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
(摘编自聂辉华《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B.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当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择。
D. 既要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又要分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列举了缩小贫富和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B. 文章主要从四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所发生的变化做了解。
C. 文章辨析了改革之初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转变为需求满足不平衡矛盾。
D. 文章第4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B. 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C.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D. 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B.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都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6.《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鸦
邢庆杰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
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 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拆到最里层时,竟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 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 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竟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第 7 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
B. 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
C.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D. 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丰富,余味悠长。
8.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列传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B.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C.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D.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11.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代表作有《驾出北郭门行》,子阮籍、孙阮咸为“竹林七贤”之一。
B. 大将军,古代武官名。始于战国 ,三国至南北朝 ,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
C. 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D. 箕踞,一种表示礼节的坐的姿态。即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
B. 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 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 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后来病得差点丢了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14-15小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 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 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 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15.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落得“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3)屈原在《离骚》中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之途,迟疑良久后想要选择归隐自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 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C. 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D. 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 能否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 能否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20.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靠山靠水虽然能因地制宜获取生存资源,但是也会带来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导致思想封闭。一旦导致思想封闭,势必造成贫困和绝望。现在很多地方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样就可以避免导致思想封闭,而且只要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避免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让山更青、水更绿。
①思想封闭不一定会造成绝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一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市民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被交警罚款20元。这位市民及时缴交了罚款,并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络上提醒大家。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热议。此后,交警部门加大了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一年过去了,收效并不明显。
对此,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B 2. A 3. B 4. A 5. D
6. ①《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突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度之大。
②《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突出大湾区整合的复杂性。
③《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突出其所带来的便利性。
7. B
8. ①忠于职守,做护林员时有原则有底线。②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看到白鸦及其它鸟儿死去,心中难过,最终做起了护鸟人。③勇于改过,起先拆鸟窝,后来建鸟窝。④手艺精湛,搭建鸟窝时展现出了精湛的手艺。
9. ①与前文拆鸟窝后瘸右腿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使小说的情节平中见奇,引人深思。③凸显主旨: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10. B 11. D 12. A
13. (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
(2)使者把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
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豪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庄子》《老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就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是怪才。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作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正简约,十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趴在桌子上沉醉睡觉。使者把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条蒸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性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喝得大醉,直瞪着眼睛看他。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作青白眼,见到尊崇礼教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回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尊崇礼教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
14. B
15. (1)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着一“嗔”字实则表现作者心中之喜。(2)“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接抒情,侧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3)“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16.(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17.D 18.B 19.C
20. ②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不一定能避免思想封闭的产生。 ③不是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避免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
21.高一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22.遵守人生规则,行事有方
“心中常亮红绿灯,平安才能伴一生”,这一人性化的警语告诫我们,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把“安全行路”四个字常挂心中,从而保证我们一生安全。其实,为了我们一生的安全和幸福,何止是在行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一切的行为处事都要在内心深处树立一个遵守应有规则的理念。
三国时的杨修经常揭曹操的“谜底”。门上写了个“活”字,杨修念“阔”,曹操乐意看到帐下有懂自己的人才。曹操在酥饼包装上写了一个“盒”字,送给手下们,杨修直接打开一人一口地吃了,曹操没有急。这些都不涉及军事安全方面的问题,而且还给枯燥的军营生活带来一些趣味,曹操当然不会处罚老杨。可是不久曹操因军事上有点挫折,不自意说了一句“鸡肋,鸡肋”,杨修听到了后“不自意”地在军营里说穿了曹军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个情况一旦全军传开,就会动摇军心,大大影响战局。曹操脑了,就把杨才子杀了。保守重大军事秘密,任何时候都是人人要遵守的规则。杨修喜好在人前“露一手”的心里惯性胜过了遵守这一规则的为军之道,也就是他根本就没有保守军事秘密的集体观念,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高官薄熙来的妻子博谷开来因生意纠纷,杀了原本的生意伙伴。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爱惜人的生命是人人都应遵守的规则,博谷开来远离了这条人人应该遵守的规则,结果把自已后半生的幸福和尊严断送掉了。
中国原国家总理朱镕基为官时受人尊敬,为官后依然受人爱戴,他一生是幸福和安全的。因为任何时候他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为个人谋私利,就连退休后挣的稿费也捐给教育事业。不谋私利,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这是领导者应该严守的规则。朱总理正是严守这个规则的楷模,所以人民都爱戴。反观徐才厚、周永康等诸多贪腐官员,哪一个把这一规则放在心上了呢?所以人民就会推倒他们。
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现今世界,繁荣世界经济,维护世界人民的安定幸福生活,是每个国家应该坚守的规则。中国一直坚守这一规则,得到各国人民的尊重和支持,所以中国人民是幸福安全的。最近,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并以身作责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亚欧国家的一致赞同。美国的传统盟友英、法、德、意、澳等国,特别是美国有意扶持为中国宿敌的日本,都不顾美国的极力阻挠,纷纷加入亚投行。这不仅有利于整个亚洲的经济繁荣、国家先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落实与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美国国力过去一直远超中国,可是它只顾一己之利,经常制造政治事端,当政治事端达不到目的时就发动武力战争。没有了繁荣世界、为世界人民谋福的规则的束缚,美国一步步走上了邪恶之路,被世界抛弃是自然的结果。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应该懂得,遵守造福于人类繁荣发展的规则,是洒脱于国际间事务的根本之道。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集体,心里都要有个行为处事时遵守规则的理念。有了这个,保您一生安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