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1-06-05 发布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四首》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对抗性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爱好者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而通过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 下列关于蹴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一大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并有了专门的足球艺人,他们靠踢球来维持生计。‎ B. 杜甫《清明》诗和陆游《感旧四首》诗,说明唐宋两代都有在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且这两种习俗在唐朝就较为常见。‎ C. 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兼顾射门的精准性和控球的灵巧性。‎ D. “齐云社”是宋代由蹴鞠爱好者成立的民间组织,旨在维护其切身的利益,促进团结互助,同时也负责组织、宣传推广蹴鞠活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常把无馅的食品称作饼,饼的品种繁多,可火烤可蒸煮可油炸,其中炊饼由蒸饼改名而来,是为了避宋仁宗的名讳。‎ B. 宋朝市民常携带炊饼出游踏青,汴梁城从事炊饼生意的商贩很多,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C. 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和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有所不同。当时的宋朝太学食堂有例行加餐,冬季供应的就是馒头。‎ D. 《水浒传》中武氏兄弟关于卖饼的对话,杨万里《食蒸饼作》的诗题和内容,说明烧饼和蒸饼是当时较常见的两种食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明节作为宋朝的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人们通过扫墓等形式祭祀祖先,还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寄托美好的愿望。‎ B. 在清明节,宋朝人举行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而淡化了传统的宗教色彩。‎ C. 蹴鞠在宋代发展极快,不仅表现在上层流行,皇帝亲自参与,专业蹴鞠艺人出现,还表现在成立了专事蹴鞠活动组织——“圆社”。‎ D. 《水浒传》中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图景,展示了宋朝市井生活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的太平盛况。‎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的能力。考生在完成这类试题时,必须把重点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寻具体有效信息,加以比较,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蹴鞠这一词语的理解。C项,“白打”不用球门,所以不讲求射门的精准性。故选C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武大郎卖的并非烧饼,而是炊饼,和杨万里诗句中的“蒸饼”是同一种食品。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无论是从原文还是根据历史常识,《水浒传》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都不足以展示“市井生活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的太平盛况”。故选D项。‎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 “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国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 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 C. 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 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5. 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 ‎【答案】4. BC 5. 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 ‎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说法不准确;文中说,“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可见,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 D项,“多次使用细节描写”,无中生有;‎ E项,“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说法错误;原文说,“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可见,不是一直拮据;另外,“所以”强加因果;因为原文说,“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可见,也无悲苦意;‎ 故选B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把握全文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明确题干要求,找出文中有关辞官归隐的语句或片段,然后加以整理归纳。从他四次出仕和辞官经历可以看出,他每次出仕只做“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等官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可见从小受外祖父傲岸飘逸思想的影响;以及辞官后“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可见其骨子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以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三点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勋章 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作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的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拉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普斯佳科夫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解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用左手吃东西,就声明他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盒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啊,只求这顿饭快点结束才好!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极其忸怩不安,正瞧着他,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荣华富贵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使得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现出惊讶和疑问的神情,嘴角露出狡猾的笑意,原来的困窘神情也渐渐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弗拉基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个等级,而弗拉基米尔勋章又比安娜勋章高一个等级。‎ ‎6.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 “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这样的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 “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当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D. 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小说《勋章》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不仅仅是为了嘲讽像“普斯佳科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教员,更是为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的某种社会现实。‎ ‎7. 小说的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8. 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赏析。‎ ‎【答案】6. D 7. 小说的第1段主要写了普斯佳科夫请求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勋章给他去参加商人斯皮奇金的家宴。作者开篇就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开端;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 ‎8. 小说中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可谓层层深入。①在赴宴前借勋章时,他说话“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内心的急迫、紧张表露无遗;②佩戴上勋章后去赴宴,他一路得意不已;③在宴会上见到同事后,他惊恐万状,丑态毕露;④当他发现同事也挂着别人勋章、坐在商人的女儿身边招摇撞骗的事实以后,他转忧为喜,而且灵机一动,主动和同事演了一出“双簧戏”;⑤欺骗成功后,他后悔没有借别人更高等级的勋章。对普斯佳科夫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态以及他的心理变化,小说既写得具体细致、合情合理,又讥讽得妙趣横生、令人发笑。‎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因果关系不当,借勋章只是普斯佳科夫的虚荣心在作怪。B项,“侧面”表述有误,这些都是对普斯佳科夫的正面描写。C项,“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分析不恰当,因为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作者这样写起到了继续揭示主题的作用。D项,考查对作者及本篇小说主题的解读,说法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小说开头部分的作用,解答此题要注意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考虑,要特别注意段落的位置,并结合段落的内容分条作答。第1段的作用:内容上,“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等,即:交代故事起因或环境背景,即普斯佳科夫借勋章的原因。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普斯佳科夫与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佩戴勋章产生的行为、心理做铺垫。同时,在文章开头写普斯佳科夫借勋章,为小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心理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总结变化过程,指出其作用。心理描写是小说《勋章》的主要特色,作者以一种“全知视角”,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①由焦虑到欣喜,如普斯佳科夫先是为没有“勋章”去赴商人宴会而心中焦虑发愁,当他向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到“勋章”后便得意扬扬;②由得意到紧张,如普斯佳科夫得意地走进宴会大厅,突然看到同事特兰勃良也出现在宴会上时,顿时因害怕被人揭穿而紧张不已;③由害怕到炫耀,如当普斯佳科夫看到同事也是戴着别人的“勋章”来赴宴时,便“高兴得笑起来”,随后便在宴会上到处炫耀他借来的“勋章”。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普斯佳科夫贪慕虚荣、喜欢炫耀、颇有心计等性格特点。‎ ‎【点睛】开头句段的作用,思考角度:结构与内容。作用一般有:结构方面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起下文;(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者铺垫;(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内容方面的作用:(1)开篇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 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 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 ‎(节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减)‎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B. 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C. 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D. 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又叫“服除”,阕﹐是“终了”的意思。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 B.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 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D.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 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 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 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 ‎【答案】9. C 10. C 11. A ‎ ‎12. ①恰逢朝廷大军战败,皇上被迫移驾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支撑大局,就先稳固防守以等待四方共同兴兵.‎ ‎②虞潭看起来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通达,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出仓米振救之”是“表”的内容,中间不可停顿,排除AD;“修沪渎垒”和“以防海抄”为目的关系,中间停顿,排除B。‎ 译为:当时,正是战乱刚过,百姓饥荒交迫,饿殍遍野。虞潭上表请命,取出官 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又主持修筑了沪渎垒,以防御海潮,百姓们都仰赖他。‎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 C项,“男子18岁称弱冠”,说法错误,应为男子20岁;‎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说法错误,“屯骑校尉一职”与“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没有直接关系;文中只说,“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注意:会,恰逢;大驾,皇帝;逼迁,被迫移驾迁都;俟,等待;举,举兵;‎ 译为:恰逢朝廷大军战败,皇上被迫移驾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支撑大局,就先稳固防守以等待四方共同兴兵。‎ 第二句注意:虽,虽然;坚明,坚定明达;鲜,很少;倾败,大败,失败。‎ 译为:虞潭看起来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通达,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虞潭,字思奥,会稽郡余姚县人,是吴骑都尉虞翻的孙子。他的父亲虞忠,官至宜都太守。吴国灭亡时,虞忠坚守城池不投降,就为国捐躯了。虞潭清正坚贞而得操守,州郡征辟他为 从事、主簿,又推举他为秀才。时任大司马的齐王司马冏请他担任祭酒,出任祁乡县令,又改任醴陵县令。时逢张昌造反,很 多郡县都跟着他作乱,唯独虞潭领军斩杀了张昌别部邓穆等人。(平乱后)襄阳太守华恢推荐虞潭担任建平太守,虞潭以生病 为由坚决拒绝。便从此开始四处征战,因军功获封都亭侯。虞潭安抚了受战乱影响的灾民,让他们各得其所。又与各路军队一 起平定了陈恢的叛乱,转任南康太守,进封爵位为东乡侯。不久,虞潭被元帝征召,命他去讨伐江州刺史华轶。虞潭到庐陵时 ,赶上华秩已经被消灭了,但湘川乱贼杜弢还声势正旺。江州刺史卫展推荐虞潭兼任安成太守。当时甘卓驻军宜阳,被杜弢军 所逼迫。虞潭便领军前去解救甘卓,之后甘卓上书推举虞潭兼任长沙太守,虞潭坚决地推辞了。    ‎ 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即位为晋王,虞潭被封为屯骑校 尉,升任右卫将军,兼宗正卿。后来他因病请假回家休养。碰上王含、沈充等人攻近京城,虞潭便在本县内召集宗族众人,还 有郡中大姓,一起组织义军,有上万人,他自称明威将军。他就领军前去勤王救国,到了上虞。晋明帝司马绍亲手写了诏书任 命虞潭为冠军将军,兼任会稽内史,虞潭立即领受了任命。义军汇集时,有野鹰飞来,聚集在屋梁上,大家都感到害怕(认为 是不祥的兆头)。虞潭说:“我们按照大义起兵,连这刚烈凶狠的猛禽都来相会了,打败反贼的军队是必然的了! ”虞潭派遣军中长史孔坦率领前锋先过浙江,追击蹑充。    ‎ 晋成帝即位后,虞潭出任吴兴太守,领秩中二千石俸禄 ,加封为辅国将军;并因讨伐沈充有蓝,进爵为零县侯。苏峻作乱时,朝廷提拔虞潭总领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个郡的军 事事务。恰逢朝廷大军战败,皇上被迫移驾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支撑大局,就先稳固防守以等待四方共同兴兵。不 久,(荆州刺史)陶侃领军南下,虞潭与(司空)郗鉴和(会稽内史)王舒一同举兵响应义军。陶侃等人给虞潭临时节度之权 ,监理扬州、浙西军事,虞潭率众与各路兵马一起起事,东西各路义军便互相借势而起。后来虞潭派督护沈伊在吴县抵挡苏峻 将领管商,却被管商击败,虞潭自已贬了自己的职,归还节度之权。    ‎ 不久之后苏竣之乱平定了。虞潭以母亲老迈为由,就辞去 官职回到故乡余姚。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镇国将军、吴国内史。又改任会稽内史,还没出发,又改任为吴国内史。因之前的各种 功绩,提升他的爵位为武昌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当时,正是战乱刚过,百姓饥荒交迫,饿殍遍野。虞潭上表请命,取出官 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又主持修筑了沪渎垒,以防御海潮,百姓们都仰赖他。    ‎ 虞潭看起来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通达,有胆识有决 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完毕后,以侍中、卫将军身份被征召。入朝后,改拜为右光 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并赐亲兵三百人,侍中之职不变。虞潭七十九岁时在任内逝世。朝廷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侍 中等职如旧,谥号孝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作者被贬商州团练副使。被贬期间,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一。‎ ‎1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两种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B. 颈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成片的荞麦花如雪。意境凄凉萧瑟。‎ C.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吟诗后不知为何忽然闷闷不乐,原来是因蓦然发现村桥原树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D. 此诗以村行为线索,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含蓄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14. 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 ‎【答案】13. B 14. 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即宏大开阔,有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③成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⑤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的综合运用。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项,“意境凄凉萧瑟”分析错误,第三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色彩艳丽,意境唯美。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从写景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写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先写听到的“声音”,再写看到的“山峰”“无语”,“有声”与“无语”形成对比,从动到静,动静结合,突出的是山谷的静。“无语”本是人的特征,这里用来写山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颈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写棠梨落叶,用“白雪”来写荞麦花,突出了棠梨叶和荞麦花的艳丽颜色。颔联与颈联综合来看,颔联是远景,颈联写近景,颔联写听到和看到的景象,颈联是看到的景象和嗅到的气味,所以两联的写景角度是远近结合,且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点睛】鉴赏诗歌写景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词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②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白描等的。③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作者迷途知返,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 诗中写陶渊明刚抵达家门,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环境,以借此抒写自己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人格。‎ ‎(3)《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看到湘江的自然美景,不由的感叹“万类霜天竞自由”,《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驾车出游,纵情山水,看到大自然生机勃勃,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类似感叹。‎ ‎(4)《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上滕王阁远望所看到的山川景象。‎ ‎【答案】 (1). 1.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此类试题解答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荒,欣欣,涓涓,盈视,纡,骇瞩。‎ 三、语言文字应用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庄稼成熟) 策扶老以流憩(指拐杖)‎ B. 聊乘化以归尽(造化,自然) 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 C. 寻程氏妹(不久) 青雀黄龙之舳(名词用作动词,装饰着青雀黄龙)‎ D. 彩(色彩)彻区明 十旬休假(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旬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彩,应为日光,彩彻区明: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7.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B.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 问征夫以前路 D.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做题时,看看古代词义与现代词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的,就是古今异义词。‎ A项,崎岖,古今义都指山路坎坷; ‎ B项,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时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 C项,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D项,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故选A。‎ ‎18.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乐夫天命复奚疑 D. 复驾言兮焉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的运用。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所给例句“童子何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童子知何”。‎ A项,田园将芜胡不归,省略句,省略主语“我”;田园将要荒芜了,我为什么不回家呢?‎ B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译为:为什么心神不安定,你要到哪里去?‎ C项,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乐夫天命复奚疑”,译为: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D项,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译为:我还努力探求什么呢?‎ 故选A。‎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 过去的这一年,对于军迷们来说,的确有许多大快人心的事,先是“神十”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再次成功对接,又是“运20”成功首飞,再是“歼15”成功进行了舰上起降实验,这一切,无不反映着我国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 C. 人们常说双鱼座的人是善良的,好欺负,总是一副逆来顺受、可怜兮兮的模样,其实在十二星座中恰是这个最柔弱的星座,也是耐力超强的星座。‎ D. 明明高太尉一步一步地陷害林冲,可林冲总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感恩戴德地对待别人,别人就不会再加害自己了,所以,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只有关注这些角度,才能作出准确判断。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在句中形容“从睡梦中冻醒”,不合语境;‎ B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在句中形容“我国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用错对象;‎ C项,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在句中修饰“可怜兮兮的模样”,正确;‎ D项,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 故选C。‎ ‎【点睛】做成语题目时,一定要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李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他们,表现了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B. 别里科夫从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 C. 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爆发出来。‎ D. 为了重现《边城》小说里茶峒古镇的人文景观,打造“书里边城”,花垣县已着手筹资达2.8亿元左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别里科夫”。C项,搭配不当,应将“种子……爆发出来”改为“种子……萌发出来”。D项,不合逻辑,“达2.8亿元左右”有误,“达”后应跟确数,应删去“左右”。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答案】通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的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舟赛之后,仍设水中捉鸭游戏。河中脖颈上缚红布条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特此告知。‎ 茶峒戍军政府 ‎××年五月初一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应用文“通知”的写作能力。“通知”是一种常用的实用文体,撰写通知,要注意格式正确,内容明确,符合这种文体的用语习惯。要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关键是从语段中筛选有效信息。“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作为通知的目的,“赛船过后”是通知活动的时间。“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是本次活动的内容——水中捉鸭游戏。另外要注意格式的正确。“通知”两字在首行句中的位置,通知的称呼“茶峒军民人等”要顶格写,后面要有冒号。内容的最后要写上“特此告知。”右下角分行写上通知方“茶峒戍军政府”和日期。‎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成功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小溪不会因山路的崎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雄鹰不会因为天空的电闪雷鸣而收起扇动的翅膀,毛虫不会因破茧的痛苦而停止成长的速度,小鱼不会因逆水而游费力辛苦而停止不前,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困境中仍能迎难而上。‎ 物如此,人亦然。‎ 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在刚进入NBA时,这个中国篮球明星才刚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他成了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代表,压力很大。当时他的球技不是最好的,身体也不占优势,但是他没被困境束缚,而是迎难而上,刻苦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正因为在困境面前,他迎难而上,才没有被打倒,才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今天的姚明不仅是中国篮球界的代表,更是中国的骄傲。姚明的成功来源于他迎难而上的坚强。‎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在别人看来,陈欧是幸运的,是成功的。可是没有人知道作为聚美优品的创始人,在创业初期,要是没有直面困难,要是没有迎难而上,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许都不知道陈欧是谁,更不会造出“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了吧。‎ 陈欧的成功正是来自他迎难而上的勇气。‎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当顺流而下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是人生不会永远处于顺境,反而会经常碰到困难。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就像鱼儿,不逆水而进,就会顺水而退。所以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即使阻力很大,即使梦想遥远。迎难而上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但当你选择它时,你已经赢得了成功的可能。‎ 如果没有邓亚萍的直面困难,也就没有中国乒坛一姐的称号;如果没有刘强东的直面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在京东商城购物;如果没有郎朗的直面困难,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的“钢琴王子”;如果没有杨丽萍的直面困难,也就不会有春晚唯美的雀之恋了。‎ 小溪因为迎难而上而汇入大海;‎ 雄鹰因为迎难而上而展翅苍穹;‎ 毛虫因为迎难而上而破茧成蝶;‎ 小鱼因为迎难而上而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应迎难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此作文题话题指向明确,但又不过于直白,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规律。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此作文命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的话是次要方面,老和尚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 ‎ ‎“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 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参考立意: ‎ ‎ 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