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6-04 发布

广东省连平县忠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忠信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 ‎ 考试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表达题)和第Ⅱ卷(阅读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表达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点缀(duō) 掂(diān)量 喝彩(cǎi) 酣(hān)睡 B.袅娜(nuò) 斑驳(bó) 踱(duò)步 参差(cī)‎ C.回溯(sù) 璀璨(càn) 萦(yíng)绕 吐哺(bǔ)‎ D.暧暧(ài) 阡(qiān)陌 脉脉(mò) 澄(chéng)江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 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C. 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 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斓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们俩一个是无人理会的孤独者,一个是人见人厌的捣蛋鬼,现在同病相怜,玩到一起了。‎ B. 班主任事无巨细,每件事都要过问,真是锱铢必较。‎ C. 你家庭并不富裕,花钱却大手大脚,你还是身临其境替父母想想吧。‎ D. 他一向逆来顺受,自己无所事事,还总是惹父亲生气。‎ ‎4.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下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的。‎ B. 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 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C. 其实,在“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 D.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6.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最受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史上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8.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 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 ‎ ‎“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籍”,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次年7月,时过境迁,学校才让他出洋。 ‎ ‎1946年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 ‎ 作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 ‎ 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这一点很重要。”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 ‎ 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费称赞他的性格是“牛皮筋”,“屈不折,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费视他为活词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词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 ‎ 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 ‎ 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费孝通说潘光旦“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 ‎ ‎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罪名”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 ‎ 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6月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 ‎ ‎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 ‎ 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 ‎(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 ‎ ‎10.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 ‎ B.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为我们再现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C.潘光旦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文人雅士的情调 D.为支持李大钊领导的 “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潘光旦参加了“同情罢考”,并拒绝写悔过书,甚至牺牲出洋机会也据理力争。 ‎ E.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与后文在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为学者,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 ‎ ‎11.文中提到潘光旦“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他的“人文情怀”的,请简要分析(5分) ‎ ‎12.本文在介绍潘光旦的同时,多次引用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等人的话,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5分)‎ ‎ 三、文言文阅读(30分)‎ 课内阅读鉴赏 阅读下文,回答13-15题。(12分)‎ 赤壁赋 (节选)‎ 苏轼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3.下列各句中“卒”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3分)‎ A.卒莫消长 B.卒起不意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卒惶急无以击轲 E .而卒葬之 ‎14.下列各句中“适”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3分)‎ A.始适还家门 B.适得府君书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处分适兄意 E.少无适俗韵 ‎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 ‎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 ‎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 ‎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2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文,完成21—22题。‎ ‎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下列对原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是化用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之句,描写的是一幅太平景象。‎ D.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2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5分)‎ 五、名句名篇(8分)‎ ‎(1)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静女》)‎ ‎(4)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5) ,水不厌深。 ,天下归心。(《短歌行》)‎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六、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因尽责而快乐,青春的责任 ,责任时时刻刻都在。责任是双向的。责任是一种心态,生命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责任,你有何感想和思考。‎ 要求: ‎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忠信中学高一年级半期考试参考答案(语文)‎ 1. C(3分)‎ ‎2. A(B中“缅”应作“湎”;C中“尽”应作“烬”,“卓”应作“灼”;D中“掂”应作“惦”)(3分)‎ ‎3. A(3分) 4. B(A搭配不当,C两面对一面,D语序不当)(3分)‎ ‎5.A(“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间的逗号改为顿号)(3分)‎ ‎6.(5分)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7.C 8.B 9.A(各3分)‎ ‎10.(5分)AE 解析:试题分析:A项“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错,而是“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E项“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错,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表现出他的爱校如家,严守校规,不徇私情。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了他对学生的爱护。‎ ‎11.(6分)答: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为人处世、做学问两个方面(2分)‎ 为人处世方面:①潘光旦是仁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② 他爱校如家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③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亦师亦友。④忧国忧民,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答出任何2点2分)‎ 做学问方面:①新人文史观,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②有文人雅趣。将书房命名为 ‎“葫芦连理之斋”。③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答出任何2点2分)‎ ‎12.(6分)①侧面烘托(1分)突出了传主的精神和性格特点,表达对他的钦佩。如闻一多,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说明对他十分敬佩;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说明他知识渊博,成就卓著。(2分)‎ ‎②增强传记文学的可信性,真实性。使作品生动,增强文章感人力量。(2分)如用钱伟长的话再现史实,费孝通费“将他拥入怀中对传主坎坷命运的惋惜,表现朋友真挚情谊,(1分)‎ ‎13.BD(BD通“猝”,突然;A项,到底;C项,士兵;E项,死。)‎ ‎14.DE(DE项,适应、适于;A项,嫁人;B项,刚刚;C项,用、享有。)‎ ‎15. (1)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3分)‎ ‎(2)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3分)‎ ‎16.D(宗,归顺,归附)(3分)‎ ‎17.D(前“以”:因为;后“以”:把。)(3分)‎ ‎18.A(其中,今义:指定的内容中的一部分;古义:在它的中间。)(3分)‎ ‎19.B(“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有错,应是“连糟糠都难得吃饱”。)(3分)‎ ‎20.(1)翻译参考后面译文,得分点:于是(在这个时候)1分,盍(何不)1分,句意1分 ‎(2)翻译参考后面译文,得分点:若(像)1分,洁行(保持高洁品行)1分,句意1分 ‎21.A(本诗描绘田园风光用的是白描手法而非夸张手法。)(3分)‎ ‎22.(5分)这首诗运用了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1分),描绘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胜似“世外桃源”乡村美图。首先整体地勾勒了一下住房条件,然后描绘了静谧安宁的景象: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好一个居住环境;夜幕降临,村落渐远,炊烟四起,心中的田园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似的梦幻之中;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其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雄鸣于桑树之顶,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诗人早点起来欣赏新的一天(3分)。诗人通过写景抒发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归园隐居的闲适之情。(1分)‎ 五、名句名篇(8分)(各1分)‎ ‎(1)哀吾生之须臾 (2)携来百侣曾游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4)伏清白以死直兮 (5)山不厌高,周公吐哺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离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 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