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吴昊昱 魏莹 审核人:吴昊昱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卷Ⅰ(单选题 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3分)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 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 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 ‎4.下列各选项中特殊句式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见用于小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之二虫又何知 B.奏流水以何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今臣亡国贱俘 C.富贵非吾愿 翱翔蓬蒿之间 都督阎公之雅望 ‎ D.而莫之夭阏者 乐夫天命复奚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则刘病日笃②徐孺下陈蕃之榻③悦亲戚之情话④目吴会于云间⑤襟三江而带五湖 ‎⑥而后乃今将图南⑦谨拜表以闻⑧策扶老以流憩⑨雄州雾列⑩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⑨⑩/②③⑤/④⑥⑧/⑦ B.①⑨⑩/②⑦/③⑤/④⑥⑧‎ C.①⑨⑩/②③⑤/④⑧/⑥/⑦ D.①⑨⑩/②⑦/③⑤/④⑧/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云气,负青天:直上穿过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 B.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复驾言兮焉求:言谈,话语 C.不矜名节:怜惜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D.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满 所赖君子见机:机会 ‎7.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中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的说法。‎ B.“三径”为隐士住处的代称,源于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归隐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的典故。‎ C.“朝菌不知晦朔”中“晦”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D.“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指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两个字可以代指官职。‎ ‎8.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是在18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取的。‎ B. 古代谥号是根据帝王将相生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都具有褒扬色彩。‎ C. 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是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60年为一轮回。‎ D.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本题共4小题,12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暑假,我和二十多年不见的学生在西藏纳木错萍水相逢,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B.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窝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C.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D.班主任告诉我们,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②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③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的艺术理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⑥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是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C.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2.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地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卷Ⅱ(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 ‎(一)文言文翻译(本题共2小题,10分)‎ ‎1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分)‎ ‎1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15-16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15.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B.“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声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 D.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 E.词的下片写太阳西下,作者手拄藜杖缓步游赏,感慨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自 己又度过了清凉的一天。‎ ‎16.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举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从而达到畅游无际时空的境界的句子是“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 ‎ 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 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8.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 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19.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 ‎20.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二(本题共2小题,11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① 。 苏东坡曾经感慨地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竹子竿直、空心、清拔有节,被人们赋予② 的美德。一首叫《弹歌》的歌谣这样唱道:“‎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注: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把竹子接起来,作成弹弓;飞土逐肉,用弹弓追逐猎物。)这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③ 。‎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有可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出游方式也逐渐丰富:既有传统的观光游、度假游,也有各种生态文化旅游;既有传统的参团游,也有自由行、自驾游;出行工具有传统的汽车、火车、飞机,如今也兴起了自行车游、徒步旅游。从这些出游方式和出行工具中选择2-3个关键词,来谈谈你所喜欢的出游方式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D【解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而D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2、C【解析】C项说悲剧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介入悲剧冲突”,而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3、B【解析】B项说“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不当。原文是“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主体的抗争和悲哀”“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4、D【解析】A.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B.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 C.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D.宾语前置句。‎ ‎5、B【解析】名词作状语/使动/意动/名词作动词 ‎6、A【解析】B.言:助词,不译。C.矜:自夸。D.机:预兆。‎ ‎7、C【解析】“晦”为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为阴历每月第一日。‎ ‎8、D【解析】A.加冠、赐字是在20岁时。B.谥号有褒有贬。C.应该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 ‎9、C【解析】萍水相逢:指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境是相识的人,有误;芝兰玉树:才德出众的优秀子弟,语境不合;正人君子:原指品行端正的人,也多用讽刺意。正确;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语境不合。‎ ‎10、D【解析】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原来自己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语境不合;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正确;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语境不合;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情当作准则。正确;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正确;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不可用于书法。‎ ‎11、B【解析】A中应为“常常被采集起来”,C“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搭配不当,可在“老龄人口”后加“比例”,D“受……影响下”句式杂糅,可改为“受……影响”或“在……影响下”‎ ‎12、A【解析】① “令爱”或“令千金”都对;②“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④“忽悠”改为“欺骗”(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13、诏书特地下达,任命我为郎中,不久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关键词:特,特地;拜,任命;寻,不久;蒙,蒙受;除,任命,授予官职。每点可1分)‎ ‎14、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到地上罢了。(关键词:决,一下子;抢,触、碰;时,有时;则,或者;控,落下。每点可1分。)‎ ‎15、BD【解析】B “有声有色”应为“有色有香”;D“殷勤”是拟人。‎ ‎16、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 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解析】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出上片描写的景有哪些,如竹、乱蝉、衰草、白鸟、红蕖等;再结合全诗意境,概括出季节和景物特点。‎ ‎17.(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2)蟪蛄不知春秋 (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18.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 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 ‎19.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每点2分)‎ ‎20.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 ‎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 ‎③ 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 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 ‎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每点2分)‎ ‎21.①竹子用途广,和生活关系密切。②正直、谦虚、有气节。③用竹子制成弹弓来获取食物。(每句2分)‎ ‎22.②城市名字不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一处2分,两处5分)‎ ‎23.写作【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