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5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上学期2018级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它们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而是一种态度和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反倒是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更为直接。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 ‎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他们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痛快”。而《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把“江湖”这个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侠讲究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不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等。‎ D. 侠大多寄身于武侠小说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例证丰富,以中国武侠电影《七剑》和外国电影《佐罗》中的侠士形象的对比,揭示了中外“侠”内涵的区别。‎ C.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D. 文章结尾意在阐述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寄托着现实生活中人们善胜恶、正压邪的美好愿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他们毫无共同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B项 ,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 D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大多寄身”在范围上差别大。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揭示了中外‘侠’内涵的区别”错误,结合文章第四五段可知:用《七剑》《佐罗》例,是为了论证侠士担当的精神内涵,是共性不是区别。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故选A。‎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考古学大师李济回忆:“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从1909级,逐级向校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40多杯。 ‎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选自《中国青年报》)‎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遴选清华的一位老校友、体育教员马约翰、考古学大师李济等对梅贻琦的回忆文字,突出了梅贻琦的特点,也使这篇文章的内容更真实、更丰富。‎ B. 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刻画梅贻琦,生动传神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感人形象。‎ C. 梅贻琦先生曾经参加在1909年举行的选拔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考试,他虽然对自己能否考上缺乏信心,但却始终神色自若。‎ D. 梅贻琦先生嗜酒,而且酒量很大,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而乱性,有人在回忆文章中称梅先生的酒量为当时清华师生中的第一。‎ ‎5. 梅贻琦先生是一位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本文在选材上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这种描写方式是什么?这种描写方式有哪些好处?‎ ‎【答案】4. C 5. ①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庚款留美学生选拔考试放榜,梅贻琦先生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 ‎②沉着冷静,有主见。“一二·九”运动后,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敢于担当,爱护同事。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扬言要打。梅贻琦先生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 ‎④情趣单纯。梅太太病了,梅贻琦先生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 ‎6. ①正面侧面结合好处:①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了梅贻琦先生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②多处穿插他人的回忆,与作者的叙述描写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缺乏信心”错误,文中无据,原文只说“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人物的品质的能力,要求概括传主的君子风度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对传主的相关描写概括,还要注意其他人的评价等。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从“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有主见”“敢于担当,爱护同事”“情趣单纯”概括答题要点。‎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材料组织特征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描写方式的特征和作用,根据题干“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可知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分析作用,“正侧面”描写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结合文本的特征是传记,其效果是展现了梅贻琦先生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然后分析引用他人评价的作用:与作者的叙述描写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点睛】传记的材料组织一般注意叙述的顺序(重点注意倒叙和插叙)、材料的详略、引用名言或他人的评价、写作的视角、记叙议论等方式的结合等,答题时注意答出特征,再分析效果。分析效果注意不要丢掉突出传主的某种品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目前总体稳定向好,但仍要努力让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前面。‎ ‎“我每天第一件事是检测鸡蛋质量。”江西省某养殖公司总经理说,“鸡吃的是东北运来的精选饲料,喝的是山泉水,为的就是从源头上保证鸡蛋的质量。”‎ 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其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产品信息、配料信息就一目了然。企业也可通过产品二维码追踪至成品生产厂、基料粉生产厂,甚至追踪到牧场,掌握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 食药监总局要求,除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风险严控:严控潜在风险。目前,新技术、新原料、新品种层出不穷,未知风险增多,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游离于监管之外。比如,近年来网络销售、网上订餐等新业态的普及给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严控社会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食药监总局要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每周公布食品抽检信息。对总局发布的不合格产品抽检信息,企业所在地省局要在一周内向社会公开风险控制措施并报告总局,三个月内公开案件处罚结果并报告总局。‎ 严控管理风险。基层专业技术力量、检验检测手段和经费短缺,个别地方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也存在乱作为的问题。监管部门首先要对自己从严要求,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 ‎(摘编自《跑在风险前面 确保舌尖安全》,原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17日)‎ 材料二: ‎ ‎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场所分布情况图 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抽检数据统计 ‎(选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项目《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6》)‎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单一部门管理和多部门管理两种类型,这其中又可分为分类管理和分段管理两种形式。在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过程中,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调整为两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两大主体: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承担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责任。过去分管部门多、职责不清,分段、分类两种管理形式交叉混杂的情况,在新法中得到了改善。‎ 新法增添了很多新的监管内容,尤其是对有重要民生影响的产品进行了专门规定。从处罚力度来看,新法规定:出现问题后,罚款的金额最高达到30倍货值;累计三次以上被罚款、警告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就会面临停业停产乃至吊销许可证。“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名不虚传。 ‎ ‎(摘编自《新食品安全法史上最严 固定两段式食品安全监管》,原载《北京青年报》2015年5月27日)‎ 材料四:‎ 德国将食品安全工作交由联邦食品与农业部统一监管,下设风险评估研究所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风险评估研究所主要负责食品安全有关风险的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和政策建议。食品安全局负责风险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协调国内各州食品安全事务以及与欧盟有关机构的联系。‎ 法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部、财经工业部和卫生部三个部门承担。农业部负责从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包括制定有关技术规范。财经工业部负责市场交易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诚信监管。卫生部负责调查食品安全事件,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摘编自罗云波等著《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和启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工作涉及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的各种场所,其中尤以对餐饮环节的抽检力度最大。‎ B. 网购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不合格率最高,这说明食品流通新业态的普及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C. 根据材料二可知,在生产环节的各个场所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次数越多的场所,抽检样品不合格率越高。‎ D. 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新的《食品安全法》增添了监管内容、加大了处罚力度。‎ ‎9. 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与德国、法国有什么不同?‎ ‎【答案】7. D 8. A ‎ ‎9. (1)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是两部门分段管理,‎ ‎(2)德国是单一部门分类管理模式,‎ ‎(3)法国是三部门分段分类管理模式。‎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重点注意图标中的内容或逻辑关系是否和原文相符。题中D项,“食品安全局”错误,德国食品安全工作是联邦食品与农业部统一监管的,不是食品安全局。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重点注意图标中的内容或逻辑关系是否和原文相符。题中A项,“其中尤以对餐饮环节的抽检力度最大”错误,对餐饮环节抽检的次数和场所数均不是三个环节中最多的,不是抽检力度最大的环节。C项,“在生产环节的各个场所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次数越多的场所,抽检样品不合格率越高”错误,应该是“生产环节中,生产线的抽检次数最少,但不合格率最高”;D项,“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新的《食品安全法》增添了监管内容、加大了处罚力度”错误,无中生有,材料没有媒体关注“促使新的《食品安全法》增添了监管内容、加大了处罚力度”的说法。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与德国、法国有什么不同,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单一部门管理和多部门管理两种类型,这其中又可分为分类管理和分段管理两种形式”“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调整为两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德国将食品安全工作交由联邦食品与农业部统一监管,下设风险评估研究所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法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部、财经工业部和卫生部三个部门承担”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祯是明朝君主朱由检的年号。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B.‎ ‎ 巡抚是官职名称,明朝初年指京官巡察地方。清朝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 畿辅是指京都附近的地方,在清代是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三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 辰未是中国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辰时对应现代纪时的07:00-09:00,未时对应现代纪时的13:00-15:00。‎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 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 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 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答案】10. A 11. A 12. D ‎ ‎13. ①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②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③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用矣”标志性词语,后面断开;“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前后是因果关系,中间不要断开;“要之”是对前文的总结,前面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 项,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错误,原文是:象昇上疏救,不得。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由是:因为这件事;惜:为……惋惜;多:称赞;所以:借以;信:实在;观:景象;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卢象昇,(浙江)宜兴人。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善于射箭,熟悉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寇流窜到京城郊区,占据西山,象昇击退了 他们。(后来)贼寇逃回西山,围攻冷水村,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寇。象昇每次到战场,(总是)身先士卒,与贼寇格斗,(即便)敌人的刀锋触及马鞍也不顾,丢失马匹就步战。(有一次)追赶贼寇到悬崖,一个贼寇从山顶射中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战斗更加迅猛。贼寇惊骇逃走,互相告诫说:遇到卢廉使(象昇)就会死,不可侵犯他。‎ ‎(崇祯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栏。(皇上)征召宣、大、山西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京护卫。赐给象昇尚方宝剑,督率天下的援兵。象昇穿着麻衣草鞋,到郊外誓师。当时,杨嗣昌、高起潜主张议和。象昇知道了(这事),顿脚叹息说:我受国家的恩惠,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万一发生不幸,宁可捐躯断头。决定策略进行战争,然而事情多为杨嗣昌、高起潜所阻挠(破坏)。上疏请求分派部队,就议定宣、大、山西三大帅归属象昇,关、宁各路归属起潜。象昇名义上总督天下的军队,实际上不到二万人马。驻扎在顺义。‎ 清兵南下,分三路出兵象昇带领残余的士兵,驻宿在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军到贾庄。起潜带领关、宁的部队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不答应。(象昇的)部队到蒿水桥,遇到清兵。象昇率领中军,大威统率左军,国柱统率右军,于是交战。第二天清晨,(敌人的)骑兵数万包围了三圈。象昇指挥士兵激战,呼喊声震动天空,自辰时到未时,炮箭穷尽。象昇亲自奋勇格斗,后面的骑兵都跟随前进,(象昇)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上中了四箭三刀,于是倒下。杨陆凯害怕敌众伤残他的尸体而伏在上面,背上带着二十四箭死去。全军覆没。‎ 侯弘文,是个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寇。卢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楚,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上报。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守。天下的人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而称赞象昇。‎ 赞曰: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总的说来也是天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 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ǚ):成把地握取。⑥袺(l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C.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 《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5.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案】14. B 15.‎ ‎ ①综观《芣苢》一诗“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②《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剥削”于文无据,主观猜测。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的,诗歌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也要坚守正义的决心。‎ ‎(2)屈原在《离骚》中感叹楚怀王糊涂荒唐,贤愚不分,不能体察民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在《短歌行》中流露出渴慕效法先贤、一统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自己生性喜爱田园风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伏清白以死直兮 (2). 固前圣之所厚 (3). (2)怨灵修之浩荡兮 (4). 终不察夫民心 (5). (3)乘彼垝垣 (6). 以望复关 (7). (4)周公吐哺 (8). 天下归心 (9). (5)性本爱丘山 ‎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垝垣”“哺”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是盛世产物。只有盛世才可能出王维,也才有王维热。王维红极盛唐,绘画才能一流,音乐才艺也一流,但最能征服时人的还是他的诗。盛世读王维,就是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激增文化自信的优选途径。‎ ‎( )?他的诗写盛唐气象,写盛世感受,写出了唐人的自由意志和诗意生存状态;他的诗写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和谐。王维是盛世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他的眼中没有 ,只有美,只有和谐。这是一种“万物备我”的盛世满足,是盛唐社会 风貌的艺术反映。‎ 王维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反映人对于纯美与和谐的特殊追求。读这类诗,内心容易平静,进而得以享受心灵自由的快意。古人说王维的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色籁俱清,读之肺腑若洗”。说的就是,王维的诗可以让人 、息心止贪、荡污去躁。人静则心平,则气和,则少了浮躁,也少了烦恼,对事物对世界的看法也就不那么偏激了。‎ 王维还热衷于山水田园诗创作,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和闲居生活中 的情趣。其诗多“光风霁月”意象,充满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爱怜和抚慰,充满着生存智慧。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珍爱家园、珍爱生命、珍爱自然,就是颐养心性、诗意栖居、陶怡精神,就是走出异化怪圈、培养珍爱情趣。‎ 总之,政治越是稳定,社会越是昌明,经济越是繁荣,王维的读者就会越来越多。‎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家园,就是陶冶精神、诗意栖居、颐养心性,就是走出异化怪圈、培养珍爱情趣。‎ B. 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珍爱自然、珍爱家园、珍爱生命,就是颐养心性、陶冶精神、诗意栖居,就是走出异化怪圈、培养珍爱情趣。‎ C. 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家园,就是颐养心性、陶冶精神、诗意栖居,就是培养珍爱情趣、走出异化怪圈。‎ D. 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家园,就是陶冶精神、颐养心性、诗意栖居,就是培养珍爱情趣、走出异化怪网。‎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盛唐的上升期,王维深受追捧 B. 由此可见,在盛唐的上升期,王维深受追捧 C. 在盛唐的上升期,王维为何深受追捧呢 D. 那么,在盛唐的上升期,王维为何深受追捧呢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乌烟瘴气 河清海晏 北窗高卧 平心静气 B. 河清海晏 太平盛世 北窗高卧 平心静气 C. 乌烟瘴气 河清海晏 平心静气 北窗高卧 D. 河清海晏 太平盛世 平心静气 北窗高卧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重点结合文意考核逻辑语序,结合本段原文可知,王维的田园诗陶冶的是我们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情趣,逻辑顺序自然是由大到小,即自然、生命、家园,文脉连贯地讲到心性、精神、栖居,达到培养珍爱情趣,才能走出异化怪圈。符合这种逻辑顺序的主要C项,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这一句在文中是必须要承上启下,将文意推进一层。A、C两项没有承上。B项“由此可见”中“此”指代不明,不是问句,也不能启下,将文意推进一层。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太平盛世:社会安定、昌盛的时代。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北窗高卧:形容隐居世外的闲适生活。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乌烟瘴气”。第二空应填“河清海晏”,以此来表现盛唐社会天下太平的风貌。第三空是写王维的诗对人的心灵作用,所以应填“平心静气”。第四空是表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闲居生活的情趣,所以应填“北窗高卧”。故选C。‎ ‎20.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且举例予以说明。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来看,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解析】‎ ‎【详解】此题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概括图片的内容,内容是文字的演化,注意变化的趋势“字形的繁简”“字的象形成分“,然后从中选却汉字举例说明即可。‎ ‎21.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 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提炼重要信息以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能力。概括时要注意关键词语,评价是要全面、得体,如分号前后的内容“隐士”“忠臣”,语段是叙与评结合,最近人情才会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坎,即从困难中学习并成长,主动吸收知识,迎接挑战。享受困难带来的磨砺,从而让自己更强。‎ ‎2018年,新一届习坎学子走进风景如画的习坎新校园。习坎园地,历史上孕育过“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砥砺德行”、“克难履艰”等思想,一代习坎学子有一代习坎学子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习坎新校园一路成长,你们已经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习坎故事;未来,你们将创造一个又一个习坎传奇。‎ 作为习坎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习坎园的点点滴滴,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剧本。(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风景这边独好 不必羡慕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必追求别人或深或浅的精神世界,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题记 生活或喜或悲,但我们不需太过去在乎,那只是这边风景的些许点缀不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令人回味的瞬间。‎ 陶渊明误落尘网三十年,终于看破官场的黑暗没落,宁愿隐姓埋名,归隐山林也不再愿意被樊笼一样的官场而使身心不悦。采菊南山,成为他晚年的一大兴趣,为后人所称赞。他为自己的心而归隐,他为自己的心而作诗,我想他可能是明白了官场不适合他,他也不可能成为那种风景里的装饰,风景还是属于自己的好。拥有一颗恬静的心,超脱世俗,他有它独特的风景。‎ 洪战辉艰苦的求学岁月仍然挥之不去,但他从未抱怨过也从未放弃过,他用他弱小的肩担起家庭的重担,挑起了养活陌生妹妹的责任,还背负着求学的欲望。他没有羡慕过别人,没有依赖过别人。他用自己的毅力和顽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拥有一颗责任的心,奋斗不止,他有他独特的风景。‎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总说要全面发展,便注目于自己的短处和弱点,费尽心思,以求全面发展,却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阻碍未来自我的发展完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能,社会才会认同你的价值,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天地。如那“不思进取”的韩寒,满脑子叛逆思想,但凭其出色的文学才华而成为文坛后起之秀;还有那年少轻狂、但却是世界台球天才的丁俊晖,他们不是所谓的“好”学生和“全才”,却依然创造出奇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那独特的风景,2018年,新一届习坎学子走进风景如画的习坎新校园。习坎园地,历史上孕育过“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砥砺德行”“克难履艰”等思想,一代习坎学子有一代习坎学子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我们与习坎新校园一路成长,我们已经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习坎故事;未来,我们将创造一个又一个习坎传奇。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塑造自己心中那最完美的自己。这样即使不受万人景仰,亦可心无所憾,毕竟还是风景这边独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加命题的命题作文,材料既有历史纵深感.又紧贴习坎主题,对“习坎精神”进行了提炼与概括,具有鲜明的习坎色彩。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抒写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文体上,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和剧本”,可以讲述故事,展开议论,抒发情感。总体而言,这次作文,写作时必须认识到 ‎ ‎“习坎精神”是对当代习坎学子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勇于拼搏的精神的概括,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习坎校园的土壤。学生应认识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小我”就是学生自己;“大我”兢是凝聚了“习坎精神”的校园文化。本题应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我们要学会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注意无论叙事还是议沦,都要找到合适的载体,否则很容易流于空泛。从立意方向来说,可以用自己的校园体验来演绎习坎精神要素;也可以“习坎精神”如此这般,身为 习坎青年学子应该怎么办。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1)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就“习坎精神”的某个点或某个侧面展开论述,挖掘习坎精神的深刻内涵,揭示其价值与作用。(2)从“习坎精神”切入,讲述校园生活的故事,唤醒心灵深处的情怀。‎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