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含书写5分)时间:150分钟命题教师:田彥江审题教师:吴万里)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 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B. 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 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D. 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2. 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 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C. 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D. 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 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C. 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 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能证明的一项”,然后理解原文中的含义,对比选项。本题原文中的古今诗歌意象和诗句之间的关系。
A项,说的是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间诗歌意象、诗句的相似性。
B项,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说明两句诗是有关联的。体现了古今诗歌意象、诗句间的关系。
C项,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是对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体现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D项,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是在说诗句和意向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
项,“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是说仅仅形成了整体观念,而不是整体把握了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项,“能够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是错误的,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变未然为已然。
D项,“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是错误的。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是说有益于培养丰富的审美趣味,而不是丰富趣味,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
进行转化再创造而不是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转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是错误的,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
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
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 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 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 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5. 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6. 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答案】4. B 5. 倒叙。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
6. 内容上:“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结合“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分析可知,“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②自然段有关内容的误读。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常见的叙述方式,如顺叙、插叙、倒叙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作者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自己与艾青的交往。结合文本内容“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分析可知,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结合“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分析,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结合文本最后两节内容分析,以议论作结。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分析可知,“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结合文本内容“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分析可知,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结构上: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
二、诗文阅读(5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偻行见荆轲,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批其逆鳞哉 批:触犯
B. 乃造焉 造:到……去,拜访
C. 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但,表转折
D. 太子避席而请 避:离开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穷困:走投无路
B.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杀死
C. 愿太傅幸而图之 幸而:有幸
D. 太子跪而逢迎 逢迎:迎接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亡秦之燕 何厌之有
B. 谓其太傅鞫武曰 吾其还也
C.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日以尽矣
10. 与“奈何以见陵之怨”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丹终不迫于强秦 B.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1. 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质于秦,即到秦国当人质。古代诸侯国之间为了表示履行盟约,确保协议的可信度,常常将太子去对方国家作人质。
B. 太傅,中国古代官职,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始于西周,直接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C. “跪”,在古代礼仪中,指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拱”是一种相见礼,两手胸前相合表敬意。
D.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是他们实战演习手册。
1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丹心系国事,令士忠诚。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田光,田光觉得年老而无能,就推荐荆轲。
B. 鞫武熟知局势,献计谋策。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结盟,在南边与齐、楚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设法对付秦。
C. 太子丹礼贤下士,情系部属。为了国事,他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并和田光商量国事。听到田光死了,双腿跪行流涕。
D. 田光有勇有谋,一片忠心。田光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但举荐荆轲,还劝说荆轲一定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
【答案】7. C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C
14. (1)这就像把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
(2)虽然这样,我不能因为精力已经消亡就耽误国家的大事。我交好的荆轲,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
(3)越过晋国来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4)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在殿下侍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C项,“却行为道”的含义为后退着走为他引路,却解释为后退。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项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解释,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A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处境艰难;今义为生活上经济困难。
B项,“灭口”古今意义都为消除借口。
C项,“幸而”古义为有幸;今义为幸亏,幸好。
D项,“逢迎”古义为迎接;今义为阿谀奉承。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型时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A项,“亡秦之燕”解释为从秦国逃亡到燕国,“之”解释为动词到;“何厌之有”解释为有什么满足呢?“之”解释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谓其太傅鞫武曰”解释为对他的太傅鞫武说,“其”解释为代词他的;“吾其还也”解释为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解释为语气词,表示祁使的语气。
C项,“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解释为希望通过太傅您和田先生结交,“因”解释为通过;“因人之力而敝之”解释为依靠别人力量反而损害它,“因”解释为依靠。
D项,“兵以临易水”解释为军队已经到了易水边,“以”解释为已经;“日以尽矣”解释为太阳已经落山了,“以”解释为已经。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奈何以见陵之怨’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奈何以见陵之怨”解释为怎么为了被凌辱的怨恨,是被动句。
A项,“丹终不迫于强秦”解释为丹最终也不被秦国胁迫,是被动句。
B项,“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解释为秦王又击打荆轲,荆轲遭受了八处创伤,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荆轲。
C项,“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解释为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戮和没收为奴,是被动句。
D项,“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解释为燕国被凌辱的耻辱消除了,是被动句。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骐骥盛壮之时”是做“闻”的宾语,因此要断到“时”后面,故排除B和D。“闻”和“不知”是太子发出的两个动作,所以“不知”前面要断开,故排除A。翻译为: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是错误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抓住文章中的主人公的具体事件加以概括。
C项,“他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是错误的,太子丹只亲自拜访了鞠武。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题的得分点为:是,这;以,把;振,挽救。翻译为:这就像把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第二句的得分点为:乏,耽误;善,交好,友善。翻译为:虽然这样,我不能因为精力已经消亡就耽误国家的大事。我交好的荆轲,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第三句的得分点为:越,越过,跨过;鄙远,把远地当做边邑。翻译为:越过晋国来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第四句的得分点: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意思为在殿上侍奉的群臣;郎中,宫廷侍卫。翻译为: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在殿下侍候。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太子丹为此而担忧,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占领的土地遍布天下,如果秦国出兵胁迫韩、魏、赵三国,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土地未必能保得住。您怎么为了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太子丹说:“这样,那该用什么办法呢?”太傅说:“请让我深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日子,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太傅鞫武劝他说:“您不能收留。秦王暴虐无道,一直怨恨燕国,本来就很让人害怕的了,更何况又听说樊将军躲在我们这里呢!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即使有像管仲、晏婴那样的谋士,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希望太子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并且向西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这样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要实现所需的时间太久,我心里忧闷烦乱,恐怕等不及了。而且不只是这样。樊将军在诸侯中走投无路,投靠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受到强秦的胁迫,便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推到匈奴去,现在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希望太傅重新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遵命。”
鞫武出来去见田光说:“太子想跟先生商量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丹。太子跪拜上前迎接,很恭敬地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把坐席擦干净,田光坐好以后,看左右没有人,太子便离开座位,毕恭毕敬地请教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想想办法。”田光说:“我听说,千里马精力旺盛的时候,一日可行千里;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现在太子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的情况,却不了解现在我精力已经消耗完了。即使如此,我不能因为精力已经消亡就耽误国家的大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够通过先生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田光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5.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句中“古旧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
B. 诗歌第一节给出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写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C. 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D. 不同于《雨巷》的创作,《偶成》在低回徘徊和飘忽凄美中,更多地流露着欣喜、希望与坚定。
16. 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D 16. 通过抒写“灿烂的微笑”“明朗的呼唤”“这些‘梦’会像花一样重开”,表达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偶成》在低回徘徊和飘忽凄美中,流露着欣喜、希望与坚定是错误的。这首诗的基调是昂扬的,作者坚信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只是暂时的,美好的东西绝不会消失。所以整首诗并没有表现出诋毁徘徊和飘忽凄美,而是作者的思想非常的坚定昂扬。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现代诗,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抓住作者,关注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本题可结合诗中“梦”“古旧的凝冰”“灿烂的微笑”“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等词语理解“梦”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再结合写作时间(1945年5月31日)推断写作背景,从而推断“梦”所表达的是作者对光明的呼唤和对抗日胜利的坚信。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中的“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表明了诗人的形象魅力。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18.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17. C 18.
①辅弼天下,建功立业。诗句“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曾成功说服魏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指鲁仲连功成名就,光耀后世,令人景仰。②不慕名利,功成身退。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写出了鲁仲连淡泊名利,的高尚人品;李白希望自己“吾亦澹荡人”,能像鲁仲连一样,最终“拂衣可同调”,能功成身退。整首诗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的要求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本诗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形象魅力”是错误的,最后两句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
(三)课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 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在雨中哀怨 (3). 哀怨又彷徨 (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侯、彷徨、笙箫、萧萧。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 、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 、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 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繁荣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 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穷二白 同舟共济 另眼相看 互利共赢
B. 积贫积弱 同舟共济 刮目相看 合作共赢
C. 一穷二白 同心同德 另眼相看 合作共赢
D. 积贫积弱 同心同德 刮目相看 互利共赢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任何力量不能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任何力量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B.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
C. 任何力量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任何力量不能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
D.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2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保持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继续奋斗。
B. 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保持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继续奋斗。
C. 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D. 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答案】20. D 21. D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积贫积弱:指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贫穷衰弱的局面,形容极度的贫困和弱小。文中彻底改变的应是什么样的局面,所以要选积贫积弱。因此选用积贫积弱。
同心同德: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舟共济: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第二处强调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而同舟共济侧重于在困境中团结互助。因此选同心同德。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刮目相看是一种纵向的比较,另眼相看是一种横向比较。这里是说中国的发展让世界不能再拿老眼光看待,因此选刮目相看。
互利共赢:指各自经营但又在条款和让利上互相关照,使合作双方都能得到利益;合作共赢:双方共同出资经营而盈利。这一处是指中国的发展奉行的战略,强调的是每个国家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合作盈利,而不单单是合作故选互利共赢。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衔接的能力,属于嵌入型补写,是客观题。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判断选择。
D项,这句话强调没有任何力量,而且在稳住地位基础上,继续前进。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和B项中,“推动……稳定,保持……发展”是错误的,属于搭配不当,应是“保持……稳定,推动……发展”,故排除A、B;
整句话的主语为“我们”,D选项,最后的主语为全体中华儿女,暗换了主语。
故选C。
23.下面是某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三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居民都知道,高空坠物十分危险。轻则使人受伤,重则会要了人的性命。最近,本地将有强台风过境,请各位居民在24小时内整理、清除本人住宅范围内容易坠落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以绝隐患。
【答案】①“各位居民都知道”改为“众所周知”;②“会要了人的性命”改为“使人丧命”;③“乱七八糟的东西”改为“杂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三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题中“各位居民都知道”“会要了人的性命”“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当,都属于口语范畴,因为本文段是一则启事,需要用书面语,因此要根据上下文要表达的意思以及使用对象换成相应的书面语。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24.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所选的每个人物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他的生平事迹,为其写一段颁奖词。
英雄人物:大堰河 荆轲 烛之武 刘邦 樊哙 项羽
示例:
苏 轼
他半生颠沛,常常行走在贬谪的路上。他的足迹跨越半个中国,远达时为荒蛮之地的海南岛。他屡遭坎坷,却始终热爱生命;仕途崎岖,却对国家忠爱不渝。他穷得只有靠种地为生,却怡然自得。
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成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
听,这个命途多舛的灵魂在唱歌。
【答案】(答案示例)
大堰河
她,勤劳能干, 每天处理繁重的家务;她,慈爱善良, 用双手抚摸她的乳儿;她,命运悲惨, 一生艰苦凄惨。她,是一位伟大而又卑微的封建社会的女人;她,紫色的灵魂正在黄土下熠熠生光。她,是艾青心心念念的乳母——大堰河!
荆轲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他将一腔热血溅洒在秦廷;图穷匕见,他将忠义保留到倒下的一刻。失败夺走了他的生命,却赋予他传奇的一生,当历史记下了统一六国的秦皇,也记住了你——一位气壮山河的爱国斗士。
烛之武
烛之武,须发尽白,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却机智聪慧。能了然恩怨,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步步深入,逞抱负于交锋,息蜗争于顷刻。小人物,大英雄!
项羽
风萧萧,乌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他神勇无敌,单枪匹马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弹指一挥可退敌百万雄兵;坦坦荡荡做人,赤心真诚对友,光明磊落对事。心无城府是他致命的弱点,心无城府更是他感动我们的关键。悠悠千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坦诚足以光耀古今感天动地!让人为之扼腕叹息之余,不得不大呼:项羽乃真英雄也!(项羽)
刘邦
生于忧患,以深谋远虑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辉煌帝业赢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他更明白:一时的示弱,是为了日后的强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荣辱观:帝王霸业高于名誉。他知道,忍一时大,他有这样的境界: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鸿门宴中随机应变,转危为安,他是最高明的赢家!刘邦,成就大业舍我其谁的真英雄!
樊哙
在他心中,上司为重,自己为轻,关键时刻,危险面前,他置生死于度外,鸿门宴上,大庭广众之中,他义正辞严斥项王。敢作敢当,方显英雄本色!为了自己的领袖,紧要关头,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在品质。樊哙,是侠之大者。他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颁奖词的基本写法。首先,要点明人物的事迹,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以荆轲为例,抓住荆轲刺秦的事迹来写;其次,彰显人物的精神,如荆轲忠义、爱国;第三,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最后,要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解答本题时,可灵活使用各种修辞和句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可结合上述分析作答。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幸福也很遥远。其实,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运用细节描写;(2)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一路有你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时至高中,我依然始终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一种歌之即在与不歌亦艳的光荣,引导并抚慰着我。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路有你,我一往无前。
点评:本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写出了笛音给予“我”的精神抚慰,写出了“我”对竹笛的一往情深。相遇,总是那样的偶然,墙角老师吹响的笛音,让“我”幼小的心灵,多了一位相随的伴侣。于是,竹笛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伴“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伴我走向高中生活。
一路有你
那时小小的我,牵着爷爷布满老茧的手,一次次走过那条小路——那充满了回忆和欢笑的亲情之路。
春天,爷爷带我走出家门,迈向那条小路,路边开满了各式各样不知名的野花,我欢笑着跑了过去,这儿采一朵,那儿采一朵,做成一个个美丽的花束,再跑回爷爷身边,兴冲冲地对爷爷说:“爷爷,送给你!”爷爷慈祥地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谢谢菲菲,真好看,我会好好照顾它。”我幸福地眯了眯眼睛,继续蹦蹦跳跳着往前走去。春天的小路,散发着祖孙间亲情的味道。
夏天,我嘴里含着爷爷给的糖果,在树上摘下一片叶子,歪着调皮的小脑袋对爷爷说:“爷爷,爷爷,吹口哨吧!”爷爷接过树叶放在嘴边,一首欢快的曲子便从指缝中飘出,我随着音乐的旋律跳起舞来,咯咯地笑个不停。望着爷爷温柔的笑容,我心里像是含了颗糖甜滋滋的。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捉蛐蛐,吹蒲公英,还有最喜欢玩的躲猫猫……夏天的小路,充满着祖孙俩欢乐温馨的时光。
秋天,片片火红的枫叶似蝴蝶一般,随风轻舞,又如穿着一身红衣的精灵误入人间,一舞完毕,它们好像累了,随后便飘飘悠悠坠落在地。爷爷抱着我摘下树上的果子,我吃着清脆的野果,听着爷爷讲述着许久以前的故事:“在很久以前,这棵树下有一户人家……”爷爷春风的话语,是我童年时最喜欢的声音。秋天的小路,充满了祖孙俩的故事与诗意。
冬天,窗外飘起了片片雪花,大地被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每到这时,我总是兴奋地拉着爷爷的手飞快地奔向那条小路,我和爷爷一起滚雪球、打雪仗,不一会儿的功夫,便玩得浑身是汗。玩累了,便和爷爷一起堆雪人,每次我跟爷爷都能堆出各种模样的作品,我还会给它加上五官和双臂,望着这活灵活现的雪人,我心中的自豪之感也油然而生,和爷爷一起高兴地跳起来!冬天的小路,载满了我的童真与欢乐。
四季更替,小路上总会留下我和爷爷的欢声笑语!时光飞逝,小路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宽又长的大路,虽然方便,但却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酸甜的野果和可爱的雪人。也没了我和爷爷的身影,不经意间,眼眶湿润,眼泪划过面颊……爷爷,小时候,您陪我长大,现在,我陪您变老!
一路有你
黄昏,我静静的看着窗外,烟雾在空中缭绕,太阳西落映红了小村庄,在云烟飘渺中,我看见了向往。
周日一个人在家,在家里的感觉是安逸自在的。仿佛都是我的世界,起来就坐在沙发上开始看电视。我是边看电视边干家务活,可是我感觉在家里,我一个人要是不看电视的话,我会觉得闷死的,看着电视我的心波荡起伏,我看的电视节目很震动人心,是一场激烈的比赛,有的晋级,有的离开。正在这时我看见了我最喜欢的人离开了,我流下了两行滚烫的热泪,很不舍得我最想看他的表演,可是他离开了。我忧虑的想着,看到这样,既有些感叹,后来不知为什么我是更加的心烦,于是我就去把电视关掉了。
我的心里特别烦躁,之后,我就静静地坐到了沙发上,我突然想到:我的向往是什么?我在静静的想着,是学习,以后考上我理想的大学,进入那种我梦想的校园。现在我呢?就是要努力学习,然后我就拿起了书来,开始学习,我想到了一定要为我的梦想而努力去实现,去奋斗。学着学着,我发现我的心越来越平静了,似乎平得像退潮的海面,像水那样清澈,我感觉到了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向往。是我的向往让我不再烦恼,有了自己的向往,心中就有了目标,有了向前的动力。
一天下课时,教室里无比的吵闹,我而却感觉没有事情可做,心里很空虚。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学习,要学习,就在这时,我突然拿起了同桌的一本新书,于是我就开始看了起来。先是我带着好奇的心理看着,后来我就越看越有趣,不知在什么时候,我竟入了神,感觉吵闹的声音仿佛瞬间都消失了,我的心里是越来越高兴,感觉心里不再那么空洞,似乎心理有成功的喜悦,越看着我的心里越感觉很充实,我的脸上微微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仿佛四周的一切都是静止的,因为我有向往,我走进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我的内心不是空虚的。
向往,你是我成功与喜悦的秘诀。我快乐和成功,一路上都是因为有了向往,让我的世界不再空虚,烦躁。
在我寒冷时,是向往给了我一丝丝的温暖;在我孤独无助时,是向往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我迷惘时,也是向往为我指引方向。感谢一路有你,我的世界会更加精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为命题作文。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当我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我们记住许多曾经让我们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曾经让我们受益的哲理,这些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因此,以“一路有你”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
文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一路”“你”
命题包含的潜在信息有:
(1)“一路”,是“我”一路。突出是“我”的“人生历程”,文章应主要写“我”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因此,选择的事件,要有“阶段性”与“代表性”,不能集中在某一点上。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真实”与“真情”,“一路”的事件应合乎“自身”的身份。
从“一路”二字的限制来看,“一路”,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一路”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一路”,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只要选择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的经历,皆可作为“一路”的内容呈现出来。
(2)“你”,必须贯穿“我”的这“一路”的全过程,并且要注意这个“你”在这一路上或几个关键点上影响 “我”,影响“我”的选择,影响“我”在事情上的成败。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3)要求写成记叙文,就要真实,要有真情实感。文章要出彩,必须要有精彩的描写,动作的,语言的,心理的,环境的,细节的。
【立意】感谢“你”对“我”的帮助、激励、影响、陪伴、启示……一切能带来正能量的因素都可以作为主题。
【素材】1、书,是你让我领悟了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悲凉,你让我感受到了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悠然,你让我明白了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伤心无奈,你让我懂得了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壮志难酬。书,你让我快乐,你让我沉醉,我的生活一路因为有你的陪伴而充实美好。
2、我想,你真是我人生中的一朵白云,虽然那么地微不足道,确实一朵能在困境中帮助我、在精神上鼓励我的一朵云。
而我平淡无奇的人生,就是因为你而变得那么多彩绚丽。一路有你相伴,相信空气中都含有一丝丝暖意。
3您渐渐的老了,您的鬓角已有些银丝,您的眼角被岁月的长刀无情的留下道道伤痕,我看着您老去的容颜,心中对您充满了无限的愧疚。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从没问过爱我的结果。当我想为你分担时,为您付出时,岁月夺走了您的美丽年华,您日渐佝偻的身躯总让我心痛不已。
无数个伤心的夜里,您陪我哭泣,无数个快乐的日子,您配陪我尽情狂欢。您已陪我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一路有你,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给我游乐更多前行的勇气。
【行文结构】第一层:由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写出自己和竹笛的一路相伴。
第二层:回忆自己初学竹笛时的情景,自己因陶醉于老师的吹奏而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于是竹笛和自己一路相伴。
第三层:回忆自己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曲子时的情景,自己喜极而泣。
第四层:自己和竹笛相伴,竹笛给自己的益处。
第五层:中考时,自己曾一度冷落了竹笛,但自己发现自己早已和竹笛不离不弃。
第六层:如今自己到了高中,自己依然和竹笛不离不弃。
第七层:自己和竹笛一路相伴,竹笛给自己带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