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甚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曰:“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曰:“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速至一无所得
B.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C.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D.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米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的意思是: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其中,“赵鼎”“其子汾”“杰”“蒙之”都是人名,做句子主语,前边都应断开;“杰雅憾鼎”主谓宾俱全,其后断开,排除A、D;“又希秦桧意”为目的状语,其后断开;“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
B.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到宋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隶属国子监。
C.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如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
D.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古人还常用致仕、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中,D项,“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表述错误,应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魏掞之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虽然客居在太守家中,但太守为报复赵鼎并迎合秦桧,不但治了翁蒙之的罪,并拘禁了赵鼎的儿子赵汾,魏掞之写信斥责章杰。
B.魏掞之幼有大志,品行高尚。他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觐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C.魏掞之潜心公务,重视教育。他任职太学期间,亲自教诲学生,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D.魏掞之举贤进能,不避嫌疑。他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强加因果,文中是平行并列谈的两件事。故选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5分)
译文:
(2)部使者素敬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5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既”,已经;“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葺”,修建。第二句中,“素”,向来;“假”,借;“赖”,依靠。
【参考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学生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多次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病重后,母亲去探望他,他不戴好头巾就不会见母亲。写信让朱熹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后与他诀别。去世时,五十八岁。
后来,皇上考虑到他正直诚信,要征召起用他,大臣说他已经去逝,就追赠他直秘阁一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宇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列传三十·赵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这句话的含义是: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诸人默然”的“然”作形容词词尾,标志断句,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数日卒”几天后便忧愤而死,“数日”做“卒”的状语,不能拆开,所以可以排除D。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宇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注意平时多积累。选项C,“东都指开封”说法有误。东都是洛阳。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B.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C.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D.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认真研读文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D,错在“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炀帝默然不语,不表明他犹豫不决。另外,原文的“相忿而出”,指两人互相忌恨,而非怨恨炀帝。故选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5分)
译文: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5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巡幸”出巡;“恒”总是;“肃”严厉;“无所”没有什么。(2)“遣”派遣;“矫诏”假传诏书;“之”代词,他;“而”修饰连词;“执”捉住;“以”介词,把。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就是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赵才年青时骁勇英武,擅长骑马射箭,性情粗悍,但没有庄重的仪容举止。北周时担任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即位后,赵才因多次建立军功升迁为上仪同三司。被分派去事奉晋王,等到晋王立为太子后,被授予朝廷右虞候率。隋炀帝即位后,转任左备身骠骑,后提升为右骁卫将军。炀帝因为赵才是自己的府邸旧臣,逐渐亲近器重他。赵才也勤于政事,毫不懈怠,所任职之地都留下好名声。一年多后,转任右候卫将军。等到辽东之战,赵才率兵两次出击碣石道,回来后被授为左候卫将军。当时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负责侦察,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没有什么回避的。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子儿女有违犯禁令的,他总是恶语斥骂,牵扯到很多人。当时的人虽然都憎恶赵才出言不逊,但因赵才公正廉洁,对他也无可奈何。大业十年,炀帝驾临汾阳宫,让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二年炀帝在洛阳,打算出巡江都。赵才看到天下四分五裂,担心成为国家的灾难。自认为蒙受皇恩深重,不允许自己坐视隋朝灭亡,因此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劳苦,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得不到施行,希望陛下回京都,安抚百姓,我虽然愚笨无知,冒死相请。”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给执法官吏处置。十天后,炀帝怒气稍稍缓解,于是下令放他出来,炀帝于是就到江都,待赵才更加亲昵。当时江都粮尽,隋朝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次鼓动炀帝前往丹阳,炀帝在朝堂上商议此事,赵才极力陈述回京的计策,虞世基极力陈说渡江的好处,炀帝沉默不语。赵才、虞世基互相忌恨,忿忿退出朝廷。反贼宇文化及弑君叛乱之际,赵才当时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席德方命令自己的手下捉住了他,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别放在心里。”赵才默然不语。宇文化及恨他不说话,想要杀他,三天之后才放他出来。赵才任原来的官职,但一直郁郁寡欢。赵才曾经陪同宇文化及宴饮,请求向跟宇文化及一同谋反的杨士览等十八人劝酒,宇文化及答应了他。赵才拿起酒杯说:“你们十八人只能做一次这样的事,不要再在别处做什么了。”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再次被俘,心中更加忿闷不平,几天后便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