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6-05 发布

专题能力训练古代诗歌鉴赏(九)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能力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 ‎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上书请求减免关中赋税,因触怒权贵而一起被贬。张十一被贬至郴州临武,韩愈被贬阳山(今属广东)。张十一在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鸟闲飞露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诗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筹 笔 驿①‎ ‎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长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永遇乐 秋草 ‎ 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逾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皋接轸,玉关消息初断。  ‎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未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2.这首词下片从“风霜未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雨 中 花 ‎ 高观国①‎ 旆②拂西风,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宁宗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返,且寄别书归”之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2.词人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寒食书事 ‎ 赵 鼎①‎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②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谪,绝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会携全家上坟祭扫。‎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卧倒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眼 儿 媚 ‎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对比,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E.这首词采用夸张的手法,只用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描述得很感人。‎ ‎2.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一、1.AD A项,不是秋日风光,而是春夏之交的景色。从杜鹃花开正艳可以看出。D项,颈联的意思是“我还未报皇恩,也不知自己老死之地,希望不要令我在这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 ‎2.参考答案颈联写诗人自己不想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既表达了作者无辜被贬、死不甘心的幽怨,又有渴望回朝、再献忠忱的深情。‎ 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解析根据注释的内容,可知此诗是赠答诗;诗人和朋友均被贬,结合这一背景,不难理解“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一联中蕴含的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以及回朝再建功业的渴望。尾联“斗觉”二字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体会“霜毛一半加”的原因,便不难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1.AE 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E项,“雄浑豪迈”有误,应为“慷慨悲凉”。‎ ‎2.参考答案(1)①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②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2)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②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解析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末句中的“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首联、颈联还写了诸葛亮出众的军事才能,表达了赞美崇敬之情。以其威治才略,却未捷身死,也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其教训。‎ 三、1.BE B项,“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E项,“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错,是作者感慨时光易逝。‎ ‎2.参考答案(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御敌报国之人。(2)对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令人惊心。(3)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懑。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并遭打击。‎ 解析“风霜未改,关河犹昔”抒吊古伤今之情,“汗马功名今贱”,过去保家卫国之人如今反而不值钱了,“贱”字含有讽刺意,对朝政腐败痛加针砭。最后三句用李广的典故,“岁华易晚”指时光易逝,含有自己功业无成之意。‎ 四、1.AD A项,“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确实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因为依据注解,此次词人的友人也跟随出使,词人作此词赠别,意在肯定此次出使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是借出使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D项,“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只是暗示了史达祖此次出使实际上还有“借此窥察敌情,为北伐战争做准备”的任务。达祖平戎手段很多,此次小试更无难处,所以不仅可以完成出使使命,还可以为北伐做好侦察工作。“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过于夸张了。‎ ‎2.参考答案(1)伤悼故国之情。词人设想友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看到故国荒凉破败,故垒布满烟尘;抒写了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 ‎(2)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词中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暗示友人是有才之人,同时也直接评价友人文采斐然,且素有平戎之才。‎ ‎(3)词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友人名动金国,说明南宋并不缺乏才俊,同时“立勋未晚”也洋溢着个人建立功业,国家必有未来的自信与豪迈。‎ ‎(4)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用典故,设想友人到达金国时,作者将从江南寄梅花以表思念,也希望友人能捎回书信以慰相思之情。‎ 解析全词通过送友人史达祖出使和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现词人对国事的关心,对友人的期许。“过离宫……有泪应弹”抒发了伤悼故国之情,“文章……名动万里呼韩”赞颂友人的才华,“立勋未晚”洋溢着个人的自信,“情寄”“梦随”句寄相思之情。‎ 五、1.CE C项,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E项,倚靠着青苔卧倒的不是酒杯而是作者,并无拟人手法。‎ ‎2.参考答案(1)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2)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3)“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 解析本诗描绘出岭南民间和平宁静、充满温馨的生活,衬托出汉唐皇室陵寝的荒凉,寄寓了对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不满和对北方大好河山沦落的感慨。结合颈联、尾联的描写具体分析即可。‎ 六、1.AC B项,“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与词意不符,“做弄”意为“有意弄出”,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荻花仿佛有意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使词人见了更添愁闷。D项,“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是通过想象表达的。E项,这首词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基本上是白描。‎ ‎2.参考答案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浓重的离愁。在作者看来,即将到来的离别是让人无法承受的悲伤。友人即将离去,只有借酒来消愁,一醉方休。‎ 解析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