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制定的区域。‎ ‎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题无效。‎ 第 I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有没有可能,让艺术 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徐渭的葡萄图、《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杂花图长卷》都让人精神陡然一震。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B.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在画幅中表现艺术家身心状态,能让人们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 C.徐渭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并把凄厉的人生经历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D.原济与朱耷心理状态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因此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2、下列有关朱耷绘画悲剧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朱耷绘画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明确延续着徐渭的画风。 B.朱耷绘画悲剧意识与他的人生遭遇有关,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C.朱耷绘画悲剧意识表现为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连孤独的鸟、怪异的鱼都好像躲避在画幅之外 D.朱耷笔下的鱼鸟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看起来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描绘的是一种异己的重要场面,很难让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 B.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画风,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味,反而获得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美 C.朱耷笔下的鱼鸟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这种“审丑”的画风与拉斐尔、罗丹和梵高是相近的。 D.朱耷原济都是明皇室后裔,但朱耷与广阔自然的接触深入度不如原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①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②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让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③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④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⑤‎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⑥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⑦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⑧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⑨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⑩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⑪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⑫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⑬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⑭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4、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B.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C.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5、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剪纸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即保护和培育这种大众文化生态,支持开展剪纸活动的习俗和社会实践,让剪纸传统及其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 (摘自项兆伦《用大历史观看非遗》) 材料二: 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统计情况 类别 数量(项)‎ 省份 数量(项)‎ 民间文学 ‎66‎ 云南 ‎79‎ 民间音乐 ‎72‎ 新疆 ‎69‎ 民间舞蹈 ‎90‎ 贵州 ‎63‎ 传统戏剧 ‎13‎ 内蒙古 ‎53‎ 曲艺 ‎17‎ 青海 ‎42‎ 杂技与竞技 ‎18‎ 西藏 ‎41‎ 民间美术 ‎31‎ 四川 ‎39‎ 传统手工技艺 ‎61‎ 湖南 ‎25‎ 传统医药 ‎13‎ 广西、吉林 ‎24‎ 民俗 ‎96‎ 甘肃 ‎15‎ ‎ (改编自肖远平、王伟杰《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 材料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遗保护传承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自下而上”的。我国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多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非遗虽然被称为“遗产”,但又不像别的已经“固化”的遗产,它是仍然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传统,也许已经老迈,却不是朽木;也许已见式微,却从未消亡。对于这样活着的文化,在新的时代应有新的内容,非遗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保护传承的另一条线索是“自上而下”的。随着对非遗的重视,国家的政策、财政的资金为非遗的保护、传播、传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除了政府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西方的圣诞节之所以风行于世,就在于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符号,圣诞歌和圣诞礼物的仪式营造,都成为商家“圣诞大餐”的内容,既调动起人们参与的兴趣,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用好网络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摘自杨文博《民间工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 材料四: 首先,互联网可以为民间工艺提供广泛的销售平台。互联网的链接功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销售平台的建立——‎ 使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实现无时空障碍的沟通。其次,民间工艺线上推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线下体验机会。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商业思维。再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摘自张玉玲《活态传承需全民参与》)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关键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B.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C.非遗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因此新时代非遗也应有新的内容。‎ D.在非遗保护中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积极地引导,并且尽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剪纸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传承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B.材料二显示,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中类别、省份等层面的分布都不均衡。‎ C.非遗虽然仍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但是缺乏生命力,在新的时代难免消亡。‎ D.政府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是非遗保护传承中最重要的力量。‎ E. 西方的圣诞节因为借助了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所以成了世界的节日。 9、结合民间工艺与互联网结合的做法,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在互联网时代非遗如何做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宝之官司叙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拜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 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 ‎ 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徇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节选自《魏书·张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 B.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除、举、封等,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擢、拔等。‎ C.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建元”。‎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皇上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善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5分)‎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绿”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虽漂泊异乡愁情。‎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ƒ杨绛女士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碎,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④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举国上下弹冠相庆。“天宫二号”翱翔天外,标志着中国载入航天进入空间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⑤再回首,穿过岁月的重重幕帐,透过吉光片羽一样的古代名人家书,我们能看到其背后悲欣交集的人生历程和向上向善的谆谆教导。‎ ‎⑥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她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Aƒ④ B、‚⑤④ C、ƒ⑤⑥ D、ƒ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友谊的小船、洪荒之力、小目标……这些网络流行语,描述了今年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集体记忆,刷屏程度令人惊叹。‎ B.艰苦奋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他暂时可能富有,仍是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C.两会期间陈肇雄表示,自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工信都将会同有关部委扎实落实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推动网络建设进程。‎ D.中国商务部和菲律宾贸工部3月7日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中菲经贸联委会,会上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B.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C.新居落成,明天乔迁,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光临。‎ D.拙作《凤凰山传奇》新成,瑕疵一定甚多,此将文稿寄您一份,敬请不吝雅正以盼。‎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2个字。(6分) 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式,①____, 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②____。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③____,从而在这个空间里大有作为。‎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全民阅读要形成一种氛围。全民阅读开展起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都会成为精神文明程度很高的人;阅读又能增加创新力量,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阅读书籍属于高雅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①全民阅读不一定使国民都会成为精神文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①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真相,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 ③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 6、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有头脑,有爱心,敢于牺牲的监工形象。 ①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 ②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枪口之下。 ③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 ④他舍己为人,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 ‎7、A 8、BE 9、①建立社交平台,加强交流等;②借助电商线上推广,线下体验;③精准定位,找准传播人群。‎ ‎10、B 11、C 12、B 13、(1)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 (2)张蒲属于谋臣之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 ‎14、BC 15、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16、(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万里悲秋常作客 ‎17、C ‎18、C ‎19、D ‎20、 ①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 ②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③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1、 (2)全民阅读不一定使国民都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全民阅读不一定使国民都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因果颠倒。原文最后一节中是这样的:“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由此可知:原济是因为“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所以原济与朱耷心理状态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要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在阅读题中,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人物心理、处境的原因等多方面。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因果颠倒,不对应等。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题干内容,在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时,要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例如选项D项因果颠倒。 2、试题分析:C项原句“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该句意思是说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进残山剩水中。 3、试题分析:C项他们相似的地方不是审丑,而是通过画幅内容表现自我,而非画异己的东西。 文章第一节说“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该句是说中国画家在用绘画表现自我方面与欧洲艺术家相似,而不是审丑相似。‎ ‎18、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描述与流行语搭配不当,描述与集体记忆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把“尽管”放到“他”后面。D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中菲经贸联委会”中的“的”改为“了”。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B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19、试题分析:A项,“不耻下问”是敬辞,不能用于学生对老师请教。C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得体。D项,“请您务必”证据生硬,应将“务必”删除。‎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分析可知,“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理解有误;C项,无中生有,“找回逃走的工人”理解有误,原文是说“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D项,“语言妙趣横生”理解有误,本文语言平实。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中情节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用于烘托人物和深化主题。结构方面,用于推动情节。在内容上,可结合着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作答;在结构上,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组织答案。读后可知,正是因为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结合几个“如果”的内容分析可知,才让小说中以往的真相得以揭示,托可可夫斯基的人物形象也得以弘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日记本的扉页内容“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分析可知,还表现出了小说的主题。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从其对待工人们的真实态度上来看,如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可得出外表残忍内心善良的形象。从救卡尔的事件中,可得出他充满了智慧;从他保护工人的角度,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可得出其忍辱负重。结合文本内容“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分析,他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吧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如本题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有头脑,有爱心,敢于牺牲的监工形象。‎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四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A项“关键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于文无据,原文说从六个方面加以判断,并无谁更关键的信息。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选项B考核图表分析,其余选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A项,“传承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分析错误,原文意思是说在公序良俗规范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C 项,“在新的时代难免消亡“分析错误。从“非遗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可知这一论断错误;D项,“是非遗保护传承中最重要的力量”分析错误,文中缺乏依据。 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文中的重点句子“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用好网络传播工具”“首先,互联网可以为民间工艺提供广泛的销售平台”“其次,民间工艺线上推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线下体验机会”“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概括出“建立社交平台,加强交流等”“借助电商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精准定位,找准传播人群”等要点。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吏民”“其道”。名词做宾语的:“官军”。动词一般作谓语。动词作谓语“惧”“诳惑”。固定句式“然后”。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前面,主语省略时,副词大多在句首,如:“今”“又”“必”。所以选B项。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中称作“建元”错误。应称作“改元”,建元是纪岁历年的开始。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中“于是向皇上报告”错误。文章第二节说“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闻。”意思是他向道生报告,道生以为很有道理,详细地向皇上报告。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喻”:“劝告”;“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是定语后置句,译为“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坐”:“无罪”。 第二句关键点:“屡”:“多次”;“为”:“担任”;“称首”:“第一”。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参考译文: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原名谟,后来改为蒲。汉代太尉张延的后人。父亲张攀,担任慕容垂的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廉洁正直著称。张蒲年轻时有父亲的风范,略微涉猎文史,以端正谨慎被赏识,担任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的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平定中山,慕容宝的旧官被任用的,多数降了品级。太祖对张蒲的名声早有所闻,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天兴年间,因为张蒲清廉谨慎行为方正,升任东部大人。后来授任为太中大夫。太宗即位后,被任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与决断刑獄诉讼,不接受私下请托,号称公正。 泰常初年,丁零翟猛雀逼迫官民入白涧山,图谋反叛。诏令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前往讨伐。道生等打算直接用军队攻打,张蒲说百姓之所以跟从猛雀,并不是出自内心,而是被威胁逼迫,勉强服从他罢了。现在如果直接用大军攻打,官民虽想重返善道,却无路可走。又惧怕诛杀,一定聚集势力抵抗朝廷的军队,然后入山倚仗险阻,欺骗迷惑无知的百姓。这场变乱就难以处理了。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道生以为很有道理,详细地向皇上报告。太宗诏令张蒲到前沿阵地抚慰晓喻。于是有几千家投降,返回他们的本部,张蒲使他们都安定和睦。翟猛雀与亲信一百多人奔逃。张蒲与道生等追击斩杀了翟猛雀,将首级送往京城。 后来刘裕侵占了黄河洛阳地区,太祖任命张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属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前往抵御。刘裕攻入长安,于是返还。后改爵号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自平原东渡,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 诏令加授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叔孙建攻打青州,没有攻克而返回。 世祖即位后,因张蒲清寒贫苦,妻子儿女衣食匮乏,就使他出任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用善人罢黜奸恶,政教风化普遍推行。始光三年在州中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官员和百姓为他感到痛心惋惜。张蒲属于谋臣之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被追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号为文恭。‎ ‎16、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嘈”、“忳”、“侘傺”、“常”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AB两项考核诗歌的内容,CD项考核诗歌的艺术手法,其中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错误,和诗歌的主旨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答题先围绕主要的意象概括景物特征,然后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作用,此题首先围绕“水”“塘”“蒲”“鸳鸯”“鸂鶒”“桑柘”描绘景物,然会概括意境,在分析作用,作用注是景物描写,其烘托渲染的作用,又处在诗歌的开头,为后文做铺垫。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19、试题分析:A项“璧还”只能讲自己璧还物品,是谦词,而不能让别人璧还,B项“鼎力相助”特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C项“乔迁”祝贺用语,贺别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可知后文是空格所填内容的转折,由此知道可填“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转变学习方式”,是对前文内容的承接,前面应该填写“学习方式不一样”所以要提倡“转变”;第③空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上文是“独特个性”,下文是结果,此句应填“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2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例①是把绝对化的说法改为不绝对的说法,这样的推断才合乎逻辑。参照①的方式,第二处是“全民阅读开展起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都会成为精神文明程度很高的人”,说法太绝对,应改为“全民阅读不一定使国民都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第三处“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说法也太绝对,应改为“通过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不一定使国民都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22、‎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第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第二类鱼拥有了自由,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而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由此,可以立意为:(1)要拥有自己的空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4)在拼搏中获得生存;(5)自由与安逸;(6)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7)适者生存。等等。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作文应先分析材料,找出共同点。具体到本题而言,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三类鱼的不同经历和终点,可以分别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如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适者生存等等。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