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47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词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
(时间:35分钟 分值:40分)
一、(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生生之谓易。”阴阳相生,生生不息,此之谓易。独阳不成,独阴不长,二者在抗衡与交融中,互相汲取自身赖以成长的滋养。[甲]世间一切事物,莫不由其内部刚柔、翕辟、动静、开合等对立双方的交感、搏击和消长而得以形成、发展和变化。这种“生生不息”的思路和视角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独具特色的本体论及宇宙观,进而影响并渗透到文艺创作的审美理念之中。
[乙]如果说,《周易》仅仅描述了天地生生之德,那么《中庸》则将生生之德抽象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本意是言行一致、真实无欺,此性恰与天道运行的秩序性相吻合。[丙]《兰亭序》之殊胜之处便在于一任真情实感喷薄而出,不回避、不含糊,不故弄玄虚或故作超凡脱俗,以一片至诚示人。金圣叹为其至诚之心所打动,遂慨叹王羲之为“古今第一情种”。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而 B.吻合
C.故弄玄虚 D.慨叹
解析:B A项,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符合语境。B项,吻合,完全符合。结合句意,“诚之本意”与“天道运行的秩序性”不可能完全符合,故只能是“契合”。契合,符合。C项,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符合语境。D项,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符合语境。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C 丙句,“不回避”与“不含糊”是谓语并列,中间应使用逗号。
二、(2019·浙江三校联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中国最早的通俗文学至今尚存者,其中有篇预示中国小说的来临, [甲]是一个短篇小说,题目叫《拗相公》。那是宋朝通俗文学的短篇小说集,新近才发现,这足以表示,王安石死后不久,在通俗文学之中,他便以其外号为人所知了。[乙]那场政争悲剧的发生,是由于一个人个性上的缺点——不能接受忠言,不愿承认自己犯错。朋友对王安石的反对只增加了他贯彻他那政策的决心。他能说会道,能说动皇帝相信他的强国之策,决心要把他的计划进行到底。[丙]
- 6 -
有人告诉我们,个性坚强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但是需要予以精确的说明,坚强的个性是用来做什么事。王安石很可能还记得学生时代曾听见的一个平常的格言——决心是成功的秘诀,而他自己却把“固执”当作那种美德了。王安石在世时,他在文学界是以“三不足”为人所知的。 “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是苏东坡赠予他的标志。这位“拗相公”不容任何方面有人反对,朋友方面,或是敌人方面。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预示 B.增加
C.贯彻 D.能说会道
解析:B A项,预示,预先显示。符合语境。B项,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句中与后文的“决心”搭配,应用“增强”。增强,增进、加强。C项,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符合语境。D项,能说会道,擅长言辞,很会说话。符合语境。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A 甲句,书名号应该为双引号。
三、(2019·浙江杭州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5分)
落后要挨打,发展却挨骂。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甲]多年来,外部对中国的发展,关注与猜疑并存,误读和误导皆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从未消歇。虽然中国一再声称没有侵略称霸的基因,可融入世界的过程并不轻松。比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应顺理成章,实际上却一波三折,谈判一谈就是15年。……[乙]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曾这样说,“我们应当从世界来看国家,不应当从国家来看世界。这样能够扩大我们的视界,扩大我们的视野。”这就是说,应当学会用世界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述不好成就背后的故事?[丙]况且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络绎不绝!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歇 B.顺理成章
C.况且 D.络绎不绝
- 6 -
解析:D A项,消歇,指休止,消失。使用正确。B项,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使用正确。C项,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使用正确。D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句中形容好故事的题材,属于使用对象不当,应用“俯拾即是”。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B 乙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曾这样说”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四、(2019·Z20联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制造”已然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新作出顶层设计。而近日,教育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甲]该《指南》可说是落实“中国制造”一揽子专项规划的“人才篇”,也是系列规划指南的收官之作。[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制造业而言,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人才良莠不齐,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丙]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真才难求,另一方面是技工找活不易就业难:制造业人才调结构、提素质的任务十分紧迫。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然 B.一揽子
C.良莠不齐 D.求贤若渴
解析:C A项,已然,副词,已经。使用正确。B项,一揽子,包揽一切的。使用正确。C项,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句中指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关涉人的品质,使用错误。D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使用正确。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A 甲句,前一书名号改为引号。“该指南”中的“指南”不是文件的原称、全称,是简称,因此要加双引号。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我终于踏进细雨霏霏、烟染翠柳的江南。[甲]车子停在一个浓绿掩映、氤氲笼罩的村头。[乙]倏地,车内沸腾了:“这就是西递!”这就是“桃花流水,渔郎泛舟”的世外桃源西递。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青石牌坊。牌坊的主人胡文光,是西递文化的践行人,他使世人为西递传颂着佳话,经久不息。过了牌坊,就是西递村了。清一色的徽派建筑,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花鸟山水都赋予了这一门一扇、一窗一棂各自的灵魂。一踏进气势恢宏、陈设典雅的“玉瑞堂”“桃李园”“敬爱堂”……
- 6 -
迎面而来的都是一幅幅启示后人的楹联书画。百转千回,我就这样穿厅进堂,徘徊在西递先人温馨儒雅的氛围里。虽然堵堵马头墙已披上苔藓,根根雕梁画栋于岁月里褪色,但依旧可以想象当年工匠们云集西递的场面。[丙]男孩十一、二岁就要外出学习经商,走出了一条“儒”、“商”、再“儒”、再“商”的人生之道。一个“奋”字,何止体现在“儒”“商”里,分明是贯穿了整个人生。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草长莺飞 B.徘徊
C.雕梁画栋 D.何止
解析:B A项,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符合语境。B项,“徘徊”应改为“徜徉”。“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与语境不符。“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符合语境。C项,雕梁画栋,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D项,何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符合语境。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C 丙句,句中“十一二岁”表示概数,应该去掉顿号。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甲]史铁生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过,这话很容易被读浅了。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勾销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的命运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乙]这甚至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了,它武断地将“这一个”史铁生泯然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其实,除非读上一两句,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丙]“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现出了一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的身体不曾发生任何变故,以至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笔勾销 B.云谲波诡
C.泯然 D.除非
解析:D A项,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B项,云谲波诡,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C项,泯然,消失。以上三项使用正确。D项,“除非”
- 6 -
表示唯一的条件,与句意不符,可改为“只消”或“只要”。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A 甲句,“即”和冒号不能并用,可删去“即”及其前面的逗号,或删去冒号并把句号放到后引号外面。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巴尼康托的屋舍毗邻岸边。[甲]他家的高高的八顶草棚、牛栏、草垛、谷仓、芒果园、木棉和香蕉园等等,过往的船夫和渔夫们尽收眼底。
[乙]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
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会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丙]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这种语言包罗万象,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收眼底 B.一旦
C.包罗万象 D.充盈
解析:A “尽收眼底”用于俯视角度,句中的角度是平视,故错,可改为“一览无余”。B项,一旦,作名词时,指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作副词时,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C项,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D项,充盈,作动词,指充满;作形容词,指(肌肉)丰满。后三项使用正确。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B 乙句,问号改为句号。全句是否定性陈述句,无疑而问,故句末不用问号而用句号。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甲]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乙]
- 6 -
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丙]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敦敦实实而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至 B.断壁残垣
C.树立 D.敦敦实实
解析:C A项,以至,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使用正确。B项,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使用正确。C项,“树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应为“竖立”,用于具体的事物。D项,敦敦实实,粗短而结实。使用正确。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C 丙句,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 6 -
相关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2021-06-0527页
- 高中语文:王维诗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2021-06-0569页
-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八季真实与虚伪2021-06-055页
- 【语文】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2021-06-0519页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2021-06-0514页
-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021-06-0524页
-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田家炳中学高2021-06-0520页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22页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一上2021-06-0523页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2021-06-05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