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秋龙泉中学巴东一中高二十月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龙泉中学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槐树的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穆天子传》也有记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而树之槐”。《管子》也有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槐”。槐树频频在这些古老的典籍里出现,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可见一斑。人们聚在一起休憩、游戏、议事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常常坐在槐树下面。
早在周代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因此世人就以“槐棘”来指三公九卿之位了。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古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起,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者用来泛指执政大臣。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由此可见,槐树已经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
槐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政治道德含义,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唐诗中有很多描述槐树种植地点的诗句。例如,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有“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之句;白居易《寄张十八》有“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之句;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有“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之句。从上述诗人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不仅是宫观旁的驰道才种槐树,似乎所有的官道两旁都是可能种植槐树的,而且李贺诗中的“官槐”一词,把“官”字与“槐”字直接并列,更能体现槐树与政治的关系。
由于“槐”与“怀”同音,槐树逐渐还具有了怀来人才的寓意。郑玄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人才是国君治国理政的助手,必须德才兼备,槐树作为招揽人才的象征,也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道德蕴含。槐树能够“怀来人”同理也就能“怀来神”。《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槐树竟然还具备了评判神之有益无益的神奇功能,这可能是其招揽人才寓意的延伸。
正因为如此,槐树后来与科举文化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还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从举子的角度看是官运亨通,从君主的角度看就是得到了满意的人才。唐宋文学中对槐树的这一寓意也有不少描绘,如武元衡《酬谈校书》有“篷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之句,杨万里《槐》有“阴作宫街绿,花开举子忙”之句,使用的正是槐树的这层寓意。
(摘编自黄金灿《槐树历史文化意蕴趣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槐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所以它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等。
B. 随着历史发展,槐树逐渐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槐鼎”喻“三公之位”。
C. 槐有崇高、庄重等政治道德含义,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
D. 中国古代君主在学士院第三厅种植巨槐,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诗,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
B. 本文引用《梦溪笔谈》中的故事,论证了槐树与科举文化的密切关系。
C. 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述了槐树与政治、科举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D. 本文引经据典,用大量丰富的论据,证明了槐树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槐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休憩、游戏等很可能常在槐树下进行。
B. 周代,槐有代表政治地位的象征意义,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
C. 槐有鉴别神的有益无益的功能,可能是其怀来人才寓意的延伸。
D. 在中国古代,槐树与科举文化产生了密切联系,有“花开举子忙”的说法。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可知,是因为“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所以“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C项,篡改文意,“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错误,由原文“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可知,是“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所以不是“所有场所都会种植”。D项,曲解文意,“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错误,由原文“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可知,是学子们认为槐厅吉利。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错误,根据原文“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可知,意在证明在唐代槐树种植普遍。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可知,“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不是周代的,而是《宋史》里说的。故选B。
【点睛】解答筛选信息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由于相关企业对爱立信在中国知识产权许可业务的投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启动了对爱立信相关许可业务的调查。5G时代即将到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果不能早点解决专利收费标准的问题,日后将需要花费更多资金在专利费上。
面对未来市场,数以亿计的5G手机出厂,高通已经公布了巨额的专利使用费,爱立信也公布了专利收费标准。华为因为在5G领域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也将会公布自己的收费方案。华为相关人士表示,华为5G专利售前费用不按整机收费,而且华为重申不敲诈社会与商,价格非常透明,比过去的4G专利授权费用更低。数据显示,华为已在全球范围签署了30多个5G商用合同。
专家指出,爱立信、高通等不会只谈5G专利,5G是在2G、3G、4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一代都需要用前一代的技术,也就是说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在收取费用时会称,5G也用了第一代通信技术2G的基础性专利,需要交专利费。5G时代这些专利都存在,尽管中国厂商的话语权上升了,但是专利费该上交的还是要上交。
(摘编自石飞月《爱立信被调查,电信设备商的垄断反噬》,《北京商报》2019年4月15日)
材料二
随着5G网络的研发,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获得了超过30个订单,所建的基站己经超过了2.5万个。目前的华为正在积极和国内的运营商寻求合作,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开启5G服务。
目前华为在5G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夸赞。美国有专家说,如果美国将华为拒之门外,那么美国的5G网络将会落后于中国。华为对于自己的5G技术十分自信,目前华为本着造福全球的态度,将自身的技术廉价提供给各个国家。毕竟在价格方面,华为要比诺基亚、索爱以及三星的便宜许多,而且速度更快,技术更好。不少发达国家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民用上更好的网络服务,现在不得不开始考虑要和华为进行进一步的合作。
当然5G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也还在继续,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接入5G。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为要想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
(摘编自(华为5G又一次被认可》,搜狐网2019年2月13日)
材料三
2017年、2018年移动基站全球份额比较图
电信设备供应商
2017年
2018年
爱立信(瑞典)
26.6%
29.0%
华为(中国)
27.9%
26.0%
诺基亚(芬兰)
233%
23.4%
ZTE中兴(中国)
13.0%
11.7%
三星电子(韩国)
3.2%
5.0%
材料四
日媒称,日本将与欧洲联手,面向未来通信标准“后5G”启动共同研究。在5G领城,中国等国大幅领先,日本力争通过“后5G”技术实现反攻。
研究团队在德国进行的预备试验中,尝试使用70GHz和240GHz带宽的电波进行通信。而目前面临的课题是通信区域变小。电波频率越高越接近光的性质,电波难以到达远处。因此将需要更多的基站。基站之间将不使用光纤,而是使用研究团队开发的无线通信来接连,以降低成本。预计“后5G”技术将在2030年代推向实用化。报道称,在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新一代通信标准5G领城,全球通信设备巨头掌握着主导权。从移动基站2017年的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华为高居首位。日本企业方面,目前在5G技术开发方面落后于人。
研究开发的关键在于电波的高频率化。这对于提高通信速度和确保电波带宽来说不可或缺。日本企业在高频率电子零部件领域握有很高市场份额。川西教授表示“为对抗全球企业,有必要从现在开始面向‘后5G’时代推进研究”,将发挥日本的强项,力争借助“后5G”技术实现逆袭。
(摘编自《日本欲联手欧洲靠“后5G”技术逆袭》,《参考消息》2019年4月1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未来时代的5G市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掌握了专利,拥有主导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手机厂商将在专利使用费上支付大量的资金。
B. 在5G领域,华为在价格、速度、技术方面都优于诺基亚、索爱、三星等,能让许多国家用上更好的网络服务,因而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夸赞。
C.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为对于自己的5G技术十分自信,已经在国内布设了大量基站,下一步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5G服务。
D. 针对5G技术开发方面落后,日本企业将发挥自己的强项,与欧洲联手共同研究,力争借助“后5G”技术实现逆袭反攻,以此来对抗全球企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为在5G领域的竞争中大幅领先,2017年全球移动基站市场份额中以27.9%位居首位,华为5G手机也就完全摆脱了支付专利收费的成本压力。
B. 5G网络的研发、普及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规模的实用,全球通信设备的研发竞争正在愈演愈烈。
C. 考虑到5G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电信设备商加大研发力度,获取巨额专利使用费,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希望早点解决专利收费标准的问题以降低成本。
D.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为5G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非常关注,认为华为在5G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 华为今后的发展,应该特别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6. ①制定合理的专利收费标准,价格透明,得到社会和厂商的认可。(市场营销)②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破除国外电信巨头垄断全球核心技术的局面。(技术研发)③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要有前瞻性和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④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合作意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C项“下一步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5G服务。”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目前的华为正在积极和国内的运营商寻求合作,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开启5G服务。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A项,“华为5G手机也就完全摆脱了支付专利收费的成本压力。”表述错误,过于绝对且没有依据。根据材料一表述:尽管中国厂商的话语权上升了,但是专利费该上交的还是要上交。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回答:华为今后的发展,应该特别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说明。结合材料一:“华为相关人士表示,华为5G专利售前费用不按整机收费,而且华为重申不敲诈社会与商,价格非常透明,比过去的4G专利授权费用更低。数据显示,华为已在全球范围签署了30多个5G商用合同。”表述可以概括为①制定合理的专利收费标准,价格透明,得到社会和厂商的认可。(市场营销);根据材料二:“当然5G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也还在继续,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接入5G。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为要想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表述可以概括为②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破除国外电信巨头垄断全球核心技术的局面。(技术研发);再联系材料三四,可以概括为:③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要有前瞻性和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④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合作意识)。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歪 毛 儿
老 舍
小的时候,我和白仁禄一下了学总到小茶馆去听评书。我俩每天的点心钱不完全花在点心上,留下一部分给书钱。其实,我俩真不够听书的派儿:我那时脑后梳着个小坠根,结着红绳儿;仁禄梳俩大歪毛。孙二大爷用小笸箩打钱的时候,一到我俩面前便低声地说,“歪毛子!”把钱接过去,他马上笑着给我们抓一大把煮毛豆角,或是花生米来。“吃吧,歪毛子!”他不大爱叫我小坠根,我未免有点不高兴。可是说真的,仁禄是比我体面的多。他的脸正像年画上的白娃娃的,虽然没有那么胖。单眼皮,小圆鼻子,清秀好看。
他不淘气,可是也有背不上书来的时候。歪毛仁禄背不过书来本可以不挨打,师娘不准老师打他。他是师娘的歪毛宝贝:上街给她买一缕白棉花线,或是打俩小钱的醋,都是仁禄的事儿。可是他自己找打。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他把小脸憋红,鼻子皱起一块儿,对先生说:“不背!不背!”不等老师发作,他又添上:“就是不背,看你怎样!”老师磨不开脸了,只好拿板子打他。
奇怪,这么清秀的小孩,脾气这么硬。
一直有十几年的工夫,我们俩没见面。听说,他大学毕了业,到外边去做事。
去年旧历年前的末一次集,天很冷。我转了一圈,没看见什么对我的路子的东西,本想不再绕,可是集南边有个地摊,摆着几本书,看书的时候,我看见卖书人的脚,一双极旧的棉鞋,袜子还是夏季的单线袜。别人都跺着脚,天是真冷;这双脚好像冻在地上,不动。把书合上我便走开了。
走了几步,我不由地回了头。他穿着件旧灰色棉袍,很单薄,头上戴着顶没人要的老式帽头。
我好似被他吸引住了,决定回去。他身上有那么一股高傲劲儿,像破庙似的,虽然破烂而仍令人心中起敬。无论怎说吧,我又立在他面前。
“是不是仁禄哥?”我大着胆问。
他又扫了我一眼,又去看山,可是极快的又转回来。他的瘦脸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腮上微微的动了动,傲气使他不愿与我过话,可是“仁禄哥”三个字打动了他的心。他没说一个字,拉住我的手。
“走吧,我住的离这儿不远。”我一手拉着他,一手拾起那几本书。
没有五分钟便到了家。他坐在屋中了,我才放心,仿佛一件宝贝确实落在手中。可是我没法说话了。问他什么呢?我改变了战略,开始告诉他我这些年的经过,费了许多周折,我才用上了这个公式———“我说完了,该听你的了。”“还不都在乎脾气,”他微微摇着头。“那时候咱俩还都是小孩子,所以我没对你说过;说真的那时节我自己也还没觉出来是怎回事。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这两只眼睛作怪。”
“不是一双好好的眼睛吗?”我说。
“平日是好好的一对眼;不过,有时候犯病。”
你不用看人脸的全部,而单看他的眼,鼻子,或是嘴,你就看出点可恶来。特别是眼与嘴,有时一个人正和你讲道德说仁义,你能看见他的眼中有张活的春画正在动。那嘴,露着牙喷粪的时节单要笑一笑!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还举个例说吧,有一回我去看戏,旁边来了个三十多岁的人,很体面,穿得也讲究。我的眼一斜,看出来,他可恶。正在这么个当儿,查票了。这位先生没有票,瞪圆了眼向查票员说:“我姓王,没买过票,就是日本人查票,我姓王的还是不买!”我没法管束自己了。我并不是要惩罚他,是要把他的原形真面目打出来。我给了他一个顶有力的嘴巴。你猜他怎样?他嘴里嚷着,走了。要不怎说他可恶呢。这不是弱点,是故意的找打———只可惜没人常打他。
“那么你很愿意犯病!”我故意的问。
他似乎没听见,我又重了一句,他又微笑了笑。“我不能说我以这个为一种享受;不过,不犯病的时候更难堪———明知人们可恶而看不出,明知是梦而醒不了。”
“以前,我见着可恶的便打,至少是瞪他那么一眼,使他哆嗦半天。我虽不因此得意,可是非常的自信,自信我比别人强。及至一想结婚,与世界共同敷衍,坏了;我原来不比别人强,不过只多着双病眼罢了。很希望别人指着脸子说我可恶,可是没人肯那么办。”他又愣了一会儿。“生命的真文章比人作的文章更周到?耶稣为仇人、为土匪祷告:他是个人物。他的眼或者就和我这对一样,能始终是硬的,因为他始终是软的。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
他把酒喝净,立起来。
空中飞着些雪片,天已遮满了黑云。我送他出去,谁也没说什么,一个阴惨的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儿。到了门口,他连头也没回,探着点身在雪花中走去。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小时候仁禄梳俩大“歪毛”和我梳着个“小坠根”,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揭示主人公的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C. 歪毛仁禄发出“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的感叹,可见,他已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正努力地改变自己。
D. 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将何去何从,命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引人深思。
8. 结合文章内容,你怎样理解歪毛儿白仁禄的那双“病眼”?
9. 文章直接以“歪毛儿”为话题的内容并不多,却以“歪毛儿”为题。试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
【答案】7. C 8. ①是一双善于发现社会“病态”的正义之眼。②体现他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性格。③揭示了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
9. ①生活化,口语化,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一致。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幼时的外貌特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少年时的清秀可爱的外表与始终如一的“硬脾气”形成对照,揭示主题,引人深思。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 项,“正努力地改变自己”,说法错误;因为纵观全文,文章通过塑造歪毛仁禄的形象,通过歪毛仁禄的一双正义的“病眼”, 揭示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且,文中通过歪毛仁禄说的“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所以,歪毛仁禄发出“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的感叹,是对社会的讽刺与无奈,而不是“正努力地改变自己”。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内涵。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纵观全文,通过歪毛仁禄所说,“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以及仁禄讲述的在戏园遇到的不买票的男人,可见,歪毛仁禄的眼睛是一双善于发现社会“病态”
的正义之眼;正是这双眼睛,清晰得洞察了社会的黑暗,揭示了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体现了歪毛仁禄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他落魄悲惨的名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题目吸引读者兴趣等。
本文以“歪毛儿”为题,带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一致,也与作者老舍是北京人,作品带有很多北京地道的口语有关,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能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歪毛儿”为题,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幼时的外貌特征,后文写了歪毛卖书的贫寒与辛酸形象,少年时的清秀可爱的外表与始终如一的“硬脾气”形成对照,揭示主题,引人深思;歪毛儿作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在文中一直是作者刻画的中心,前半部分写了歪毛的清新可爱,后半部分写了歪毛的穷困潦倒,文章一直围绕歪毛儿来写,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点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
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①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②。陈棱寻被李子通围于江都,棱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
(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有删节)
【注】 ①指捴(zǒnɡ):指挥。②挫衄(nǜ):挫败。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B.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C.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D.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 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 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
B. 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
C. 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
D. 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
(2)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居住在南方同姓宗族有几千家,被远近的人所归向顺服,便与元祐的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擒住元祐,并向远近百姓发布号令。
(2)毗陵通守路道德率领军队抵御沈法兴,沈法兴请求跟他联兵,趁会盟之机偷袭杀害路道德,进入占 据毗陵城。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要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年号为延康,改变更换隋朝的官员,很遵循陈朝的旧制,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陈稜占据江都(今江苏苏州),李子通占据海陵(今江苏泰县)”。该句中的“曰”是“为、是”意,而非“说”,“延康”是年号,不是“改易隋官”的主语,“是时”是状语前置,应断开,因而选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 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 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类题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才行。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由原文“承制置百官”(承圣旨设置百官)可知杨侗认可了他的自封,故正确。A项“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错。沈法兴起兵后,进发至乌程时,才拥有六万精兵。C项“沈纶大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错,由原文第二段可知,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攻打李子通,却被李子通打败,李子通乘胜追击,攻占京口。D项“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的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错。沈法兴在投奔闻人遂安的途中欲杀害的是叶孝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 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代”世代,“为……所……”表被动,“执”擒住。(2)“拒”抵御,“连和”联兵,“因”趁机。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沈法兴是湖州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父亲沈恪,是陈朝官吏,官至特进、广州刺史。法兴在隋代大业(605年—618年)末年担任吴兴(今浙江湖州)郡守,东阳贼寇首领楼世干举兵反叛朝廷,攻略郡城,隋炀帝下诏命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一同讨伐楼世干。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煽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沈法兴自己认为世代都居住在南方,(家族世代都是郡中有声望的大姓),同姓宗族就有几千家,被远近百姓归向顺服,便与元祐的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擒住元祐,并向远近百姓发布号令。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三月从东阳出发,边行军边收集兵马,往江都趋进,攻下余杭郡(今浙江余杭区),待进发至乌程(今浙江湖州)时,已拥有六万精兵。毗陵通守(今江苏常州)路道德率领军队抵御沈法兴,法兴请求跟他联兵,借会盟之机偷袭害杀路道德,进入占据毗陵城。当时齐郡贼寇首领乐伯通占据丹阳(今江苏丹阳),为宇文化及守卫该城,沈法兴派遣陈果仁攻陷丹阳。(沈法兴又攻陷余杭和毗陵),于是平定江表十余郡,任命自己为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618年)八月,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圣旨设置百官,任命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左丞,徐令言为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沈法兴自从攻克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认为江、淮以南只须自己指挥调遣即可平定,专门设立威严的刑罚,将领士兵有小过错,就立即被诛杀,他却谈笑如常,十分镇定,因此将领士兵人心叛离。(沈法兴)自称梁王,建年号为延康,改变更换隋朝的官员,颇为依循陈朝的旧制。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陈稜占据江都(今江苏苏州),李子通占据海陵(今江苏泰县),(三人)均拥握重兵,均有觊觎江表之意。沈法兴三面受敌,所率的军队数次被挫败。不久,陈稜在江都被李子通围困,陈稜窘困危急,送人质(到沈法兴和杜伏威处)请求出兵援助。沈法兴让儿子沈纶带领几万军队(与杜伏威一同)救援陈棱。李子通率领众人攻打沈纶,沈纶大败,李子通趁着胜利的形势渡过长江,攻陷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沈法兴派遣他的仆射蒋元超抵抗李子通,(双方)在庱亭交战,蒋元超兵败身亡。沈法兴和左右数百人投奔吴郡贼寇首领闻人遂安(复姓闻人,名遂安),(闻人遂安)派手下将领叶孝辩迎接沈法兴。沈法兴至半路后悔,想杀了叶孝辩,而改道奔赴会稽。叶孝辩发觉了沈法兴的意图,(沈法兴处境很窘迫),沈法兴惧怕,于是投江而死。当初,沈法兴在义宁二年起兵,到武德三年灭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
曾国藩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 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
C. 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15. 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
【答案】14. C 15. ①反复,“曰归”“有弟”反复连用。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②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C项,“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说法错误。纵观全诗,本诗是曾国藩通过“早发”二字,来表达奔波中的劳苦,对家中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宦路之苦的感叹。诗歌通过“岁云暮”“天一方”这些时间、地点的词语,写出了自己“曰归”的无望;“何当吹我送君旁”,再次喟叹与弟弟团聚的渺茫,所以,“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说法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等。
曾国藩用“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表达了自己在早行途中的喟叹,“曰归”“有弟”反复连用,用反复手法表达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另外,作者把这种思念家中亲人,想回家团圆的情愫直接表达出来,“曰归”“有弟”,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展现了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举例写出了“小年”的“小知”。
【答案】 (1). 引壶觞以自酌 (2). 眄庭柯以怡颜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此类试题解答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有:壶觞,酌,眄,庭柯,怡颜,潦,朝菌,晦朔,蟪蛄等。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 的中国大地上,扎根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汲取 墨守成规 丰富 沾沾自喜
B. 吸取 墨守成规 丰富 趾高气扬
C. 吸取 故步自封 丰厚 趾高气扬
D. 汲取 故步自封 丰厚 沾沾自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 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 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答案】17. D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解答这类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汲取”与“吸取”,“汲取”比较文雅庄重,通常出现在较为正式书面语中;而“吸取”更为通俗,除了书面语之外,在大众口语中也广泛使用。在搭配对象上,“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如“汲取经验”、“汲取教训”、“汲取智慧”等等。而“吸取”的搭配对象非常广泛。
在题中,因为文段比较正式,另外“精神财富”是抽象名词,所以,“汲取”与“精神财富”更搭配;
2.“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意思都有因循守旧的含义,但是,“墨守成规”更侧重守着“规定、法令”等不变化;题干中由莫高窟的壁画,想到“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不能守旧,用“故步自封”更合适;侧重文化发展,而非制度;
3.“丰富”不仅指数量大、品种多,而且指质量高;“丰厚”:不仅指数量多、品种多,而且指东西贵重,包含深情厚谊。在此修饰“中国大地”,带有一定的情感,用“丰厚”更合适;
4.“趾高气扬”,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傲视别人;“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在句中,根据“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这句话,后面应填不要因为自己不错而得意,所以“沾沾自喜”更合适;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与“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考查的是多层定语的位置问题,多层定语一般遵从以下规律: 1、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词语;2、 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3、 动词,动词性短语 表示“怎么样”;5、 形容词,形容词短词 表示“什么样”;6、 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表示“什么”);根据以上规律,应该是“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正确;故排除AC;“展示了……胸怀”比“表现……胸怀”更合适;故排除D;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句子的衔接要求连贯,顺序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互相照应。一般遵从以下几点:1.陈述对象要一致;2.前后句式,句子结构要一致;3.看语句顺序,要符合思维逻辑;4.看词语照应,考虑词脉的相承性;5.看画面色调,看画面的相融性;6.看上下文押韵,看音韵的和谐性;7.看标点符号,考虑结构的层次性。
根据整个文段所说的内容,确定文段中心话题是“自然遗产”,所以“自然遗产”要做主语,故排除AD,“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与“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中心主语都是“自然遗产”,都是“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更突出主语,比一般陈述语气的“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也更醒目,故排除C;
故选B。
2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①__?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很细,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②____,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③____,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答案】 (1). ①萤火虫是如何对付它的呢 (2). ②而蜗牛不在意这样的敲打 (3). ③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第一空前面首先交代了
“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然后又说了蜗牛的“坚硬”,第一空后面又是问号,由此推导,第一空应该与“萤火虫怎样吃蜗牛”有关;第二空写萤火虫“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后面写了“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据此推断第二空应该填写“蜗牛被萤火虫敲打时的不在乎”;第三空前面说“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后面说“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可见,萤火虫注射液体后,蜗牛的肉变成了流质体,才能用管状的嘴喝掉蜗牛的肉,故此,第三空应填“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要求不超过30个字。
什么人容易成为作家?作家天生具备某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批评也好,建议也好,反正需要提醒社会,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和谐。对一个作家来说,成名前还要守得住寂寞,整天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不可能有沉淀的思想。经验、观察和想象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途径,作家最先要完成的是把握自己的内心,明白“为什么而做”。
【答案】有责任心、守得住寂寞、能把握自己的内心的人容易成为作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主要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通过阅读可知,语段主要讲“什么人容易成为作家”,并点明了成为作家的三个条件:要有责任心,成名前要守得住寂寞,要能把握自己的内心。考生将这三个条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插人到“……的人容易成为作家”的句子中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②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马云
③如果不喜欢被别人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我只有使自己更好,到公平为止。或者在它再来的时候,说声“去你的!”埋怨绝对无济于事。———金莎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命运是公平
《吕氏春秋》说: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马云也说,生活是公平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把自己的不快乐归罪于命运,摆明了是在给自己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怯弱。命运,其实很公平。只要我们用心地走好生命的每一步。有时命运坎坷,只不过是走错了一步,但回头就难了。上帝给了我们同样的沙漏,以及同样质地的沙子。这些沙子以同样的速度流动,发出同样的声响。命运,对我们一视同仁。
人活着,总能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我们不断地追求,追逐一些很遥远的东西,哪怕是遥不可及,追寻着一些根本不属于自己却想为自己拥有的东西。而这样的追求,本身是件痛苦的事。于是,我们开始无奈,无助,直到无能为力。接着便是抱怨,抱怨上天的不公,连一点机会也不给;抱怨命运的不公,让我们的梦想像美丽的泡沫,一次又一次地破灭。生活中,哪能事事如意?如果现在的生活不令我们满意,那也并不是命运不公正,而是我们又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不得以的时候,我们必须放弃那些自己想要守护一世的东西。不要奢望你的每个幻想都能实现,也不要指望自己完美的没有一点缺陷。如果真能这样,命运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你多了一份美貌,就会少了一份智慧;多了份智慧,就会多经历磨难;多了一份财富,就可能让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命运,是公平的。它不会让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事物。那样,生命没什么意义。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在你的眼中,他们踩着的是地平线,那么,在他们眼中,你踩着的同样是地平线。命运不会特别偏袒谁,因为,那没有必要。你可以不屈服于生命,你也可以不甘愿认输,但你不能说命运不公平。它赐于人的生命都有着酸甜苦辣,只是看你怎么面对。人生是一串念珠,苦乐各一半,我们该学会怎样笑着数完它。
命运其实很公平,生活的过程,就是得与失的过程。人生就是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命运在赋予你一些东西的同时也会夺走一些东西。给了你才华,就拿走了你与普通人平视的机会;给了你自尊,又拿走你用以示人的自信与风采;给了你自由,就拿走了你期望已久的关爱。在我们拥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去追求不同的目标的同时,生活也很公平的给了我们应该得到的。虽然说有些事情看起来很不好,那只是别人有能力罢了。跟命运无关。我们要学会不患得患失,学会感谢,越拥有,越要感谢。
正如马云所说,“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希望能听到你说,“命运是公平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多材料作文。三则材料,共同指向了同一个话题“公平”。第一则材料指出公平的由来;第二则材料说生活是公平的;第三则材料说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被别人公平对待。所以,材料的倾向是“公平”,“努力使自己更好,到公平为止”。考生在写文章时,应该注意自己文章的情感倾向,不要抱怨生活,认识到生活的公平性。“公平”这个话题,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青年学生,不是特别难以理解,但是若能深刻表达出来,还需学识认知和表达能力。
立意:
1.生活是公平的,我们要适应它;
2.请公平地对待一切
3.公平是一切美好的前提
4.公平自在人心
素材:
1. 法国政府两位部长曾被发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超速行驶。这两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德罗比恩和负责管理交通执法的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他们所乘的轿车分别以98公里和103公里的时速在一条最高限速每小时70公里的路上飞速行驶。据悉,他们都是赶去参加法国第一部自动路边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这一装置能够将超速行驶的司机记录在案。交通部长办公室发言人称,德罗比恩没有否认这一事实。他还补充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部长也不例外,赶去参加活动不是借口。”
2.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竞争,而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指出:世贸组织的所有原则归纳到一点,就是要确保市场经济竞争的公平性。这次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做出了一个重要承诺: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上的特殊性了。要执行的就必须公布,不公布就不能执行。这是对以往我们制定法律法规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它体现了世贸组织的透明度原则。
3. 赵惠文王的弟弟赵胜,号平原君,任赵国丞相,家有食客数千,颇有权势。他的家臣家丁因此倚势不遵守国法。有一年,赵国田部吏赵奢铁面无私,按法将平原君家9个不纳税的管事家臣全部处以死刑,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说:“我秉公执法,原是为国家考虑。如果你的家臣不奉公守法,又何以叫国人守法呢?国人不守法,恐怕赵国也不巩固,你的荣华富贵也不存在了。”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哑口无言。平原君认为他是贤才,向赵王推荐。赵奢被任命管理国家的赋税,他办事公平合理,使得赵国国库充实,人民富裕。
4. 曹操有个堂弟,名字叫曹洪。曹洪跟随曹操带兵打仗,立过许多战功,曹操对他十分信任与宽容。
有一天,曹操的侍卫报告:“丞相,曹洪有急事求见。”曹操说:“让他进来。”曹洪气喘吁吁地走进来。曹操问:“有什么紧急的事吗?”曹洪向曹操行过礼,说:“有。您快管管满宠吧,他要杀我的人了。这不是故意让我出丑吗?”
原来,曹洪的手下有一个人,这个人依仗曹洪的势力,常常干违犯法律的事,还满不在乎。最近,他又犯了法,被人告到地方官满宠那里。满宠立即抓来那个人,经过审问,根据法令,判处那个人死刑。曹洪听说以后,连忙写信给满宠。信中说:“……请大人能够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了这个人吧。这个人是我的亲信,您千万不可杀他。如果饶了他,您有什么要求,我一定尽力为您效劳……”满宠收到信,心中十分不高兴,他说:“曹洪身为大将,怎能为自己犯罪的亲信辩护?实在不应该!”满宠对曹洪的说情理也不理,仍然坚持原则。曹洪没有办法,只好来求曹操出面讲情。曹操想了想,说:“待我问个明白。”曹操传令,召见满宠。过了好久,满宠才来见曹操。曹操刚想开口询问,满宠倒先讲话了。满宠不慌不忙地说:“我想,您是要为曹洪将军的一位犯法的亲信说情吧?我刚才已经把他杀了!”曹操听了,大吃一惊,说:“怎么?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满宠说:“丞相请您千万不要生气。我听说曹洪将军找您告我的状,我料想您找我来,就是为了曹洪将军的那个亲信的事。那个人罪大恶极,是不能饶恕的。我怕您命令我放掉他,所以,就干脆先按判决杀了他才来见您。”满宠说完,望着曹操,等候发落。曹操听罢,想了想说:“当然,我很为曹洪伤心,但是,满宠你做得是对的,你大概还怕我治你的罪吧?”满宠说:“不。我没有罪,所以我不怕。”曹操哈哈笑了起来,竖起大拇指,赞扬说:“满宠做得对!做官就应该像满宠这样。不然,我定下的法律,谁还愿意执行?不管是谁,犯了法,就要按法律处置!”
结构层次:
本文题目是《命运是公平》,要求写成发言稿,其实质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首先引用材料中《吕氏春秋》和马云的话,指出生活的公平性。作者针对现实中很多人抱怨生活的不公平,进行了分析,批判。文章以潺潺流水式的说理方式,从“把自己的不快乐归罪于命运”“人活着,总能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两个方面进行了批判,然后指出“人生是一串念珠,苦乐各一半,我们该学会怎样笑着数完它”,生活的公平在于我们自己怎样看待。最后,再次引用马云的话,作为结束,收束全文。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说理,字字珠玑,闪着睿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