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M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
散文阅读
【
典题范例
】
(2016
·
北京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6
题。
(24
分
)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
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
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
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
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
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
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
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
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
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
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
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
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
……
老腔能得到赵
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
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
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
“
美得很!
”“
太斩劲了
!
”
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
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
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
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
《
白鹿原
》
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
气韵弥漫
……
直到后来小说
《
白鹿原
》
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
《
白鹿原
》
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
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
——
无论秦腔或老腔
——
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
乡党
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
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
……
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
哗然
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
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
1.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
气韵弥漫:韵味充满
(
作品
)
C.
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
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
解题点拨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C
项中的“乡党”出现在文章的第八段,“我”看乡党的演出,所以乡党在此处应该是老乡、乡亲的意思,并不是志同道合的同乡。故
C
项错误。
A
项中的“太斩劲了”出现在文中的第三段,联系上文“美得很”和观众的反应,“太斩劲了”应该是一个褒义词。前文的表演是月琴合奏和中年汉子的唱腔,应该是太给力
了。
B
项中的“气韵弥漫”,文中作者说不应该只有几笔提到老腔,那“气韵弥漫”就应该是在整篇小说中都有老腔。所以韵味充满是正确的。
D
项联系下文中主持人濮存昕的做法,夺过演奏者的乐器,自己参与到表演中,这种行为,让人惊讶。而后文中观众们全场沸腾,是赞扬的态度。所以“哗然”是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是正确的。
答案:
C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朋友为小说
《
白鹿原
》
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
解题点拨
】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文章第五段明确提出:“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
《
白鹿原
》
……
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
……
”“
我”想到的是“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
……
老腔的气韵弥漫”。第六段中,也提到过话剧
《
白鹿原
》
加入老腔的演唱后,让“我”“释然”
了。故
C
项正确。
A
项中作者产生神秘感是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并没有听说过老腔,老腔和老腔演员得到了“我”的朋友的赞赏,所以“我”觉得很神秘。故
A
项错误。
B
项,并不是演奏声掩盖了鼓掌叫好声,而是因为意想不到的表演,让全场震惊,“鸦雀无声”。故
B
项错误。
D
项,文中说老腔
“
也许从宋代就唱着”,从宋代唱到现在,并不能反映出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文中没有相关语句,属无中生有。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
3.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做简要说明。
(4
分
)
【
解题点拨
】
答案:
①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②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4.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4
分
)
【
解题点拨
】
侧
面
描
写
对象
表现
作用
赵季平
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
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
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
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
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
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作用
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答案
(
示例
)
:
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5.
作者在小说
《
白鹿原
》
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
本文题目
却是
“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
老腔
”
?
(5
分
)
【
解题点拨
】
﹒
﹒
﹒
答案:
①
《
白鹿原
》
是写关中大地的,而老腔饱含着关中大地的神韵,题目“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体现了老腔与关中大地的血肉联系。②
《
白鹿原
》
是陈忠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曾为
《
白鹿原
》
没有写到老腔而遗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题体现了老腔对作者的影响与震撼。③
《
白鹿原
》
和老腔一样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6.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
分
)
【
解题点拨
】
表现手法
具体语句
表达效果
比喻
“
渭水波浪的涛声
”“
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
”
等句子
形象地写出了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以及老腔与关中乡村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排比
“
这是
……”“
抑或是
……”“
也像是
……”
等句子
极具气势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无限遐想和难以言喻的震撼
答案:
①第四段中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老腔的声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以及老腔与关中乡村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震撼。②第四段中“这是
……
”“
抑或是
……
”“
也像是
……
”
等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极具气势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无限遐想和难以言喻的震撼。
【
思维建模
】
散文整体阅读方略
1.
写什么
——
解析标题,抓住由头
“
标题
”
一般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文章往往从故事或事件的由头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抓住散文的标题和由头,能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2.
怎样写
——
理清思路,找准关键
(1)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首先概括段意,划分层次,然后捕捉
“
线索
”
,最后分析能体现文章思路的铺垫、照应、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技巧的作用。
(2)
找准关键,把握中心
要善于找准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如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要文段,或者如文眼、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和修辞句等重要词句。
3.
为何写
——
感受情感,领悟主旨
阅读散文的目的是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领悟文章的主旨。因此对散文的阅读,要抓住散文描写的景物、刻画的形象和流露的情感。
散文分类阅读方略
五技巧读懂写景状物类散文
1.
认清形象
写景状物类散文往往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情和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阅读时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比如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等。
2.
把握特征
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需看它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可从外在和内在角度分析,其中外在角度包括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角度包括品格、神韵、气质等内在意蕴。
3.
概括特征
找原词概括,或提炼词语概括。找原词概括是指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
(
形容词
)
,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语;提炼词语概括是指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或特定物的特征。
4.
理解主题
在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透过形象探究散文的主题思想。
5.
分类解读
写景状物散文又可以分为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现将两种散文的区别列表如下:
角度
写景类散文
状物类散文
主旨
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感情以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
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或抒发的观点、情感或态度
思路
写景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由实而虚,由表及里,由物及理,由物及人
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
三角度读透写人叙事类散文
1.
理解标题,寻找线索
写人叙事类散文的标题往往明确所写的人或事,同时,又往往以某一物象
(
事件
)
为线索,联想、回忆与之相关的人与事,表达作者对某人的认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2.
梳理思路,概括事件
写人叙事类散文往往会借助某些人或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人物或事件之间有时看似无关,这就需要读者耐心梳理思路,理清将看似无关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
“
神
”
——
思想、情感和态度。
3.
分清表达,把握技巧
写人叙事类散文往往夹叙夹议,所以在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的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注意不要轻易把某段中的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
四步骤读通议论说理类散文
1.
透过现象,挖掘深意
以小见大是议论说理类散文常用的表达手法,在阅读时,要向人的内心深处、社会的一般规律以及自然的必然法则等方向探究,力求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
2.
把握议论,解读道理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要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
“
要义句
”
等议论性语句,找出作者议论说理的核心观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解读作者的道德情操、思想观念和生命态度。
3.
发散联想,感受理趣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要能够感受作者在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所体现出来的智慧
——
即
“
趣
”
。在阅读时,发散联想,感受作者在表达道理时所体现的深邃心智,理解生命的本义。
4.
理清层次,明确方法
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运用的材料,理清脉络,把握思路。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议论说理类散文常使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三层级鉴赏文化游记类散文
1.
理清行文线索
文化游记类散文往往需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而且往往需要围绕某一线索组织安排材料。抓住线索,就可借以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
2.
把握对象特征
文化游记类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阅读文化游记类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3.
体会深刻内涵
文化游记类散文所涉及对象多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也多有历史的厚重感。一般来说,文化游记类散文,多是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