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26 KB
  • 2021-06-04 发布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牡东部地区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牡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①__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②_____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义,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③__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有民魂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④______(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⑤__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 ‎1.依次填入文中①一⑤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钟大吕 星火燎原 而是 ‎”。‎ 衍化 B 九鼎大吕 薪火相传 更是 ‎。”‎ 衍化 C 黄钟大吕 薪火相传 而是 ‎。”‎ 演绎 D 九鼎大吕 星火燎原 更是 ‎”。‎ 演绎 A.A B.B C.C D.D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为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D.那些精巧的技艺、瀚浩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并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和合”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从宇宙观、天下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责智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选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合”万物一体的理念滋养出中国人充满智慧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B.“和合”理念强调人与万物同为一体,因此世界诸多要素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发展。‎ C.“和合”以人与万物并行共存为理念,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 D.“和合”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追求天下大同、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先总说“和合”理念对中国人的影响,结尾段则照应标题,指出其在当今时代的价值。‎ B.文章主体部分阐释“和合”理念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从宇宙到天下,再到社会,最后到个人道德,带有明显的层递性。‎ C.文章引用了很多经典语句,丰富的理论论据以时间为序,有利于阐释“和合”理念的形成、发展、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D.文章标题即中心论点,结尾进一步指出“和合”理念可以为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深化论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它与“和合”理念中天人合一宇宙观一脉相通。‎ B.充分吸收“和合”理念的精华,并将之与当代相结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世界各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C.“诚信、友善”属于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继承了“和合”理念道德观中的与人为善等道德准则。‎ D.人与人有差异,国与国有不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在文明交流中的具体体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7.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C.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9.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我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別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B.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铺垫。‎ C.“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的心理。‎ D.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埋下了伏笔。‎ ‎1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2.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宋史》,有删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 D.‎ 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 ‎14.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 B.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 D.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 B.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C.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但谏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② 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友鹤图 ‎(明)唐寅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 ‎1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 ‎18.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洪府当地渡口布满大船,经济繁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鹏鸟可以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挡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李密家里福分浅薄,人丁不兴旺。‎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21.北宋有三位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了大胆的“变革”请分别概括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变革”的主要成就。每点不超过10字。‎ 词至柳永一变,他把词从深闺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闺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平民;他采纳市井新声,因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还开创了慢词长调,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苏轼是柳永后对宋词进行变革的全能“天才”,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逐步诗歌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被称为北宋词“集大成者”的周邦彦,精通音律,词格律严谨,把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格律发挥到了极致;内容上,他能融合诸家长处,使词雅俗共赏。‎ 内容上 形式上 柳永 ‎①使词市井化(或平民化)‎ ‎②‎ 苏轼 ‎③‎ ‎④‎ 周邦彦 ‎⑤‎ ‎⑥‎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有人说: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我们是在不怕的教育氛围中成长的。‎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明确标点符号的用法,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九鼎大吕”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此处形容“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应填写“黄钟大吕”。“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星火燎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 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根据语境“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应填写“薪火相传”。第三空,根据前句的“不是”一词来看,后句与前句应为取舍关系,故填写“而是”较恰当。第四处,为直接引语的句末标点,所以句号应该放到引号的里面,“衍化”为演变而产生质的变化的意思,"演绎"为铺陈、表现的意思,根据后半句的“内核从未改变”可知, 第五处填写“衍化"不恰当。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根据下文语境是“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所以将“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放到后面与下文衔接最紧密,由此可排除答案A项与D项;根据关联词“既……也”为固定搭配,同时“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为并列关系,山此可排除C项。故选B。‎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原句有多处语病:一处是“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存在搭配不当之语病,应该改为“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一处是“成就了动力”存在搭配不当之语病,应该改为“成为了动力”;一处是主客颠倒,应该改为“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故选D。‎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A ‎5.C ‎6.B ‎【解析】‎ ‎4.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和合’理念强调人与万物同为一体,因此……”强加因果。从原文看,“世界诸多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万物同为一体”的结果。‎ C项,“‘和合’以人与万物并行共存为理念”概念混淆。从原文看,“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而非“并行共存”。‎ D项,“‘和合’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追求……”张冠李戴。原文是“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丰富的理论论据以时间为序,有利于阐释‘和合’理念的形成、发展、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分析错误,从原文看,理论论据并未全然依据时间顺序,同时也没有提到“和合”理念的形成和创新。‎ 故选C。‎ ‎6.‎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世界各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世界各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故选B。‎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7.B ‎8.B ‎9.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解析】‎ ‎7.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从材料一第一至五段中看出,“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指善行、处世、自然简朴,不是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创新以传承为本”“创新以需求为基”“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创新以创举为功”原则。‎ 故选B。‎ ‎8.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概括有误,材料三的表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故选B。‎ ‎9.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从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中医药具有代表性,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材料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可看出,它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点睛】‎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0.C ‎1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用“按”“脱”“盖”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 “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等极具方言特色的语言,拉近了徐向前与麻其老人的距离,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一面。‎ ‎12.①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木桶”叙事写人,“木桶”贯穿全文始末。‎ ‎②展现人物形象,通过“送木桶”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还木桶”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 ‎③揭示主旨。揭示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解析】‎ ‎10.‎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困惑”错误,徐向前早知道是麻大爷送的,后文给铁桶的情节可以验证。故选C。‎ ‎11.此题考核分析小说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小说中的描写一般有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语段中“按”“脱”“盖”属于动作描写;“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属于语言描写,分析效果注意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效果还要看用词等,句中“哈”“拉拉呱”具方言特色,便于拉近人物之间的距离,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平易近人。‎ ‎12.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从结构看,“木桶”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写了“看上木桶——送木桶——拒绝——飞来木桶——还铁通等事件,“木桶”贯穿全文始末;从人物的塑造看,通过麻大爷“送木桶”,士兵“还木桶”塑造了马大爷知恩图报,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围绕“木桶”的一送一还,反映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点睛】‎ 分析某物象在文中作用的题目要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 ‎13.D ‎14.C ‎15.A ‎16.①不久夏竦为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于是)以他为左右侍从。‎ ‎②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 ‎【解析】‎ ‎13.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 句中,“封”是动词,宾语是“庆国公”,“仁宗初”是时间状语,应单列,在“初”和“封”之间断开,排除AC两项;“兼领”意思是“兼任”,与前面“为”共用一个主语,中间不用断开,这就排除B项。‎ 故选D。‎ ‎1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户部……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解说错误,接待外宾是礼部的事务。‎ 故选C。‎ ‎1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分析错误,夏竦没有“以身示范”,原文的表述是“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 故选A。‎ ‎16.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潜”,偷偷地,悄悄地;“雅”,素常,向来;“左右”,在旁边侍候的人,这里是“以……为左右”。‎ ‎(2)“每”,每逢,每一次;“但”,只;“临督”,过来督促;“始”,才。‎ ‎【点睛】‎ 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夏竦资质明敏,喜好读书,从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到佛老之书,无不通晓。写文章,典雅修饰华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景灵宫建成,升礼部郎中。‎ 后二年,移邓州,又徙襄州。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仁宗即皇帝位,夏竦升任户部郎中,移任寿、安、洪三州。洪州习俗尚鬼,多女巫男巫蛊惑百姓,夏竦搜索部中得到一千多家,敕令返归农业,毁掉其祭祀祠堂,以之报告朝廷。诏命江、浙以南全部禁绝。‎ 夏竦智才过人,急于升官,喜欢交结,纵任方术,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值太后临朝,他曾上疏请求参与编修《真宗实录》,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以他为左右侍从,于是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夏竦向来意在朝廷,等到委任以西部边事,很是犹豫观望,又几次请求解除兵权。改判河中府,移任蔡州。庆历年中,召用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相上奏章论列:“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曾经出巡边地,把侍婢安排在中军帐下,几乎导致军队叛变。元昊曾悬赏得到夏竦首级者给钱三千,他为敌人轻视侮辱如此。现在又任用他,边地将要解体了。而且夏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合不来。吕夷简害怕他的为人,不肯引为同列,辞官隐退后,又推荐夏竦来消除历来的怨恨。陛下专心政事,首先任用胸怀欺诈不忠的臣子,何以求得治理呢?”‎ 夏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于一时,朝廷大典策书屡次让他执笔。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到晚上用手指画在皮肤上。有文集一百卷。他任州郡长官有治绩,喜欢制作条条框框,在闾里立保伍之法,致使盗贼不敢显露,但人们苦于苛烦骚扰。治军尤其严格,敢于诛杀,倘若疾病死丧,抚慰很周到。曾经有龙骑士兵戍守边地,群起剽掠,州郡不能制止,有人秘密报告夏竦。当时夏竦在关中,等他来到后,召见士兵诘问,诛斩几乎将尽,军中大震。他的威严方略多类此。‎ ‎17.B ‎18.①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②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③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 故选B。‎ ‎18.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①“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表达自己与鹤相伴,不追名逐利的淡泊心志。‎ ‎②“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歌颂鹤的洁白情趣,说自己与它如同朋友一般,体现作者的高洁志向。‎ ‎③“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与鹤的相伴,“月下”“松阴”等景物衬托出诗人高洁的志向;“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借鹤的昂藏志向,表达自己品性高洁,不追名逐利;也反映出对“鸡群”(追名逐利的小人)的不屑。‎ ‎【点睛】‎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简析: ‎ 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阳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和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 诗歌译文:‎ 名利悠悠却都不能羁绊身心,这清闲的一身只与仙鹤相适宜。 ‎ 怜爱它一身雪白和我真匹配,对着它清癯的身影就如同至交好友。 ‎ 我在月下吟行,多亏它来作伴。我在松阴下睡醒,爱它的追随不离不弃。 ‎ 每日养成昂藏的志向,不和鸡群混同一体,卓尔不群。‎ ‎19.舸舰弥津 青雀黄龙之舳 背负青天 而莫知夭阏者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舸、舰、舳、夭、阏、祚。‎ ‎【点睛】‎ 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②绣花要一针一线,说的是扶贫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③绣花是个慢功夫,说的是扶贫是一项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步步为营。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题目已经给出比喻论证定义,以及仿写的例句。答题时找出文段中的比喻论证,然后仔细分析仿写的例句“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句式,根据仿写的句式对找出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文段除了“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是比喻论证外,还有“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也是不予论证。句①的句式是“绣花……,说的是扶贫要(是)……”,仿照该句式,对找出的两个比喻论证进行分析即可。‎ ‎21.①开创慢词长调;②“以诗为词”(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③开创豪放词风;④融合诸家之长(或使词雅俗共赏);⑤使词的格律更严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解析语段,弄清语段结构,理清语段层次,提取语段的中心。‎ 本题要求写出柳永、苏轼和周邦彦三位词人在内容和形式变革上的主要成就,第②处要求写柳永形式上的变革,“他还开创了慢词长调,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这句话表明柳永形式上的变革,可以得知变革是“开创慢词长调”。第③处要写苏轼词在内容上的变革。第④处写苏轼词在形式上的变革,“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逐步诗歌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这句话表明内容的变革,可概括为“以诗为词”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表明苏轼词在形式上的变革,可概括为“开创豪放词风”。最后两处⑤⑥要填写周邦彦在词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被称为北宋词‘集大成者’的周邦彦,精通音律,词格律严谨,把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格律发挥到了极致”这句表明在词的形式上的变革,可概括为“词格律严谨”;“内容上,他能融合诸家长处,使词雅俗共赏”表明在词的内容上的变革,可概括为“融合诸家之长(或使词雅俗共赏)”。‎ ‎【点睛】‎ 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22.敬畏星空 遥观这一方冷薄如墨的苍穹而遐想织女,立于这夏夜的夜空谛听蛙鼓鸟啾,欲乘风归去,看玉兔捣药青娥碧海青天寂寞心……‎ 如今,灯晃如豆,兴意阑珊,长夜无眠时起身望月,惟见黑云压抑,浓黑如墨,暗下反思,在我们只顾脚踏实地步履匆匆的今天,何曾在仰望星空时记起初时星空予我们的馈赠,怀揣些许感恩,残存对在星空的丝缕敬畏?‎ 溯源那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的时代,自然给予人类蒙昧的初始,于自然感恩的人类对这星空怀有的敬畏与生俱来,祖先在皎皎月色下辛勤劳作。日升而起,日落而息,这片星空才得以存于深邃,养于旷远。然工业革命的开始亦始于这星空的灾难,云烟缭绕,大肆砍伐,填湖造田,以改造我们的世界,征服我们的星空。然而星空岂能俯首称臣。‎ 进而先觉的人们倡议领导呼吁不断,在那“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流的灯光中,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伸手不见五指。于此同时,却又有多少人家灯火通明?“限望令”的尴尬之下是商家日益增长的盈利,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仅距失败一步之遥。人们踏步前进的呼吁由此看来从末达至真正意义上的实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遥想尚待长远。由此,我们不过是在蒙头蔽耳忘源丢本地前进,对星空之敬畏又从何而来?‎ 童年的晨钟暮鼓中最忘怀的是卡通人物躺在繁星遍布的山坡上佯数星宿,但如斯场景,已然压碾成书余疏影,留人细味;张潮《幽梦影》有云:“见雪想高士,见花想美人,见山水想得意诗文,”今之众人,见雪想打的,见花想摘撷,见山水想世界末日。星空自古赋予文人骚客几多诗情画意,然而这几分雅致脱俗却随我们对星空的敬畏消逝而逝去,早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之上,一篙独去,无复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精致玲珑的时代。‎ 现代科技的发达缩短了时间,凝固了空间,让你我她对星空的距离不再,敬畏不再,忽略了这些微笑渺茫的讯息穿越几万光年抵达我们的视线。秋雨先生说:“由山川阻隔的距离是一种绝望,由水道阻隔的距离是一种忧伤。”距离拓长了遥远,模糊了“绝望”“忧伤”望距离还在,对星空的敬畏,还在。‎ ‎【解析】‎ ‎【详解】‎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敬畏,禁忌,成长,君子,所止。‎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由三则小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解析材料需仔细阅并逐层分析其含义,寻找逻辑交叉点。‎ ‎①有人说: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我们是在不怕的教育氛围中成长的。‎ 提炼要点:现代的人缺少敬畏。‎ ‎②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提炼要点:君子应怀敬畏。‎ ‎③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提料要点: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三则材料是众人对“敬畏”的不同看法,交叉点为“敬畏”。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是根本。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敬畏的对象,学生可自行填写。‎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写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议论文即可。‎ ‎【立意】‎ ‎①敬畏生命。‎ ‎②敬畏自然。‎ ‎③敬畏法律。‎ ‎④敬畏法则。‎ ‎【素材】‎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源远流长的,所以要把这短暂的生命投放在这个源远流长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所以在生命未完成时都要为人民服务。‎ ‎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生命的长度是用时间来计算的,但是生命的价值是用你对社会所付出来计算,所以要想你的生命价值越大,那你对社会所付出的就要越多。‎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白白地度过时光的人,有用的时光很快就会没有,那时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谁只要或在这个世界上,谁就要珍惜好没一寸的光阴。‎ ‎4、浪费时间的人是说明他还不懂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生命的全部价值是时间,要想珍惜生命就要珍惜好时间——即使是每一秒钟。‎ ‎5、鲁迅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地延长了人的生命。节省时间,那就是把人有限的生命更有效地延长。寿命就是时间,如果想要寿命延长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节省时间——节省一秒,寿命就会延长一秒。‎ ‎6、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阿萨吉奥利。如果你心中没有宽恕,那你的心中只会有仇恨和报复。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宽恕而只有仇恨和报复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 ‎7、泰戈尔曾说,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我们只要为社会、为人民献出生命,才能在人民心中得到另一个永远不死的生命。这告诉我们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就会在人民心中生出另外一个的你。‎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敬畏星空”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 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