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 MB
  • 2021-06-05 发布

《咬文嚼字》ppt课件(27页)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咬文嚼字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 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 理学》《诗论》《谈美书简》 等。《西方美学史》是第一 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为什么? 对每一个字进行推敲 褒还是贬? 明确: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 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3段 课堂任务: 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一 共用了几个材料,每一个材料分别在证明什么 观点? 材料 观点 论证方法 材料 观点 论证方法 郭沫若对“你是没有 骨气的文人”的修改 针对同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从“句式不同,意 味不同”的角度强调不论何种句式,都必须为准确的表达思想 情感服务。 王若虚对《史记》李 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对王若虚修改的否定和批评,作者以此为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贾岛“僧推月下门” 一句的推敲 此例说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 合乎情境的,突出为文炼字的重要性。 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中诗句的剖析 论述联想的正面意义,说明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控制好了,“可以使意蕴丰富”,控制的不好,则“使意思含糊 甚至于支离”。 “柳腰桃面”等套语 的评述 指出误用联想意义的负面效果,引出“套板反应”,并说明 “套板反应”是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 例证法 引证法 对比论 证 咬 文 嚼 字 郭老改字 李广射虎 推敲典故 苏轼诗句 套版效应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字有联想义,意蕴丰富 联想义易误用而生流弊 谨严 勤奋 推陈 创新 总结: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文字与情感有关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郭沫若改字实例分析: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史记》李广射虎 实例分析: 视之,石也。 终不能复入石矣。 文字与意味有关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发现错误,惊讶 失望 放弃 实例分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实例分析: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文字与意境有关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实例分析: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 乞灵 实例分析: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实例分析: 清茶 水中月 (味觉) (视觉)联 想 清沁心脾 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实例分析: 联 想 水汽 一川烟草 联想 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1“一川”写出闲愁的多,风中飘飞的柳絮写出闲愁的乱,“黄时雨”写出闲愁的密。 2.烟雾中的浅草写出闲愁的看不清、说不明;风絮飘在人身上是拂不去的,就如“挥 挥衣袖,不说离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闲愁的拂不去;漫天的雨写出闲愁的 躲不开。 3“一川”是地上的,“风絮”是半空,“雨”是天上的,写出闲愁的无处不在。 4“ 烟草”是初春的,“风絮”是仲春的,“梅子黄时雨”是暮春的,写出了闲愁的无 时不有。 贺铸用烟草、风絮、梅雨几个意象写出了自己闲愁的说不清、拂不去、躲不开,写出了 自己闲愁的多、乱、密,写出了自己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实例分析: 提问: 联想意义误用而生的流弊是什么? 套板反应 提问: 文中提到哪些套板反应的例子? 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春花秋月 叙离别:灞桥柳岸 做专卖:端木遗风 铅字排印:付梓、杀青 套 板 反 应 似曾相识? 辨析:“套语 滥调”“套板反应” “根本与文艺无缘”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明确: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 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达到艺术的完美”,并进一 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要求)——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 练与吻合”。即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 勤奋。C.推陈出新 总 结 结 构 咬 文 嚼 字 第一部分(1一5) 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字眼不同)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联想义 反对套板效应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