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8 KB
  • 2021-06-05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过关训练)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过关训练)‎ 一、(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 钜鹿赠李少府 ‎ 高适 ‎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答案】C ‎ ‎【解析】 C项,“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错误。“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结合注释②内容“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分析,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故选C。)‎ ‎1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①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②射艺高超。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③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解析】这是一道鉴赏人物形象的试题,答题的思路是先总后分,先概括后解释。比方说:慷慨大方。是从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要具体地分析诗句,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间接描写有其他人物的衬托和对比,以及环境的衬托等。‎ ‎ 二、(甘肃省兰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4~15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 ‎14.下面对诗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青松生在东园,平日里被深草掩没了形姿,一旦严霜降临,百草凋零,它挺拔的英姿常青的秀色便卓然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之中。‎ B.五、六两句表明,一株株的青松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中为此等景观感到诧异惊奇。‎ C.诗人有时手提酒壶流连于青松之下,有时从远处瞻望青松之姿,表达出对这位卓然不群的“高士朋友”无比的敬仰爱慕之情。‎ D.结尾两句看似突兀,实则最有深意:人的生命有限,弥足珍贵,更不必把自己束缚在仕途尘网之中,应如青松一样,保持独立自由的高洁品格。‎ ‎【答案】B ‎ ‎【解析】“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意思是“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和B项的意思不同。‎ ‎15.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那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事物形象的试题,结合诗文内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三、(辽宁沈阳市六校联合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对雪① ‎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时的窘迫。‎ C. “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作者面对微弱的炉火想象出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答案】(3分)D ‎ ‎【解析】“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6.《杜臆》中“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5分)‎ ‎【答案】(5分)‎ ‎①描绘了一幅急雪回旋的薄暮景象。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风中回旋。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内心的悲凉。‎ ‎【解析】借景抒情的诗歌,这里用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答对第一点给2分,答对第二点给1分,答对第三点给2分。)‎ 四、(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学刘公干①体五首·其三 南北朝 鲍照②‎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③。集君瑶台④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注释:①刘公干: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齐名。②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出身贫贱,做过参军等官职。③龙山,即逴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④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联写远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风吹越龙山落到帝都,在瑶台聚集,在殿前飞舞,动静结合,笔意朴实。‎ B.在艳阳天里,桃李争妍斗胜,白雪没有容身之所。这里作者把“艳阳”和“桃李”作为白雪的对立面来写。‎ C.诗的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层次井然,转折分明,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D.全诗结构简括而严谨,没有铺排,十分凝练,虽是模仿前人,但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 ‎【答案】C ‎ ‎【解析】“直抒胸臆”错,诗人是以雪自喻,借雪抒情。)‎ ‎16.这首诗以雪自喻,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遇和政治理想,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①诗人写雪虽皎洁却来自遥远的荒漠(1分),写出了自己高尚纯洁却出身微贱(1分);②诗人以“艳阳”和“桃李”与雪对比(1分),表达了诗人不媚权贵的思想。(1分)‎ ‎【解析】这是借物抒情的诗歌,“雪”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是对自己自己高尚纯洁却出身微贱的身份的象征,表达了洁身自好,不谄媚权贵的思想品质。‎ 五、(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4~25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②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②梅子:果梅树结的果,成熟于夏季。‎ ‎③殿:殿后。‎ ‎2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第一句紧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中的“满”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传布之广。‎ B.颔联中“真一梦”写出了海棠花踪迹难觅,短暂易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C.第四句交代梅子已经成熟,“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颈联用语精微蕴藉,“闲挑菜”、“不见人”等内容,含蓄地传递出作者此时的心绪。‎ ‎【答案】C ‎【解析】“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错,没有“乐观旷达”。从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 ‎25.诗歌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 ‎【答案】①拟人(1分),“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1分),表达了诗人对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春光的感激与赞美(1分);②对比(1分),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对比(1分),突出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及自己仕途不顺的伤感之情(1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③细节描写。“闲挑菜”这一细节描写,传递出了作者内心的百无聊赖。④融情于景。大雨过后,浮萍聚合在一起,池塘中蛙声阵阵。海棠花已没了踪迹,只剩芍药独自绽放。作者通过这一冷寂寥落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失意伤感⑤比喻。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虚幻的感慨。‎ ‎【解析】考查了写景的方法和抒情的方法,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芍药的善解人意,用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对比,特别是比喻手法的使用。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虚幻的感慨。‎ 六、(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移居(其二)①‎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北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①《移居二首》是陶渊明从隐居上京的旧宅,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后不久所作。此诗为这组诗中的第二首。②将:岂。③纪:经营 ‎(1)下列对《移居》一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秋”两句写诗人新迁南村,常登高赋诗。士大夫常有的雅兴,此时又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B.“过门”两句写诗人与邻人,常互相亲切地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便一起斟酌品尝。‎ C.诗人与邻人平时各自忙于农务。农闲时会彼此想念,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 D.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感悟到的人生真谛,这使全诗的意蕴更加丰富。‎ ‎(2)请结合《移居》全诗,说明诗人在劳动之余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3)同样涉及田间劳作的话题,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书写了另一幅场景。请简要分析苏诗颔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1)【答案】C.‎ ‎【解析】“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分析有误,两句诗反映了诗人与邻人的相聚,在时间上不受俗态的拘束,相见之后,便谈笑风生。‎ ‎(2)【答案】①登高赋诗之乐②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③自然交谈之乐(闲聚之乐)‎ ‎ 【解析】①登高赋诗之乐是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在美好的日子里分、登高赋诗,“佳日”可以看出是个美好的日子。②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是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邻居间相互打招呼去喝酒务农的时候有个自回到家里,闲下来的时候就相互惦记,在一起谈笑没有满足的时候。③自然交谈之乐(闲聚之乐)是从“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3) ‎【答案】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是天气好坏的对比,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与雨过天晴时欢欣也形成对比,表现了麦收时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解析】考查的是写作手法,从天气变化来表现出收获的喜悦之情。‎ 七、(2020年重庆市七区高一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游少林寺 沈佳期 长歌游宝地,展倚对珠林。‎ 雁塔霜风古,龙池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注】①龙池:又名九龙潭,是少林寺的名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诗属于记游写景类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佛门圣地少林寺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B.“宝地”“珠林”写出了少林寺的优美环境,“长歌”充分表现了诗人游览寺院的愉快心情。‎ C.颔联描绘眼前动态实景,写雁塔、龙池在寒风、霜雪中,更显古朴、苍凉。‎ D.尾联的蝉声相送,与开篇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 ‎【答案】C ‎【解析】“动态实景” 错,应为静态。由‘ 珠林”“秋阴”“山蝉”可知,“寒风.霜雪”也不准确。‎ ‎15.清代何焯说:“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能使‘风霜’一联精神又倍。”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分)‎ ‎【答案】炼字方面,“澄”本义为水清澈不流动,这里用作动词,指清新的空气笼罩整个寺院,使景物充满生机;“下”字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蘸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颔联写具体景点“雁塔”“龙池”,着眼于其历史的悠久;此两句写景由“点”过渡到“面”,着眼于对眼前整个寺庙风光的描绘,风光更为绮丽、迷人,整个少林寺景观浑然一体,从而使“雁塔”“龙池”也倍增光彩。‎ ‎【解析】这是炼字和写景方法的考查。“澄”是指“清澈”,在这里用作动词,变得清澈,指清新的空气,使景物充满生机;“下”字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蘸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八、(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释: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为国家沦丧而伤心,“真成”“遂无”流露出极大的哀愁与无奈。‎ B. 颔联写“飞鹊”“拙鸠”,由对国事的伤感转而写自己的处境,在格调上与前句完全不同。‎ C. 尾联写诗人漂泊落魄,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枝可栖”,由此徘徊低迷,心怀郁郁之感。‎ D. 全篇以家国之慨起,以身世之叹收,起得突兀,收得自然,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答案】 B 项 ‎【解析】“在格调上与前句完全不同”说法错误,诗用了两个比喻,一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一说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自叹无能,在格调上与前句是保持一致的。‎ ‎15. 下列诗句与“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情感基调相似一项是( )‎ A.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B.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秋词》)‎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宋•苏轼《定风波》)‎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答案】 D ‎ ‎【解析】A项,《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情感基调是喜悦的,与题干不同,所以A错误;‎ B项,诗意为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歌颂其情操清白,基调是昂扬的,与题干不同,所以B错误;‎ C项,诗意为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表达的是诗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情感基调是旷达豪放的,与题干不同,所以C错误。‎ ‎16. 颈联“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为人称道,试进行赏析。‎ ‎【答案】1、修辞上,运用了双关,“秋风秋雨”既可以是路途中凄冷萧瑟的自然环境,同样也可比喻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 ‎2、结构上,承接首联无计克服神州,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进一步抒写忧国之情。3、语言上,看似格调轻快,却情深意长,在流动婉转中包含沉重的感伤。‎ ‎【解析】赏析语言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修辞、结构、语言特色等角度考虑。‎ 九、(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小题。‎ 赠田叟 李商隐 荷蓧[1]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畲[2]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3]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4]心自惊。‎ 注释:[1]荷蓧: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孔子认为荷蓧丈人是隐者。[2]烧畲:烧荒耕种。[3]鸥鸟忘机:指像鸥鸟一般,每日与水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机心。[4]在野无贤:语出《尚书》“野无遗贤”。天宝六年.唐玄宗诏令选拔天下人才,宰相李林甫担心殿试时有人指责他失职,以“野无遗贤”为借口,导致无人中选。‎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田叟年岁已高,仍热情好客,与初次相遇的诗人携手绕着村子游玩。‎ B. 颔联烧荒的火光映天,暮色中伐木声在深谷回荡,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 C. 颈联田叟与人相处融洽,亲友官场得志便形同陌路,对比鲜明,令人慨叹。‎ D. 尾联诗人流露出对眼前现实深切而复杂的情感。全诗语言精当,堪称佳作。‎ ‎【答案】B,‎ ‎【解析】“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错误,“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颔联写所见所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无荒凉破败。‎ ‎15. 本诗善用典故,表情达意。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C ‎ ‎【解析】(A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典故,由于诸葛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 水时,竟然病逝军中。B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的典故,《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D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典故,项羽,名籍,字羽,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 ‎ ‎16.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叟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 【答案】田叟年岁已高,热情好客;纯朴淳厚、了无心机。田叟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解析】诗歌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田叟”是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借用田叟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抨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B.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C.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 D.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D ‎【解析】(“江光满客衣”的“客”不是“前来送别的客人”,该句意思是波光洒在身为迁客、逐客的作者身上。)‎ ‎16.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 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 【答案】①《短歌行》中曹操以“乌鹊”比喻贤士,以乌鹊绕树寻找栖身之地比喻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希望能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②本诗中汤显祖以“孤鹊”比喻自己,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 ‎【解析】这道题是一道对比阅读的试题,有比喻手法的使用,用“孤鹊”比喻自己,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6分;每点3分,其中“乌鹊”或“孤鹊”比喻义1分,作者情感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