5)将结尾的“2018 年 5 月 10 日”“**中学”交换位置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1)“贵校”是对对方学校的敬称,此处用来称自己的学校, 不得体,应改为“我校”。(2)“鼎力”,大力,一般用于表示感谢对方的支持或帮助,此处用于自己,不得体,可改为“诚挚”。(3)“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此处指让对方听到,不得体,可改为“听到”。(4)“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此处用于请嘉宾来自己的学校,不得体,可改为“光临”。(5)邀请函的落款应先写发函的人或单位,后写时间,应将结尾的“2018年5月10日”“**中学”交换位置。
六、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隅”的意思是:“角落;靠边沿的地方。”城市中,有这样的“一隅”:安静的书屋,幽僻的胡同,街角的咖啡店,高楼林立中的小桥流水……也有那样的“一隅”:逼仄的小屋,不起眼的地下通道,简易的工棚,冷清的故居,钟鸣漏尽时的医院……城市中更有这样的人,他们居于一隅,或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或放眼宇宙,洞悉物理;或沉默无声,抵御奋争……人们在各自的一隅中上演着不同的人生悲欢故事。
请以“城市一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和追求。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城市一隅
冬天,寒风刺骨,我外出买了东西就赶紧往家跑去。我在大街小巷里飞奔着,巷子里只有稀稀散散的几个身体硬朗的中年人。
一棵高大的枫树下,放着两张被冻得吱嘎叫的小矮凳。一张上面坐着个老奶奶,饱含岁月沧桑的皱纹爬上她的额头,两鬓花白,一缕缕银发写下无数温情;另一张上坐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女孩,脸颊冻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得老大,呆呆傻傻的样子。
我好奇地停下了脚步,搓着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祖孙俩。老人在弯腰洗衣服,不几下就要立起来拧拧自己的腰,然后递给女孩一个微笑,女孩也笑,傻傻的笑。老人又弯下腰去,继续洗起来,不时微微地咳嗽几声。“这该多么冷呀!”我喃喃着,加快了搓手的速度。
“咳,咳,咳…咳,咳,咳!”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她不停地用手拍打着胸口,仍是无济于事。手中的肥皂掉在了水盆中,溅起一阵水花。
女孩急得跳起来,小板凳一下被掀翻。她一下子冲到老人背后,两个拳头使劲地往老人背上敲,或许她认为用力越大,奶奶就越快好。但这样终究是不行的。
“用这么大力,不怕把人敲出病来吗?!”我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恐慌。我准备冲上去帮她一把,但就在这时,老人的咳嗽停止了。
老人的脸,因剧烈的咳嗽而泛起了红晕,显得更是慈蔼。女孩却突然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起来。老人赶紧把她搂在怀里,替她抹干泪水,然后又唱起歌来,那歌我叫不出名字来,只是听了十分温暖。
唱着唱着,老人却又低头抹起泪来,女孩“咿咿呀呀”地一阵乱叫,挥舞着手要给老人抹泪。
“是奶奶对不住你呀!是奶奶对不住你呀!”老人不停地喃喃,泪水也如涌泉不停地往下落。
祖女俩就这样在寒风中相互依偎在一起许久……
老人坐下继续洗衣,女孩继续在一旁傻傻地看。就当我准备离开时,一位中年妇女小跑着回来了。
“妈!您怎么又在洗衣服?!”她吃了一惊,连忙跑过去扶起老人,“不是说好了我回来洗吗?您身体不好,天又这么冷……”
“没事,我身子骨还硬朗!”老人边起身边说,“你天天在外面赚钱给她治病,已经很累了,回来了,就好好休息一下吧!”
“妈,孩子的病您放心,我们会想办法!”妇女扶着老人往一栋矮破的平房走去,又向女孩招招手,示意她过来,“倒是您,要注意身体呀……”妇女转向女孩,“你冷吗?手都冻红了,快,跟奶奶进屋去!”
女孩突然抓起妇女的手,给它吹气,似乎想让它变得更温暖,更柔滑些。
妇女望着她,眼里挂上了一袭泪帘……
我满揣着感动回家了,你呢?
行生感,感于行。走过每一角落,感动每一瞬间。——后记
【解析】
【详解】本题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类命题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我们既要把握材料的内涵又要结合所给的命题吃透文题本身,来确定立意和写作重点。从题目的角度来说,“城市一隅”中“城市”是个范围限制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发生在城市中的事件。“一隅”也是一个范围限制词,把写作的范围由城市缩小到到了“一隅”。从材料表述的内容中可知,“一隅”里发生的事情是写作的重点。写作时首先要选定一个特定的环境,可以是温暖舒适的书屋、咖啡店、花店等;也可以是寒冷破旧的老屋、地下通道、工棚等,只要是城市中的一个角落就可以。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会存在哪些人呢?这些人在这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他们居于一隅,或松花酿酒,或春水煎茶、或放眼宇宙,洞悉物理、或沉默无声、抵御奋争……人们在各自的一隅中上演着不同的人生悲欢故事。把这些人生悲欢故事展现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在具体写作的时,要写成记叙文,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和追求。叙事要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要有细节描写。立意要积极向上。
参考立意:
1、城市一隅,安静而美好的角落,不必忙碌追逐,简单就是幸福
2、城市一隅,还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伸出温暖双手,共同打造和谐幸福的中国
3、城市一隅,有无数平凡而普通的建设者,奋力拼搏,共筑中国梦
可用素材:
1、在这小巷里,似乎连时光都只沉浸那在这古老的音韵之中,失去了抹去一切记忆的能力,也忘记了流逝。这世界蓦地静了下来。其实生命就该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在这城市的一隅,还有这般世外桃源。原来,那遥远的古城并不遥远,也没有在时光中走丢,她还在那里,一直在那里,只要你转过街角,穿过喧嚣,回过身就可以遇见。
2、头一抬,内心震撼。一对父子漫步在街头僻静的一隅。那个孩子身着一件暗灰色破旧背心,头发脏乱不堪,更显眼的是他浑身湿透。在孩子旁边,有一个中年男子,应该是他爸爸。男人穿着一件肮脏的背心,脸上分不清是灰还作文http://Www.zUoWEn8.coM/是泥,散发着恶臭。他手提一个“书法家”牌编织袋,一脸颓唐、凝眉暗恨,仿佛是在慨叹为什么让儿子过得如此坎坷。我看着男孩,心中升起无限怜爱。
3
、有一种职业,需要起早贪黑;有一种职业,决不能嫌弃垃圾的恶臭;有一种职业,整天打扫这城市,毫无怨言……这,就是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虽然清洁工是极其普通的职业,但却蕴含着大家很难发现的美好品德、高尚品质。
可用结构:采用片段组合式写法。开头描写城市的美好,繁华,便利。镜头一,清晨的城市街头,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镜头二,寒风凛冽的城市街头,快递小哥微笑着给顾客送货。镜头三,烈日炎炎的工地上,建筑工人挥汗如雨,为城市建设着高楼大厦。结尾呼应开头,城市的美好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为城市、为国家而努力读书,将来也加入这城市建设者的行列。
【点睛】①精心选择感人事例;既可以叙述一件事,也可以叙述几件事而以某件事为主;既可以虚构,也可以依据实事而融入想象、联想②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防行文现出直线化的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