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①“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②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③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④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⑤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应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2016年第10期《艺术科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书法时技艺过于精熟,就会千篇一律,表现出一种“匠气”。‎ B.今人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导致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C.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需要讲究精准,仔细慢临和推敲。‎ D.楷书临习如缺乏工匠精神,韵致就会受损,因而准确性大打折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证方式多样,主要有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 B.文章按什么是“匠气”,为什么会产生“匠气”,如何避免“匠气”的结构论证。‎ C.文章第二段以“馆阁体”来论证临写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导致“匠气”。‎ D.文章的第三段通过古今对比论述“个人自身修养”匮乏会使书法产生“匠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一法师的书法让人心生平静、安宁,是因其积淀的丰富学养。‎ B.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 C.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强调书法临习的工匠精神。‎ D.书法艺术在锤炼技法时避免千篇一律,就可以避除“匠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咿呀 刘建超 夏花十三岁考上了老街戏校。‎ 夏花的模样好看,身段漂亮,在一群孩子当中格外显眼。几年过去,唱念做打四门功课孩子们都基本掌握了,成绩好的还去老街剧团参加演出了,唯有夏花的唱功总是上不去。老师说夏花的嗓音先天不足,出不了宽音。老师让夏花离开学校改行算了。‎ 那晚,一轮圆月挂在丽景门的檐角。学员们都跟着老师去剧场看名角梨花白的《红娘》,夏花没心思去,独自一人在梨树园里徘徊,听着远处剧场隐约传来的叫好声,想着自己多年的努力要付诸东流,泪水朦胧了月光,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咿——呀——”‎ 夏花的这一声咿呀,透过梨园在丽景门上回荡,惊到了正在丽景门上品茶赏月的老街戏霸洛半城。洛半城是老街剧团的团长,有名的铜锤花脸,唱功了得,嗓音亮丽,粗狂豪放,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故而被称作洛半城。洛半城下得丽景门,来到梨园,看到了月光下发呆的夏花。‎ ‎“小姑娘,刚才可是你在练声? ”夏花认得眼前的洛半城,怯生生地点点头。‎ ‎“来,你再喊一嗓子。”‎ ‎“咿——呀——”‎ 洛半城兴奋地拉起夏花的手说:“走,去剧场。”剧场里的《红娘》已经接近尾声,懂戏的人都知道,最后一场戏已没什么高潮,不少观众开始起身离场,剧场里就有些嘈杂凌乱。饰演崔夫人的演员最怕这个时段上场。‎ 洛半城让夏花在内台喊,夏花也不怯场,放开嗓子:“咿——呀——”‎ 嘈杂的场子立刻被这一声给镇住了,这本是戏里没有的啊,而这一嗓子清脆悠扬,韵味十足,戏迷们虽然一头雾水却也齐声叫好,掌声雷动。洛半城急忙把发愣的夏花推到台前,夏花头一次面对老街这么热情的戏迷,不知所措,只得又喊了声:“咿——呀——”‎ 夏花就这样进了老街剧团。‎ 在剧团里,夏花几乎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只要戏开场,必有夏花的一声“咿——呀——”,乱槽糟的剧场顿时安静下来。洛半城对夏花说:“观众认可你的一声咿呀,这也是最高赞赏了。有人唱一辈子戏,观众也记不住他一句。你这一嗓子,值了!”‎ 就凭着一嗓子,夏花在剧团里待了十年。夏花出落得更加俊俏了,团里团外追求夏花的人不少。‎ 团里唱武生的祥子模样一般,是洛半城的徒弟,死缠硬打把夏花追到了手,洛半城是他们的证婚人。‎ 祥子演出时摔断两条腿,坐在了轮椅上。虽然夏花百般用心地伺候,祥子还是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开始大伙还能理解,可时间一长,许多好心人都看不惯了,都劝夏花趁年轻还是离了吧!夏花虽然感激大伙的好意,却依旧如初。夜深人静,尚未入睡的人们常能听到那声“咿——呀——”,只是多了一丝隐约的悲凉。‎ 几年后,剧团解散,夏花报了个中医按摩班,每天都要给祥子泡脚按摩。‎ 一天,洛半城来看望祥子,夏花正给祥子按摩腿脚。洛半城看着夏花娴熟的手法,建议夏花开家浴足店,反正每天要给祥子按摩,开个店还能维持生计。祥子虽说不情愿,可眼下也没什么能做的事情。‎ 夏花的浴足小店还真开起来了,店名更有特色:咿呀浴足。‎ 小店生意挺好,许多都是夏花和祥子的戏迷。也有来想歪使坏的人,泡脚时,说些挑逗的话,讲些让人脸红的段子。夏花只管做活儿,不搭理。有人做足疗时,故意抬脚往夏花的身上蹭,夏花就加重手法,疼得那人嗷嗷叫。夏花说,这儿是心脏反应区,先生你的心可是有毛病哩。‎ 送走了客人,夏花打水给祥子泡脚,祥子气呼呼的,怪夏花对不正经客人太迁就。夏花给祥子捏着脚,说:“来的都是客,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不当真就行了。客人们的脚哪能都一个尺码?”‎ 祥子掀翻了水盆,水溅了夏花一脸一身。夏花没生气,她知道祥子心疼女人,心里憋屈。待夏花收拾停当,已是午夜。‎ 夜色静谧,秋风习习,弯月如钩。夏花揉揉酸胀的臂膀,扭扭僵硬的腰身,望着无际的星空,轻轻叹了一声:“咿——呀——”‎ 夏花第二天就关闭了小店。夏花说,我不能让祥子心里不痛快。有人帮忙,让夏花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摆个书报摊,虽然赚钱不多,夏花却干得带劲。祥子也来帮衬,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中秋,吃过晚饭,夏花推着祥子出屋赏月。夜空之下,秋月如珪,秋露如珠,祥子心情大好,非得夏花来上一嗓子。夏花欣然允诺,清了清嗓子,一声极具穿透力的“咿——呀——”腾空而起,在空气中久久回响。‎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折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秋风习习,秋月溶溶,秋露荧荧,小说的环境描写,寥寥数笔既营造了一种清凉静谧的氛围,又使得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B.夏花虽然十三岁就考上戏校,模样、身段都很好,可就是先天不足,唱功跟不上,没有演出的机会,以致老师劝她改行。‎ C.“有人唱一辈子戏,观众也记不住他一句。你这一嗓子,值了!”洛半城朴实的话语蕴含深刻的哲理,也安慰了夏花。‎ D.在剧团内外的众多追求者中,夏花最终却选择了其貌不扬的祥子,一是因为祥子的死缠硬打,二则祥子是洛半城的徒弟。‎ ‎5.夏花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咿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品质的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有“时代感”,显然离不开教师们的倾情投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能失去了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与寻找。如果教师们自身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与感情,又怎么去做“燃灯者”?因此,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摘自 2018 年 3 月 13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它会在无形中给生活、学习其间的每个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像 花草生长在阳光下、鱼儿游戏在清水中,不知不觉间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由知识学习、 行为实践,再内化为品质修养,从而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 教育各环节,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摘自 2018 年 3 月 20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艺术之美、文学之美、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 ‎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 ‎ C.材料一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充实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 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三方面全面肯定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 D.校园文化会在无形中给生活、学习其间的每个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应该把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具有时代气息,不仅需要有品质的学校教育,教师的倾情投入更为重要。 ‎ B.只有教师自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做“燃灯者”,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 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 C.把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包括担当意识、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以及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9.根据材料并结合实际概括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C、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十二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B、“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D、《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牙经商,老是赔本,作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13、把下面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 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落,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城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乐中有悲,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与“ ”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2)、《过秦论》中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B.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学习经典古诗文,有助于激发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本报派出110余名记者深入基层,夜宿农家炕头谈心,跟着农民工骑行回家,拿起锄头和老乡一起干活……累计刊发近200余篇图文报道。‎ D.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传承丝路精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的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流行,“葛优躺”“懒猫瘫”等表情包疯传,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那样的状态 呢? , , 。 , , ,笑过之后,还会继续出发。‎ ‎①就业的压力、生活的预期让很多年轻人跑着也赶不上 ‎②实际上大多数青年人依旧在梦想之路上大步向前 ‎③很可能就是奔跑之余路上歇歇的调剂品而已 ‎④这类表情包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产生了共鸣 ‎⑤更不要说“躺着”“瘫着”‎ ‎⑥他们对“葛优躺”“懒猫瘫”点赞、转发、戏谑 A. ②③④①⑤⑥ B. ②⑥③④①⑤‎ C. ④①⑤②⑥③ D. ④⑥①⑤②③‎ ‎21.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 ① 。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的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表面的温度平均高达465℃,而且有浓密的云雾和二氧化碳。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 ② ?科学家认为,③ 。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青年”的口头禅在生活中屡“听”不鲜。有人总结了“佛系”的几种典型表现: 佛系涨薪资,顺其自然,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一辈子能拥有多少财富都是命中注定的;佛系考研,还有十多天考试,能考上就读吧,考不上就算了,看得进书就看,看不进就睡会;佛系“剁手”‎ 购物,钱乃身外之物,能花是福,都不知道自己明天还在不在。‎ 在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各界的两会代表对年轻人中流行的“佛系”心态进行了热议。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这在我年轻时绝对不可能啊!那时候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感觉懈怠的话就没为自己努力,没为社会做点什么。” 知名网络作家张威(唐家三少)表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沦落。失败了不是坏事,但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拼搏,才能成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佛系”和奋斗也不矛盾,“两种心态能统一会比较完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出你对青年人“佛系心态”的深入思考,文体: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不得套作、抄袭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 C A项,原文“‘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是“匠气”的表现,不是原因。B项,原文“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选项少了“不少”,混淆范围。D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2. A A 项,没有类比论证。‎ ‎3. D D 项,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4.D (“二则祥子是洛半城的徒弟”于文无据)‎ ‎5.①美丽善良,温柔体贴:夏花模样好看,身段漂亮,对待残废的丈夫祥子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②坚强隐忍,善解人意:丈夫残废后她独自支撑家庭生活,开店、照顾丈夫,对于丈夫因残废而自卑一直理解、宽容;③处事机敏,不卑不亢:面对客人做足疗时的蓄意挑逗,机智应对,恰到好处,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不至于让客人太难堪。④喜爱艺术,热爱生活:全文前半部分主要写夏花对艺术生活的喜爱,后半部分主要写夏花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 ‎6.①小说以“咿呀”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形式新巧别致;②是小说的线索,“咿呀”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使得小说结构更加紧凑;③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咿呀”也是夏花开的浴足店,见证夏花和祥子生活的不易;④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咿呀”既表现了夏花内心、命运的变化,也流露出作者对夏花的同情和赞美;⑤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咿呀”包含了夏花对戏剧的热爱,对自己人生的感悟,对祥子的一片真情。(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7.C(C 项,“全面肯定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说法不准确,应是“肯定了弘扬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此外,“全面肯定”说法欠妥。)‎ ‎8.B(A 项,“教师的倾情投入更为重要”说法错误,原文中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并无比较。 C 项, “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不够全面,还需要“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 节”;“主要内容” 表述不准确,是“核心内容”。D 项,“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和规范”。)‎ ‎9.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宣传;②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师 群体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高质量 的校园文化;④政府制定相应措施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答出其中任意 3 点 6 分)‎ ‎10、B ‎11、D(应该是战国时期)‎ ‎12、C(A、应为“鲍叔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 B、文中无“老是赔本”之意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缺乏依据,另“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不恰当。)‎ ‎13、(1)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采分点①“介宾短语后置句”②“以”③“匡”④判断句 ⑤ 句意通顺各占1分)‎ ‎(2)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采分点①“多”②“贤”‎ ‎③“知人” 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 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的说法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着百姓的民心。”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三归和反坫,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14. C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捣洗煮过的熟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故选C。‎ ‎15.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16(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7. B(A楫jí 跬kuǐ C爪zhǎo 镞zú D乘shèng)‎ ‎18C A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B安土重迁,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C淋漓尽致,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以形容非常痛快。D不耻下问,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和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19 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B项,搭配不当,“吸引”和“关注”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近200余篇图文报道”不和逻辑,“近”与“余”保留其一。故选D。‎ ‎20【答案】C ‎21.①地球和金星有不少相似之处 ②而金星却没有生命迹象呢 ③主要原因在于金星的大气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