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4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4]
一、课内双基
1.选出加点字注音不全对的一项( D )
A.璀璨..(cuǐ càn) 朝暾.(tūn) 叨.扰(tāo)
B.酹.地(lèi) 悒悒.不乐(yì) 汍澜(wán)
C.愧无腆.物(tiǎn) 家綦.贫(qí) 溺.爱(nì)
D.绛.雪(xiànɡ) 争来致赆.(jǐn) 创痏.(wěi)
【解析】 绛:jiànɡ,赆:jìn。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A.
卿是院中第几株?乞早见.示
君既若见.录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
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解析】 两个“见”字都是称代性副词“我”。
3.选出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A.家淄之北郭,业.渔 B.高数尺,大拱把,但不花.
C.子舆.之归家 D.许货.鱼,益沽酒
【解析】 A 是意动用法,以……为职业,其他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劳山下清宫,耐冬高二丈,大数十围,牡丹高丈余,花时璀璨似锦。”开头对这
两株花的描写就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二女惊奔,袖裙飘拂,香风洋溢,追过短墙,寂然已杳。”写二女香气异常,踪
迹不定,暗示其为花妖。
C.“生始悟香玉乃花妖也,怅惋不已。”黄生至此始知香玉为花妖。但他不“恨”却
“惋”,“惋”的是不早知,不能及早保护。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D.香玉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这说明,他们
的交往是有爱情基础的。
【解析】 这是绛雪对黄生说的话。
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方面作者赋予妖鬼狐仙这类“异类”以人的优秀品质。在本文中,香玉的热烈多
情、绛雪的善解人意,都是其表现。
B.另一方面他善于捕捉对象的形貌特征,在作品中巧妙地赋予这些化身为人的“异
类”其固有的外在标志与带有自身特点的语言。
C.《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这些作
品虽有浓重的阴森和鬼气,但也有一份飘逸与芬芳。《香玉》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D.本文以“冷”“热”“温”三种色调转换结构全文,既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
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爱的浓烈与友情的淡泊相互映衬,使它
有别于一般描写爱情和友情的作品。
【解析】 少有阴森和鬼气,而多飘逸与芬芳。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B.蒲松龄花 20 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共 16 卷,凡 400 余篇。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C.《聊斋志异》在蒲松龄 40 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饰和增补,是作者一
生心血的结晶,也代表着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D.《聊斋志异》全书托笔于虚幻想象,借谈狐说鬼来影射和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意
义深刻,影响巨大。郭沫若称赞他“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绝非虚言。
【解析】 《聊斋志异》代表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C 项说《聊斋志异》
是古代白话小说不当。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将者,且也。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夫圣若为贤矣,治行厉操,操行未
立,则谓且贤。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未五十、
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四十之时
也。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之乎?”田诎对
曰:“臣之所学也。”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乎?”田诎曰:“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尧之知
舜也。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敢问
王亦其尧乎?”夫圣可学为,故田诎谓之易。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
安能成?田诎之言“为圣易”,未必能成,田诎之言为易,未必能是;言“臣之所学”,盖
其实也。
圣可学,为劳佚殊,故贤圣之号,仁智共之。子贡问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
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谓圣矣。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
子骞、颜渊具体而微。”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
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已则已,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之圣人也。”又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
百世之下闻之者,莫不兴起,非圣而若是乎?而况亲炙之乎?”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
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贤圣同类,可以共一称也。宰予曰:“以予观夫子,贤于.尧、
舜远矣。”孔子圣,宜言圣于尧、舜,而言贤者,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
(选自《论衡·知实篇》,有删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B.然则.先生圣乎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解析】 副词,将,将要。B 连词,表条件,那么;连词,表并列。C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D 介词,比;介词,向。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B.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C.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D.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解析】 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太宰向子贡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认为孔子已经是圣人,因为上天让他多才多艺。
B.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意思就是自己到了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明辨
是非真假。
C.田诎认为,尧在舜还没有做出功绩前就能知道舜是圣人,而一般人等到舜有了功绩
后才知道舜是圣人。
D.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人,孔子能做到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
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
【解析】 “子贡认为孔子已经是圣人”错误,子贡说将成为圣人。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
译文:如果卓绝得与一般人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怎么能学呢?学习做圣人
又怎么能成功呢?
(2)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译文: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支使,天下太平时出来
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
【参考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子是个圣人吧?他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本
来是上天让他将成为圣人,又使他这么多才多艺的。”将,就是将要的意思。子贡不说已经
是圣人,而说将要成为圣人,是他认为孔子当时还没有成为圣人的缘故。成为圣人和成为贤
人一样,要修养磨炼自己的操行,操行还没有磨炼成功的时候,那只能说是将要成为贤人。
现在子贡说孔子将要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是可以做到的缘故。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
学业,三十岁言行合于礼,四十岁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
人说的话,能够清楚理解其中的意思。”从“知天命”到“耳顺”,学习有了成就,智慧更
加通达,这是成了圣人的验证。还没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就不能“知天命”,达到“耳顺”
的程度,所以就称之为将要。当子贡回答太宰的问话时,大概是孔子三四十岁的时候吧。
魏昭王向田诎问道:“我做太子的时候。听说先生有这样的议论,说‘做圣人容易’,
有这回事吗?”田诎回答说:“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去做到的。”昭王问:“这样那么先生是
圣人吗?”田诎说:“没有做出功绩之前就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认识;等到有了
功绩之后才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一般人对舜的认识。现在我还没有什么功绩,而王就问我
‘你是圣人吗?’敢问大王你也是尧一样的圣人吗?”圣人是可能通过学习做到的,所以田
诎说做圣人容易。如果圣人卓绝得与一般人大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那怎么能学
呢?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田诎说的“做圣人容易”,未必能够成功;田诎说的“做
圣人容易”,也未必是对的;他所说的“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做到的”,这大概倒是符合实际
的。
圣人可以经过学习做到,只是用功的程度更特殊些罢了,所以贤人圣人的称号虽有区别,
但在仁与智方面是共同的。子贡对孔子问道:“您已经是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
达不到,我只是学习从不满足,教人从不觉得疲倦而已。”子贡说:“学习不满足,就是智;
教人不疲倦,就是仁。有仁又有智,您就是圣人了。”由此说来,具有仁智的人,就可以称
为圣人了。孟子说:“子夏、子游、子张,都学到了圣人的一个方面;冉牛、闵子骞、颜渊,
他们学到了圣人的各个方面,但程度不深。”这六个人在当时,都具有做圣人的才能,有的
略有圣人之才而不全面,有的具备了圣人之才而不够高明,然而都称他们是圣人,这说明圣
人是可以经过努力学习而达到的。孟子又说:“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辅佐,不是他理想
的百姓就不去召唤,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什么样
的君王都可以辅佐,什么样的百姓都可以召唤,局势稳定可以做官,社会动乱也可以做官,
伊尹是这样的人。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
开,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孟子还说:“圣人,是百代的师表,伯夷、
柳下惠正是这样的人。因此,听到伯夷品性的人,贪婪的人廉洁了,懦弱的人也长了志气;
听到柳下惠品性的人,刻薄的人厚道了,狭隘的人宽宏大度了。他们兴起在百代以前,百代
以后知道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受感动鼓舞的。难道不是圣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更
何况亲身受到他们熏陶教育的人呢?”伊尹、伯夷、柳下惠比不上孔子,然而孟子都把他们
称为“圣人”,说明圣人、贤人同是一类人,可以共用一个称号。宰予说:“据我看孔子,
要比尧、舜贤良得多。”孔子是圣人,宰予应当说“比尧、舜更圣明”,然而他说“贤”,
正说明圣、贤差不多,所以圣、贤这两个名称可以互相交换。
三、高考热点
1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60 个字。
7 月 12 日,“美丽中国·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朗诵会吸
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有诗坛名家,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田园诗人,大家在这里吟诵
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
名文化知识。《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答案】 关键信息:①7 月 12 日;②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③旨在普
及地名文化知识;④《光明日报》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12.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请你根据下面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
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 你们先从售后中心那里拿到顾客的资料,然后给顾客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满
意度。如果满意,就直接记入档案;如果不满意,就通知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记得把相关部
门报送的不满意原因和处理结果也记入档案。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杨绛先生为人所尊崇,并不在于她有一位杰出的夫君——她曾因钱钟书先生写作《围城》
而甘做“灶下婢”,__①__。她创作的剧本、小说、散文,她翻译的作品,__②__。无论是
在哪个年代,无论际遇如何,无论外界如何喧嚣,__③__,笔耕不辍,这才有了她 92 岁时
出版的《我们仨》,才有了她 96 岁时成书的《走到人生边上》。
【答案】 ①而在于她自身所取得的成就__②早已载入文化史册(只要谈到作品很优秀
便可得分)__③她都淡然处之(或者谈到坚持)
四、读写创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瑜伽中有“冥想”的修行,通过封闭自己头脑中繁杂的欲念,达到心灵觉知和超脱的境
界;清王朝统治者内部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新中国成立后
不久,外部敌对势力的政治和经济封锁,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决心和智慧;今
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武汉封城”这一史无前例的决策,更让国人和世界看到武汉的
奉献与担当……纵观历史和人生,简单的一个“封”字,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个简单的“封”字,让你想到了什么?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向】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作为疫情首发地的武汉,因为极其便利发达的水陆交通和全国重要
交通枢纽这一地位,成为疫情防控的“硬骨头”。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2020 年 1 月 23 日,
中央和地方做出了“武汉封城”的决定: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坚决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头一遭,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千万级别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这一充满了牺牲精神的
艰难决定,对湖北乃至整个中国疫情的控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众
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巨大勇气与担当。
“武汉封城”疫情防控过程中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也是这道作文题的出题背景。材料紧
扣事件中的“封”字出题,同时又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从历史、现实、个人、国家、社会、
人生等多个维度对“封”字出现的典型场景进行展示,旨在引导学生对“封”字作出有哲
思、有深度的表达。
材料中由“封”字展开的四个场景,既能关联个人的成长,也能展示历史的兴衰和社会
的变迁,更关注了社会生活的热门事件,同时,材料中选定的场景,也对“封”字作出了辩
证的展示——既有可能导致退步与消亡,也能带来进步与成长。因此,在具体写作时可以有
多重的思考与发挥,但是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阅读材料,确定材料划定的写作范畴。
根据材料的相关文字,对“封”字的思考和感悟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对“封”字的正面认知
①材料中“冥想”修行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封”字的第一重正面效应——通过封闭
一部分感觉,而加强另一部分感觉,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我们可以对这部分内容深入
挖掘,由“瑜伽修行”及“人生成长”,就可以发现,人生有时候需要“封闭”或者“封存”
一些东西,才能收获更好的人生,如“封闭物欲,重获宁静”“封存过去,走向美好未来”。
②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外部敌对势力的政治和经济封锁,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
民自力更生的决心和智慧”这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封”字的第二重正面效应——被动
的封闭环境有时候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个人、团体、乃至于国家民族成
长和突破的动力。从这个材料,我们就可以从“在封闭中厚积薄发”“打破封闭,化茧成蝶”
等角度展开论述。
③材料中“武汉封城”的内容,则向我们展示了“封”字的第三重正面效应,史无前例
的“武汉封城”,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牺牲与担当的决心与精神,因此在写作时,也可以就“武
汉封城”这一具体事件展开论述,紧扣“封”字,谈论“封城抗疫”的作用与意义。
④最后,还可以综合以上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立意,用纵向结构的议论形式,对“封”字
的正面效应进行多角度的阐述。
2.对“封”字的负面认知
材料中“清王朝统治者内部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的事
例,向我们展示了“封”字的负面内涵——自我封闭导致国家消亡。材料中说的是清王朝,
作文立意时,则可以联系人生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剖析。既可以正向立意,谈“封闭导
致失败”,也可以反向立意,谈“打破封闭,走向成功”。
3.对“封”字进行辩证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在论述时,我们还可以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对“封”
字的正面认知和负面认知,进行综合立意——既要考虑到封闭的好处,也要适度适时开放,
及时解封;既要看到封闭的坏处,在开放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辩证分析时,正面和负面展开论述时,“封”字的意思在两种语
境中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对应。
【佳作赏读】
开放时代,也请打开心灵
李浩燃
人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成熟,更难以在精神的孤立中寻求幸福。(紧扣关键词,提
出中心论点)
土耳其海岸叙利亚小难民偷渡遇险,照片很快传遍社交网络,令不同肤色的人为之哀伤;
电影《碟中谍 5》寰球热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不影响影迷争论女主角戏份是否盖过阿
汤哥;下班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北京搭乘最近一班飞机去伦敦喂鸽子,也并非难以
想象……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今天,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互联互通的开放世界,一个愈加开
放包容的当代社会。
然而,尽管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越来越便利,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更是将全人类紧密联系
在一起,不少人却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中选择“逆行”。(过渡段,从“世界开放”
转向“心灵封闭”)
“心灵真是孤单得可怕的一件东西啊”,泰戈尔曾如此感慨。一项由天津社会科学院社
会学所与相关机构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内心的秘密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受访初中生高达
21.3%;而德国技术人员医疗保险公司发布的《2015 健康报告》则称,逾两成德国大学生存
在心理问题,所患心理疾病主要为抑郁症、适应性障碍、焦虑症等。种种社会调查显示,置
身日渐开放的世界,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却将内心闭锁起来,甚至罹患心理疾病。(概述
“心灵封闭”的普遍性)
迎着明亮的光,却变得盲目、麻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各式各
样的“恐”,也被列入个体生活的“敏感瓷”。他们宁愿忍受一个人吃火锅的孤独,也不愿
主动给朋友打一个电话;宁愿盯着手机屏幕用微信你来我往,也不愿开诚布公地面对面谈一
次。从躲避问题到躲避他人,越来越多的心灵,变成现实世界的“独行者”。(“心灵封闭”
表现及其危害一)
内心戏异常丰富,行动力却不断退化,也是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病症。当生活的维度更
加立体多彩,个人的处境也相对复杂起来,如果内心敏感,便容易感到不安、遭受困扰,于
是动辄便请他人求解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比如,一些青年精力充沛,心里却惧怕触碰
现实世界,结果让青春沾染暮气。有的人则干脆蜕变成“草食男”,凡事畏葸不前、瞻前怕
后,在“宅”与“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心灵封闭”表现及其危害二)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开放时代,没有人应该受困于精神的孤岛;现代社会,更呼唤心与心的联结。实际上,一个
缺乏与外界进行有效信息交换的人,一个无法维系良好人际互动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可靠
的安全感。那种排斥外界的某种惯性,固然能够营造出某种稳定感,但这种感觉如此不真实,
更不可能成为心灵的解药。(总结“心灵封闭”的坏处)
今天,占有资讯、结交新识、发起活动,不是困难的事情。然而,敞开心扉,却需要主
动的意识与勇气。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鼓起勇气,敢于从封闭中迈步,在与世界的交流中,领
略人生更美好的风景。(结尾提出打破心灵封闭,寻找人生幸福,呼应开头,并提出呼吁号
召,深化主题)
【名师点评】
作者审题时抓住“封闭”的负面效应,以“打开心灵”为中心论点立意。运用层进式的
议论文结构,深入论述了这一论点。
开篇紧扣关键字“封”提出中心论点——“人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成熟,更难以在
精神的孤立中寻求幸福”,简洁有力地为下文的议论点明方向。第二段列举种种事实说明当
代世界的开放特征,从反面引出“人的封闭”这一话题,在对比中显示出自我封闭的荒谬。
作为过渡段的第三段自成一段,有助于增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说理气势,这一
技巧,是在具体写作中可以借鉴的。
四、五、六、七四段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论述“心灵封闭”在年轻
群体中的普遍存在和危害,第四段列举中外的调查数据使得说理真实可信,而五六两段则从
“思”与“行”两个不同的层面,论述“独行者”和“草食男”两种封闭的典型,与现实社
会与人生结合紧密,又使说理充实深刻。
结尾则在前文的基础上,强调要打开封闭心灵,走向开放与交流,在呼吁与号召中不但
扣住了材料关键词,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