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定州市2019 —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定州中学命题 命题人:许丽红
说明:本试卷共26道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择题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 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②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 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③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 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 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 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 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
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 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⑤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
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只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乡土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礼”有的很野蛮残酷,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而不是人们靠习惯维持自动形成。
D.相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论证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 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因为缺乏变化而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若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个人在教化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可能不做那些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事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一水激活万水流
—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
“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白城昔日民谣河湖连通,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
它是如何从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成为大地上的奇迹的?
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水,是吉林西部多年来苦苦不得其解又不得不解的难题。怎样管水?怎样用水?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智慧与胆识的科学命题。
白沙难,“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 “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起点。
在这里,自北而来的嫩江水被提升进入上百公里的沟渠,一路流向城市,流向灌区,流向湿地。
流动的水让这片土地滋润起来,生动起来。
嫩江,蒙古语为碧绿的江,这个充满绿意的名字承载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绿色梦想。
站在嫩江之畔,遥想当年,这片土地的景色全然与干旱无关。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依然水草丰茂,湿地众多。在八百里瀚海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向我们述说着这里过去独特的生态系统:丰水期,地上水蓄满湖泊泡沼;枯水期,地下水默默滋养大地农田。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天与地之间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深秋的莫莫格,眼前的美景似乎在证明着生态“回归”。成千上万的白鹤、 天鹅、大雁、野鸭在天空翱翔,在水波中踱步,在苇海间穿行……
向南100多公里以外的向海,是另一番繁茂景象:湖上水鸟低飞,岸上黄榆 静立,苇荡芦花飞扬……
这一派生机盎然,很难让人想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的向海和莫莫格两大湿地,此前一度濒临枯萎。
“湿地又‘活’了过来! ”在向海水库一场闸,从向海水库放出来的清水沿着幸福渠浩荡远去,它们的目的地兴隆水库此前曾经干涸了 12年。通榆县委书记 孙洪君手指幸福渠激动地说通榆县历来在白城最旱,降雨最少。据观测,今年地下水位升高了 1米左右,平均降水量现在已接近500毫米,没有‘河湖连通’工程这绝对不可想象。”
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白城累计为向海、莫莫格补水6亿多立方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
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到河湖连通、治水用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引水为赢,有水则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吉林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
“河湖连通”工程的先行先试让白城尝到了甜头。
景美了,人也乐了。“河湖连通”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生态富民”工程。
在向海雁鸣湖,数万只本地独有的“向海雁”掠过水面低飞,蔚为壮观。这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利民村村民崔本军养雁的“大本营”,他是七八万只大雁的主人。“一只雁养4个月就可出售,去了成本,利润200元没问题,养100只就能挣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农民跟着养雁,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
两年时间,白城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今年渔业产量预计3.3万吨,是14年来最高产量。
“风沙小了。”这是白城市林业局副局长肖凤祥直观的感受。
“草原的草平均高了 2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鹰多了,治鼠不用放药。”
2013年白城全市平均降雨量459.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75.9毫米,今年降 雨量有望超过500毫米。2013年白城全市地下水平均上涨1.02米,预计粮食产 量82亿斤,是历史最高产量。
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年增产之后我们不仅要问: 下一步向哪里要增产?
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西部!前提是: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希望的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吉林西部未来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生态环境改善,西部的资源条件、 发展基础将转变为巨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吉林西部走生态之路,既是解困,更是升级;既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②本文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标题“ 一水激活万水流”形象生动,前后两个“水”的含义有所不 同,前一个“水”取其本义,后一个“水”是取其比喻义。
B.“河湖连通”工程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发展战 略,而本文是一篇重大主题深度报道,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C.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这是对 作者的激励和鼓舞,有利于人们了解“河湖连通”工程。
D.
本文报道方式大胆创新,开头引用民谣,语言通俗易懂,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契合主旨,有地方色彩,极富个性色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河湖连通”曾是一个梦想,从战略构想到实施是一个奇迹。吉林西部终年缺水,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有智慧和胆识。
B.“嫩江”蒙古语含义是碧绿的江,承载着人们的绿色希望,因此,“河湖连 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就是引嫩江水进入白城。
C.“河湖连通”后,嫩江江畔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D.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如“地下水位升髙了 1米左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等等,表达准确、严密,更具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小题。
比尔基纳乌的黑雪
波列伏伊
在科内普家里就着香气扑鼻的马林果酱喝茶时,我们闲谈起来。从谈话中 我们获悉,奥斯维辛集中营还不是纳粹兽行之最,地球上还有比它更可怕的地 方,那个地方叫做比尔基纳乌,也是一个死亡集中营,营址离奥斯维辛不算太远。
科内普先生所讲的情况,委实令人难以置信。奥斯维辛集中营毕竟属于劳 役性质的集中营。囚徒只要还健康,只要还有力气,就被使用来做各种苦役。被 烧掉的只是那些衰弱到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也就是,被烧掉的只是些不能生利、梓不出油水的人。当一批人被送入焚尸炉时,马上就另派一批人来干活,不能干了便被送去烧死,再派一批人来干。死亡的轮子就这样不停地转动着,但相对来说转的是比较慢的。
比尔基纳乌纯粹是个杀人营,一列一列载满囚徒的火车从四面八方开到比 尔基纳乌来,有的来自被占领国,有的来自附属国,有的甚至来自德国本土,全部都是直达快车,沿途所有车厢全部加锁,只是到了夜里才打开车门,清除粪便和死尸。倘若有谁未经允许向外探头,当即就会被子弹打死。
列车载着注定死亡的人开进比尔基纳乌车站。与奥斯维辛不同,这个站名很少为人所知。在表面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枢纽站。几条双轨铁路线以此为轴 通向四面八方。车站大楼上悬挂着开往柏林、德累斯顿、布列斯拉乌、华沙以及维也纳等地的列车时刻表,站台清洁,身穿铁路职工制服的人员在上面来回走
动。进站列车停车的位置似乎是一条备用线,车门一打开,饱受几天长途旅行折磨之苦的旅客们便从车上跳下,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那些彬彬有礼的翻译向他们解释,说他们的艰苦生活结束了。可是所有旅客必须在这个车站上清理个人卫生,洗个澡,把携带物品进行消毒,然后再换乘旅客列车离开这里,去工作地点。那些手头有钱的旅客们还可以买到夹肉面包和其他食品。离车站不远的地 方有两座椭圆形的建筑,分别写着:“男浴池”“妇女儿童浴池”。
旅客们兴高采烈地走进这两座建筑物,把随身携带的东西交出来消毒,然后脱光衣服,领到一个小牌和一小块肥息直接走进一个清洁的大房间,房间的地面 铺着锌版,周围有一些冷水和热水的淋浴喷头。然而,当他们开始洗澡的时候, 并没有发现身后的大门已经紧闭。接着,房间的顶上便开始放出毒气,经过十至十五分钟,这些愉快地洗澡的旅客便成了一具具死尸。比尔基纳乌这座“壁炉” 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工作着。旅客列车源源不断地开来,死尸源源不断地拖出去, 被一辆辆小货车运进焚尸炉。在焚尸炉来不及把这些可怕的原料全部呑吃的情况下,这些尸体就被一堆堆地扔进几个大水泥坑里,浇上汽油露天焚烧,每次可以烧二三百具。
“你们在飞机上是否注意过这里的雪是什么颜色的?这里的雪是黑色的,黑得像无烟煤。”
“这种空气我们已经吸了五年啦。”科内普太太补充说,“我现在虽然看着你们,可我仍然不敢相信,莫非这一切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早晨,彼得罗维奇把我们叫醒了,我们请科内普先生带我们到比尔基纳乌 去,他同意了。
约在两周前,党卫军把车站、澡堂和铁路都炸毁了,那里如今只有一堆堆混凝土块和扭曲的铁轨。
当时正是冰雪消融的时节,昨日厚厚的新雪化掉了,我们极目望去,看见直到天边的残雪确实都是黑色的,乌油油的,我伸出手来,摸了 一摸这种雪,手上立即染满了污垢,这时我甚至抖了一下。这些灰渣是数十万人骨灰的微粒,这些人是曾经活过、有过感觉、爱过和痛苦过的啊!废墟永远是废墟了,根据废墟很难 看出原来建筑的样子,但是在科内普先生的帮助下,我们心中又勾画出了这个附 设有各种道具性质的服务系统,并且起着道具性质作用的车站,从一个堆满了大块混凝土的废墟露出一块列车时刻表的残片,我们还看到了道岔和路轨的尽头。最后,我们来到了澡堂的废墟,我们看到爆炸的气浪只掀去了焚尸场的房顶,一座焚尸炉依然故我地立在旷野中,通过敞开的炉门可以看见未烧尽的残骨,从炉里掏出一大堆骨灰,颜色有点发蓝,很干燥,踩下去所发出的并不是窸窣声,倒像个死者在脚下呻吟。
我们带着满脑子可怕的印象在向晚时分回到了方面军司令部,马上听到了
一则十分有趣的新闻,白天克拉依兹布尔格已被我们方面军占领,该市是通往奥德河要道上的最后一个城市,居民都是德国人。有两个第七处的军官(一个大尉,一个中尉)刚刚从那里回来,给我们讲了一桩可笑的事情。他们和坦克部队一起进入克拉依兹布尔格。因为急于想得到这里的档案,于是找到了县长办公大楼。
正当他们翻阅一大堆文件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一个德国人打着官腔满肚子不高兴地说道是弗兰茨吗?我从早晨就不断给你打电话,你跑 到哪里去了?总该留个人看电话吧。”
“您是谁?”大尉莫名其妙,也用德语反问了一句。
“弗兰茨,您是喝醉了还是怎么的?”对方发火了。“您疯了吧,真是死到临头还不知!俄国佬打来了,据说离你们市已经很近,你们还在喝酒,到处乱逛。”
“我再问一遍,您究竟是哪一位?”大尉问道,此刻他已经猜测出,这次谈话意味着什么。
事情已经明白了,大尉是在和布列斯拉乌市州长谈话,显然,这位州长把我们的大尉当成了自己的下属了。这个德国人竟然不知道自己所管辖的一个城市已经被对方占领(虽然这个城市距他所盘踞的布列斯拉乌并不算远),还在和我军占领的城市进行正常联络,这一点说明在德军后方,在其党政机关里面,已经出现了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的局面……
夜里我和克鲁申斯基把记者团剩下的安眠药片都咽了下去,然而收效甚微, 我们一闭上眼,就看见黑色的雪,只要碰一下,就会留下一片油迹。
(选自《世界优秀通讯选》,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中的“黑雪”格外醒目和引人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能起到揭露文章主题的作用。
B.作者写众人到站^的兴髙采烈,有力地反衬和揭露了德国纳粹滥杀无辜、 丧尽天良的罪行。
C.作者写回到司令部听到的有趣的故事,是为了交代德国军队的滥杀无辜 将一去不复返了。
D.此通讯的开头轻k愉悦与结尾吃安眠药都难以入睡对比鲜明,突显出作 者的震惊与恐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 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
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张,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風。 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掏,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 《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 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 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曰,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 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
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诗人艾青命途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作者对艾青家中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溢、安适、温馨的氛围。
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充满魅力,引人遐想。
8.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6分)
9.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①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鞋,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慑之!”
荆柯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②,争道③,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④而逃 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 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立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土相善, 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n&叩):以往,从前。②博:古代一种博戏。③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④嘿:同“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B.与金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中宫 过:拜访
11.下列语句中的加横线的词不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A.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B. 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C.光与壬相善,燕国莫不知
D.言足下于太子也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酒酣以往/髙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巳/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髙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髙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髙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乃齐人
翻译:他以前是齐国人
B.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翻译: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
C.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翻译:适逢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D.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翻译: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不计较,表现出他能含羞忍耻、深沉稳重的性格。
C.荆轲与屠狗者、髙渐离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充分体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平庸之人,当太子丹表示想结识荆轲时,田光推荐了他。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15-16题。
子曰:“富与责,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恚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15.“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分)
1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题。
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苋。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1907年春,王国维的妻子莫夫人在海宁离世,他为了表达对已离世的妻 子的哀悼,便写下了这首词。
17.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一反常规。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
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
B.前两句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怀想只能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恰因为无法忘掉。
C.下片“前两句又是一折,笔触从梦中转入梦醒,只是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
D.下片言有尽而意无穷。词人推开窗子,只见月影斑驳,寒冬白雪之间,丁香花傲然盛开,乐景衬哀情,益增其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19题。(6分)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
18.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2分)
19.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 ,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再别康桥》)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有:
①学而时习之;② ;③ , ;④默而识之。
(4)《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从前同学同游及生活回忆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1.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表达得体的一 项(3分)
A.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B.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C.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百年校庆的日子,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D.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阅读并给予修改,望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22.画家坤峰先生的水墨画《竹》是画坊名品:三株竹,淡泊典雅,交错有致,挺拔向上;下有数枝竹枝和无数竹叶,或浓墨重抹,或轻描淡写,尚且似有微风 摇曳,观之栩栩如生。作者名之曰”清影翠叶”。当代书法家周慧琚为这幅画 题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残破,不得辨认,下联是朝曦夕照得清晖”。请根据画面和上联含义,在下列四句中选一恰当的上联(3分)。
A.秋山春雨闲吟处 B.水流花谢两无情
C.暮鼓朝钟自击撞 D.轻风细雨见髙洁
23.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当年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填空,组 合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联:生未同衾, , , 。
下联:外抗强权, , , 。
备选:①疆场空有约②死难同穴③劳燕惜分飞④六载订婚成一梦 ⑤白宫溅血泣黄泉⑥内除国贼
A.上联:②③④,下联:⑥①⑤ B.上联:②④③,下联:⑥⑤①
C.上联:⑥①⑤,下联:②③④ D.上联:⑥⑤①,下联:②④③
24.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3分)
示例:灯一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25.下面是图尔敏的论证模型图。请运用此论证模型的基本论证过程,重新思考 “兼听则明”。要求表述准确连贯,不超过100字。(8分)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根据上面的漫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写某个时刻的心情或一段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定州市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B A项,,曲解文意,强加因果;C项,礼靠个人习惯维持,否定不当;D项,无中生有。
2. D “正反对比论证”错。
3. C过于绝对且强加因果,原文说“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 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4. D “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错,应是表现了白城干旱缺水的状况。
5. D A项,“吉林西部终年缺水”不准确,参见原文“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等文字;B 项,强加因果;C项,不是“河湖连通”后的景象,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景象。
6.C分析不全面。作者写这个有趣的故事,一方面交代俄军己占领了这座城市,打败德国法西 斯胜利在望,德国军队的滥杀无辜将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法西斯德国面临失败的恐 慌和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
7.B “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②自然段有关内容的误读。
8.参考答案:倒叙(2分)。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1分),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1分),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 事(1分),最后以议论作结(1分)。
9.参考答案:内涵:“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1分),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返歌光明”性格(精神)的具体体现(1分),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之情(1分)。(实指内容1分,虚指内容2分)(若把情感答在作用上,亦可)
作用: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
局的匠心。(“线索”2分,分析1分,共3分)
10. C去:离开
11. B B项,“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中的“丹”是自称,称自己的名字,为谦 辞。文章最后一段说“太子送至门,戒曰:丹……”,这是燕国太子丹说的一番话,句中的“丹”是太子丹的自称。所谓“敬称”应是称对方。A项,“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句中的“先生”是太 子丹对田光的敬称;C项,“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句中的“子”指你,指荆卿,是田光对荆 轲的敬称;D项,“言足下于太子也”,“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
12. 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酒 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己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这句话的含义是“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了解了句子大意之后,抓住断句中的关键点,如主语“高渐离” “荆轲”,句 式“歌于市中”,时间状语“已而”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是两个人的行为,A项 和D项把两人的行为断到一处,故排除,“于市中”是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后,交代高渐离和荆轲行 为的地方,C项把介宾短语断到下一句的句首,故排除。
13. A先:祖先
14. 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有误,“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以及 “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在文章三、四、五段,文中写这些内容主要表现的是荆轲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恼。
【参考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 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别轲离开以后,有人劝盖轰再把 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到邯郸,鲁勾践跟荆轲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勾践发怒呵斥他,荆轲默无声息地 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与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往。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 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然而 他的为人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各诸侯国时,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 ”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 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 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
15.“其道”指仁或仁道(1分)。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仟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2分)。
16.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2分)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为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2分)
参考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 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7. D “一院丁香雪”,不是写丁香和雪,而是用“雪”来比喻“丁香”。
18.参考答案: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错1处或少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9.参考答案:(1)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1处1分,共3分,多一处或少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2)生气蓬勃,充满活力。(2分,意思对即可)
20.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2)风萧萧兮易水寒
(3)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空1分,错1字或缺1处扣1分)
21. D A项,“招领启事”中不应把金钱的具体数额交代出来,“48元”应改为“若干”;B项,“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句中用于说自己,不合适,应改为 “常念”;C项,广播稿中应避免出现听起来有歧义的词句,“全部”会让人误以为是“全不”,可将 “全部”改为“全都”。
22. D要求“根据画面和上联含义”,所以主要从内容上考虑。
23. A根据内容和对联的特点。
24.答案示例:
海——接纳每一滴水,成就了大海的辽阔。
路——人生之路,在我们各自的脚下。
思——思想,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
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做一个守信的人。
忘——连心都死亡了,那是真正的遗忘。
解析: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即可。
参考示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面向群臣吏民悬赏纳谏,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充分证明了 “兼听则明”。但“三人成虎”的成语和“父子骑驴”的小故事又证明有时听得越多越糊涂,因此“兼听则明”的关键是听者是否会独立思考。(唐太宗以魏征为明镜开启了贞观盛世,证明“兼听”的目的是帮助听者突破局限,拓宽视野,所以在“多”更在“异”)
解析:考生需先理出论证的基本过程:资料和必要条件共同构成了理由,在接受了例外的反驳之后,经过限定,使结论得以成立。明确此论证模型表明论证的关键在于反驳。然后再拟写答案。
评分细则:事例证明“兼听则明”成立的理由(2分),举例反驳(4分),得出一个新结论(2分)。
26.[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III命制,漫画素材与全国卷III同源,来自“小林漫画”。漫画作文要求考生认真观察漫画,理解画面内容,正确解读漫画寓意。这个漫画审题难度不大,
画面主体为一个男子伏于案上,双手托起下巴,面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桌上的一盆花。画面下方是一行文字:“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文字内容基本涵盖了画面内容,是本次写作的关键。考生紧扣关键信息中的关键词“花开”去解读“耐心和微笑”即可。解读时尽可能地去挖掘 “花开”的象征义、比喻义,化虚为实,从而更深一层地理解“耐心和微笑”的深层含义。
“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花开”之所以值得等,是因为它代表着美,诸如目标、梦想的实现,感情的和洽,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矛盾的化解等等,“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给出了“等一朵 花开”的两个必备条件:耐心和微笑。“耐心”就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耐性,表明事情不会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时间的,也是行为的,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努力。“微笑”代表我们对待事情的主观态度应该是积极乐观的。“很多”则是程度的要求。写作时不能脱离漫画寓意,即“等 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这一核心立意。
切题立意:
1.携耐心微笑,等人生花开。
2.以耐心微笑,迎人生花开。
3.用耐心和微笑成就美好人生。
4.春风秋雨中成长,微笑耐心中绽放。
5.耐心微笑,静待花开。
6.感谢您的耐心与微笑。
7.教育需要耐心和微笑。
……
偏题立意:
1.耐得寂寞,迎来花开。(材料未突出“寂寞”,遗漏关键词“微笑”)
2.让微笑之花灿然开放。(遗漏关键词“耐心”)
3.辛勤耕耘,始得花开。(将“耐心” “微笑”偷换为“辛勤”)
4.付出与收获。(立意泛化,未突出材料中心)
5.态度决定成败。(万能标题,没有针对性)
6.学会等待,清风自来。(将“花”偷换为“清风”,立意偏差)
7.耐心,迈向成功的基石。(立意片面,忽略了微笑)
8.坚持成就梦想。(立意偏差,“梦想”可以理解为“花”,但“坚持”与材料中的“等待”不对等)
9.宽容别人,成就自己。(偷换概念,偷换关系)
10.享受慢生活。(断章取义,忽略“耐心” “微笑”和“花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