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限时 70 分钟)
导读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
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
庭的憧憬。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
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
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题组一] 羁旅思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注]明日是清明。
【注】 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C [C 项,“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说法不正确。颔联“还似往年春气味,
不宜今日病心情”写出了诗人感觉今年的春季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今
年的春天,诗人却遭遇贬谪,心情郁结;接下来,承接颔联的“今日病心情”,诗
人在颈联中具体地写到了自己的“病心情”:“沈吟”而立,“沈”同“沉”;“取次”
而行,“取次”的意思即是“随意、随便”。即是说,诗人心情郁结,在听到莺声
之后沉思站立,之后在江头信马,随意而行,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心情仍然忧伤,
并未平复、愉悦。故选 C。]
(2)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
(6 分)
[解析] 首先对全诗作整体感知,然后结合中学阶段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歌和白
居易的生平,可以大约勾画出诗人“仕途不顺,遭遇贬谪”的生命轨迹。把握住
诗歌的写作背景之后,从首联“风景令人忆帝京”和诗人听见莺声后的“沈
吟”“信马江头”,随意而行中,可以知道诗人“怅望”的原因之一是“忆帝
京”,既是遭遇贬谪,又逢春天,诗人不禁伤感,思忆京城;而尾联中“忽见紫
桐花怅望”一句,紫桐花是清明节时开的花,诗人忽然看见了紫桐花开,想起来
“明日是清明”,自然而然地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再结合注解,知道下邽是“白
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再结合“今日病心情”一句,可以推断出
诗人因为仕途不顺,所以心情郁结,恰好时近清明,诗人在思念亲人的同时,也
觉得愧对祖先。根据这三点,整理出答案即可。
[答案] 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②遭遇贬谪,远离帝京;③仕途不顺,愧对
祖先。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 分)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句的“连”字,形象地写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气蒸腾、与天相接的特点。
B.三、四两句“飘飖”与“恍惚”对仗工整,体现了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
C.“轻帆不用楫”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乘舟体验大为不同。
D.诗歌由眼前景开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了夜行邵伯湖时的感受。
B [B 项,本诗是古体诗,不是近体诗。]
(2)诗歌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①开头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②中间四句
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③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无限厌
倦的愁绪。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
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注】 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的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阕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愁,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浇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
情。
C [C 项,“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
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
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
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
(2)词下阕“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
简要赏析。(6 分)
[ 答 案 ] ①“ 抛 ” 运 用 拟 人 手 法 , 形 象 生 动 , 突 出 时 光 流 逝 之 快 。
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
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
逝的感慨。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 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般花事已谢,唯有菊花独盛,以此入题,情致楚
楚。
B.第三句写诗人见菊蕊盈枝,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
次变换,年年不同,今亦不同。
C.第四句写宴饮之情状,酒樽由邻座递至自己手中,饮后即递与他人,酒香
亦随之轻轻飘去。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
D.颈联二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时至重阳,人们才开始穿上无絮的夹
衣;登高远望,山势陡峭险峻。
C [此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暂随自己,实则暗寓自己将暂居云安,行踪漂泊不
定。此乃触眼前之景而生感慨之情,颇多漂泊伤感之情,并非轻松愉悦之情。]
(2)请结合全诗理解分析“酣歌泪欲垂”中“泪”的意蕴。(6 分)
[答案] “酣歌泪欲垂”意思是,当郑十八所邀诸公酒酣耳热,纵情高歌之际,
诗人却热泪盈眶。这一“泪”字的意蕴有:①为时光消逝而感伤。“旧摘人频异”
句,去年摘菊登高之人,今已迥异,著一“频”字,今人摘花登高,转眼也会成
旧。时光消逝,令人伤感。②为自己的四处漂泊而伤心。“轻香酒暂随”句,今日
虽有清香之酒,不过暂时随我,明日明年又不知在何处,饮何人之酒。漂泊伤感
之情可见。③为思念家乡而伤心。重九登高,朋友相聚甚欢,而自己不能与家人
团聚,思乡之情顿生。
[题组二] 送别怀人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
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
苏 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 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
识的好友。歧亭:在今湖北麻城,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
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
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
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
的悲伤心情。
D [D 项,“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误,
由“去年今日关山路”可知,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
花相伴。故选 D。]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没多大关系,实际却紧扣送别,请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意思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
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年今日”的
情景,属于虚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
的今天,诗人只身一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今年和
去年的情形构成对比,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寥的人生旅程的安慰之状。这
看似与“送别”无关,实际恰恰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深义重。
[答案] 尾联写送别很巧妙。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
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而一年以前
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
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
寂寥。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注]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
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
人。
【注】 元祐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徙知瀛洲,于次年春启
行,途经杭州时,苏轼以此词赠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烘托作者惆怅、感伤的心情。
C [C 项,“对其遭遇的同情”错,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
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又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和友人宦海沉浮、身世飘零,
但作者认为人生犹如旅店,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体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7.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 分)
送谢武选少安①犒师固原②因还蜀会兄葬
谢 榛
天书早下促星轺③,二月关河冻欲销。
白首应怜班定远,黄金先赐霍嫖姚。
秦云晓渡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
一对郫筒肠欲断,鹡鸰④原上草萧萧。
【注】 ①谢武选少安:谢少安,是作者谢榛的好朋友,四川射洪人。②固
原:明代“九边”之一,为甘肃的边防重镇。③星轺:皇上所派使者乘坐的马车。
④鹡鸰:鸟名,喻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交代谢少安“犒师固原”的始因、时间、地点以及天气情况,渲染了
谢少安此时的心情。
B.颔联使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怜”字为点睛之笔,抒发了对戍边官兵的
敬佩和赞美之情。
C.颈联实写了谢少安从甘肃入蜀地的情形,将自古以来“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写得轻巧通达。
D.本诗将题意逐层安放,内容繁多却井井有条,一气贯通,有神无迹,气象
雄浑,情真意切。
C [C 项,此处为虚写。]
(2)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 分)
[答案] ①本诗情感复杂,基调哀伤。朋友被重用,他对朋友充满赞许和期望;
友人兄长去世伤心悲痛,他也倍感伤怀。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情基调豁达
乐观,分别之时安慰劝告友人不要因离别而悲伤,同时表达了即使远隔千山万水,
也近如比邻、心意相通的乐观、豁达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公安①送韦二少府匡赞②
杜 甫
逍遥公③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注】 ①公安:湖北公安县。②匡赞:韦匡赞,排行第二,生平不详。③
逍遥公:韦二少府的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首联借对韦匡赞贤良有德的称赞和对送别筵的珍惜,表达了两人的深
情厚谊。
B.颔联料想别后情状,嘱托韦二读了寄去的书信,不要将自己的诗作广泛地
传播。
C.“古往今来皆涕泪”句,借助议论表达诗人的人生体验,抒写了对自己命
运的悲叹。
D.诗的末句回到眼前:两人将分别,各自消失在遥远的地方,因此心中痛苦
无限。
B [B 项,颔联写的是,此番别后若蒙韦二想念,能写封数字短札相寄,杜
甫便感激不尽,倒是自己的诗作,请韦二不要向众人传播。]
(2)请简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 分)
[答案] 颈联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二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兵戈又起,黄尘弥漫,
时局危难;而自己白发客居,不久又要漂泊天涯;诗人用黄、白两色将时代不幸
与个人悲苦融合在一起,将离愁别苦植根于社会现实,强化了诗的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