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安中学高2018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150分钟内完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短视频蓬勃发展,平台迅速崛起,用户规模飞速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掀起了一股短视频文化热潮。作为网络文化的新形态,短视频文化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形成了文化风尚,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达自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悄然之间,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窗口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主打文字和图片的传统社交平台,逐渐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在市场的倒逼下,传统社交平台也纷纷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与此同时,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介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拍照片”变成了现在的“拍短视频”。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的背后,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流量资费的逐渐下降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纪录片通常是专业团队对于某些事件相对完整的记录,而短视频则通常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打开短视频平台,用户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多元世界,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这里尽显无余。
短视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9%。如此大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青微工作室”“北京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短视频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短视频号,受到了年轻用户的普遍青睐。随着短视频文化生产主体的逐渐多元,精英文化开始在短视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越来越多。不得不提的是,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在其繁盛表象下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和问题,比如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表现,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出不穷,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肆意横行,亟须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摘编自张陆园《短视频形成文化风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满足了人类自我表达的需求,已经从多方面渗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B. 随着用户兴趣的逐渐转移,传统社交平台也不得不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
C. 短视频中的秀文化有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容易引发从线上至线下的模仿行为。
D. 纪录片可完整记录事件短视频只是碎片化内容记录,与纪录片无法相提并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短视频的发展现状谈起接着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B. 文章分析了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背后的因素,为短视频未来发展阐明了方向。
C. 文章引用人们“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的说法,旨在阐述人们对短视频的依赖。
D. 文章结尾段运用精确的数字为短视频已成为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兴起使得用户实现了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B. 短视频所记录的虽然是个体的瞬间生活,但它们整体上却能展现出一个时代的风貌。
C. 为了实现文化生产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
D. 短视频出现各种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精英文化的参与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由原文“从这个意义上(记录功能)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可知D项认为短视频“与纪录片无法相提并论”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B项“为短视频未来发展阐明了方向”于文无据。原文“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的背后,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流量资费的逐渐下降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分析的是原因,并未指明方向。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因果倒置,第二段主要在讲短视频兴起的原因,所以“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是原因而不是结果。C项说法错误,原文“如此大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是为了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D项强加因果,于文无据。原文是说“随着短视频文化生产主体的逐渐多元,精英文化开始在短视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越来越多。不得不提的是,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在其繁盛表象下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和问题,比如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表现,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出不穷,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肆意横行,亟须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短视频出现各种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现象与精英文化的缺少并无必然联系。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扶贫电脑的命运
段淑芳
苦瓜村是名副其实的苦瓜村。800多户人家稀稀拉拉地点缀在青山脚下,像捉迷藏似的,老远老远才能找到一两户灌木环绕下的土坯房。偌大的村子竟不通马路.村人去三四十里外的镇上用自己园子里的白菜和苞谷换点油盐,每每是早上踩着露水出去,晚上踏着月亮归来,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口代销店有一架老式的程控电话,因为极少有人问津,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村人舍不得花钱去用那玩意儿,与外地打工的崽女通一次话的费用可是一天的口粮呀!
村人世世代代在苦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从没想过还有别的活法。直到有一天,几辆“桑塔纳”车轮滚滚地停在村子路口,下来一些拍着衣服上灰粒的体面人,村人像看外星人一样围拢了来,还是留着长胡须的村长见过世面,赶忙上前与体面人一一握手,嘴里不住嚷嚷:辛苦了,辛苦了!镇长介绍说:这是省里来的扶贫工作队,来帮助苦瓜村脱贫致富的。
省里来的扶贫工作队在村里住下后还真不走了。
村长把自己家里最好的上房腾出,让工作队住下来,是卧室,也是办公的地方。村长把自己家里最好的八仙桌抬出来,是饭桌,也是办公桌。村长让自己的老婆一日三餐好生对待。为了方便扶贫队晚上办公,村长特意把原来十瓦的灯泡换成了六十瓦的,那明晃晃的灯光,在村民们看来,就好像是挂在房间里的太阳。
体面人对村长说:村人太穷了,那么丁点大的娃子就辍学外出打工了,多可惜呀!村人不出门,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学不到新技术,想致富也找不到门路。我已跟省里主管部门反映了,让他们捐几台电脑过来,在村里开辟远程教育,让大家都来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看看啥适合自己,学知识、增见识,争取更早的脱贫致富。
体面人说了没几天,村里就敲锣打鼓放鞭炮,村人像过年一样迎来了省里专门用小车托运来的六台电脑。村长看到这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村长一高兴,咬牙去镇里最好的“十里香”酒家摆了两桌招待省里一行人。
体面人告诉村长,现在电脑有了,但光有电脑不行,还得有专门的电脑桌,还得开辟一间铺好水泥、有空调的屋子作教室,没有空调也得有吊扇,因为电脑这东西很娇贵,要散热、防潮,否则沾了湿气就很容易损坏,这可是上面特意调配的。
村里的土坯房都一个样,透风漏雨的,只有几间像样的泥巴屋,听体面人这么一说,村长不敢有丝毫的疏怠,赶紧从紧的不能再紧的村账上,抽出一笔钱加强维修。凹凸不平的泥巴地被填平了,还用石墩夯实了;六台整齐、实用的电脑桌加班加点赶出来了;远程教育教研室的招牌订好了;屋顶的楼檐下还吊了两把吊扇,就差选个好日子来举行挂牌仪式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村里又是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村民们都聚拢了过来。
村长主持,刘副市长作完了热情洋溢、洋洋洒洒的报告。大伙儿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初具規模的远程教育教研室,尔后直奔“十里香”酒家。
曲终人散。冷静下来的村长想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村里没人懂电脑。这电脑放在这岂不成了摆设,村里的远程教育不也成了一句空话?为了把这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事做得圆满,村长不得不再次忍痛以800元的水从镇里请了名电脑高手任教。8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3个村干部的月工资呢,可为了山里的娃子们,村长觉得值。
电脑高手看了看一屋子配套整齐,井然有序的电脑,摇了摇头,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唉,这远程教育的计划暂时得搁浅了!”村长急了,说:“有问题吗?”电脑高手说:“电脑是新的,错不了,但远程教育必须联网才能实现。联网必须得有电话,村里唯一一部电话机却在30多里路远的村口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介绍苦瓜村的环境,概述了苦瓜村的“苦”,为后文扶贫队的出现做铺垫。
B. 苦瓜村百姓看“体面人”像看外星人,说明村子闭塞,讽刺了村民的孤陋寡闻。
C. 文章中扶贫队的到来,给村里人带来了希望,但工作过于粗率,缺少实地调研。
D. 文章似乎未完成,没有结尾,这恰恰暗示了电脑的命运,照应题目,引人思考。
5. 文中村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文中多次写到“热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4. B 5. ①见过世面,有一定的眼光。相较于其它村民,村长见过世面,积极接收并安装托运来的电脑,高价聘请指导教师任教。②敢于担当,有责任。面对村里的贫困现状,在扶贫队的指引下,积极作为,毫不懈怠;面对经费紧张的现实,为了山里的孩子,仍觉得花钱也值。③学识不足,对电脑有关的知识较为缺乏。
6. ①扶贫队进村时村民围观的“热闹”与扶贫队送电脑及教研室挂牌时的“热闹”,写出了村民的好奇及对外面世界的渴盼。②这种热闹的场面,与后文电脑的闲置命运形成鲜明对比。③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警示意义。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村民的孤陋寡闻”错,村民是“孤陋寡闻”,但作者并未讽刺。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如“还是留着长胡须的村长见过世面,赶忙上前与体面人一一握手,嘴里不住嚷嚷:辛苦了,辛苦了!”,可见村长见过世面。“村长把自己家里最好的上房腾出,让工作队住下来,是卧室,也是办公的地方。村长把自己家里最好的八仙桌抬出来,是饭桌,也是办公桌。村长让自己的老婆一日三餐好生对待。为了方便扶贫队晚上办公,村长特意把原来十瓦的灯泡换成了六十瓦的,那明晃晃的灯光,在村民们看来,就好像是挂在房间里的太阳”,村长积极配合工作,可见其敢于担当,有责任。“村长不敢有丝毫的疏怠,赶紧从紧的不能再紧的村账上,抽出一笔钱加强维修”“为了把这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事做得圆满,村长不得不再次忍痛以800元的水从镇里请了名电脑高手任教。8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3个村干部的月工资呢,可为了山里的娃子们,村长觉得值”,村长为了山里的娃子们,高价维修电脑教室、聘请指导教师任教,可见其有一定的长远眼光。“冷静下来的村长想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村里没人懂电脑。这电脑放在这岂不成了摆设,村里的远程教育不也成了一句空话?”可见其学识不足,对电脑有关的知识较为缺乏。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题干问的是“文中多次写到‘热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首先要到文中找到几次描写的“热闹”场面,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有什么作用。文中的“热闹”场面有三处,分别是“直到有一天,几辆‘桑塔纳’车轮滚滚地停在村子路口,下来一些拍着衣服上灰粒的体面人,村人像看外星人一样围拢了来”这是扶贫队进村时村民围观的“热闹”,“体面人说了没几天,村里就敲锣打鼓放鞭炮,村人像过年一样迎来了省里专门用小车托运来的六台电脑。村长看到这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一天终于来了。村里又是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村民们都聚拢了过来”这是扶贫队送电脑及教研室挂牌时的“热闹”,这三处的“热闹”在内容上照应了文中开头第一段的对苦瓜村落后闭塞的描写,写出了村民的好奇及对外面世界的渴盼;结构上可从最后两段和前文的关系角度分析,倒数第二段开头用“曲终人散”开启,暗示“热闹”的场面已经结束,后两段的内容主要写村长冷静下来的思考,以及“远程教育的计划暂时搁浅”导致电脑闲置,所以可从对比角度分析,这种热闹的场面,与后文电脑的闲置命运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还可从主旨角度分析:“热闹”的扶贫工作最后却以“远程教育的计划暂时搁浅”导致电脑闲置的结果结束,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警示意义。
【点睛】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
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教育部等八部门在今年八月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规定一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现在中小学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通过家校联系群发布,这确实更有效率,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是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行列,导致学生每天需要用手机的时间远远高于正常的使用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一回家就是拿着手机写作业,或者单纯玩手机,更为严重的是很多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养成了过度依赖手机的恶习,学习积极性降低,导致成绩下降。因此,严禁老师布置电子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对于改变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很强的警戒作用。
(摘编自《教育部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领略教育魅力”百家号2018-11-17)
材料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洪晶认为,电子产品跟纸质版阅读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电子产品的趣味性比较强,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大。不光是孩子,就是成人可能拿起电子产品的时候,也很难放下。
二、电子产品有独特的照明方式。我们在看纸质版读物的时候,需要一个外照明,但是电子产品是自带照明的。而很多电子产品的照明系统,是有蓝光成分的。蓝光对眼部是有危害的,它的危害可以反映到眼睛的各个部位。
(摘编自《动真格了!教育部出新规控制电子产品教学时长》,搜狐教育2018-08-14)
材料三:
12岁小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这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癌列入精神疾病。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
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一些企业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就拿网络游戏来说,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这些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外,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摘编自 桂从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09-28)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且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
B. 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C. 家长和老师都赞同教育部关于“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规定。
D.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既是公共卫生课题之一,也是对社会治理的挑战,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治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报道“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目的,材料二介绍电子产品的危害及其与纸质版阅读的区别。
B. 材料三分别从产生原因、现实危害和解决办法等三大角度阐述了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紧迫性。
C. 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教室可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促进身心健康。
D. 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普遍,原因众多,危害重重,为此,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引导尤为重要。
9. 关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B
9.
示例:①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②国家应该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有效治理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③相关部门要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④家庭和学校应该多方发力、齐抓共管,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正确用网,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家长和老师都赞同”以偏概全。结合原文内容“规定一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认同”分析可知,“家长和老师都赞同……”错。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报道‘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目的”错误。材料一主要是报道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反响和意义。C项,“严禁学生带……促进身心健康”错误。据材料一可知,“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对于改变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很强的警戒作用”,而“严禁老师布置电子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D项,“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引导尤为重要”错误。原文说的是“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教育部等八部门在今年八月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分析,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结合“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一些企业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就拿网络游戏来说,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这些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分析可知,国家应该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有效治理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结合“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分析,相关部门要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结合“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分析可知,家庭和学校应该多方发力、齐抓共管,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B.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秦朝之后,“三代”开始包括东周。
C. 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
D. 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鞅少好刑名,才堪大用。他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他的奇才贤能,被公叔座看中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
B. 商鞅举措果敢,信念坚定。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不决时,他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
C. 商鞅机智过人,终遇明主。商鞅一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深知魏惠王无识人之智,便在公叔座劝说下离开魏国,后来获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
D. 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他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与因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2)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我当以君为先以臣为后,因而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你可以赶紧逃离,(否则)将被擒拿。
(2)商汤和周武王不因循古代的法度从而称王天下,夏桀和商纣不改变礼仪从而走向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本题中,“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的意思是百姓不能和他们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其中的“始”是“创始”的意思,作“虑”的宾语,“而”表并列,连词,一般在句首,所以应在“始”和“而”之间停顿。这样就排除B、D项。“强国”的意思是使国家强盛,其中“国”作“强”的宾语,所以应在“国”之后停顿,排除项A。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庶孽,指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在公叔座劝说下,他离开魏国”错。原文,“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所以,在公叔座劝说下,商鞅并没有离开魏国。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先”“后”:分别译为“当……为先”“以……为后”;“疾去”:“赶紧逃离”;“见禽”:“被擒拿”;“许”:“答应”。第二句关键点:“王”:“称王”;“易”:“改变”;“非”:“非难”;“循”:“沿袭”;“多”:“赞扬”。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又劝我杀了公孙鞅,难道不是糊涂了吗?”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①。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②,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不足两年,作者官职多次调动,官迹所至江西、湖北一带(旧属楚地)。②青钱:指荷叶。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不满情绪。
B.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表达出词人对景痛饮以遣离愁的情绪。感情真实,造语质朴
C. 词中以“绿带”“青钱”分别比喻湖水与荷叶,生动传神;动词“萦”“点”更是激活了词句意境。
D. “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表达出词人对于此地风光的钟爱之情,暗含东归隐居之意。
15. 词末“后夜相思月满船”被历代评者赞为佳句,请简析其妙处。
【答案】14. D 15. ①虚写(想象)。写词人想象分别后自己思念友人的情景,扩大了诗歌意境,流露出强烈的不舍之情。②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月色满船实是相思满船,写景同时融入了对友人的浓浓情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暗含东归隐居之意”错误,从词中来看,“东湖春水碧连天”意思是“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这里显示出作者对于此地风光的无比喜爱之情,并无隐居之意。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末‘后夜相思月满船’被历代评者赞为佳句,请简析其妙处”,题干没有限定赏析的角度,故考生可以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写了什么,是如何来写的,效果如何,本题所给的句子处于“词末”,思考赏析角度的时候可以倾向于抒情的方式。从词中来看,“后夜相思月满船”意思是“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结合词题“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可知,词人此刻正与友人别离,而“后夜”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这是虚写,也是想象,由眼前拓展到别后,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把自己的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相思”是情,“满船月”是景,这是融情于景,满船的月来抒写自己浓浓的情,可谓写境不隔,写情浓郁。
【点睛】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蜀道形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⑵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将向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_ 。
⑶《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 。
⑷《琵琶行》中借环境描写和听众反应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
⑸《琵琶行》中的“_______ ,_______ ”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
【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丛菊两开他日泪 (6). 孤舟一系故园心 (7). 东船西舫悄无言 (8). 唯见江心秋月白 (9). 沧海月明珠有泪 (10).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摧、钩连、萧、尽、园、舫、唯、沧、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9.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结合“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分析,选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分析,选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制定”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分析,选用“一目了然”。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出A项、B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结合选项内容分析,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____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_______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压力产生的时间点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 (1). (1)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2). (2)处于低谷的时候增加压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比如本题,①处,由前面句子推断,主要内容为压力影响糖皮质激素水平,关键词为压力。由后面句子内容可知,关键词为肥胖。而本句前面的“所以”一词,可以推知该句为得出的结论,即“压力与肥胖有关”。②处,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此类题往往还要注意字数限制,比如本题要求“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并不是液态金属唯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
【答案】我国科学家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现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能力。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拟写时可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拟写时,首先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找出新闻的陈述对象“谁”,比如本题的新的陈述对象“谁”是我国科学家。然后从“干什么”角度概括事件主体,本题新闻事件主体是研究液态金属。本题新闻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研究进展和结果——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行为。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注意字数限制——不超过20个字。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是甜是咸,心中信念
一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的发哭。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刘伟选择了后者。
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可怕玩笑,十几岁的他要独自承受失去双臂的万吨重量。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生活没有光明,站在十字路口,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他迷茫,他的未来该通往哪里?
但就这样沉沦不是他的风格!尽管命运后来再次向他咆哮,但他最终选择用最美的旋律予以生命的诠释,在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全场的焦点,不仅仅是美妙的钢琴声,也不仅仅是那双让人惊奇的双脚,而是在他享受钢琴时,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是对他生命的崇高敬意! 他可以骄傲的宣布:我的心中有一片湖,去承受生命中痛苦的盐。 那相比而言,我们是否该感谢生命给我们的眷顾呢?命运偶尔给我们开得小小的玩笑若都能让自己萎靡不振,成天抱怨命运的不公,那还想奢望命运给你什么?
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不用拘泥于完美,但需以真心实意,给生活报以大大的微笑,让它为你倾心。 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人会羡慕他人拥有的美好,事业、感情、家庭等等,但会渐渐的由于羡慕滋生出另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否定自己,厌恶自己,然后击垮自己。这是自己再往已经不大的容器里加盐,然后自食其苦。但刘伟愿做一片湖,包容生命中痛苦的盐。面对人们异样的眼光,他没有沉沦,用心中信念完成了伟大的生命的延续,他获得的,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完美展现!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在与命运的斗争中无疑他是赢家。
如果命运往你生命中加盐,那你就只能选择用更大的容器去承受,到最后会恍然发现,命运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剂调味料,而拿捏火候的,是你自己。 是苦是甜,心中信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可运用“寓意揭示法”来审题立意。所给材料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老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徒弟,个人感受到的痛苦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心胸的宽狭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像湖水一样,就感受不到痛苦,或者说不会在意痛苦;如果一个人的心胸狭窄得像一杯水一样,那么他就会时时感受到非常大的痛苦。两相比较,老禅师的意思是明确的,就是,人应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由此,考生可以得到本题的立意,可以写人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还可以写宽容、大度等。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和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