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仑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蹩(bié)进 品茗(mín) 逡(qūn)巡 羁靡(mí)
B. 攥(zuǎn)着 媲(pì)美 有史可稽(jī) 描摹(mó)
C. 趿(tā)拉 褶(zhě)皱 蕴藉(jiè) 泾(jīng)渭分明
D. 亲睐(lài) 国萃(cuì) 月晕(yùn) 妄自菲(fěi)薄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品茗(mín)——míng;羁靡——羁縻;B项,攥(zuǎn)着——zuàn;D项,亲睐——青睐,国萃——国粹。故选C。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_______,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_______;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_________,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 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 B. 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
C. 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 D. 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做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
B.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
C. 后者例子如“大便”“小便”“解手”“出恭”等(明朝考场里防止考生随便进出,凡是上厕所的都要领块小牌子,牌子上写着“出恭入敬”)。
D. 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A项,逗号放引号外;B项,“他说”后冒号改逗号;C项,连续问,“怎么回事”后用问号。故选D。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虽然文字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
B.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
C. 无论繁简,要是以“无可削”“不得减”作为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D. 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就容易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当,“文字”和“虽然”语序换一下;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改为“以……为”或“把……作为”;D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许多发展中国家”没讲完,主语变成了“民众”。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
B.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唐玄宗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经》。
C. 高尔斯华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D. 中国古代的史书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错误。《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C项,“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错误。高尔斯华绥为英国作家。D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错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故选A。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A. 本语段对“送去主义”予以否定,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性,体现“冷嘲热讽” “活泼锋利”的杂文语言风格。
B. “丰富”与“大度”,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揭示了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C. 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中国“大度”“送去”和尼采自诩为太阳类比,揭露实行“送去主义”将给民族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将导致亡国灭种的恶果。
D. “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此指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等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错误。“丰富”与“大度”,以引号表示讽刺和嘲笑,辛辣地嘲讽了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故选B。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理论上讲,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②他们的怀疑不无道理,③“黑洞可能就是广义相对论外推到不合适地步的一个例子”。 ④但是,他们认为广义相对论的推论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正确, ⑤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⑥因为从观测上讲,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黑洞的候选者得到最终证实。⑦虽然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黑洞是存在的,
A. ①⑤③⑥⑦④② B. ⑦④③⑤⑥①②
C. ⑦⑤②⑥①④③ D. ①⑤③②⑥⑦④
【答案】C
【解析】
本段主要有两种观点,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黑洞是存在的并侧重强调有人怀疑黑洞的存在,可以确定⑦⑤②,接着阐释怀疑的理由,从句式“因为从观测上讲”“从理论上讲”确定⑥①,①④存在转折关系, ③阐释④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网友纷纷吐槽,一些城市的街道变丑了,变冷清了。原本各具特色的店铺招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小、颜色、风格、字体都一模一样的统一招牌。
近年来,不少城市不约而同掀起“换装”风,沿街商铺招牌全被换成了颜色、大小、字体、字号、装饰等完全一致的样式和风格。对于这一行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对此,你有何见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我赞成城市统一换装。“统一招牌”有利于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现实中也不乏招牌脱落致人伤亡的案例;其次为了美观,即以整齐划一之美,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
我反对城市统一换装。招牌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顾客对产品的定位和认知,也是商家传递理念的途径。招牌是城市街道“烟火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其他街道、城市的重要特点,标志着商业繁荣的程度。“统一招牌”扼杀了城市应有的丰富性、多元性和生命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有何见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就是对城市统一换装行为的认识,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赞成换装,如“统一招牌”有利于安全,有整齐划一之美,店招的制定标准应当宽松一点,尽可能只划出店招的底线、红线原则等。反对换装,如招牌管理应当尊重个性,彰显个性;充分尊重招牌的个性化设置,打造独具特色、个性的招牌吸引消费者,增强城市的活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9月19日至23日,第十二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在滨江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今年文博会的主题是“融—创意城市·美好生活”,将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展会+高峰论坛+专业指数发布、线上+线下联动”的办展模式。
除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外,本届文博会将设立中国网络作家村、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桐庐分水笔业国际博览中心等分会场。
本届文博会首次推出“国家主题展区”,英国将以“国家文化主题馆”主办方的身份参加展会,该展区由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诺丁汉市政厅、英国独立设计师品牌联合打造,规模达1000平方米,将全面展现英国设计师眼中的生活美学。
本届文博会首次取消了标准展位,引入“街区化”的策展理念。根据各展区的策展主题,采取街区式、主题场景式的布展方式。展会将艺术装置、休憩洽谈、造景内容、安全出口、温馨提示及通道等进行有机结合,用斑马线、路灯等视觉化的城市元素来呈现,让逛展会如逛街一样有意思。
(摘编自新浪网《2018杭州文博会发布会召开 揭晓五大展会亮点》)
材料二: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创新,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一方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技术的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首先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必须存在一定的文化基础,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科技馆都先突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特有的特色,所有的城市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时得结合本地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再者,城市的公共文化得有活力,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中去。另外这些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也应该获得人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人,所以这些建设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另外,还可以将本地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流行元素以及人们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多吸引人们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来。然后就是创建绿色健康、积极向上且富有创意的公共文化建设。
(摘编自康玉琼《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材料三:
数字媒体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范式,更加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手法、新空间。数字媒体艺术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奇特的艺术效果,表现绚丽的风格,降低了成本,加大了差异性,提高了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由于现代传播媒介高速发展,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载体,同时数字媒体是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文化创新提供主要驱动力,通过数字内容设计和制作,使图像、语言与数据融合,打破了先前文化艺术固有的边界,丰富了传统文化产业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摘编邓秀君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性》)
9. 下列关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9月19日召开的杭州文博会主题明确,办展模式多样,除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外,还设立了众多分会场。
B.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促进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设计密切关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C. 要让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首要的是找准当地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D. 数字媒体艺术紧扣时代气息,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空间。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立“国家主题展区”和引入“街区化”的策展理念是本届杭州文博会的亮点,这有助于扩大本届杭州文博会的影响力,提高展览效果。
B. 若要让城市的公共文化有活力,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中去,同时要满足人们的需要。
C.
创建健康向上、有创意的公共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展和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力点。
D. 数字媒体艺术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机遇和开拓了新空间。
11.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侧重点。
【答案】9. D 10. C
11. (1)主题性,明确发展主题,以主题统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生活性,注重文创产品与人们生活需求的关联度,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
(3)服务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设计。
(4)数字化,利用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新提供驱动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开疆拓土。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如本题“关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D项,“同时也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空间”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手法、新空间”分析可知,原文是“触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空间”。故选D。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创建健康向上、有创意的公共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展和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错误。结合文本材料二内容“首先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必须存在一定的文化基础,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科技馆都先突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多吸引人们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来”分析,“创建健康向上、有创意的公共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展和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无中生有。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今年文博会的主题是‘融—创意城市•美好生活’”“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特有的特色,所有的城市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时得结合本地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等分析可知,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应该侧重主题性;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一方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技术的支撑”“城市的公共文化得有活力,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中去”等分析可知,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应该侧重服务性;结合“另外这些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也应该获得人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人,所以这些建设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分析可知,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应该侧重生活性;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范式,更加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手法、新空间”分析可知,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应该侧重数字化。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中那些好
黑山背还住着一户人家。进山的路停滞在此,可看到石头垒墙的屋,石板铺地的院,一个黑衣黑裤的老人坐在院边的条石上,手里端着搪瓷茶缸,茶缸上有一行模糊的字“为人民服务”,一双黑皮粗糙的手捧着茶缸,水汽缭绕着他的鼻尖,一双混浊的眼睛眯着。老人不时抬头望向村路。
①老人是黑山背的螺钉,紧拧着黑厚的泥土,他知道泥土中暗藏着凶器,凶器时不时走近他,他偶尔被刺到被伤痛,可最怕凶器的,不是皮肉,而是比皮肉更柔软的东西。
老人叫郭怀,原来的黑山背有十几户人家,大小人口60余。一天的时间不够忙乱,鸡飞狗跳,人声嘈杂,因为黑山背是靠山而建,所有人家都是石头房,高低错落,屋后人很可能把前屋的屋顶当作自己的院子,热闹起来,屋顶上是黑山背人的饭场地,屋下的人坐到自家院边仰起头来聊天,②话头像流水似的,在高高矮矮的房子和院落中来来回回穿梭。谁家的屋顶上没有过几回凌乱的笑声。一条河在黑山背下流过,河叫小河。不知什么时候,河水卷走了黑山背那些笑声,那些笑声仿佛还在枝头晃着。
黑山背四周长满了香椿树,一些野花开着,河水流出哗哗的声音,阳光明晃晃的,那些青草在能生长的地方冒出绿来,可以闻到草香,草香是黑山背唯一的香。
黑山背的天空不是黑下来的,是蓝,深蓝,黑蓝,然后蓝黑了。天空布满了星星,一个半圆的月亮吊在那里,石头砌出的房子在明月下幽暗闪亮,那石头仿佛不是普通石头,是花岗岩,是汉白玉。一只白色的猫在一石头屋前看着什么叫着。郭怀走近它,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红薯放在屋前的粗瓷老碗里。白猫眼睛深情地望着他。郭怀蹲下身子,他突然感觉到了冷。白猫是黑山背人留下和他搭伴过日子的,走往山外的人说:“猫留给你,叫它和你做个伴儿。”
郭怀起身打着手电往别的屋子里去,塌落了的屋子能望见天。走进去和走出来,郭怀都熟络得很。一院一院走,黑黏在墙壁上,他抚摸着黑,回想着,这屋子的顶是一场雨淋塌的。一场雨下了一星期,他一直在屋子里没有出门,出门时发现黑山背的屋子塌了好几处。一点响声都没有。那场雨过后,他就坐在自己家的院边上流泪。身体中似乎还有血性在涌动,他走近那些塌落的屋子,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伤害,他想吵架,大张着嘴,没有对手。
黑山背的人走出山外似乎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走出黑山背是社会大背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走了。郭怀不走,坚决不走。
透过窗玻璃望黑漆漆的远山,眉似的下弦月,远了,淡了,一丝云笼罩着月,先是透出亮白,慢慢地就沉出了灰,月和云几乎变成了一个颜色。这时的天,无边的森冷的青烟笼罩着,天底下是黑魆魆的山形,手掌一样伸出的树木,山头上透出了青白,慢慢地隐现出了晓色,一层深褐,一层浅橘,渐渐地能看出近山的绿了。
郭怀坐起来揉了揉眼窝,他一直没有改掉一早上工的习惯。河边的麦地里,麦子一片一片黄熟,麦子在由绿变黄,由软变硬,由秕变饱,由湿变干,该磨镰刀了。磨镰声在黑山背的清晨响起,也是黑山背宁静的韵致。日头红了几天,他决定割麦,拿了镰刀戴了草帽进了麦田。抡起臂膀开割,一上午麦地里的麦子全部伏倒。看着倒伏的麦子,郭怀顾自笑了。那些年打麦时,黑山背人脸上像天空似的灿烂。迎面见着了总想开个啥玩笑,麦场上光屁股的娃娃们吵闹得就像捅了一扁担的马蜂窝,呜,跑那边了,呜,跑这边了,都不想下河捞螃蟹,就想在麦场上翻筋斗。
割得早的人先把碌碡拽进场,有小孩早早从家里拿了笊篱站在旁边,牛拖拽着碌碡小快步在场上转,不知谁大声喊一句:“牛屙下了。”一群孩子拿着笊篱一起往牛屁股下伸。打麦场上的日子要红火好久,一场接一场打,女人们一簸箕一簸箕把麦粒簸出来,再一簸箕一簸箕装进粮袋里。收罢麦子种豆,锄地,罢了就开始收秋粮了。热闹是一场接一场。
郭怀把麦子挑回自己的院子,院子就是场,以前的场早就荒草丛生了。
一个人的四季,一个人的村庄。无边无际的寂静来了,他站着不动,远处蓝天高远,近处青草恣肆,万物都蓄着一腔生命的朝气呀,只有他的胸腔里固执地呼唤着自己陈旧的往事,院子里的猫和狗都睡了。只有郭怀在想着,不离开村庄是因为村庄里曾经有过的那些个好,他舍不得那些个好呀。
(有删改)
12. 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3.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4. “不离开村庄是因为村庄里曾经有过的那些个好,他舍不得那些个好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村庄有哪些“曾经的好”。
15. 面对黑山背的变化,作者是什么态度?针对这一变化你有何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2. ①文章第一段描述了进村时看到的景象,写出了村庄的古朴和老人的孤寂;②为后文写村庄的衰败和老人的坚守做铺垫;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1)老人会永远留在黑山背,表现老人对黑山背和对土地的坚守和依恋。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人们的话头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山背当年热闹的情景,表现了老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14. ①黑山背人爽朗的笑声,热闹的聊天场景,淳朴和谐的民风等。②通过辛勤劳作带来的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15. 作者态度:村庄的衰败让作者伤感、失落,但作者也认识到走出黑山背是社会大环境使然,黑山背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
建议:保留传统村落,开发乡村旅游,让人们看到青山,留得住乡愁;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让人们不再逃离乡村。(建议两条,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段作用,内容上,从石头垒墙的屋、石板铺地的院以及老人的神态、动作可以看出村庄的古朴和老人的孤寂。结构上,此段位于文章开头,所写的村庄的现状和老人的孤寂,为后文具体写村庄的衰败和老人的坚守作铺垫。读者角度,古朴的乡村景象以及“不时抬头望向村路”的老人会让人探寻老人不时望向村路的原因,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第(1)题,抓住“紧拧着黑厚的泥土”,结合“黑山背的人走出山外似乎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走出黑山背是社会大背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走了。郭怀不走,坚决不走”“只有郭怀在想着,不离开村庄是因为村庄里曾经有过的那些个好,他舍不得那些个好呀”分析,说明老人不会离开黑山背,而不离开的原因是对黑山背和土地的依恋。第(2)题,要注意答出修辞手法,“像流水似的”明显是比喻,本体是人们的话头,喻体是流水,写出了人们的话题之多,说明当年黑山背非常热闹。再进一步挖掘,当年黑山背的热闹和如今的凄凉形成对比,表现了老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的,因此考生在理解某一个句子时,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而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中,从其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推断句子的意思,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只有把握住全文,才不会理解错句子的意思。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有效阅读区间。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明确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什么信息。具体来说,要求考生把握句子的以下内容:1.抓关键词。把握重要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
分析句子结构。3.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4.关注句子的位置。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5.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尤其是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考生要弄清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理解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村庄曾经的好”分布在全文中,从第三段“原来的黑山背有十几户人家,大小人口60余……声仿佛还在枝头晃着”中可以得出,老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可以看出当地民风的淳朴;结合倒数第三段“河边的麦地里,麦子一片一片黄熟,麦子在由绿变黄……跑那边了,呜,跑这边了,都不想下河捞螃蟹,就想在麦场上翻筋斗”分析可知,描写黑山背人打麦时的场景,可以看出劳动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还需要拓展延伸。结合“原来的黑山背有十几户人家……不知什么时候,河水卷走了黑山背那些笑声,那些笑声仿佛还在枝头晃着”“河边的麦地里,麦子一片一片黄熟……都不想下河捞螃蟹,就想在麦场上翻筋斗”“郭怀蹲下身子,他突然感觉到了冷。白猫是黑山背人留下和他搭伴过日子的,走往山外的人说:‘猫留给你,叫它和你做个伴儿’”“那场雨过后,他就坐在自己家的院边上流泪。身体中似乎还有血性在涌动,他走近那些塌落的屋子,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伤害,他想吵架,大张着嘴,没有对手”“黑山背的人走出山外似乎也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走出黑山背是社会大背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走了。郭怀不走,坚决不走”等分析可知,由作者对老人的描写和态度以及对村庄往昔和如今生活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黑山背变化的态度,村庄的衰败让作者伤感、失落,黑山背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提建议时,可联系现实生活,针对村庄衰败、村民稀少的现状给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如保留传统村落,缩小城乡差距,保护古乡村的传统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
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材料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存问父老 存:问候
B. 往来苦楚兵 苦:使……痛苦
C. 王我于蜀汉 王:封王
D. 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1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 病甚,因驰入成皋 因击沛公于坐
C.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起行劳军,以安士卒 亦以明死生之大
1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 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 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 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未断句的部分断句。
乃 与 汉 王 约 中 分 天 下 割 鸿 沟 而 西 者 为 汉 鸿 沟 而 东 者 为 楚 项 王 归 汉 王 父 母 妻 子 军 中 皆 呼 万 岁 乃 归 而 别 去
20.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
(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答案】16. B 17. D 18. B
19. 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20. (1)楚汉两军相持很久都没有决出胜负,青壮年们苦于军旅征战,年老体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惫不堪。
(2)担任他人的臣子却弑杀你的主君,杀害已经投降的人,处理政事不公平,和主君盟约却不守信用,这是天下的人都不能宽容的。
(3)虽然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他们,用威风怒气震慑他们,人民终究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感怀仁德,表面上恭顺却不心悦诚服。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苦”,结合“往来”“楚兵”分析,“使……痛苦”错误。应该是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句意:往来困扰楚军。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与”,介词,和;连词,和。B项,“因”,连词,表顺承,于是、就;连词,乘机。C项,“乃”,连词,表转折,竟然、却;连词,表顺承,于是。D项,“以”,目的连词,来。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错。结合文本内容“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分析可知,此处说项羽不得人心,有罪之人都能杀他。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中分天下”是“约”的内容,“约”后面需要停顿;“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句式对称,“汉”后面需要停顿;结合连词“乃”分析,“万岁”后面停顿,结合句意内容断句即可。句意:就与汉王立约,把天下(疆土)从中间分开,鸿沟以西,疆土割给汉,鸿沟以东面,疆土割给楚。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决”,决出胜负;“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苦于,以……为苦;“军旅”,军旅征战;“老弱”,年老体弱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疲”,由于……疲惫不堪。(2)“为”,动词,担任;“而”,连词,表转折;“弑”,弑杀;“其”,代词,你的;“已降”,已经投降的人;“为”,动词,处理;“平”,公平;“信”,守信用;“容”,宽容。(3)“虽”,虽然;“董”,督责;“之”,代词,他们;“以”,介词,用;“震”,威吓;“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苟免”,苟且免于;“而”,连词,表转折;“仁”,仁德;“貌”,表面上;“恭”,恭顺。
【点睛】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您替我把它们献上去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您就进去。”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困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涧隔着水谈话。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你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平定关中的人就推举他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项羽(你)假冒上级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这是你的)第二宗罪。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怀王约定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又)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你)作为臣子却杀害主人,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被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我率领正义之师跟从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您(单独)挑战呢?”项羽大怒,俯身用弩射中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指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汉王)病愈后,向西入关到栎阳,摆酒慰问当地父老,停留四天后又去军营,在广武驻军。关中的部队又渐渐出动(袭击楚军)。
这时,彭越率领部队驻扎在梁地,往来困扰楚军,断绝楚军粮食供应。田横也前往参与。项羽屡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前来袭击楚军。项羽害怕了,就与汉王立约,把天下(疆土)从中间分开,鸿沟以西,疆土割给汉,鸿沟以东面,疆土割给楚。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
(清)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
21. 写出朱诗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1)鸿雁:
(2)鹧鸪:
22. 结合全诗,简析两首诗尾联采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21. (1)书信,比喻乡音。(2)喻指思乡。
22. 同:两首诗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思乡之情。异:朱诗还运用了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手法,表达事业功名随岁月流逝的感慨。宋诗还运用典故(借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到长沙的典故抒情),说自己不敢因贬谪产生怨恨之情,以退为进,表达了贬谪的忧伤和对生还的希望。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意思,如本题“写出朱诗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寓意需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主旨情感等内容分析。如“北至无鸿雁”,相传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即返,不再向南过大庾岭。“鸿雁”寓意为书信。“鹧鸪”,只有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使远离家乡的行人意乱神迷,顿生孤独、寂寞和前途渺茫之感。喻指思乡。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故国的感情,“不堪”二字,写得沉重苍凉;“乱山落日”则表现出诗人对前途的忧虑悲观的心情。两首诗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思乡之情。
【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宋诗运用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
23.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
(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固百世之遇也。
(4)蔺相如固止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曰:“不若也”
(5)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大阉亦逡巡畏义 (2).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4). (3)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5).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6).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逡”“缳”“拜”“孰”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4.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
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参考立意:1、守住传统文化;2、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3、发展才是硬道理,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如先确定标题“坚守传统文化”,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事例分析,引出话题“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能力传承我们的文化”。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坚守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代表它千年历史的结晶;保护传统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紧事;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各种名号,更是我们的宏伟的历史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如我们也应抱着感激的心情,去坚守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等。
【素材】摇曳的烛光下,微黃的灯盏下,我们曾用吸饱了墨水的笔,写出一行行的文字。那些关于爱的文字、散发着温暖和芳香的文字,从笔尖缓缓地流淌出来,流淌着我们的思念,流淌着我们的牵挂,流淌着我们的祝福。
那些文字将被装进信封,贴上邮票,飞越万水千山,飞到亲人的身边,朋友的身边。写信的人是幸福的,读信的人是甜蜜的,读着那些充满爱的文字,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与甜蜜。
一封封书信,写满叮咛,写满期盼,写满爱的执著。这些书信,成了一种记忆,存留在爱人的、儿子的心头,更留存在时间的长河中,让人一代代品读回味。
甜蜜的、苦涩的、快乐的、痛苦的,文字是记忆,是收藏,收藏人生的甘苦,记忆人生的悲酸。书信是标识,标记生命的重量,识记人生的法码。
民国政界名家吴国桢,于暮年在美国完成了《中国的文化》一书,虽然那时,他早已过了年少气盛的年龄,甚至身在异土,但他心在中华,还有着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所以能够著成这本简单易懂,却又不失科学性与深刻道理的名作。
无论年龄与地位,无论家世如何或者身在何方,只有你有一颗热爱文化的心,都能将文化传承甚至发展下去。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