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 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春雪 ‎ 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各家回来的年轻人,又陆续离开了家。村里并不太富裕,这些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需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打拼。过年的那几天,倒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也是村里年轻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落寞的时候。‎ 李老汉吃过了午饭,在自家门槛上坐着,朝着不远处的小路上张望了很久,扭过脸来,从腰间解下旱烟袋,用柴火点着后,“吧唧吧唧”地猛抽了几口,缓缓吐着烟气。抽了一会儿,又呆呆地望着家门前的洋槐树,望得出神。树是他年轻的时候种上的,那年春天,儿子刚出生,他心里头高兴,兴冲冲地跑到集市上,挑了棵最好的树苗种在了门前的空地上。以前,他一有空就来给它浇水,可现在,他皱着眉,瞪着树,突然骂了一句:“瞎长这么高,有啥子用!”‎ 他火气突然上来了,把脸强扭过去,眼眶不觉湿润了。于是站起身来,轻轻把门带上,蹒跚地沿着小路走了出去。村子里很安静,天也晴朗得正好,阳光从那些尚且光秃秃的树枝上投了下来,奇形怪状的影子交织了一路。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燕子从南方回来,在李老汉头顶的天空轻快敏捷地飞过。李老汉这才想起这几日自家房檐下也多了一个燕子窝呢,白天雏燕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以前嫌吵,现在的他,习惯了这吵闹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周围静得可怕,让人发慌。路的尽头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欢声笑语和耳畔的风声糅合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李老汉望了望孩子们,又望了望田野的尽头,他的面容舒展开来,扭过头去,又轻叹了一句。‎ 李老汉已经七十六岁了,老伴是前年初春走的,老伴刚走时,李老汉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一般,虽然他拼命像以往那样,一天一天地过,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那一阵子,他拼命地干活,干活,心里只想着:“我这把老骨头了,累死也就算了,也好陪她一起走啊!”索性李老汉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身体还算硬朗,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 天已经不早了,太阳的余辉染红了西边的云彩,嬉戏的孩子早被爷奶叫回了家中。李老汉慢慢地往回赶,走到家门口,他忽然听到院中传来说话的声音,像是儿子的!李老汉裂开了嘴,激动地推开了门,蹒跚地走进院子里,四下里张望着。但是一个人也没有,他慢慢地低下了头,推开了灶房的门,坐在灶台前的小凳上。‎ 年前腊月廿八,李老汉也是像今天这样坐在小凳上,准备生火做饭。邻居家的小张突然过来,说是他儿子从省城打来电话,等着李老汉去接。李老汉一听,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赶了过去。那天晚上,天阴沉沉的,看不见星星。李老汉从小张家出来时,突然飘起了雪花,不一会,黑蒙蒙的夜色里多了一层亮晶晶的银白。方才的电话,让他整整半年的希望全部落空。“娃他爸,啥时候回来呀?”“大,这边活太忙了,俺们就不回了,强强寒假作业也多,不用挂念我们,这边过年管吃管住,工资还比往常多,给你汇了两千块钱,你在家……”李老汉在雪地里缓缓地走着,雪花落了他一身,他头顶上的银发全部变成了白色。来到门前那棵洋槐树下,他再也撑不住,扶着树,豆大的眼泪从眼眶中滴落,落到树脚下的雪地上,渗进了泥土中。他叫这棵树“怀根”已经三十多年了,因为他的儿子也叫“怀根”。‎ 他踉跄地来到堂屋,拿出那只他亲手糊好的风筝,上面是小燕子的图案,可爱无比,神采奕奕。李老汉轻轻抚摸着,突然双手一松,任由风筝飘下。风筝在空中徘徊了很久,轻轻地落到了地上。‎ 门前的雪一直在飘着,门前的那颗洋槐树的枝干,悄然无声地被雪覆盖。选自《名家散文》‎ ‎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笔触细腻而生动,叙述了李老汉盼望儿孙回家过年却希望落空的故事,情节简单,平铺直叙。‎ B.文中写李老汉的儿子“怀根”春节不回家过年,这表明以“怀根”为代表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和父辈有很多家庭矛盾的社会现实。‎ C.小说开头写村庄,着力突出它的“静”,折射出当前农村凋敝衰败的社会现象;写李老汉,突出他“孤独落寞”,折射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削弱的现实。‎ D. 本文以“春雪”为题,但第六段、第八段才提到“雪”,特别是第八段的“雪”显得荒谬唐突,可见作者行文布局缺少条理性。‎ 5、 小说中的“李老汉”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写“春雪”有什么用意?请从标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的角度中选择三方面加以探究。(6分)‎ (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是太空来物。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航天育种”。 ‎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选种。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种子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必须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13-14%。每份搭载种子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公斤的量,每次一百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诱变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使植物产生各种基因变异。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诱导其“变”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下地。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因为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这个过程很漫长,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有很多人疑惑于这个问题。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即使没有上太空,种子的基因在地球上也会有变化。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科学工作者研究显示,即使是太空飞行回来的当代种子,也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 材料二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三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育种方面,三个国家各有特色。目前美国航天工程育种工作计划主要涉及在种质创新、药品生产、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采矿等几个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是探索太空生命生存条件。俄罗斯的研究重点则是空间植物栽培研究,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了豌豆的连续世代循环栽培,以及成功种植超矮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 自1987年以来,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先后13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5次利用飞船及多次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的2000多种品种的种子,涉及到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已进行的项目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绿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棉花、烟草、香蕉、莲子等经济作物;油菜、番茄、黄瓜、甜椒、西瓜、甜瓜等蔬菜作物;曼陀罗、兰花、玫瑰等花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牧草,人参、甘草等中药材。  比如说,经卫星搭载处理后获得的博优721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大面积亩产量达700多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优质、高产的水稻华航1号、芝麻新品种航芝1号、食用菌太空金针菇等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普遍欢迎。同时,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创造了一批目前利用传统育种手段难以获得的罕见材料,如特早熟小麦、特大粒莲子太空莲3号、特大粒红小豆突变系等,将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  ‎ 航天育种是个接地气的行业,已经有多个地区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收益。早在199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就与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将白莲种子送上太空,以提高白莲的产量。2002年、2004‎ 年又先后开展了第二、第三次航天搭载,先后选育出太空莲、星空牡丹、太空娇容等一批白莲新品种。自此,广昌白莲具有了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颗粒大等特点,其中太空莲36号品种平均亩产量提高到80—100公斤,比常规品种高出一倍多,使莲农经济效益增长了一倍以上,目前已成为我国白莲产区的主栽品种。‎ 可见,航天育种的研发与应用,有很大的空间。就社会经济效益而言,航天育种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材料三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航天育种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并不容乐观。 ‎ 从航天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而是在保证其它任务成功的前提下,“顺便”搭载一下航天育种材料,我国仅在2006年发射了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 ‎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缺乏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有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不管有没有力量和条件,“赶时髦”进行航天搭载,低估了航天育种工作的难度,选择搭载的农作物品种和材料素质不够高,导致经卫星搭载诱变后,又经历4-5年定向选择后育成的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缺乏竞争力,选育不出好的种质材料,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大大浪费了资源。  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航天育种企业,仔细探究发现,其中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他们从国内外找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种,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利用老百姓对“航天品质”的信赖,从中获利,这些企业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  ‎ 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长期不断地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7、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航天育种对搭载上天的种子数量、质量都有严格要求。 B. 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 C. 太空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植物种子产生基因变异。 D. 航天育种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种子都生成优质的基因。‎ ‎8、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着重于将改良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B. 得到国家有规模、有计划的大力推动。 C. 以花卉、药材的品种改良为主要方向。 D. 在育种和实践应用方面都看到了成效。‎ ‎9、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简要概括出其中的三条。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阳卧             通“佯”,假装 B. 为吏长于决狱       监狱 C. 吏捕讯之           审问 D. 明年,麦禾大稔     谷物成熟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B.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C.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钱冶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 钱冶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了台阁。‎ C. 钱冶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D. 钱冶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仕途不顺而叹息,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10分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 ‎(2) 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遣兴 ‎ ‎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C.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D.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5、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6分 (一)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 __,___ ___。”两句写了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白居易《琵琶行》开篇以“___ _ __,___ ___。”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 _ ____,‎ ‎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城市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存在“面子”和“里子”_______的现象。主干道干净整洁,逢年过节还会张灯结彩。但有的时候,背街小巷的管理现状却并不_______,路口的垃圾有没有清理干净,大量的共享单车有没有挤占人行通道,能不能有个不受噪音干扰的安静夜晚……这些街头巷尾的“细碎小事”,关系居民切身利益,关系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开始重视此前被忽视的小街小巷的环境治理,深受百姓所欢迎和好评。 ‎ 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水平,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城乡环境,北京市丰台区持续开展了环境卫生清洁日和清洁周活动,(        ),每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清洁周”。活动时,参与者分成5组,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摆放共享单车,有人负责清理垃圾……社区面貌因此_______。“经过整治,修好的街道不仅更平整,还装上了路灯,走路更安全了。”居民刘明对政府的小街小巷的改造工程_______。‎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的环境也需要每个人为之奋斗。从小街小巷开始改善城市面貌,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城市会越来越宜居,中国会越来越美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表里不一    尽善尽美    涣然冰释    赞不绝口 B.秀而不实    尽如人意    涣然冰释    交口称誉 C.秀而不实    尽善尽美    焕然一新    交口称誉 D.表里不一    尽如人意    焕然一新    赞不绝口 17、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自从全国不少城市开始重视此前被忽视的小街小巷的环境治理,深受百姓所欢迎和好评。 B. 全国不少城市都开始重视被忽视的小街小巷的此前的环境治理,受到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C. 自从全国不少城市开始重视此前被忽视的小街小巷的环境治理,受到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D. 全国不少城市都开始重视此前被忽视的小街小巷的环境治理,受到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把“清洁日”定为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B. 把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定为“清洁日”。 C. 把每周的“清洁日”定为最后一个工作日。 D. 把每周的一个工作日定为最后的“清洁日”。‎ 19、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6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交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________________ __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不超过80字。 5分 四、作文(6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 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 章。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2019.5‎ ‎1、C 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 ‎2、A A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故A错误。‎ ‎3、B ‎ A强加因果。“所以”说法不当。 C“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与原文不符,原文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 D“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4 C A.“情节简单,平铺直叙”错.情节设置很讲究铺垫伏笔,起伏跌宕.B.没有体现家庭矛盾.D.分析有误.春雪的出现,是作者精心的安排,不是没有条理.相反,第8段的春雪结尾,暗示了主题,这场雪没有给李老汉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反而是满怀的希冀变成难言的凄凉.故选CE.‎ ‎5、①内心孤寂惆怅。小说中李老汉心里孤独落寞才沿着小路走了出去。第一段中直接叙述“村里年轻人最多时,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寂寞的时候。”‎ ‎②重情,深爱家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并且想累死去陪老伴;李老汉整整半年都希望见到儿子和孙子,早早地给孙子糊好了风筝。‎ ‎③坚强,有苦全自己扛,不愿求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拼命地干活,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自己内心极度思念儿孙,却不找人倾诉,独自出门。‎ ‎④能干,手巧。李老汉能糊风筝,并且会画出可爱无比,神采奕奕的小燕子图案。‎ ‎(任答3点即可)‎ ‎6、(6分)①标题:春雪既指春节的雪,也暗指李老汉每逢春节压在心头的“雪”,春节儿孙不回家的烦心事压在李老汉心头,如雪一般凄冷。‎ ‎②人物形象:春雪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烘托出一个孤寂落寞的空巢老人形象。‎ ‎③情节设计:将眼前与过去勾连,现实与幻觉交织。年后李老汉出门所见是现实,儿子出生时种槐树、妻子死后是过去,听到儿子的说话声及尾段的雪是幻觉。这样写使情节有波澜,富于变化。‎ ‎④主题:春雪暗示主题。春雪原本是春节的雪,“瑞雪兆丰年”,但这场雪未必给李老汉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反而是满怀的希冀变成难言的凄凉。借春雪反映当前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迫于生计,传统的过年回家“团聚的意识越来越淡漠,村里老人孤独寂寞,唯有思念陪伴的社会现实。警醒我们重视乡村衰败,乡村传统文化消弱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答出三点就可得六分)‎ ‎7、B  “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太绝对,也不符合事实,原文“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是太空来物”。 8、C  本项无中生有,原文有关内容为“涉及到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并没有说以花卉、药材的品种改良为主要方向。‎ ‎9、①加强对全社会各方面的知识普及,使民众了解航天育种的特点及优势.‎ ‎②积极研发和培育中国自己的优质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③建立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使航天育种更加持续、稳定.‎ ‎④建立自己的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⑤加强企业监管,打造和保护中国航天育种的自主品牌.‎ ‎10、B ‎ B项中“狱”是“诉讼案件”,“决狱”是“判决诉讼案件”的意思。故B项错误。 ‎ ‎11、D文中“辞”字要紧随着“文”字,“文辞”在一起,所以排除A B两项。文中“以资其学问”是母亲“躬织”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与“尝躬织”断开,这样就可以排除D项。‎ ‎12、B项中“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 ‎13、(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 ‎(“故”“遗”“自免”“诚”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 ‎(“不肖”“白”“以此”“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钱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因病死在家中,享年五十二岁。‎ 钱君从小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家境贫穷,他的母亲贤惠,曾亲自织布来供给他学习。每天夜里读书,母亲为此吹灭蜡烛来阻止他,钱君假装睡觉,等到母亲睡了,就又起床读书。州里举荐为进士第一名,参加礼部考试成绩优秀,考中甲科。为官擅长断案,历任六县,都有善政。‎ 潮州自从五代时,刘氏(指刘隐建立的“南汉”政权)欺凌残害百姓。钱君治理海阳多年,回归本业的百姓有一千多户,从此海阳升为大县。潮州某大户人家失火,查寻火源来自某家,官吏逮捕审问这家人,这家人喊冤不认罪。太守刁湛说:“案件非钱君不能审判。”钱君询问大户,找到引发大火的床脚,查验这只床脚,怀疑是乡里仇家的东西。于是带领下属进入仇家,取来床后,折断床脚一比较,都对。仇人立即服罪说:“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钱君当天就让某家出狱,将仇人绳之以法,全州人都称赞他英明。‎ 他辅助治理宣州时,多次判决重大案件,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钱君审判。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说:“政事不能玷污您,您应当凭借文章居于高位。”想要推荐他的文章,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凌策就死了。当初,宣州官府每年从泾县买茶,让钱君主管这件事。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凌策死了,钱君叹息说:“世上没有了解我的人了!”‎ ‎(钱君)在麻城,因为茶税每年增加五倍,于是升任为著作郎。金堂过去多盗贼,钱君用编制伍、保的方法登记百姓,观察他们的出入,凡是做盗贼的,允许他们的同伙告发来赎罪,盗贼于是平息。恰逢甘露降落那个县,第二年,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小麦一根茎上分五支丫,谷子一根茎上长五支穗,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所致,称它们为“钱公三瑞”。钱君感叹说:“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的呢!”县里百姓给钱君建立生祠。如皋的百姓不从事农业生产,把盐业当做生计。钱君说:“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于是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用石来计算高达四十五万石。钱君在如皋,时年五十岁。有人叹息他仕途不通达,他说:“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蔡文忠公担任御史中丞,多次向引荐钱君做御史,适逢钱君去世。钱君平生所写文章三百多篇,名叫《晦书》。‎ ‎14C 综合分析此题各选项可知: ‎ 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 15、(1)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2)饥寒交迫,度日艰难。(3)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的生活。‎ ‎1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 D 表里不一:指外部和内部不一致。秀而不实:比喻人虽有才能而终无结果。根据语境,这里应用“表里不一”。尽如人意: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根据语境,这里应用“尽如人意”。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涣然冰释: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根据语境,这里应用“焕然一新”。赞不绝口: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交口称誉:指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根据语境,这里只有一个人,应用“赞不绝口”。‎ 18 D ‎ A项,介词淹没主语,删除“自从”;句式杂糅,删除“所”。B项,语序不当,把“此前”放到“被忽视”的前面;C项,介词淹没主语,删除“自从”。故选D。‎ ‎19B本题根据后文“每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清洁周’”句式对称原则可确定。故选B。‎ ‎20【答案】A处,小王:“(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处,小王:“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21【答案】​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 ‎22作文 首先要注意“得”前面的限定语:“学习时”“成功后”“失败时”,这三个限定语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学习时”),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诸如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态度方面的问题.其次,为了防止学生以材料为纲而拼凑成文,只要求学生写其中“一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 如果写第一“得”,是写学习时要沉得住气,如记叙学习时沉住气的表现或具体做法(如能拒绝诱惑,能心无旁骛,能放下包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等),或论述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沉得住气的原因、意义等;人生在世,必须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 如果写第二“得”,是限定在“成功后”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讲“弯得下腰”,第“二得”实际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对待成功的问题,“成功后弯得下腰”可以理解为“不过分沉醉于暂时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仍需‘弯得下腰’继续前行”,或成功后不能自负、自傲,甚至功劳独揽,否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弯得下腰,告诉我们处世要低调,要学会忍耐.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如果写第三“得”,是限定在“失败时”,论述为什么要“抬得起头”,或阐述如何“抬得起头”,或记叙“抬得起头”的表现即可.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自信.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 参考立意: 对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1.学习时沉得住气--沉稳. ‎ ‎2.成功后弯得下腰--谦逊. 3.失败时抬得起头--坚强. 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