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07‎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区县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谈论生态文明,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明?从广义来说,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包括在文明中。因而,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但从狭义来说,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即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政治道德两个方面。‎ ‎②谈论文明问题,必然要厘清文明的划分和发展走向等问题。从理论逻辑看,文明 以划分为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五个文明。这样,生态文明似乎是五个文明中的一种、一个部分、一个维度。诚然,这种划分法已经给予生态文明以重要地位,相对于“三分法”(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但从历史逻辑看,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还应该再提高——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人类文明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样,生态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种新类型、一种新形态。‎ ‎③在原始文明时期(远古时代),神话自然观占据支配地位,它把自然神化;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恐惧敬畏,崇尚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自然文化,即混沌的原始文化。在农业文明时期(古代社会),有机论自然观占据支配地位,它把自然人化;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依附顺从,崇尚人与自然自觉亲和的人文文化,即经验的农业文化。在工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以来的近现代社会),征服论自然观占据支配地位,它把自然物化;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利用,崇尚人与自然分裂对立的科技文化,即理性的工业文化。工业文明实质上就是科技文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问题逐漸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紛纷探讨生态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寻找解决途径;进而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综合的——‎ 既有社会制度、科技应用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观念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其深层原因在于: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以及背后的征服论自然观。就是说,生态危机作为生态系统的失衡状态,是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引起的,而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又是征服论自然观导致的;或者可以说,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模式或科技文明模式的危机,是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它意味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⑤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为人对自然的支配、控制、改造、利用应该有一个限度,我们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自然的伙伴、朋友。人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才能走向生态文明 ‎(摘编自王风才《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三分法”划分人类文明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包括在广义的文明之中。‎ B.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划分文明的办法,不如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划分文明的办法更为先进。‎ C生态文明为人重视与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密切关系。‎ D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深层原因是征服论自然观而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论及文明类别划分及文明发展走向等内容,为后文论述如何走向生态文明奠定了立论基础。‎ B.第③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按照文明的发展顺序,具体阐述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特点。‎ C.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话来警示人类,人只有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与自然的和解,才能走向生态文明。‎ D.全文论述严谨,逐层推进,有理论高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具体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由神化到人化再到物化,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征服论自然观占支配地位,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由自觉亲和走向分裂对立,引起生态危机。‎ C.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的危机,只要解决文化危机,人类就能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D.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喜壶 钟祥荣 ‎“酒壶一端,好事串串,酒壶一开,全家团团,美酒一倒,好运到到,美酒一饮,新人亲亲……”吉祥话一说开,参加婚宴的宾客喜笑颜开,遂开怀畅饮。‎ 这是始兴小城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个婚宴传统,就是由本家族选出一位儿孙满堂、高寿健康的老人家,为结婚的新人倒出第一杯酒,说上几句吉祥话,祝福断人早生贵子、幸福美满。‎ 用来装第一壶酒的锡壶,一定要由娘家人购置,选个黄道吉日送至婆家,人们尊称为“喜壶”。喜壶出自始兴上围街沈家,沈家祖上从江西南康迁来,历经五代专以做锡壶为生,始兴人私下询问男女青年谈婚论嫁进展情况,忍总要调侃式来一句:你们俩也该尿到一壶去了吧,还不快去老沈家领喜壶?老沈家的锡壶成了男女成婚标志性物件。‎ 小城上围街转角处,一块老式的木制招牌上书四个字“沈家喜壶”,店面三十多平方米,摆满了制壶的家伙件,一个老式的大火炉占据了店面的一大半,老两口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一个一个配件走足程序,从溶锡、调锡、兑锡到弯锡、合锡、磨锡,全是老俩口手工制作。‎ 老沈家的喜壶造型别致,肚大益小,龙风双耳,尤其是底座明暗两条金丝线若隐若现,此镶嵌技术是沈家拿手绝活,深浅度拿捏到位,线条流畅,延伸到边到角,这是最后一套箍壶程序,由老沈头亲手在自家后院秘密完成,传男不传女,老婆子一辈子也没看破,也没资格看。‎ 如今老沈头额头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虽然身子骨还算结实,可有件心事一直解不开,就是传承人的问题。老沈头的儿子小沈十多年前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现在石湾从事陶瓷行业,已经成为略有名气的陶艺大师。小沈留一头长发,近四十的人了还未婚,对老沈的家庭式作坊看不上眼,根本不想回到小城继承祖业,几次回来过春节,都提出要改造家庭作坊经营方式,要引进现代技术,注册商标,授权厂家进行限量生产,老沈头听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上个月小城锡壶成功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类项目,上级拨付一笔资金下来,县里刚好在闹市地段开设工艺品一条街,专门预备了一间宽敞的门店,开办现场锡壶制作实体店,老沈头在那边呆了半个月就离开了,人来人往的,总觉得自己像一只动物因里的老猴子,真不知实体店哪个部位是不是安置了摄像头,这祖传手艺可不要被人窃走哇。‎ 小城虽小,但一年四季喜事不断,老沈头手头总是活计不断的。不久,老沈头发现人们很少上他的店里购置锡壶了,渐渐的没人来了。原来工艺品一条街上新开一家喜壶专卖店,名叫“明哥喜壶”,货架上的喜壶通体铮亮,底部一圈呈金色光泽,看相蛮好,制作精致,一跃成为当地婚宴上的头牌用壶。‎ 老沈头心有不甘,私下托人买了一把回家研究,不看不要紧,一看惊出一身汗来。发现明哥喜壶不但解决了壶耳把下方起麻点的难题,甚至连自己镶嵌明暗金属线的工艺也模仿得百分之百神似,自然流畅,壶身与线条融为一体,技艺更是胜出一筹。老沈头赶忙去质检局和工商局报了案,不料人家置之不理,根本没有回音,老沈头急得团团转。‎ 过了一个月,小沈从石湾回来了,满脸的喜气,告诉他爹一个天大的秘密,他在陶瓷实验室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破解了老沈头后院的所有秘密,并注册了专利,他就是“明哥喜壶”的幕后老板。‎ 老沈头长叹一声:日防夜防,家人难防。转念一想却又十分得意。不过老沈头并没有把这说给儿子。‎ ‎(摘自2018年第1期《小说林》)‎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叙写传统民俗中的婚宴吉祥话及其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为引出下文“喜壶”做了铺垫。‎ B.“喜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沈家喜壶”到“明哥喜壶”,巧妙展示出小沈对老沈的传统锡壶制造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小说围绕沈家喜壶传承问题展开,儿子看不起家庭式作坊,也不想回城;而老沈不同意儿子的改进意见,情节据此渐次展开。‎ D.小说的结局出现在老沈头不甘心别人的壶比自己的好,但研究后吃了一惊——别人在仿造;慌忙去报了案,却又石沉大海。‎ ‎5.请简要分析“老沈”这一人物形象。(6分)‎ ‎6.小说结尾“他就是‘明哥喜壶’的幕后老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简析其合理性。(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为了支持外国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中请有效期2至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20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2018年3月28日)‎ 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继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的能力。‎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 ‎(摘编自新华网《“抢人大战”,引得来更要用得好》,2018年4月3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20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 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安徽省三线城市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办负责人说,两年前,学校就收到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求争取40%至50%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年以来,中国20至64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 报道称,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B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才。‎ C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D.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 B.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 C.城市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唯有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9.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朵儿只,河西宁夏人。事仁宗于藩邸,甚见倚重。仁宗始总大政,执误国者,将尽按诛之,朵儿只曰:“为政而尚杀,非帝王治也。”帝感其言,特诛其尤者,民大悦服。‎ 帝宴闲时,群臣侍坐者,或言笑逾度,帝见其正色,为之改容。有犯法者,虽贵幸无所容贷。怨者因共谮之,帝知之深,谮不得行。中书平章政事张闾以妻病,谒告归江南,夺民河渡地。朵儿只以失大体,劾罢之。江东、西奉使斡来不称职,权臣匿其奸,冀不问,朵儿只劾而杖之,斡来愧死。时位一品者,多乘间邀王爵、赠先世。或谓朵儿只眷倚方重,苟言之,当可得也,朵儿只曰:“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厉侥幸者”迁中政院使。未几,为权臣铁木迭儿所害而死,年四十二。‎ 初,武宗崩,皇太后在兴圣宫,铁木迭儿为丞相,逾月,仁宗即位,因遂相之。上都富民张弼杀人系狱,朵儿只廉得①其所受弼赃巨万万,大奴犹数千,使御史徐元素按得实,入奏。帝震怒,有诏逮问,铁木迭儿逃匿,朵儿只持之急,徽政近臣以太后旨,召朵儿只至宫门,责以违旨意者。帝仁孝,恐诚出太后意,不忍重伤咈②之,但罢其相位。仁宗崩,铁木迭儿复相,乃宣太后旨,召萧拜住、朵儿只至徽政院,责以前违太后旨之罪。朵儿只曰:“中丞之职,恨不即斩汝,以谢天下。果违太后旨,汝岂有今日耶!”铁木迭儿又引同时为御史者二人,证成其狱。未几,称旨执朵儿只,载诸国门之外,与萧拜住俱见杀。是日,风沙晦冥,都人汹惧,道路相视以目。‎ ‎(选自《元史·列传六十六》‎ ‎[注释]①廉得:查访。②咈:违背。‎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厉侥幸者/‎ B.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厉侥幸者/‎ C.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厉侥幸者/‎ D.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厉侥幸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武宗”,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王公大臣等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褒或贬的称号。‎ B.爵,即爵位,一般由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进行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崩,古代天子死称“崩”;而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这也是古代等级制度的反映。‎ D.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自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专门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朵儿只深谙政事。他认为处理政事,崇尚杀戮,不是帝王治国之法,仁宗接受了他的建议,只杀了罪大恶极者,百姓信服。‎ B.朵儿只执法严明。张间掠夺百姓土地,朵儿以有失大体之罪,罢免了他;斡来不称职,朵儿对他处以杖刑,使其羞愧而死。‎ C.朵儿只严于律己。他不乘机邀王爵,因为他自认为蒙受恩遇,常担心不能称职,不敢奢求什么,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D.朵儿只不畏权贵。他查实丞相受贿且数额巨大后,便下令去搜捕铁木迭儿,终因太后干预的缘故,只是罢免了他的相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群臣侍坐者,或言笑逾度,帝见其正色,为之改容。(5分)‎ ‎(2)中丞之职,恨不即斩汝,以谢天下。果违太后旨,汝岂有今日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 渡黄河 ‎[清]孙朝庆 怒浪如山,正急桨、黄流争渡。看滚滚、来从天上,建瓴东注。手挽狂澜原不易,石填大海终何补?最堪怜、断岸泣遗黎,悲难诉。待议浚,茫无路;待议塞,浑无绪。问年来谁是,济川才具?细雨绨袍全湿透,斜风破帽惊吹去。恁艰辛、犹自喜身闲,同鸥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一个“怒”字,赋予河水以人的秉性,写尽了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急”字又从侧面烘托出黄河水势的迅疾。‎ B.“来从天上”是看上游,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建瓴东注”谓黄河以高屋建瓴之势,滚滚东流,场面阔大,气势夺人。‎ C.此词题为“渡黄河”,作者先大笔挥酒,极写黄河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后重在写渡河之感慨,由实而虚,增强了表现力。‎ D.词的最后三句可以看出,虽然如此艰辛,但作者足以聊以自慰,身同这飘飞的鸥鹭一样清闲,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恬淡之情。‎ ‎15.诗人通过写渡黄河时看到的景象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著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言,它言明了当别人不了解或误解自己时,应有的最好态度和达到的高度。‎ ‎(2)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美丽景象。‎ ‎(3)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黄鹤猿猱这样会飞会攀援的动物都难以越过蜀道,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_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_____________。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被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_______________,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__________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B.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20.下面是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知 各位业主:‎ 因供水管网老化,我公司将对小区供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在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小区用户的正常用水。请各位住户提前储水。停水期间,请您外出时关闭好阀门,以免造成损失。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1324567。‎ 济宁供水集团 ‎2018年6月7日 ‎21.某图书馆为了让读者了解网络借书步骤,通过图板进行展示。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你根据下图向参观的市民作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巴克築银行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最初有的客户在填单时不经意间顺手把柜台上的笔带走。后来银行用金属链把笔和柜台连在一起,防止笔被偷。这种做法让老主顾感觉自己被当作了贼,心中很不爽。‎ 银行营销总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新的设想:把带链条的笔换成笔身印有“带我走吧,我属于你”“我是免费的”等字样的新笔。这项措施受到顾客的欢迎,很多人因这漂亮的新笔和温馨的话语,多次光临巴克莱。银行虽然笔的消耗量很大,但业务量迅速增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说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划分比从理论角度的划分“更先进”于文无据。)‎ ‎2.D(文章指出方向,提出认识,没有给出“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方法”。)‎ ‎3.C(文化危机是生态危机原因之一,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是“只有解决文化危机,人类才可能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4.D(这是小说的高潮)‎ ‎5.①技艺精湛,严谨细致。喜壶造型别致,配件走足程序,镶嵌技术是拿手绝活,亲手在自家后院秘密完成。②恪守祖训,思想保守。五代专以做锡壶为生,绝活传男不传女,对儿子的合理化建议听不进,生闷气。③心思缜密,自尊心强。担心实体店安装摄像头,暗地里买明哥锡壶研究,到工商局报案;在实体店做锡壶不愿被围观,私下托人买明哥锡壶,心中得意却不把原因说给儿子。(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从技艺保障上看,小沈十多年前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陶瓷行业,已经成为略有名气的陶艺大师。②从主观意愿上看,对老沈的家庭式作坊看不上眼,几次提出要改造家庭作坊经营方式,要引进现代技术,注册商标,授权厂家进行限量生产。③从具体产品上看,“明哥喜壶不但解决了壶耳把下方起麻点的难题,甚至连自己镶嵌明暗金属线的工艺也模仿得百分之百神似,自然流畅,壶身与线条融为一体,技艺更是胜出一筹”。④从政府反应上看,“老沈头赶忙去质检局和工商局报了案,不料人家置之不理,根本没有回音”。(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7C(“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 ‎8.B(“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错误,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两者不可偏废)‎ ‎9.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材料三侧重报道各方在本轮人才争夺中的认识。②三家媒体定位和出发点不同,“人民网”的报导欲彰显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新华网”的报导则欲强调对热点现象后的冷思考;《参考消息》则欲从外国旁观者的视角对“抢人”现象做出报道与思考。(6分。每点3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10.C(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厉侥幸者!)‎ ‎11.A(“仁宗”“武宗”是庙号)‎ ‎12.D(“便下令去搜捕铁木迭儿”错,朵儿只是先上奏皇上,皇帝大怒,下诏搜捕之)‎ ‎13.(1)侍坐的群臣中,有的人言笑不当而失去分寸,皇帝见到朵儿只一脸严肃,为之改变仪容。(5分。关键点:或、逾度、为之等词语,“群臣侍坐者”的句式特点)‎ ‎(2)我担任御史中丞时,遗憾的是没能立即斩杀你,来向天下人谢罪。如果我真是违背了太后的旨意,你怎么还会有今天呢!(5分。关键点:恨、以、谢、岂等)‎ ‎14.D(恬淡之情错,由上文的“怜、泣、悲、无路、无绪、湿透、惊吹”等可以看出,“犹自喜身闲”是以表面的无可奈何下的“闲”,来折射心中深沉的愤懑与悲伤)‎ ‎15.有对黄灾造成的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悲伤和同情;有对朝廷治河无术、束手无策的愤懑;有对自己托足无门、济世安民之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叹。(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6分。每句1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17.B(A“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介词残缺,“从”前加“在”;D动宾搭配不当)‎ ‎18.C(既要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要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 ‎19.A(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拾人牙慧:亦步亦趋: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20.“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提出”改为“垂询”。(5分。每处1分)‎ ‎21.您先要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网上借阅平台,提出要求,(1分)书库会下架该书,图书物流系统将书送至您的社区分馆或服务点,投递给您;(2分)您读完后,要到社区分馆或服务点还书,然后经过物流车、(1分)图书分拣系统将书入库上架(2分)。(共6分。基本程序要交待清楚,不要遗漏环节)‎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朵儿只,河西宁夏人。在仁宗为藩王时,他就侍奉他,十分受器重。仁宗开始总理大政时,逮捕误国事的人,准备全部杀掉,朵儿只说:“当政的只注重杀人之策,这不是帝王的治国之道。”皇帝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只杀了罪恶突出的人,百姓心悦诚服。‎ 皇帝平时安闲无事时,在侍坐的群臣中,有的人言笑不当而失去分寸,皇帝见到朵儿只一脸严肃,为之改变仪容。有违反法律的人,即使是权贵或皇上宠幸的人也从不纵容、宽恕。怨恨他的人于是一起诋毁他,由于皇上十分了解他,才使这些诋毁没有得逞。中书平章政事张闾因为妻子有病,告假回到江南,他趁机强占了百姓的河渡土地。朵儿只以此事有失大体弹劾他,张闾被罢免。江东、江西奉使斡来不称职,权臣隐匿他的奸邪之事,希望不再追查他,朵儿只弹劾他并用杖刑处罚他,斡来惭愧而死。当时位居一品的重臣,很多都趁机求封王爵,追赠先世官爵。有人对朵儿只说,现在皇帝正宠爱倚重你,如果你提出请求,一定能够得到。朵儿只说:“‎ 我家世贫寒,幸而遇到如此的机遇,内心已经担心到是否称职,哪里还敢有什么要求?而且如果我那样做了,又怎么能够整治那些怀有侥幸心理的人呢?”调任中政院使,不久,被权臣铁木迭儿迫害而死,时年四十二岁。‎ 当初,武帝驾崩时,皇太后在兴圣宫,铁木迭儿做丞相,仁宗即位后,就让铁木迭儿作相。上都富民张弼杀人被捕入狱,朵儿只访查铁木迭儿受贿巨万,其大奴收受贿赂也达到数千。他让御史徐元素查访得到证实,便将此事上奏皇帝。皇帝大怒,下诏逮捕铁木迭儿查问,铁木尔逃跑藏了起来,朵儿只非常紧迫的收捕他,徽政院的近臣用太后的旨意召朵儿只到宫门,责备他这样做违抗了太后旨意。皇帝仁孝,担心旨意确实出自太后的真意,不忍心让她伤心去违背母亲的意愿,只是罢免了铁木迭儿的相位。仁宗驾崩后,铁木迭儿又做了宰相,于是宣布太后的旨意,召萧拜住、朵儿只到了徽政院,指控他以前犯了违背太后的旨意的大罪。朵儿只说:“我担任御史中丞时,遗憾的是没能立即斩杀你,来向天下人谢罪。如果我真是违背了太后的旨意,你怎么还会有今天呢!”铁木迭儿又拉来当时两位做御史的人,来作为证人而使罪名成立。不久,口称圣旨将朵儿只拉到国门之外,与萧拜住一起被杀掉了。这一天,风沙遮天蔽日,京城之人为之感到惊恐,在路上相见以目示意,默不敢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