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6-05 发布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鱼台县一中 2021 届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 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2020 年 9 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 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 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 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 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 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 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 《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 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 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 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 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 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 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 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 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 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 年 4 月 3 日《人民日报》) - 2 -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 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 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 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 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 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 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 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 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 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 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 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 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 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 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 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 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 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 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 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 年 4 月 2 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 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 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 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 - 3 - 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 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 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 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 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 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0 年 3 月 12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 蔚为大观。 B.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 一种叙述。 C.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 等因素。 D.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 境的恶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 的关注和思考。 B.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 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 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 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 种文学样式。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 深情厚谊。 B.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 - 4 - 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 长河中的必然性。 D.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 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 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答案】1. D 2. D 3. C 4. 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 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 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 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 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 项,“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 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B 项,“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 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 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 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 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 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C 项,“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文章只说“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 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并未说生态文学“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故选 D。 【2 题详解】 - 5 -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 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 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 项,“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主观臆断,原文的表述是“生态属于 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 式”,“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不等于“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 遍性”。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材料二强调“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ABD 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 文学,而 C 项中的“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 长河中的必然性”则体现了生态文学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 一种叙述。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内容、手法及结构层次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通读原文,理解 文本的中心论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文本的论据、论证思路及手法。 材料三共有三段,第一段开篇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 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接着将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对比:传统的文学…… 生态文学则是……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进而提出中心论点:生态文学的开 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第二段写“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这是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并揭示出传 统文学的困窘之处: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 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 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 - 6 - 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在茫然的地方寻觅, 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 意义价值。 第三段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 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有着质地的 不同。最后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找准筛选区间,逐段、逐句分析,全面 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 依据“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 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 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 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 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可概括为:探寻走出生态困 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 依据“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 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 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可概括为: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依据“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 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 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 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可概括为: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 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依据“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 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可概括为:推动人们思想和 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 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 7 -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峰之树 田 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 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 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 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 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 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 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 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 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 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 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 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 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 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 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 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 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 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 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 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 多年前,屈原在 - 8 - 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 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 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 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 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 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 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 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 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 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 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 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 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 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 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 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 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 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 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选自 2020 年 6 月 15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 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 B. 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 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 - 9 - C. 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 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D. 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象征了 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章的题目, 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 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 C. “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作者将其 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 D. “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 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 8. 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 9. 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 【答案】6. C 7. B 8. ①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反衬雪峰山古树参天的景 象,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②第二处写儿时的“我”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 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 好铺垫。 9. ①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 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②构成文章行文线索。文章从雪峰之树起笔,用雪峰之树结篇, 中间内容也都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全文的线索明晰,结构圆满。③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在文 中,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 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 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 项,“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说法错误。不能说视树为神体现了“建设生态 - 10 - 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原文的表述是“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 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并没有涉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表述。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B 项,“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说法错误。“借 代”错,应是比喻。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中具体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要从五个角度考虑:1.从与其他段落的关系角度考虑; 2.从人物的塑造方面考虑;3.从主旨的关系角度考虑;4.从表达的效果情节与读者的关系角度 考虑。本题,题干是“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在 文中的第三段,“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 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 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 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我”因为看到“雪峰山是树的王 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雪峰 山古树参天的景象,想到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运用了反衬手法,赞 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第二处,在文中的倒数第三段,主人挑选了马尾松给 我们认领,而马尾松“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 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儿时的“我”与马尾松有着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 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以先分析标题内容,再从题 目的线索作用、抒情作用表现主旨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综合考虑得出答案。本题,题干要求 “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从内容上看,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 如“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 - 11 - 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 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 从行文上看,“雪峰之树”是本文的线索,文章的开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 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以 “雪峰之树”起笔,文章的结尾“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 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以“雪峰之树”收束全文, 文中仍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如“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雪峰山 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等等, 线索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圆和。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本文借助“雪峰之树”,生动地传达 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突出了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 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 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 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 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 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 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 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5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I(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 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 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 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 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 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址安抚国 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延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 - 12 - 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 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延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 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 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 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 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 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四 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 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B. 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 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C. 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 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D. 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 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华,邵哗的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哗”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 B. 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 意思。 C. 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D. 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分别为祭天、祭 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晔志在科举,拒绝征聘委任。他幼年就爱好学习,以到官署做官为耻,凭借考中进士走 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一系列职务。 B. 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 - 13 - 他进行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C. 邵晔安抚交址,谨慎处理边事。他出任交址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址内部发生事变,他将 有关情况禀告皇上,皇上充乡放权,邵晔恰当地处理了交址事变。 D. 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避免飓风之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14. 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处理结果怎样?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案 情。 (2)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 14. 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又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 帝的宽恕,最终只被停止任职。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 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 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 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 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 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 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 “假”为“借”的意思,与“官钱八十万”构成动宾关系,排除 A 项。“余”做“皆诏除之” 的主语更合理,排除 B 项。“四图”做“上”的宾语,下句省略“四图”更合乎文言句式的 省略特点,排除 D 项。 故选 C。 - 14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表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思”表述有误。表,指的是方位“南”, 岭 表是岭南的意思。 故选 B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A 项,“以到官署做官为耻”曲解文意,根据文本“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可知,应为“以被 官府征聘做官为耻”。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引”,传讯;“抵法”,伏法;“系狱”,关进牢狱;“按验”,查验案情;②“贻书”, 致信;“谕”,帝王直接通告人民,引申义为告诉;“俾”,使;“定位”,确定首领。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然后根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回答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处理结果怎 样?根据文本“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可知,邵晔因 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帝的宽恕, 最终只被停止任职。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15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 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邵晔字日华,他的祖先是京兆人。唐朝末年战乱,他的曾祖邵岳带领族人到荆南拜见高季兴, 不被礼遇,于是到了湖南。邵晔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 走上仕途,被任命为邵阳主簿,后改任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 州,其人性格粗鲁愚昧,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劫贼强盗,全部定为死罪,已经判罪定 案,邵晔发现他们冤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 道丰等伏法, (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 张道丰等人于是得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召见他问话,太 宗对他说:“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之 事为戒。景德年间,邵晔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 承父位,其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 扶兰寨兵攻打。邵晔驻扎岭南,将此事上奏,改任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 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 事。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 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另加封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 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邵晔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被赏赐金印紫绶。当 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 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 述说了守备的要领。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 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年,邵晔被起用担任 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山,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了他。等到派遣王钦若、赵安仁 筹划封禅一事时,仍兼州事,就任命邵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完毕,越级提拔任命为刑部 - 16 - 郎中。大中祥符四年,改任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州。广州城濒临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 常苦于飓风的袭击,邵晔开凿内濠使船只通过,飓风再不能损坏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时年 六十三岁。 (二)文言文阅读 II(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參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 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稀将张春军,破 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 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 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 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 之。参于是避正堂,含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 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 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 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 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 无事。太史公日: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候俱。及信已灭,而列 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B. 择郡国更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C.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D.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 为凭证,用铜或竹、木制成。 - 17 - B. 孝惠,是谧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 惠王”也是谥号。 C. 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 思相同。 D. 黄老,指上古的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 -种思想流源,始 于战国,盛于西汉。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稀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了重 大胜利。 B. 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 对其礼敬有加。 C. 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 得以安宁,能够休养生息。 D. 曹参体恤下属,不拘小节。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闹;别人有细小的过失, 他总是隐瞒遮盖。 1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15. B 16. D 17. D 18. ①读书不会断句,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这两件事中,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请教 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之处。 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中意思是“曹参从各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 史。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古奥峭拔,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赶走他们。” AD 项,“木诎”是一个词,“木讷”的意思,不能分开,排除 AD; C 项,“言文刻深”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B。 - 18 - 【16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黄老,指上古的黄帝”错误,“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 项,“曹参体恤下属,不拘小节”错误,“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闹”体现的 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体恤下属,不拘小节”。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即“不知句读,不解惑”,不知道断句,不 能解决疑难问题;“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道句读要问老 师,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从师。“不”,通“否”;“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小”,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遗”,丢弃;“明”,形 容词作名词,高明之处。 ②中,第一个“为”,治理;“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无使”,不要使,不要让;“为…… 所”,表被动;“劫”,胁迫。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项羽已死,天下平定,汉王做了皇帝。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 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在高祖六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并与诸侯剖符为凭,世代相传 而不断绝。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攻打陈稀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 跟从齐悼惠王率领军队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合攻黥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孝惠帝元年,废 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做齐国丞相时,齐国有七十座城邑。 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把长者与读书人都召来,询间用来安抚百姓的办法。 - 19 - 到来的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曹参不知如何决定。他听说 胶西有位盖精硏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 家贵在清静无为,百姓就会自行安定,以此类推,把这方面的道理都讲了。曹参于是让出正 厅,让盖公住。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 “我将要入朝当相国。”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曹参起初贫贱的时候,和萧何关系 很好;等到成为将相,可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 萧何做了汉王朝的相国,做事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国官吏 中挑选不善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古奥 峭拔,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赶走他们。曹参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 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要说。这些人一到,曹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 会儿,来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 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 的随从官吏厌恶这件事,但对此无可奈何,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听到官吏们醉酒高歌、 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但曹参反而拿酒陈设座席喝起来, 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一味地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 平安无事。太史公说:相国曹参攻城野战的功劳之所以如此多,是因为他跟淮阴候一起共事。 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主 张清静无为,完全合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以后,曹参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 天下都称颂他的美德。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 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 20 -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20.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19. B 20. 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 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 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 含蓄形象。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 作铺垫。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B 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错误,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 “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 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 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 的思想状况。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 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 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题: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 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句中连用了两个 叠词“冉冉”“涓涓”,运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 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 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是诗人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 - 21 - 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诗人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 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 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 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 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 “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 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 1 小题,9 分) 21.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表明自己对待世间万物态度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受绳”才能 端直;“金”要“就砺”才能锋利。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劝学》) (4)《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之后,进而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 而又何羡乎 (4). 其出人也远矣 (5). 犹且从师而问焉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 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8). 哀吾生之须臾 (9). 羨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尽、犹、博、省、知、须臾、羨。 三、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丰子恺说过下面一段话——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 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22 - 【答案】参考范文: 善待他人 善待他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这话的人很多,但做到的人很少。 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我们很少会赞美他人的,我们跟他人比较时,总 是会找到对方的缺点,总是会说谁谁谁他什么又做错了,某某某他好笨噢,遇到人家做成功 什么事情厚育,我们心里会说:“这有什么,要是我肯定能做的比他好。“而当一个人做事 情失败后,我们中间很多人在内心里说:“瞧瞧,他多笨呀。不行就是不行噢。“……凡此 种种,其实就是我们在内心深处不原意着到他人的长处,不懂得善待他人的结果。 阿拇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而家 喻户晓,但一同登月的还有一位叫奥尔德林的,虽然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但同耗让我们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有一位记者突然向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作 为同行者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任,你是否感觉到有点遗憾?”现场轻松的气氛一 下凝固了,在众人有点尴尬的瞩目下,奥尔德林很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 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 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拿声。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 到善待他人的含义。聪明的人懂得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他会用自己的方式 走出没有结果的故事。也许几十年之后,人们早已忘记了奥尔德林,但却不能忘记他那种善 待他人,真诚分享朋友快乐的美德。 生活总是千差万别,人的能力也是各种各样的,其实这跟我们的十个手指头不可能一样 齐是一个道理的。当一个不如自己的人,通过努力在做一件事情,我们用自己由衷的言语赞 美一下,对于我们这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想象我们自己就是他,听到这赞美之词,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当一个强于自己的人,轻易完成一件事情后,我们给他赞美的同 时,我们也会发现他成功的原因这总比我们嫉妒他、不服气他要好多了吧?当遇到一个做错 事情的人,特别是那种做错事情又伤害我们的人,如果我们宽恕他,给他改过的机会,我们 得到的肯定不再是气愤之类的感觉;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尽力帮助他,善待他, 试想一下,当对方说谢谢的时候,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给别人一片晴朗的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明媚的天空。当你由衷发现他人优点、好处、 能力的时候,人家同时也发现了你的优点、好处、能力。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善待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就是善待他人的真正含义。 【解析】 - 23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 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 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时当深入分析材料予以,抓住材 料主题确定作文立意。丰子恺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漫画大师,他极其倡导的世间真善美的“人 间情味”,也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喜爱和接受。“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丰子恺先 生对生活的热爱,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依然带着满满的光亮,不曾褪色。在读此诗时, 我们能看到的诗中的蕴含着健康向上的情怀,洋溢着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情趣。为此,我们 在思考角度考虑作文的时候,要侧重于诗中的美好,进行思考和领悟,然后认真地选择自己 擅长的方式,来表达确定的主题。 参考立意: 1.凡事要朝积极的方向看 2.要处理好我与世界的关系 3.发现自己,升华自己 素材积累: 1.心若向阳,何惧黑暗?斯蒂芬霍金在二十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 只有手部的三根手指可活动,而他却在这样的情況下完成了《时间简史》。这对很多人来说难 以想象,但他告诉我们: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 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能像他一样积极乐观面对一切 困难与挫折,又怎会害怕与悲哀? 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 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心若向阳,春暖花开。 - 24 - 2.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潜弃官而 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末曾片刻送失 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栖居之所,所 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 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 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 3.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 “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 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 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済,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层次分析: 第一层:引出观点:善待他人。并且现实生活中做到的人很少。 第二层:对观点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去赞美他人、善待他人。 带三层:举奥尔德林的事例来分析善待他人,真诚分享朋友快乐的这种美德。 第四层:千差万别的生活中我们善待和不善待别人是由很大差别大,从而说明善待他人 的意义。 第五层: 进一步说明善待他人的意义。 第六层:总结全文,善待他人的真正意义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