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9课 赤壁赋
记一记
一、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
答案:冯 凭 乘
2.山川相缪 通
答案:缪 缭 盘绕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答案:①名词,农历十五日 ②动词,眺望 ③动词,盼望
2.兴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答案:①动词,起 ②动词,起来,起床 ③动词,发生,引起
3.属
①举酒属客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①读zhǔ,动词,劝人饮酒 ②读shǔ,名词,类 ③读zhǔ,动词,嘱咐 ④读shǔ,动词,掌管
4.歌
①歌窈窕之章
②倚歌而和之
- 26 -
③歌曰
④扣舷而歌之
答案:①动词,吟诵 ②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③名词,歌词 ④动词,唱
5.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答案:①动词,往,到 ②动词,像
6.固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答案:①副词,本来 ②动词,巩固 ③形容词,顽固
7.适
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④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⑤适大病不能行(《谭嗣同之死》)
答案:①动词,享有 ②动词,出嫁 ③动词,迎合 ④副词,刚刚 ⑤副词,适逢
8.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①介词,在 ②介词,表被动 ③介词,从
9.之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哀吾生之须臾
③惟江上之清风
④耳得之而为声
⑤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①动词,到 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结构助词,的 ④代词,它 ⑤
- 26 -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0.乎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答案:①名词、形容词词尾 ②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③介词,在
11.而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耳得之而为声
④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答案: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并列 ③连词,表顺承 ④连词,表修饰
12.虽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答案:①连词,表假设,即使 ②连词,虽然,表转折
辨一辨
三、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答案:星宿名,斗宿和牛宿
2.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答案:白茫茫的水气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旷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 26 -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答案: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答案:向西;向东 向南
2.名词用作动词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攻占;向东进军 打鱼;砍柴
3.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4.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使……起舞 使……落泪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也”表判断)
译文:
答案: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
译文:
答案: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二)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
译文:
答案: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三)状语后置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结构“于赤壁之下”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赤壁之下游”)
- 26 -
译文:
答案: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结构“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译文:
答案: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暂留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于江渚之上”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江渚之上渔樵”)
译文:
答案: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
(四)宾语前置句
1.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为”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为何”)
译文:
答案: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安在”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在安”)
译文:
答案:可如今在哪里呢?
3.而又何羡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羡”按现代汉语语序为“羡何”)
译文:
答案:又羡慕什么呢?
(五)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之”为标志,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
译文:
答案: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2.客有吹洞箫者[“者”为标志,按现代汉语语序为“有吹洞箫(之)客”]
译文:
答案: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 26 -
填一填
六、作者
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州 (今属四川)人。 文学家。与父 、弟 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因此与欧阳修并称“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因此与黄庭坚并称“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因此与辛弃疾并称“ ”。有 流传于世。
作品:诗代表作有《海棠》、 、 等,词代表作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卜算子》等,散文代表作有 、 、《后赤壁赋》等。
答案:子瞻 东坡居士 眉山 北宋 苏洵 苏辙 欧苏 苏黄 苏辛 《苏东坡集》 《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石钟山记》 《赤壁赋》
七、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 ”被贬黄州。1082年,苏轼来到这里的 。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 。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先后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 和 。
答案:乌台诗案 赤鼻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 《后赤壁赋》
八、文化常识
赋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 与 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语句上 为主,追求 ;二是语音上 ;三是文辞上 。
汉代赋称为 ,篇幅较长,多采用
- 26 -
形式成篇,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六朝赋称为 ,又称骈文,篇幅较短,讲究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 ,格式要求严格, , ,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不能超过400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该文体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 。
答案:诗歌 散文 以四、六字句 骈偶 要求声律谐协 讲究藻饰和用典 古赋 问答体 骈赋 对偶和用典 律赋 对仗工整 平仄和谐 文赋
理一理
九、思路归纳
答案:悲凉 幽怨 悲哀 消极 乐观 豁达 喜悦 释然
十、主题提炼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 的感受,利用 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达了他 的人生态度。
答案:月夜泛舟游赤壁 主客对话 旷达
感悟体会
想一想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胸怀。
B.第③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作者以江水、明月为喻,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 26 -
D.本文情、景、理融为一体。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涵,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解析:“目的是赞扬曹操”错,应是借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写现实的苦闷。
答案:B
2.阅读文章,试分析文章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
答案:从赏景之中获得“乐”,因客之箫声而生“悲”,通过苏子之宽慰使客“喜而笑”。文章的情感脉络是“乐—悲—喜”。
- 26 -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文章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中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人生和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答案:本文重点不在记游,而在于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未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辨来体现,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
文章第1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如画美景引起苏子的感情抒发。这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江水、明月为本文张本,它只是后文议论说理的一个形象铺垫,作者还要借物喻理。
第3段“客”的议论,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使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了出来。
第4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了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和月做譬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
文章借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用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而抒情又是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二、细节探究
1.文章开头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如何理解月亮的“徘徊”?
答案:
- 26 -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澈,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写自己在辽阔的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脱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王国,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从侧面也反映出作者的心理。作者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2.苏轼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什么?请揣摩品味作者的乐观情怀。
答案:《赤壁赋》通过赤壁之游表达了作者对天地和人生的见解,即“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作者本来有远大的抱负,在激烈的朋党竞争中屡遭贬斥,并入狱,面对如此不公的命运,他并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排遣心中的块垒,表现出了坦荡、旷达及强烈的生活信念,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表达对天地和人生的见解时并没有脱离赤壁之游的环境与条件,而是把理论的反复辩白和感情的起伏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观点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把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起来,给读者以艺术享受,令读者对文中的乐观豁达情怀有了更深的体会。
3.阅读课文,将每一段能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答案:第1段:“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2段:“饮酒乐甚”“泣孤舟之嫠妇”。
第3段:“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第4段:“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第5段:“喜而笑”。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26 -
4.文章最后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答案: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结构浑然一体,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这种结尾表明一种情怀和人生态度: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用“杯盘狼藉”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三、思维发散
苏轼在文中流露出的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有时让人有消极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观点一:苏轼的一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谓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因此未免有些消极感。
观点二: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当时他被流放到偏远的黄州,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没有意志消沉,也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这是很好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素材化用]
旷达
凄风苦雨中的苏轼,于清风、明月之间,超越了失意和伤悲,以旷达的人生态度投身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之中。
面对人生的不幸、政治上受迫害、理想的破灭,身处逆境的苏轼从人生无常的惆怅中解脱出来,随缘自适,用旷达的心境走出了自己人生的雾霾。
乐观旷达的曼德拉
当他勇敢坚定地面对终身监禁的宣判时,当他出人意料地向看守过他的狱警鞠躬时,当他平静地向人们询问“你看我像大猩猩吗”时,他用乐观、旷达的心境向世界宣誓。
- 26 -
请你也写一个关于旷达的典例:
答案:(略)
关于旷达的名言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于谦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杜牧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不如意事常八九,足下有路总莫愁。——常香玉
○即学即练
任选上面的素材,替换画线部分文字,注意内容和谐。
旷达使他们在飘雪的寒夜里守候到了人生的黎明。当失去双臂的刘伟用脚趾弹奏出荡气回肠的旋律时,当两耳失聪的女孩邰丽华用舞姿触动艺术世界最美的花时,当双目失明的男孩杨光用歌声唱亮人生的黑暗、点燃生命的曙光时……乐观、旷达在他们心中盛开,冰雪为之融化,寒夜渐渐温暖,生命的曙光冉冉升起,苦苦守候的黎明奔驰而来。
答:
答案:(示例)当被贬黄州的苏轼徜徉于青山绿水时,当重获自由的曼德拉向看守自己的狱警毕恭毕敬地行礼时,当被贬谪万里边疆的林则徐仍高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
[写法借鉴]
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山。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本文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虽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章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
- 26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用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3.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是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溯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和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技法指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文章第2段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洞箫”之声。先用比喻和拟声叠音词正面描写箫声,然后又从“幽壑潜蛟”“孤舟嫠妇”的角度侧面描写音乐效果,从而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正面描写就是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全面的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或周围的环境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
侧面描写可分为人物烘托和环境烘托两种。
(1)人物烘托:借助与描写对象相关的人的言语、行为、外貌、神态、心理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
(2)环境烘托:借助描写对象身处的环境,如地域、社会状况、环境气氛、场所摆设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
○尝试练笔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美好、感动、幸福、难忘的瞬间永远留在了心中。你能描述一个吗?
要求: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200字左右。
- 26 -
答案:(示例1)在赛艇颁奖仪式上,一对三岁大的双胞胎紧拉着妈妈徐淼的手,一同登上了冠军领奖台。姊妹俩一个开始手舞足蹈地和队员们欢呼,一个拿着妈妈的金牌细细研究,如此温馨感人的一幕成为镜头下的“大新闻”。同样,当全运会五朝元老,自行车名将姜翠华赛后不顾一切地奔向儿子,将宝宝搂在怀里左亲右亲的时候,大家不忍心去提问,怕打扰她的幸福。竞技体育的残酷让家庭温馨如此感人。
(示例2)男子400米决赛刚开始,湖北名将姜波就肌肉拉伤了。广东选手刘孝生最先冲过终点,这位冠军重新走回到终点处。这时候,姜波还在跑道上艰难地挪动。在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感动下,看台上爆发出持续热烈的掌声,直至姜波最后一步迈过终点。姜波完成比赛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朝着四面看台鞠了四个躬,这时他已摇摇欲倒。等候在终点处的刘孝生一把抓住姜波的胳膊,架起他走向运动员通道。看台上的观众都起立鼓掌相送。这一刻,运动员之间的友谊早已超越了成绩和名次。
语言应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十条”收官在即,虽然本月全国PM10浓度比十年前同期下降21.5%,但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2018年1月31日,经过各大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百年不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图片或视频刷了屏。
C.专家指出,2016年如果说是“统计改革年”,那么2017年就可以说是“统计执法年”,统计的执法落实已经逐渐拉开帷幕。
D.《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解析:B项,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缺少主语,去掉“让”。C项,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主语应在关联词后,将“如果说”提到“2016年”前。D项,句式杂糅,应为“以……为基本方针”或“坚持……的基本方针”。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26 -
A.小明是我的高足,已跟随我学习多年,此次在大赛中斩获头奖,确实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B.这次他不揣冒昧地毛遂自荐,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机会往往属于那些善于把握的人。
C.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他提笔写了篇影评发给编剧,并附短信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D.你若想得到我们三个的抬爱,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要只在口头上说对我们如何如何好。
解析:A项,“高足”称别人的弟子,敬辞,不能说“我的高足”。B项,“不揣冒昧”是自谦之词,指不自量,鲁莽无知,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不用于他人。C项,“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使用得体。D项,“抬爱”用于感谢上级或长辈的提拔和爱护。不能说我们抬爱他人。
答案:C
3.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大原因。
答:
解析:本句重组为单句,实则考查的是将短句变换为长句。短句变长句,应先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然后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
答案:(示例)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除他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大原因。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非大猩猩莫属,两个物种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大脑结构分析发现,① :大同是指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小异是指②
- 26 -
。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发达。比如黑猩猩的瞬间记忆的能力超过人类,就是说在黑猩猩的大脑中,负责瞬间记忆的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超过了人类,因此,③ 。
解析:这段文字是分析人类与大猩猩之间的相关点,第一处,根据前面“大脑结构分析发现”及后面“大同……,小异……”可知,第①处可填与“两个物种大脑结构比较”相关的内容。第二处,可以根据“小异是指……”及后面“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推断,此处应是说每个部位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差别。第三处是总结,可以根据前面关于神经细胞数量与所承担功能的叙述推断。
答案:①两个物种的大脑结构(或者:两者)大同小异
②每个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差别 ③黑猩猩的这一功能超过人类
5.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句子,再写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
人能做到旷达,实在不简单。旷达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界的乐观,是对时代的热爱,是对生活的迷恋。胸怀浩大,但不是野心膨胀;目光深远,但不是肆意贪婪。旷达是崇高的思想修养与伟大人格的自我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在花环。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是草莽间个人主义的放大。
答:
答案:(示例)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是盲目中自以为是的迷失;旷达不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繁华中生命价值的贬损;旷达不是自在逍遥,自在逍遥是失意时人生烦恼的掩饰。
6.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1)有一个句子与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这句话是: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26 -
答案:(1)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了不少人才。
(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下,攻占;C项,渚,江中小洲;D项,渺,渺小。
答案:A
8.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解析: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无义。
答案:C
9.下列文学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 26 -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解析: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答案:C
10.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答案:D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
答案:(1)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2)(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 26 -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
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予乃摄衣而上 摄:提
B.履巉岩 履:鞋子
C.揖予而言曰 揖予:向我作揖
D.予亦惊寤 寤:醒
解析:B项,履,名词作动词,攀登。
答案: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副词,正,恰好/动词,享有;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在;D项,结构助词,的。
答案:D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解析:“四顾寂寥”说环境,“适有……”陈述事情,中间必须断开,排除C、D两项。“横江东来”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项,选择A项。
答案:A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解析:D项,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答案:D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译文: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文: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答案:(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2)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 26 -
(3)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突然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我)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 26 -
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异之,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 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
(节选自《梁书·王瞻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B.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C.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D.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解析: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这句话的含义是“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
- 26 -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瞻父”“吾宗”“此子”“东亭侯”“瞻”“闾里”等,根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曰”意思是“说”,可见后面应是对话的内容,而“年十二”是说“王瞻”的年龄,故“曰”的内容应是“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应在“年”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闻”的原因是“孝”,故“孝”与“闻”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答案:B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
C.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
D.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
解析:B项,“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错误,“阕”,终了。“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答案:B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瞻做事专注。他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他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
B.王瞻廉洁奉公。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不管职位如何变迁,廉洁之习不变。妻子儿女们跟着他也不能免除饥寒。
C.王瞻仁慈宽厚。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失败后,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时,他的建议保全了数以万计的郡中民众。
D.王瞻性格正直。他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不曲意逢迎,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解析: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与选文不符,文章最后说“
- 26 -
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这是说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并没有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而一病不起。
答案:D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颇折节有士操,涉猎书记,于棋射尤善。
译文:
(2)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
译文:
解析: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及”,等到,“长”,长大成人;“折节”,克制自己,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士操”,读书人的操守;“善”,擅长。第二句中,“颇”,很;“竟日”,整日;“赡”,富足,充足;“废”,耽误。
答案:(1)等到(王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
(2)(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
【参考译文】
王瞻,字思范,是琅邪郡临沂县人,是宋朝太保王弘的堂孙。祖父王柳,担任光禄大夫、东亭侯。父亲王猷,担任廷尉卿。王瞻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王瞻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伯父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后就另眼看待他,对王瞻的父亲说:“我们家族不衰微,希望就寄托在这孩子身上了。”
- 26 -
王瞻十二岁,为父亲服丧,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继承爵位东亭侯。王瞻年幼时轻浮刻薄,喜好放纵游玩,被乡里人憎恶。等到(王瞻)成人,便强自克制而有读书人的操守,涉猎书籍、奏记,对下棋射箭尤为擅长。王瞻出仕为著作佐郎,屡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不久,王瞻出京任鄱阳内史,任职期满,授任太子中舍人。王瞻又是齐南海王的朋友,不久改任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竟陵王对他十分尊敬。南海王担任护军将军,王瞻任长史。王瞻又出京补任徐州别驾从事史,调任骠骑将军王晏的长史。王晏被杀,王瞻出京任晋陵太守。王瞻廉洁行政,妻子儿女也不能免除饥寒。当时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途经晋陵,郡中民众很多人依附王敬则。后军队失败,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王瞻上报朝廷说:“愚蠢的人容易骚动,不值得追根求源去处治。”明帝准许他的意见,所保全的人数以万计。朝廷征召王瞻为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的藩王府邸设立,任命王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兼任录事参军。梁朝台阁建立,王瞻任侍中,调任左民尚书,不久改任吏部尚书。王瞻性格正直,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所推举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王瞻)很爱饮酒,常常饮酒一整日,而精神更加清朗充足,不耽误文书事务。高祖经常称说王瞻有三种技术,就是射击、下棋、饮酒。不久加授王瞻左军将军,因患病没有就任,仍旧担任侍中,兼骁骑将军,没有就任,就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谥号为康侯。儿子王长玄,担任著作佐郎,早早去世。
名句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悲叹人生短暂而羡慕宇宙无穷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 。”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形容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沟险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守在小船上的寡妇饮泣”的句子是:“ , 。”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作文训练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西安发布了23条人才引进新政,长沙也推出“人才新政22条”,成都则推出“蓉漂计划”,郑州也迅速出台“户籍改革”……短短几个月内,包括济南、南京、杭州、青岛、厦门、天津、重庆等在内的二线城市,纷纷加入“人才争夺战”。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全球一体化、地区冲突加剧、中美贸易再起争端等,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 26 -
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作为“强国一代”,你有怎样的“成才梦”?如何使这个梦变得“有用”?请写一篇文章,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并加以阐述。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的审题: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相关人才竞争的问题,材料中首先列出我国各地对人才引进的措施,然后提出写作要求: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作为“强国一代”,你有怎样的“成才梦”?如何使这个梦变得“有用”?由此可见立意要求非常的明显,可以写自己的“成才梦”,又可以分析自己如何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倾听时代的召唤,紧跟时代的潮流和为了民族复兴的角度讲解自己的“成才梦”或论述自己的“成才计划”,注意结合自身实际,要有针对性,不要泛泛地讲道理。
- 26 -
相关文档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2021-06-055页
-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4赤壁赋含解2021-06-056页
- 2019-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后赤2021-06-0555页
-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赤壁赋2021-06-054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2021-06-059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2021-06-047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第152021-06-0410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 3-9《赤壁赋-说课2021-06-04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2021-06-0443页
-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2021-06-0428页